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風雲》被指不專業 看醫療劇該不該較真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正午陽光出品的《外科風雲》播出後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因為劇中醫療細節存在常識錯誤,觀眾集中火力吐槽專業編劇出品的作品仍舊不專業,製片方也在電視劇開播兩天後就公開致歉。這樣的螢屏現象也帶出了一場「看醫療劇該不該較真兒」的探討,究竟專業常識對醫療劇有多重要?觀眾又期待看到一部什麼樣的醫療劇?

  常識在醫療劇中有多重要

  《外科風雲》開播之初,在豆瓣上6.1分的評分創下了團隊作品的口碑新低——正午陽光出品的電視劇中,除了《北平無戰事》、《琅琊榜》、《偽裝者》這種有口皆碑的佳作外,即便是頗具爭議的《歡樂頌》與《假如蝸牛有愛情》,在以專業與民意為代表的豆瓣上,也沒有低過7分。

  不少網友和媒體將該劇的低評分歸咎於劇中的醫療常識錯誤,比如輕度醉酒後用藥不準,執行手術室無菌原則不夠專業,乃至醫生在高強度的工作下不該像白百何飾演的女主角那樣穿著高跟鞋上班。

  醫療劇的確需要專業上的高度準確,錯誤的常識會給受眾帶來誤導,嚴謹的專業性則可以起到科普作用。一些海外醫療劇曾發生過觀眾按照劇中情節成功救治突發病患的案例。還有醫生從美國醫療劇《豪斯醫生》的案例中得到啟發,診斷出自己的病人是因髖關節置換後引發鈷中毒從而導致心力衰竭。

  不過,縱觀海內外被奉為佳作的醫療劇,違反醫療常識的錯誤也是屢見不鮮,同樣有美國醫生表示不會看《實習醫生格蕾》這樣的經典醫療劇,因為無法忍受劇中顯而易見的錯誤。很多製作態度嚴謹的醫療劇出現常識偏差,往往與實際拍攝中存在的困難有關。

  在《外科風雲》中,靳東在手術室中沒戴手套觸碰無菌服,被視為該劇一大專業硬傷。其實在拍攝過程中,劇組為了專業化操作也是吃盡苦頭:拍攝的最大難題是「時間緊,任務重」。劇中手術室的三五十場戲是用10天時間在北大國際醫院真實的手術室中搶拍出來的。為了不影響醫院正常工作,進入手術室拍攝的人數不能超過18人,而且前9天拍攝中手術室的門不能打開,劇中所有開關手術室門的鏡頭,都集中在第10天完成。

  這樣的拍攝方法,要求大家必須記清戲中所有開門鏡頭的場景:演員要往哪看、用什麼景別、看向什麼點。而拍到第10天時,是否可以拍攝開關門的戲份還「懸而未決」,最終醫院開了綠燈,劇組獲得六七個小時把開門和走廊的鏡頭搶拍完畢。這種緊張的拍攝節奏,讓向來敬業的靳東回憶起來,都一再表示不堪回首。

  醫療劇應該力求嚴謹不留遺憾,能讓職業醫生感受到親切和共鳴,恐怕是每個心存敬畏的主創者的期待。但專業性也不是評判一部醫療劇的全部,相比職業常識的瑕疵,沒有職業主題才是國內很多職業劇的通病。醫療劇最大的要求是要跟醫療結合在一起。如果與醫療的主題不切合,那就真的只是穿著白大褂談情說愛的愛情故事、穿著白大褂勾心鬥角的職場故事了。

  觀眾想看什麼樣的醫療劇

  專業性強又略帶神秘色彩的醫療劇,被觀眾寄予著什麼樣的期望?首先,大眾渴望看到的是這個行業的基本特點、運作方式,人物特性——他們每天的日常與其他工作有什麼不一樣,醫生的喜怒哀樂來自於哪裡,怎樣表達,他們怎麼處理與患者的矛盾。

  在此基礎上,一些觀眾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個行業背後隱藏的社會問題,比如通過醫療職業劇,了解到醫療過程有沒有腐敗,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醫生們又面臨怎樣的職業和人生選擇。還有觀眾願意在一部職業劇中尋找到一個行業「閃閃發光」的精神動力,比如醫生的妙手仁心和操守,背後體現的是職業精神的高貴與捨己救人的人性閃光。

