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好,我是朱東方,非常高興與大家《大易西遊》,今天要講的是102《正邪鬥法》。
上回講到國王見孫行者有呼龍使聖之法,功夫了得,不敢得罪,趕緊籤了關文,要放唐僧師徒西去。
既然《西遊記》是神話故事,一定是要告訴我們人生的道理,西行中的每一難都會在我們人生中找到對應的點,這才符合「道」,什麼是道?一陰一陽之謂道,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有正有反才能全面解讀認識道,正與邪的鬥爭還要進行下去,旁門左道也絕不會輕易承認失敗。當然,只有這樣故事與人生才能更加精彩。
那三個道士,慌忙拜倒在金鑾殿上,啟奏:「陛下,我等至此匡扶社稷,保國安民,苦歷二十年來,今日這和尚弄法力,敗壞我們聲名,陛下以一場雨,就饒恕了殺人之罪,萬萬使不得,讓我兄弟與他再賭一賭,看看如何?」
那國王著實昏亂,真就收了關文道:「國師,你怎麼與他賭?」虎力大仙道:「我與他賭坐禪,要一百張桌子,五十張作一禪臺,一張一張迭起去,不許用手攀而上,各駕一朵雲頭,上臺坐下,約定幾個時辰不動。」
國王便傳旨問道:「那和尚,我國師要與你賭雲梯坐禪,如何?」三藏忽的開口對徒弟說了:「我會坐禪,我幼年學禪,若閉關,可坐二三個年頭。」行者道:「師父若坐二三年,我們就不取經了,最多二三個時辰,就下來了,一會我送你上去。」
那長老果然合掌當胸道:「貧僧會坐禪。」國王立即傳旨,不消半個時辰,就設起兩座禪臺。那虎力大仙將身一縱,踏一朵席雲,在西邊臺上坐下。行者拔一根毫毛,變做假象,陪著八戒沙僧立於下面,真身卻作五色祥雲,把唐僧駕在空中,保護師父在東邊臺上坐下。
各位朋友記住了,與三藏賭坐禪的是虎力大仙。為什麼是他,易者象也,這裡面大有玄機,虎為寅虎,為八卦中的艮為山,具有穩定、靜止的特點,靜心坐禪一定是他的強項。但真正的禪修是內心的安詳,一味的灰心長坐,只能是旁門左道,也就是古人說的「磨磚作鏡」,怎麼能有真功夫。
卻說那鹿力大仙在繡墩上坐看多時,一看不分勝負,這道士就助他師兄一功:將腦後短髮,拔了一根,變作一個大臭蟲,去咬那長老。那長老一時間疼痛難禁,他縮著頭,就著衣襟擦癢。
行者一見,覺得其中定有原因。好行者,嚶的一聲,飛在唐僧頭上,只見有豆粒大小一個臭蟲叮他師父,慌忙用手捻下。行者暗想道:「哪來的臭蟲?想是那道士弄的玄虛,害我師父。等老孫也去戲弄他一下!」這行者搖身一變,變作一條七寸長的蜈蚣,直奔道士鼻子猛叮了一下。那道士那受的了!連驚帶嚇,一個筋鬥翻將下去,幾乎喪了性命。
唐僧獲勝,那國王只好放行,可鹿力大仙又奏道:「陛下,我師兄原有風疾,到了高處舊疾復發,才令和尚得勝。且留下他,我與他賭隔板猜枚如何?」那國王真是十分昏亂,即傳旨,將一朱紅漆的柜子,教娘娘在裡面放上件寶貝。然後說道:「你兩家各顯法力,猜那櫃中是何寶貝?」
常見的猜枚多是飲酒助興的遊戲,可以把瓜子、棋子等握在手心,讓別人猜單雙或顏色,複雜的猜枚則叫射覆,在器具裡覆蓋某一物件,讓人猜測裡面是什麼東西,需要用周易的起卦來完成,根據八卦的象、數、理從無限種可能的事物中推斷出某種具體事物來,古代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常玩這種遊戲。但遊戲一變成賭博,各種手段都出來了。
行者變作一隻飛蟲,釘在唐僧頭上道:「師父放心,等我去看看來。」好大聖,輕輕飛到柜上,鑽了進去,見一個紅漆丹盤,內放一套宮衣。悟空用手拿起來,抖亂了,咬破舌尖上,一口血哨噴將去,叫聲「變」!即變作一件破爛一口鐘,臨行又撒上一泡尿,然後從板縫裡鑽出來,飛在唐僧耳朵上道:「師父,你就猜是破爛流丟一口鐘。」唐僧進前一步正要猜,那鹿力大仙道:「我先猜,那櫃裡是山河社稷襖,乾坤地理裙。」唐僧道:「不是,不是,櫃裡是件破爛流丟一口鐘。」國王道:「這和尚無禮!敢笑我國中無寶,猜甚麼流丟一口鐘,給我拿了!」
