文 | 江隱龍
五尾穆王五尾擁有純白色的軀體,身形如馬而頭似海豚,頭上長的五支角可以以瞬間將最堅硬的巖石粉碎。與之前幾隻尾獸不同,無論是日本神話還是中國神話都沒有五尾的原型——如果不是五尾起了「穆王」這個名字,恐怕沒有人會將這隻尾獸與中國周朝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帝王聯繫起來。
「穆王」二字源於西周第五位君主周穆王,本名姬滿。周穆王的一生可謂豐功偉績:命制《呂刑》、兩伐犬戎、西徵崑崙、東攻徐國,極大開拓了周朝的版圖,其文治武功使得周穆王了有「穆天子」的美名。西晉太康二年(281年),汲縣一座戰國時期魏國的墓葬被挖掘,在出土的竹簡中有《穆天子傳》、《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兩部古籍,後合併成後世流傳的《穆天子傳》。
五尾穆王
周穆王是一位有為的君主,但真正帶給其雋永文化影響力的卻是駕八駿西巡天下的傳說。據《穆天子傳》所記,周穆王西巡之時,越九萬裡去拜訪崑崙之神西王母。這一次西行路線在《穆天子傳》中有著極為詳細的記載,而這一次拜訪也便成了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旅行」。
西王母日後演變成道神神話中的王母娘娘,事實上在早期的神話傳說中,西王母之相頗為兇惡,其性別也無人判定。《山海經》最早對其進行描述:
「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穆天子傳》
僅憑「豹尾虎齒、蓬髮戴勝」這八個字也可看出與周穆王瑤池相會的西王母絕非可人尤物,然而兩人之間的相聚依然在神話中激發出了帶有曖昧色彩的花火。臨別時,西王母做歌云:「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裡悠遠,山川間之。將子毋死,尚能復來。」
而周穆王當即和歌,表示三年之後會回崑崙見西王母:「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
西王母再做歌應和:「北徂西土,愛居其野。虎豹為群,於鵲與處,嘉命不遷。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將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
然而周穆王回中原後不久便去世了,這一唱一和終成訣別。這一段人神之間的羅曼史,後被唐朝詩人李商隱寫書寫成《瑤池》:「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
「穆王何事不重來」這一問,背後實在不知隱藏了多少蒼涼。不過,在感嘆過黃竹歌聲之後,周穆王與五尾這個馬形尾獸微弱的聯繫也被這首七絕點明——不錯,正是「日行三萬裡」的八駿,周穆王駕車行經天下所依賴的八匹神駒。
磚畫中的西王母
穆王八駿名聲雖大,但其名稱卻衍生出了不同的版本,令後人莫衷一是。《穆天子傳》中所載 「天子之駿,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綠耳」;東晉王嘉所著的《拾遺記》則更為神化:「王馭八龍之駿:一名絕地,足不踐土;二名翻羽,行越飛禽;三名奔霄,夜行萬裡;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輝,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勝霧,乘雲而奔;八名挾翼,身有肉翅。」
正如漢伏波將軍馬援所言的「行天莫如龍,行地莫如馬」,既然周穆王所賴的八駿可以帶其與神相會,那有肉翅能乘雲也不奇怪。不過這兩個版本相較,《穆天子傳》的版本部分得到了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的佐證:「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其中多野馬。造父於此得驊騮、綠耳、盜驪、騏驥、纖離。乘以獻周穆王,使之馭以見西王母。」
徐悲鴻《八駿圖》
作為一部影響深遠的地理名著,《水經注》中的驊騮、綠耳、盜驪均與《穆天子傳》重合;不僅如此,《水經注》甚至還指明了這幾匹駿馬的來自中國上古著名的馬術師造父,這一段與《史記》中「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馳千裡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的記載相符。雖然穆王八駿、西王母均是神話,但幾部古書對其的描述卻極為詳細,而「八駿」也因為成為一個特殊的文化符號流傳到後世。明成祖長陵外有著著名的「長陵八駿」石刻,其名分別為龍駒、赤兔、烏兔、飛兔、飛黃、銀褐、棗騮與黃馬,均是伴朱棣南徵北戰的功臣。徐悲鴻亦有名作《八駿圖》,八駿之名則以《拾遺記》為藍本。