  對於有人說《外科風雲》是「披著醫療的外衣」,導演李雪不完全否認,但他覺得這話稍微有點狠,描摹現實不是他創作的初衷,這個劇也並非只是把醫生的原生態展現出來,他更想通過這樣一個故事,通過這樣一些人物告訴大家,自己對醫療這個行業、對醫生這個職業、對醫療理念的態度是什麼。

  《外科風雲》中,從最高階的院長,到中層的主任、副主任醫師,再到主治、剛來的實習或者進修醫師,再到最基層的護士,還有患者、患者家屬,呈現出了醫院的眾生相。劇中沒有重複概念的人物,每一個層面的人都有立體角度的呈現,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一個主旨,就是醫生的職業道德和操守。劇中,觀眾可以看到醫院內部的人事鬥爭、高層之間的政治鬥爭,還有前史舊案的糾葛,但無論怎麼鬥都沒有拋棄一件事,就是如何治好病人。以反面角色出場的胸外科主任揚帆,為了讓備受病痛折磨的院長傅博文出醜,把傅博文推到了肺移植手術臺上,但他又考慮到病人的安危,讓莊恕幫傅博文完成手術。揚帆在天台上跟鍾主任的對話點明了他的行為底線:「我們都是大夫,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我們心裡是有把尺子的。」

  《外科風雲》選擇復仇這個經典化的戲劇主題切入,懸念帶來了戲劇化的效果,而之後的劇情發展還是回歸了醫生職業的特殊性,呈現了醫務人員形象的立體多面。莊恕復仇這條懸疑線增加了戲劇性,也通過戲劇矛盾的展現,讓觀眾看到醫務工作者對待醫學應該秉持的「實事求是」態度,這個主題為這部劇賦予了精神價值。《外科風雲》並不是簡單的「披著白大褂談戀愛」的偽職業劇,它展現了醫院內外生態系統的多面性和複雜性,讓人感受到醫生也是普通人,人性的搖擺與堅定、溫暖與陰暗、堅強與脆弱都存在其中,發生在醫院裡的風雲際會說到底也是人性使然。目前劇集播出過半,《外科風雲》在豆瓣的口碑上升到7.1分,在北京衛視的收視成績也在穩步攀升。

  如何塑造醫生更出彩

  不擅長女性刻畫,一直是正午陽光團隊的短板,而《外科風雲》恰恰塑造了一位國產醫療劇中難得一見的天才女醫生作為全劇核心人物。踩著高跟鞋出場的陸晨曦一開始與日劇《大門未知子》裡特立獨行的女醫生形象有些相似。這位醫術精湛的仁和胸外「一把刀」愛憎分明、嫉惡如仇,性格缺陷也十分明顯,她不遵循人際交往的一些「原則」,頂上司、訓下屬、懟患者,喜怒哀樂掛臉上,逮著錯不饒人,她對自己的評價都是「衝動無腦憑感覺」,和莊恕的「成熟理性負責任」形成了鮮明對比。

  陸晨曦這個角色加入了很多特定的性格,是高度戲劇化的提煉與融合。其實在海外醫療劇佳作中,一些個性鮮明的角色可以說是經久不衰,比如拍了13季的《實習醫生格蕾》,比如不按套路出牌的《豪斯醫生》。其中的人物個個醫術高超但也各有怪癖和弱點,但這些角色的背景、成長環境以及境遇可以對他們的性格與行為方式作出合理的解釋,輔以演員透徹的表演,讓觀眾對這些角色念念不忘。《外科風雲》中陸晨曦這種離經叛道的性格與行為方式和職業本身是否匹配,人物的個性能否被觀眾接受和欣賞,成為人物塑造的關鍵。

