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知道濮陽,緣於一個成語,「桑間濮上」。桑間濮上是一個有關風月的詞彙,《漢書"地理志下》有云:「衛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翻譯成白話就是在衛國有茂密的桑林,有清澈的濮水,男男女女就在桑林之間,濮水之上,相約相會,情歌互答。正所謂「桑間濮上約黃昏,玉人羞解石榴裙,霧鬢風鬟映紅燭,口吻生花盡銷魂。」
欲論中國文學,總不過風月與風雲二端,索諸集部,有關濮上的雪跡影印,大多和風月脫不了干係,故名本文為「準風月談」。——當然,濮上的風雲之氣也同樣不薄,我們另文專談。
要談文學,讓我們先從文字談起,文字生,然後文學興。文字的發明是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中華大地上最早發明文字的人,就生活在濮陽南樂縣。他是黃帝的史官,四隻靈銳而充滿光澤的眼睛,使他在茹毛飲血、群婚野處的人群中,顯得非同一般。他仰觀日月,蒼茫宇宙中,日如一點,光芒四射,於是他畫下一個「⊙」;璀璨星空裡,月有陰缺,美麗柔和,於是他畫下一個彎彎的「月」;俯視河川,流水曲折,於是他畫下一個「川」;細察獸跡,足印錯落有致,於是他畫下一個「爪」。一種激情湧動在他的胸中,給了他無窮的力量。四隻慧眼,更加專注於世間萬物,讓他描摹眾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倉頡終於造出了足夠的方塊字,並將它們傳授給後人。倉頡造字驚動了天地鬼神,《淮南子"本經訓》說:「昔日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從此,我們的歷史得以記載,我們的文化得以流傳,於是,我們有了幾千年的文明史。
中國文學中最早關於濮上的記載,便和風月有關,《詩經"衛風》中有一篇《氓》,這是中國文學中「痴情女子負心漢」類愛情故事的萌芽,該篇的男主人公「氓」便是一個始亂終棄的負心漢。這個小青年就是濮陽清豐人,「送子涉淇,至於頓丘」。頓丘就是濮陽清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曾做頓丘令。
而中國文學史上有姓名可考的第一位文學家許穆夫人,也是浸潤著桑間濮上的鄭衛之音成長的。此許穆夫人名義上是衛宣公與宣姜的女兒,事實上是衛宣公之子公子頑與宣姜私通亂倫所生。《詩經"載馳》記載了她回衛國救難的事跡。據魏源《詩古微》考證,《泉水》、《竹竿》二詩亦為許穆夫人所作。「淇水滺滺,檜楫松舟。駕言出遊,以寫我憂。」(《竹竿》)舊地重遊能排解遠嫁難歸的離愁嗎?
戰國時期,烽火四起,群雄逐鹿。濮陽一時才俊輩出,燦若群星。政治家、軍事家吳起,「衛人也,好用兵,事魯君,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仲尼高足端木賜,衛人,字子貢,文能治國,武能安邦,並且是中國最早的儒商。《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說:「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而孔子的另一個大弟子子路也死在衛國的宮廷內亂中,內亂的詳情史記有詳細的記載,我覺得子路死亡之前的做法值得那些崇尚君子之風的人感慨,《史記》中說:「……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不免冠。』遂接纓而死。」翻譯成白話就是:「君子到死帽子也不能掉下來」,說完系好帽帶就死了。改革家商鞅,也是衛國國君姬妾生的兒子。秦孝公重用商鞅改革,為秦的強大和統一奠定了基礎。但嚴刑峻法招致天怒人怨,最後「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遂滅商君之家」。