《火影忍者》中的穆王以八駿為原型卻只有五尾,或許其靈感源於周穆王為西周的第五代君主。而其人柱力名「漢」,箇中的中國元素不言而喻。有趣的是,漢號稱「蒸汽忍者」,通過操控蒸氣用來戰鬥——這似乎也是對周穆王乘八駿馬車上天入地的調侃吧。
五尾人柱力漢(前)
六尾犀犬五尾穆王將中國西周的穆天子與其八駿合併為尾獸的構思已經稱得上巧妙,然而六尾犀犬和七尾重明的設定則更加天馬行空——從名稱上看,犀犬與重明均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話生物,然而從《火影忍者》的設定上來看,卻與這些已然「存在」的生物大相逕庭。
犀犬出自於東晉史學家幹寶的志怪小說《搜神記》卷十二「掘地得犬」一節,文章寥寥數筆描述了一個簡單得幾乎沒有情節的故事:「晉惠帝元康中,吳郡婁縣懷瑤家忽聞地中有犬聲隱隱。視聲發處,上有小竅,大如螾穴。瑤以杖刺之,入數尺,覺有物。乃掘視之,得犬子,雌雄各一,目猶未開,形大於常犬。哺之,而食。左右鹹往觀焉。長老或云:『此名犀犬,得之者,令家富昌,宜當養之。』以目未開,還置竅中,覆以磨礱,宿昔發視,左右無孔,遂失所在。瑤家積年無他禍福。」
大意為吳郡一人在地洞挖出了雌雄雙犬,後地方上的長者告訴此人這兩隻狗名為犀犬,養之可使家運昌盛——由此觀之,犀犬倒是一種瑞獸。《搜神記》在此節之後還引用了尸子之言「地中有犬,名曰地狼」作為對犀犬的呼應,不過地狼的出現卻被視為是一種兇兆,《晉書·一行志中》與《宋書·五行志二》中均有得「地中有犬」後死於兵亂的記載,其中一人還是東晉的名將孫無終。
六尾犀犬
中國傳統神話中的犀犬無疑是狗類,這也與犀犬中的「犬」字相扣。然而,《火影忍者》中的六尾犀犬卻是一隻有著六條尾巴的蛞蝓。在《火影忍者》中,更為出名也更為真實的蛞蝓是作為綱手姬的通靈獸出現的。現實世界的蛞蝓像沒有殼的蝸牛,種類繁多顏色各異,巨型蛞蝓甚至比一個成年男子的大腿還要粗——當然,這些蛞蝓是沒有尾巴的軟體動物,與六尾的相似僅在於其軀體。
真正與六尾相似的,是海蛞蝓。海蛞蝓並非蛞蝓而是螺類的一種,海兔科海洋腹足類的統稱;巧合的是,的確有一種「六尾」的海蛞蝓與犀犬頗為相似,那便是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於18世紀末被歐洲學者發現,因其外形與希臘神話中的海神格勞科斯(Glaucus)相似而得名。在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中,格勞科斯本是一漁夫,因服用了一種神奇的草藥化成半人半魚的生物同時得到永生,而大西洋海神海蛞蝓表面生有露腮,大致分為六支,這終於與六尾有著勉強的符合了。
海蛞蝓
蛞蝓、海蛞蝓與中國傳統神話中的犀犬毫無相似之處,甚至蛞蝓與海蛞蝓之間也非同目同屬,若一定要為三者找出一個相同點,大約是蛞蝓、海蛞蝓均為雌雄同體,而中國傳統神話中的犀犬也常常是雌雄兩隻一併出現。六尾與雌雄同體這一特質的神秘聯繫還不只於此:早在任天堂公司出品的遊戲《精靈寶可夢》中,六尾也同樣沒有性別差異——當然,在寶可夢們的世界裡,直到第四代才出現了性別差異,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外貌上,最出名的自然要數皮卡丘,雄性的尾巴末端為直角,而雌性的尾巴末端為心形。
《精靈寶可夢》中六尾的體型與長相均與狐狸相似,在剛剛出生時只有一條尾巴,在成長的過程中尾巴前端會分開,數量也會隨之增加成為名符其實的「六尾」。六尾在《精靈寶可夢》中的編號為第37,排在第38的九尾則是六尾通過「火之石」進化而成的寶可夢。在這個世界裡,九尾也是擁有著神秘力量的強大存在,其形態與《火影忍者》中的九尾也大同小異。
《精靈寶可夢》中的六尾
談到《精靈寶可夢》,還有一個有趣的寶可夢叫尾立——顧名思義,這個寶可夢在望風的時候會把身體立在尾巴上。尾立除了那條比身體還長的尾巴黑褐相間外通體褐色,而其形態則與狸貓相似,這卻又要讓人不自覺地聯想到《火影忍者》中的一尾守鶴了。
除了《火影忍者》與《精靈寶可夢》這些二次元界中的「六尾」生物,中國《山海經》也有一種「六尾」的神獸名為「鵸鵌」。《山海經·西次三經》中記載「翼望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食之不魘,又可御兇」,這大約才是最「正統」的六尾生物——而更為巧合的是,這種鵸鵌,也是雌雄同體……
這些作品中的「六尾」生物,大約要數與蛞蝓類似的犀犬最為「非主流」了。蛞蝓的別名為鼻涕蟲,聯想起六尾人柱力羽高的忍具也是一種奇特的吹肥皂泡器具,這個設定還真是讓人感到有一絲惡趣味……
六尾人柱力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