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沒有另一種交通工具能如火車一樣影響著電影史的發展進程。」
——法國影評人多米尼克•諾格斯(Dominique Noguez)
火車作為一種社會性和意識形態性的現代性物件、現象和交通工具,不斷促進了早期電影視覺語言和敘事手段的產生與進步。早期電影一些重要的視覺語言革新,往往都同火車密切相關。火車與電影之間特殊的隱喻關係,改變了早期電影的創作模式,為革新電影的視覺語言及知覺範式,拓展了審美現代性的內容和形式,創造出一種新的時空體驗。
埃德溫·S·波特(Edwin S. Porter)的《火車大劫案》在視聽語言上具有諸多開拓性和新的突破,這部1903年的電影創造性地使用了「交叉剪輯」。鏡頭語言豐富,剪輯追求節奏,給觀眾呈現出西部特有的荒蕪和肅穆,仿佛讓我們看到一個「排演式新聞片」。其次,影片創造性地發展了電影敘事的流暢性和連貫性,揭示了剪輯技巧的潛能,為敘事性電影開闢了新的道路,將真實取景的再現美學與應用魔術特技的表現美學進行了完美演繹。同時,影片通過蒙太奇和場面調度營造敘事、夢境或幻覺,令想像與感覺得以運輸、流通或移動。在電影技巧方面也有頗多創新之舉,攝影機突破了舞臺劇的限制,畫面構圖上強烈的戲劇張力,對電影的敘事風格和結構觀念做了嘗試。
在餘德耀美術館的展覽「製作中:藝術與電影的工作場」中,藝術家達希爾·曼利(Dashiell Manley)創作的同名雙頻影像作品《火車大劫案(場景3)》從《火車大劫案》中借用電影語言,將JPEG文件以定格拍制序列,對電影的第三個場景進行了各種突破性的演繹。其中,他通過將基本動作細緻地分解為手勢代碼,來探討數字圖像之於電影空間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
曼利的創作可謂是基於突破的另一種突破。他擺脫操縱,從電影的固有形式中解脫出來,暗藏著藝術家擺脫束縛本身的幻想。⻢宸淯認為「電影作為他藝術呈現的載體,他的意願如此強烈,以至於任何一部電影都可以成為他『逃離』的軀殼,亦或,任何一個具備束縛力的事物,都可以成為他創作的遐想。」
本周我們特邀導演⻢宸淯,分享她對於藝術家創作的理解。基於早期電影《火車大劫案》的視覺語言、敘事手段和知覺範式,結合當時的社會文化語境,進一步討論影片對於火車的藝術再現、火車之於電影視覺語言的突破與革新的相關議題,就影片的敘事主題、劇情結構和視聽語言等方面展開具體的分析解讀及論述思考。通過解讀《火車大劫案》的敘事歷程,不斷思考工業發展、電影技術與視覺藝術的關係,為我們的觀看提供一些角度和思路,想像未來的電影圖景。
如何聽講?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預約報名
報名成功後別忘了加入yuzm電影話題討論組,了解更多活動動態,等你赴藝術之約。
*建議提前下載視頻會議軟體騰訊會議,開講前我們會將會議號發送至微信群。
餘德耀美術館電影話題討論組
進群人數有限制,拼手速的時候到啦!
⻢宸淯(Camille Ma),現工作、生活於上海。2014年和2016年先後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藝術學院(USC School of Cinematic Arts)導演方向。她導演的短片作品曾獲得AFMA北美⻘年電影節2017年度最佳影片獎,第七屆溫哥華華語電影節2019年度優秀影⽚獎。曾入圍第33屆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Interfilm, 33rd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Festival Berlin),第七屆IFFP帕特摩斯國際電影節(希臘,全球2000部作品中選出)(7t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of Patmos),倫敦電影節(BFI London Film Festival),盧森堡電影節,Sose國際電影節,美國亞裔國際電影節等多個極具影響力的電影節的不同單元,並於美國洛杉磯,紐約,倫敦,亞美尼亞等27個電影節首映及放映。
-關於電影知多少
「電影知多少」為餘德耀美術館當前展覽「製作中:藝術與電影的工作場」相關系列講座,共六講。由來自不同領域及研究方向的富有創見的學者,分享他們對於作品的感受,探討藝術家如何以電影為創作素材進行創作並傳達自己的想法。該系列講座以期為感興趣的觀眾提供與作品相關的背景介紹和知識線索,作為看展前的預習準備,或觀展後的延伸拓展。《火車大劫案》為「電影知多少」系列活動的第一期,邀你共同感知早期電影的魅力,及其對於當今藝術家創造持續的影響力。
當前展覽
Current Exhibition
點擊圖片直接購票
Click Image to Buy Tick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