  《外科風雲》開播後,觀眾和很多醫務工作者爭議最多的就是女主角陸晨曦,認為這個人物設計不太現實,畢竟在醫院工作了11年的業務尖子,還這樣不懂為人處世和自我保護,在現實中「活不過一集」。其實這個角色的開局設計就是不討喜,她咄咄逼人、氣場十足,包括給神經質的病人下精神病診斷,體現的就是人物最初的性格缺陷,而不僅僅是展示她的個性鮮明。但劇中也借不同角色之口,反覆強調因為父親死於仁和醫院的醫療事故,陸晨曦才得到院長傅博文過度的愛護和縱容,成為醫院中公主般的存在,算是完成了邏輯自洽。創作者在這裡的用意不用多說,如此刻意塑造一個「菜鳥」,一定是為了讓觀眾看到她的痛苦成長。

  隨著劇情發展,在經歷了一系列調職、停職、「信仰崩塌」的挫敗之後,陸晨曦認識到了自己的自以為是和魯莽。在昨晚的劇集中,曾經的傲嬌小公主開始反省與同事相處,主動給上司做手術助理,而觀眾對這個角色也從有些難以接受到逐漸認可。其實角色演繹到現在,陸晨曦還沒有被推向極致,這個全劇核心人物的性格變化將貫穿到最後,至於後面的故事是否精彩,觀眾可以「靜觀」劇情的發展。本報記者 邱偉 J179

