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出身「百湖之市」的人,哥第一次感受到湖居生活的美好來自於一本《瓦爾登湖》。
一來可能是武漢確實湖太多了,早年間還不算啥稀缺貨,大家沒太當回事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武漢那時的湖泊太過於「原生態」了,大家真沒覺得有多美有多好。
我們現在看到的湖岸是這樣的:
圖源網絡:示意圖
但我們很難去想像當年的樣子。
當浩浩蕩蕩的房地產市場化浪潮來臨,臨湖濱江的價值被挖掘了出來,給武漢人灌輸了一個概念:鄰水而居應該是一件很舒服體面的事情。
1
但是,幻想的美好湖居生活,實際經常是體面沒了,舒適也沒了,bug倒是來了不少。
前面就提過,武漢的湖太「原生態」了。在湖區環境和湖水得到有效的整治之前,那裡壓根就不適合居住。
然而,湖區湖水的治理,基本不是哪一個開發商能夠獨立完成。一家開發商,大可把門口2公裡的湖岸線改造,但湖水的水質呢,開發商能怎麼辦?
光是一個東湖,zf花了多少年才有今天的樣子?
湖居的根基不牢,有時候還會影響其他的問題。
為了「不辜負」湖景,又要把容積率用滿,開發商只能在建築排布、戶型設計上做文章。景觀面就那麼寬,要做到戶戶觀景 ,又是逼死設計師系列。
首先,是不可能板樓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板樓,只有塔樓才可以勉強都看到美景。
V字型、U字形算什麼,只要可以看景,有些項目上蝶樓也無所謂。
圖源網絡:示意圖
甭問幾梯幾戶,問就是咱戶戶看湖;
甭問朝向如何,問就是咱戶戶觀景。
哪怕只是從幾棟樓的夾縫中看到一絲絲湖面,好歹也算是能看湖了不是。
一系列神操作下來,戶型你也就不能報太大期望了。
比如下面這位:
一個120平米麵積段的戶型,槽點太密集,咱不一一說了,只說一點生活中的體驗。
東向陽臺面積不小,理論上也是提供了不小的觀景面。
可問題就是,一旦一家人入住了,現實跟理想是有很大落差的。
你以為你會這樣用陽臺:
圖源網絡
其實你是這樣用:
圖源網絡
說好的觀景陽臺呢?
一切都經不住生活的帶入考量。所謂的觀景看湖,在現實面前都要大打折扣。
2
這其實也是因為開發商只是把湖作為營銷的噱頭,並沒有好好思考人居與湖的關係。
把湖泊資源利用得最好的樓盤,哥腦第一個想到的,東湖邊的華僑城。
一座湖泊具有高端居住屬性,背後少不了zf投入財政資源在進行建設和保護;
但如果這個湖岸誕生了高端樓盤,通常是開發商用實力賦予它的。
引入遊樂項目,培育商業和酒店業,修整邊緣化的湖岸,以及最後用精緻的產品去匹配,才成就東湖的高級人居,賦予濱湖新的價值和意義。
圖源網絡:東湖
說起來就幾句話,要知道,商業文旅都是重資產投資,收益周期是很長的。
大量資金修整東湖湖岸幾公裡,包括護坡修整、樹木密植、湖泊保護界樁等生態固穩工程,大幅提高了湖岸區域綠化景觀覆蓋率,據說光是種樹一項支出,就花費了幾個億,你說燒不燒錢?
「
一個有心的樓盤,可以點亮一座湖,二者互相成就。
天嶼湖國際休閒社區,這樣一個武漢周邊的文旅項目,也走上了同樣的一條道路。
項目實景圖
項目佔地1萬畝,囊括了整個3300畝的天嶼湖。
雖然天嶼湖遠比不上東湖那麼壯闊,但是開發商敢憑一己之力承擔起整個湖區和水域的改造,也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3300畝大家可能沒有直觀的概念,這個面積相當於4個楊春湖,如此大的水域面積,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大家有沒有發現,像東湖這樣的大湖,水面從來不是平靜的,浪一波波湧向岸邊。而一些小湖,比如西北湖,湖水太過平靜,缺乏生氣。
項目實景圖
站在群山環繞的天嶼湖畔,你會發現,她更接近一個純天然大湖的狀態,浪花陣陣,充滿活力
開發商先把湖水全部抽乾,再進行湖底排淤治理,最後再引入乾淨湖水,水質達到了二類標準。
然後幾千畝的陸上園區,打造成了一個山水相依的森林公園,包括6個山頭和3座島,種植了上千種總量超過千萬株植物,整個園區綠化覆蓋率達到了80%以上。
整個「森林公園」又包含了「一軸兩環八公園」的景觀。
項目實景圖
一軸為天嶼湖景觀大道,串聯整個天嶼湖的美景及配套。
兩環,東外環以「十二花神」為主題,以十二種不同花卉串聯起東部外環所有景觀和地塊;西外環連接運動公園、溼地公園、天嶼湖商業小鎮、別院區。
八大公園,分別為春江花月、陽春白雪、平沙落雁、漁樵問答等。另外,湖中還有3座島,其中的兩座都是對遊客開放的。
在這個「公園」裡,生機盎然,曲徑通幽,中式園林風格的亭、臺、樓、閣、軒、榭、廊、舫穿插其中,一步一景。
項目實景圖
山與水都打造好了,接下來是文旅配套。
酒店、遊艇俱樂部、遊艇碼頭、沙灘、體育館、天然溫泉療養中心、半島溼地公園等一一落地。
項目實景圖
