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正拍攝Vlog, 部分觀眾正觀看Vlog,而更多的人並不了解Vlog到底是什麼。」
最近一段時間,歐陽娜娜頻頻上熱門,去留學了的她憑藉Vlog圈了一大波粉。
去宜家買床,在公園聽爵士樂演出,去紐約看秀,去商場掃貨,就像在出演一部「真人秀」偶像劇。她每一條Vlog都是日常,每條Vlog都有上百萬的點擊率,因此她被稱為國內明星Vlog第一人。
2018年是短視頻元年,抖音、快手等APP風靡,而在這個短視頻盛行的年代裡,
「相比於其他欄目化內容或者更短一點的表演類視頻相比,vlog更加人格化、生活化,更接地氣、更真實。
它毫無疑問是一個更加新穎的事物,吸引著大眾的眼球,大家也紛紛投入製作Vlog的行列。在觀眾對內容真實性更進一步,對KOL的生活日常更好奇時,Vlog似乎早已做好準備乘載相應的需求。
從歐陽娜娜的明星效應,到大眾紛紛用Vlog的形式來記錄生活,Vlog已經突破小眾圈層,成為最新的流行風向標。
雖然Vlog在我們的常常被提及,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到底什麼是Vlog。
vlog = video blog
vlog即視頻博客(Video Blog),是一種集文字、圖像、音頻於一體的內容形式,主要功能是記錄生活,製作者以自己為主角,像記錄日記一樣,用視頻將自己的生活經歷記錄下來。後期通過拼接剪輯,加上字幕和音樂,製作成具有個人特色的視頻生活記錄。
2012年,vlog開始在國外興起並逐漸流行;
2015年,vlog在Youtube上井噴迎來爆發期,並開始出現一批職業vlogger。其中最有名的是被譽為vlog之父的Casey Neistat,他在Youtube上擁有超過900萬的訂閱者,許多人受到他的啟發開始拍攝vlog。
2016年,一些海外華人開始拍攝vlog,並上傳到中國的社交平臺,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冬瓜孫東山;
2017年,大量海歸在中國傳播vlog,vlog開始在小圈子中流行,並逐漸出現一些打響了名氣的職業vlogger,比如@大概是井越和@flypig(飛豬)。
①尋找生活的儀式感:Vlog的誕生是為了記錄生活,而Vlogger放大了生活中瑣事的光芒,極具洞察力的眼光、認真做事的態度讓觀眾為之吸引。
②了解不同人的生活:要了解一個(類)人,真實的生活寫照無疑是最佳方式。很多觀眾抱著對Vlogger的好奇而來,想要更加熟悉TA的生活。
③填補空虛:Vlogger為其提供了另一種生活視角,一種不同於自己的生活的新鮮體驗。
Vlogger要:
樂觀愛生活,細緻敏銳眼光獨到;
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至少有一項要優於觀眾;
腦洞奇特膽大會玩,勇於嘗新不惜反叛。
這些Vlogger們無疑給21世紀新世界的生活又注入了一些新的活力。
設備:
拍攝VLOG的設備不需要很貴很專業的設備就能實現,一臺能拍視頻的手機就夠了。目前智慧型手機在拍攝領域逐漸強大,基本上都能滿足拍VLOG的需求。當然了,如果你對畫質要求比較高的話,也可以使用相機。
主題:
以時尚、美食、旅行或者生活事件為主題。如果你是 Vlog 創作新手,可以參考下最多 Vlogger 拍的幾十個 Vlog 主題模版,如,#get ready with me#(出門準備)#Travel Vlog#(旅行)#daily vlog#(日常) #study with me#(一起學習) 等。
時長:
時長介乎於短視頻與微電影之間。短視頻一般為15—60秒,微電影在幾分鐘到一個小時之間,vlog的長度則多為4—10分鐘,創作者一般是拍攝者,其內容主要與拍攝者親身經歷相關,受眾在觀看的過程中更有生活代入感。
視頻標準:
快節奏的剪輯:快節奏的剪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趁觀眾的興奮點還沒有褪去的時候及時填補新的內容,這裡的快節奏指的並非單純速度上的快進;以慢襯快,靜止的定焦鏡頭配合Zoom in特寫的零碎鏡頭;勻速運動的畫面,配合慢速,加速的畫面;長鏡頭配合碎鏡頭等。
畫質高:質量的畫質主要體現在三方面:清晰度、燈光、調色。
清晰的標識:標識可以幫助觀眾更好的識別內容,是區分於路人視頻的一個潛在門檻。
剪輯軟體:
目前市面上的剪輯軟體很多,小編給大家推薦幾款比較火的軟體。如:一閃、VUE、Quik、iMovie、貓餅。當然啦,如果你們還有更好的推薦,也可以告訴我們哦。
當然啦,小編認為,無論我們是否要做一個一個VLOGGER,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對積極生活的熱情哦!
圖片來自網絡
文字:史欣然
封面:張心悅
編輯:高玥
審核:周思穎 崔煒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