相關焦點

  • 《外科風雲》導演李雪:國外的醫療劇,國內做不到
    但另一方面,劇情粉們卻力證《外科風雲》在故事和細節上的紮實,以及演員表演方面的實力。至於專業bug,對於國產醫療劇不應如此苛刻。而數據之所以低迷,實則是黑粉作祟。在雙方的撕扯之下,《外科風雲》也呈現出了一種微妙的狀態:在豆瓣的評分上,15%的一星率和32%的五星率在互相拉扯著評分,而任何一種評論都可能引來「紅」或「黑」的雙向解讀。
  • 醫療劇《外科風雲》 我們期待看到什麼?
    從最初的差錯不少、差評很不少,「槽點滿滿,看不下去,技術硬傷太多」、「是披著醫療劇的偶像劇」;到大半個月後北京衛視連續四天黃金時段城市網收視第一、豆瓣評分逐步回升至7.5分,還有網友安利說,「這個劇最大的亮點就是沒有去煽情的講醫患矛盾,沒有賣慘把醫生包裝成白蓮花,而是直擊醫學倫理,在理想,現實和科學的矛盾之處討論什麼是醫生的職業堅守。
  • 說到醫療劇,這些老戲骨演技碾壓《外科風雲》
    你也不想想,要是你胸悶氣短去醫院看外科,結果真被醫生寫成神經病,還不得氣暈過去?我也不說《外科風雲》不好,免得被粉絲教育「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凡事要看到好的一面,所以小俠我今天就講一講,醫療劇集到底哪家強:
  • 絕對秒殺《外科風雲》爛劇,TVB又一部醫療題材的港劇要拍啦!
    說真的,論國產醫療劇,我只認可TVB拍出來的。在去年4月,當紅藝人白百何、靳東合作的醫療劇《外科風雲》播了出來,是國內罕有的專業劇集。你連做個手術,都不知道什麼是專業……說起TVB啊,論律政劇,我們知道的有《法證先鋒》、《盲俠大律師》,警匪劇則有《學警》系列、《使徒行者》系列,醫療劇則有《on call 36小時》、《妙手仁心》,可謂部部經典。
  • 《外科風雲》:既然扛起「良心」大旗 就別怪觀眾較真
    這一次,我們看到了這把「懸頂之劍」終於落下,日前,面對劇集中出現的許多醫學與醫療專業性錯誤,《外科風雲》的官方微博發表聲明並誠懇道歉。誠然,作為一部行業劇,對拍攝團隊在細節與專業性上有著更高的要求,但著重表現戲劇化的矛盾衝突的《外科風雲》,本質上還是影視劇作品,而不應被當做醫學教學片或科普紀錄片來看。
  • 熱劇|《外科風雲》經典橋段TOP10
    熱劇《外科風雲》大結局了,這一部「戲骨+鮮肉」的醫療題材劇雖然緊跟《人民的名義》播出,卻沒被其掩蓋光芒,拋開醫療技術專業硬傷不提,
  • 《外科風雲》的重點是「風雲」不是「外科」
    一部打著職業劇旗號的現代都市劇不夠專業,因為不夠嚴謹被醫生、醫學院學生以及「精神上的專業人士」群嘲。被捧成業界良心的正午陽光在國產劇《外科風雲》裡犯了大大小小的「醫療事故」,頓時就成了給國產職業劇陣營丟臉抹黑的罪人。國產職業劇本身面臨許多問題。
  • 《急診科醫生》《外科風雲》同場解讀:現實主義和專業主義終究敵不過愛情戲?
    期間,圍繞《外科風雲》的輿情主要包括:《外科風雲》如期播出要感謝陳羽凡;醫版《琅琊榜》的爭論;被指不專業、靳東和白百何之間的互動等話題。《急診科醫生》播出期間的百度搜索指數最高峰值達28萬。圍繞《急診科醫生》的輿情包括:王珞丹出演《急診科醫生》被指「高冷」;遭吐槽劇情硬傷等話題。就搜索輿情來看,《急診科醫生》略遜一籌。
  • 前方高能,《外科風雲》竟是一部披著醫療劇外衣的燒腦劇!
    本想靜靜的觀劇,結果分分鐘被劇情燒腦,不得不感慨一句:不斷翻轉的敵友關係,才是《外科風雲》最好看的地方!播到第10集,有人看到的是「風雲」,有人看到的是「外科」。有人看到的是職場小白「在電視劇裡活不過兩集」,有人看到的是醫院版「琅琊榜宮鬥」,有人看到的是「雙毒CP」的互懟和聯合,有人看到的是仁合醫院的逗比日常。
  • 如何評價《外科風雲》?
    《外科風雲》該劇熱播時逢白百合陷入醜聞,她在該劇裡奉上了好幾場讓我眼眶一熱的表演,不得不感慨演員私德私生活與演技無關,儘管女主最近風評不太好,但演技臺詞功底確實很不錯,何況還有帥氣的靳東。《外科風雲》正午陽光的製作,那個處女座團隊,超嚴格的小雪導演,這些就是好品質的保證!臺詞也細究過,科學嚴謹,有專業的外科醫生指導拍攝;先不說人物演技,光這些前期,就足夠給他們點讚了!不太熟悉白百合,但是覺得她演的還不錯,和老幹部靳東的對手戲演得挺好沒有跳戲,也無不適。李佳航是意外驚喜!N多正午陽光的演員在這裡有角色有臺詞,挺好!
  • 某些大號口中值得一看的《外科風雲》我怎麼看著那麼不舒服呢?
    以下內容出自採訪稿《外科風雲》:「良心團隊」謹慎把關醫療劇李雪導演提出,《外科風雲》必須要規避以下兩點:第一,專業方面的劇情總會被業內人指摘;第二,以行業劇之名行愛情戲之實,於是我們經常看到男女主角披著白大褂談情說愛。
  • 正午陽光折戟行業劇,《外科風雲》真的差到只值一星?