現在,酒店度假村都開始接待遊客了。
這個過程迄今為止6年時間,砸了30億。
「
湖,在最初就已經具備了融入生活的可能。
3
當項目把以上所有事情做完之後,這才開始做房子。
準確點是在已經具有很高完成度的園林之中「種」房子。
先造園,後建房,完全擺脫了貨值思維的束縛,造就的是低密度的社區。
無論是建築排布,還是戶型設計也就不需要做出任何犧牲妥協。
同樣是高層產品,你很難找到能跟它媲美的。
作為與前面提到的120面積段戶型的對比,我們先看天嶼湖項目的115平米的戶型。
如此方正,簡直是處女座福音;大贈送,得房率更高,居住更舒適;大面寬,南北3陽臺,不僅採光和通透性極佳,還可以實現功能的區分細化,提升居住的品質感。
將入戶陽臺改造成一個超大玄關,生活的體驗感絕對不一樣。
如果玄關收納空間有限,基本就是個鞋櫃的功能,檯面上最多也就是放個鑰匙雨傘茶杯什麼的。但我們進了家門之後一定是很鬆弛的狀態,怎麼方便怎麼來,隨手就會把衣服往沙發上扔,久而久之,家裡越來越亂。
有了這個入戶門外的大玄關,進門之前就可以把衣服鞋子整理好,保證了室內的乾淨整潔,而且還一點都沒有佔用室內空間。
把臥室的陽臺作為設備陽臺,至於客廳的陽臺,可以完全解放出來,只充當一個觀景面,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把舒適作為空間設計+配置上的邏輯起點,就已經高過市面上絕大多數項目了。
再比如76平米戶型,乍一看只是稀鬆平常的2房。但是,它的舒適性和功能性依然很強,精緻靈動。
整體贈送面積很大,光是一個陽臺,算上可拓展面積接近10個平米,採光和觀景視野很好,作為室內空間的延展,提升了居住舒適度。
根據不同的需求,又可以進行適當變化。
將陽臺可拓展空間包進書房,可以做成大兩房,滿足一家三口的居住生活;徹底打開書房,公共空間變大,可以作為短途假日裡,朋友們轟趴的好地方。
當面積上升到160平米這樣的大平層產品,舒適尺度進一步提升。
粗略一算,得房率超過100%!
南向13米麵寬、面積超過20平米的觀景陽臺,搞不好比別人的客廳都大;北向陽臺則是作為設備陽臺,洗衣晾衣、收納儲物。
161平米,沒有做成市面上常規的4房。也不難理解,買這個面積段大平層的客戶,多數已經不再追求居住的功能性,並不是要房子多容納多少人。
居住空間的奢闊,讓家裡每一位成員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顧:
把兒童房放到了主臥套房中,方便父母照顧孩子,但又做出了一定的區隔,避免不必要的幹擾;
老人房放到入戶門附近,跟年輕人和孩子徹底分隔開,跟客衛也可形成一個準套房。
這種對居住舒適的極致追求,在別院產品上也體現的淋漓盡致。188平米臨湖別院,做成四室兩廳五衛,四個房間全部都是套房,這個理念是極為前衛的。
大家有興趣去查全球各地豪宅,一個共同點,廁所永遠是房間數+1。嚴格的說,要是不帶洗浴功能,只能算半個廁所。
你以為是富人鍾情廁所?當然不是。
「豪」不是面積大,更不是裝修奢華馬桶純金門把鑲鑽,而是在居住空間的規劃上追求舒適最大化,在同一個屋簷下,尊重每一位成員的生活尺度。
武漢比這個別院更大更貴的房子多得是,但是在設計理念上能跟這個比的,就很少了。
天嶼湖項目的產品設計與湖居生活,可謂相得益彰,十分匹配。
4
天嶼湖國際休閒社區不在武漢市內。
但是,項目跟武漢的空間距離其實不遠,他正在漢川馬口與武漢的交界處。
項目實景圖
這也給項目帶來了另一個優勢。
武漢的湖泊,都是公共溼地,尤其是市區內湖,基本都被劃定為生態保護用地,湖邊都會立著「禁止遊泳垂釣」的牌子。與水的親近,也就被局限在親水平臺或者湖邊綠道上散散步、看看景。
天嶼湖是社區內湖,完全歸項目所有,也就可以完全向業主或者遊客開放,無論是遊泳、垂釣,還是泛舟湖上,又或者在岸邊燒烤,都毫無問題。
整個項目,也沒有把自己局限在文旅地產範疇,它也是一座宜居的大城。
除了酒店、會議中心、遊樂場、溫泉中心、運動場、公園等配套,這裡還有12年一貫制的學校和一個開放式商業街區,提供的是真正而全面的湖居生活。
炎炎夏日到來,要是能居住在這樣一個湖邊,無疑是極為舒適愜意的。
項目三期新品約76-161m 全南向一線瞰湖高層,即將加推,此次為毛坯推售,首付10萬起。前期帶裝修均價約7500元/m ,單套總價在約45-100萬元之間。
天宮島別院區的135-802m 臨湖別院屹立島心,溫泉入戶,四面環湖,最低只需130萬。
雖然項目不在武漢,但離武漢並不算遙遠。
從漢口國廣出發,過漢江到漢陽,上漢蔡高速,在索河出口下,到項目大概在50分鐘左右;若是從漢口站乘坐高鐵到漢川站,只需要20分鐘。
當文旅地產成為時下的風潮,大家開始認可景區的居住價值,很多人已經開始講置業範圍跨出武漢。
天嶼湖國際休閒社區,這樣一個擁有更好湖居生活體驗的項目,肯定也會越來越多的被納入武漢人的考慮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