那兩班校尉,就要動手,慌得唐僧合掌高呼:「陛下,待打開櫃看看,再定罪也不遲」國王教打開看。當駕官即開了,捧出丹盤來看,果然是件破爛流丟一口鐘。
既然皇后放的東西變了,國王要親手藏一寶貝。那皇帝來到後宮,把御花園裡仙桃摘下放在櫃內,抬來叫猜。行者嚶的一聲飛去,見是一個桃子,將桃子啃得乾乾淨淨,然後飛出去,釘在唐僧耳朵上道:「師父,是個桃核子。」三藏正要開言,聽得那羊力大仙道:「貧道先猜,是一顆仙桃。」
三藏猜道:「不是桃,是個桃核子。」那國王喝道:「是朕放的仙桃,如何是核?」三藏道:「陛下,打開來看就是。」當駕官又抬上去打開,捧出丹盤,果然是一個核子,皮肉俱無。
國王見了,心驚道:「國師,休與他賭鬥了,讓他去罷,想是有鬼神暗助。」
國王害怕了!以為猜枚有鬼神相助。為什麼害怕?這要認真的分析,事情看似複雜,其實是自己與對方陰陽的鬥爭。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好,不要依附他人,這是基礎,鬼神無非是規律的一種表達,自然會幫助得「道」者,這也是國王內心恐懼的原因。但是,卜卦猜枚的小術是無關身心性命的,錯用聰明,必是外道。
正說話間,只見那虎力大仙走上殿前:「陛下,這和尚有搬運之術,但法術只能變物件,卻變不得人身。」說完,就把小童果藏在櫃裡,抬將下去。
行者一見又飛進去,搖身一變,變作個老道士一般容貌,叫聲「徒弟,我使遁法來的。」童子道:「你來有麼教誨?」
行者道:「那和尚看見你進櫃來了,他若猜個道童,這不又輸了?我特來給你剃了頭,我們猜和尚罷。」童兒道:「但憑師父處治,只要我們贏他便就行。」
行者將金箍棒就變作一把剃頭刀,給小道士剃了個光頭,又摸著他的光頭叫聲「變!」就變做一件土黃色的僧袍,與他穿了。又拔下兩根毫毛,變作一個木魚兒,遞在他手裡道:「徒弟,須聽著,但叫道童,千萬莫出去;若叫和尚,你就敲著木魚,念一卷佛經鑽出來。」童兒道:「我不會念佛家經呀。」行者道:「也罷也罷,那就念佛吧,省得我又教你。切記著,我去也。」
誰說法術只能變物件?悟空把人也給變了!因為他掌握了周易的不易與變易之說,道士還是那個道士,但其外表變了、語言變了,這在大家的眼中他還是道士嗎?任何事物都有實體與周圍的場構成,也就是周易所說的陰陽,當不能直接改變實體的時候,我們可以改變其外在的形式,這樣「道士」就成了「和尚」。
說完,悟空就變小飛蟲,鑽出去,飛在唐僧耳輪邊道:「師父,你只猜是個和尚。」正說處,只見那虎力大仙道:「陛下,是個道童,只管叫,他就出來」。三藏合掌道:「是個和尚。」八戒盡力高叫道:「櫃裡是個和尚!」那童兒忽的頂開櫃蓋,敲著木魚,念著佛,鑽出來。喜得那兩班文武,齊聲喝採,唬得那三個道士,啞口無言。國王道:「這和尚是有鬼神輔佐!怎麼道士入櫃,就變做和尚?如何衣服也能合體,口裡又會念佛?國師啊!讓他去罷!」
先講到這裡,這是關於正與邪鬥爭的故事,我們小結一下。第一,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要學會認識它、面對它;第二,得道者多助,要從自身入手,使自己成為與時俱進的人;第三,要領悟不易與變易的思維,通過相應的調整,改變事物發展的趨勢。
大仙會承認自己的失敗嗎?還要與悟空鬥法嗎?下面又會發生什麼?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