    《外科風雲》的編劇朱朱,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有過多年臨床經驗,就職於美國凱撒醫療系統科研與評估中心,去年正午陽光的《如果蝸牛有愛情》就是她擔任編劇。相比於其他國產醫療劇的編劇,朱朱已經專業了很多。有人說,《人民的名義》就是拿著尖刀,劃開瘡疤,給你看什麼是膿汁,這也是《人民》的制勝之點。而本被期望有同樣深度的《外科風雲》,就只揭開紗布,給觀眾看了一眼瘡疤。
  • 外科醫生怎麼看"外科風雲"? 業務水平"令人著急"
    原標題:外科醫生怎麼看《外科風雲》?   電視劇《外科風雲》劇照。   曾出品《琅琊榜》的良心團隊正午陽光最近推出的醫療劇《外科風雲》正在熱播。但令追劇粉絲有些失望的是,該劇雖然在角色塑造上挺有看點,但在專業細節處理上還不夠用心。醫療行業博主@丁香園等吐槽的網帖不少,權威告訴你:說得挺靠譜!省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邢燕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最近看同事在群裡曬劇中的「漏洞」,「有人說,像白百何這樣當醫生早就『死』一百回了」。
  • 《外科風雲》不夠專業?現實中有沒有莊恕?真正的醫生這麼說……
    到底這部醫療劇的專業度如何?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如聽聽專業人士的看法。這不,我們獨家對話了幾位醫生,請他們來給《外科風雲》號號脈。Part1:現實中有陸晨曦那樣的大夫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創傷骨科主任、教授王強則點讚《外科風雲》讓大家都能夠了解醫生更深,其正能量也有助於改善醫患關係,「當然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可能會很多,從醫生的角度去看
  • 看兩集就否定《外科風雲》?那你錯過了一部好劇
    ☀合作聯繫QQ:2091952615《外科風雲》剛播出兩集的時候,就出來了一些關於細節Bug的吐槽,然後看見劇方就這個問題道歉了。芒果不是專業人士,看的時候一個Bug都沒發現,看完了上網看評論才發現有Bug。行,那我就信專業人士吧!(ง •̀_•́)ง但是呢,現在我又懵逼了。
  • 四月大劇《外科風雲》:醫療界的名偵探 真相只有一個
    由《急診室的故事》建立起來的「『Professional(專業)+Personal(人性)』的『P+P』模式,成為美國醫療劇最重要的兩大特點。」與美式醫療劇相比,我國醫療劇則有著不同的走向,一方面明確了創作上的現實性旨歸,竭力鋪展著逼真的醫療現場,另一方面直擊醫療行業的生存狀態,追索病症的源頭,探尋道德之思。
  • 這可以說是《外科風雲》開播後的槽點解答大會了...
    《外科風雲》是一部醫療題材的電視劇,醫療專業部分固然重要。但作為一部電視劇,勢必要有戲劇化加工,畢竟這不是一部紀錄片。作為醫生,在看劇的時候挑刺專業失誤,是合理反應。但作為普通吃瓜群眾,專業知識或許真的沒那麼重要,他們更關注人物是否爆滿,情節是否流暢,故事邏輯是否合理。那麼寫實和戲劇化加工的邊界到底在哪裡?我們該用怎麼樣的心態去看國產醫療劇呢?這幾位專業醫生也有不同的看法。
  • 《外科風雲》導演李雪: 這不是一部可以開著電視機當做背景音的劇
    4月19日,《外科風雲》官微發出了一封劇組的致歉信。在此之前,國內播出的多部醫療劇也曾被觀眾挑出種種bug,但這還是第一次有劇組為出錯公開致歉。在這封致歉信中,劇組並沒有給自己做任何開解,而是照單全收:「面對網絡上對《外科風雲》出現的醫學、醫療專業性內容的質疑和指正,我們全都虛心接受。」
  • 塵封觀劇:張嘉譯領銜《急診科醫生》撞上《外科風雲》,眼熟否?
    昨日,由鄭曉龍、劉雪松聯袂執導,張嘉譯、王珞丹、江珊等領銜主演的都市醫療行業題材電視劇《急診科醫生》發布首支片花。短短3分多鐘時間,全景展現了緊張的醫患關係和複雜的人物網,讓一幹吃瓜群眾不由得心頭一震:如此眼熟,好似剛收官不久的《外科風雲》啊,是否真的撞上了呢?先說撞題材。
  • 《外科風雲》收視口碑逆襲 卻註定無法成為經典?
    遇上強敵也就罷了,《外科風雲》開播前後,又因為主演白百何的「緋聞」和醫療細節的不專業,拖累了該劇的口碑。儘管遭遇了種種質疑,事實證明,《外科風雲》並沒有給正午陽光丟臉。如果看了《外科風雲》的前兩集,就大呼失望,那你應該不是正午陽光的忠實劇粉。正午陽光出品的電視劇,一般都是「慢熱劇」。就連口碑最好的《琅琊榜》,也經歷了收視率低開高走的過程。《外科風雲》也不是例外。作為一部行業劇,《外科風雲》雖然不算是經典之作,但仍然可以被劃分到優質行業劇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