秦國權相呂不韋是個頗多爭議的人物,首先,他在文化上的貢獻是組織門人編訂《呂氏春秋》,書成後,把它刊布在鹹陽城門上,還在上面懸掛千金,並且說各諸侯的遊士賓客中若能有增減一字者,便賞賜千金,這就是成語「一字千金」的來歷。大家熟知的史實中說,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這段史實,《史記》上有詳細的記載。呂不韋娶了邯鄲最漂亮而又善舞的美女為妻。秦太子子楚和呂不韋在一起喝酒,看到了這個美女,非常喜愛。站起來向呂不韋敬酒,請求呂不韋把這個美女讓給他。呂不韋很生氣,但繼而一想,已經為子楚破費了自己千金的家產,還想釣到奇貨。於是便獻出了趙姬,趙姬對子楚隱瞞了自己此時懷孕的事實,到了生產期限,生下一兒子名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
子楚繼位即莊襄王,莊襄王繼位三年就死了。太子政繼承王位成為秦王,尊奉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而此時秦王年幼,太后(子楚夫人,秦王政母親)時常與呂不韋私通。後來始皇漸長,太后放蕩的行為仍沒有停止。呂不韋怕事情被發覺,災禍臨頭,就找了一個特別淫蕩的男子叫嫪毐(Làoǎi)的,來代替自己的角色,滿足太后的私慾。始皇九年,有人告發嫪毐。始皇就滅了嫪毐的三族,免了呂不韋的相國職位。一年多以後,始皇想把呂不韋遷到蜀地去,呂不韋感到自己大禍臨頭,就飲鴆自殺。
西漢名臣汲黯,濮陽縣人,此人耿直,行俠仗義,注重氣節,但很傲慢,當面頂撞人不講禮數,在朝廷喜歡直言勸諫,屢犯皇上的面子。王太后弟弟武安侯田蚡做宰相,年俸兩千石的高官來謁見田蚡都行跪拜禮,田蚡竟然不回禮,而汲黯求見田蚡時,從不下拜,只作揖完事。汲黯見了大將軍衛青,也從不行跪拜之禮,而對他行平等之禮。大將軍衛青入侍宮中,皇上曾坐床邊接見他。丞相公孫弘求見,皇上有時連帽子也不戴。但汲黯覲見,皇上不戴帽子不會接見他,可見汲黯受皇上禮遇的程度。
唐代著名僧人僧一行曾在濮陽精研天文,在世界上首次測出子午線的長度。抗擊安史之亂的名將南霽雲就是南樂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王仙芝也是濮陽人。元代著名雜劇家宮天挺為濮陽文學增添了光彩的一筆。其所作雜劇六種,今存《死生交範張雞黍》、《嚴子陵垂釣七裡灘》兩種。《太和正音譜》評其曲詞「如西風鵰鶚」,「鋒穎犀利,神採燁然,若揵翮摹空,下視林藪,使狐兔縮頸於蓬棘之勢。」對於宮天挺的劇作,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曾給予極高的評價:元代曲家大體不出關白鄭馬四大家範圍之外,「唯宮大用(天挺)瘦硬通神,獨樹一幟」。
當然,濮陽的風雲之氣也十分濃厚,濮陽縣居中原要衝,扼河朔重塞,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和著名的古戰場之一,商滅夏的「昆吾之戰」,春秋晉楚的「成濮之戰」,晉鄭的「鐵丘之戰」,秦末的「項羽章邯之戰」,五代晉梁的「德勝之戰」,漢末曹操呂布的「濮陽之戰」,宋遼的「澶淵之戰」,穆桂英大破洪州,均發生在濮陽境內。在近代史上,這裡又是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的發源地和中心,朱德、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裡運籌帷幄,指揮戰鬥。陳毅元帥留下「我行未已過濮陽,駐馬憑弔古戰場。能擲孤注寇萊好,退避三舍晉文強」的光輝詩篇。
俱往矣。濮陽這方皇天后土承載了太悠久的歷史,太厚重的文明,從桑間濮上到鄭衛之音,從「聲色生焉」到「亡國之音」,也給這塊多情的土地蒙上了惡名。如今的濮陽,正以她千年不變的龍的血脈,海納百川的博大胸襟,光彩橫溢的青春活力向世界昭示:新一代的龍的子孫正以龍馬的精神、豪邁的熱情,沖天的幹勁,在黃河岸邊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彈奏出新時代的「鄭衛新聲」。
--
關於我們
新濮陽 新媒體 新生活
新濮陽官方網站http://www.py08.com
歡迎關注新濮陽官方公眾帳號:xpuyang
歡迎加入新濮陽官方QQ群:3911848
合作或投稿請加微信:yunfei2011
投稿信箱:yunfeisoft@qq.com
如果你有話要說、需要求助或者有新聞線索
請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進入濮陽微社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