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市場上較多的偶像團體皆為短期節目拼接型團體,觀眾關注度也已降低,粉圈審美疲勞。
作者 | YOUNGCHENX
內娛養成系黑馬湧入,偶像市場再度升級。
出身EXO的張藝興,揚言:想做中國的李秀滿。
作為流量Idol,用已得的呼聲入局內娛養成系市場,不禁讓飯圈女孩高呼:李飛,你怕了嗎?
此番下注,不僅是爭奪練習生資源的戰役,更深層次的是韓娛體系與內娛體系的碰撞2018年《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引爆收視與話題,孵化出「頂流」蔡徐坤、「人型錦鯉」楊超越,粉絲用真金白銀與真情實感助力偶像出道,也讓各大平臺在養成系節目上排兵布陣。從《創造營》到《青春有你》,從《偶像練習生》到《少年之名》。
高頻度的選秀節目,已然掏空內娛練習生資源。
前腳The 9虞書欣「哇哦」出道,成團夜還不足半年;後腳《創造營2020》硬糖少女303已出道;
從男團到女團,國內選秀節目從最開始的萬人空巷到如今日漸啞火。
一方面出品方、製作方壓力山大,一方面觀眾逐漸厭棄信息轟炸和類型化審美,爆款綜藝的誕生越來越難。
選秀節目變得越來越無味,究其根由是練習生資源的枯竭。
在各大平臺打響搶奪優質偶像練習生資源的大戰進入白熱化時,湖南衛視帶領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彎道超車拿下收視與話題。
練習生反覆回鍋,成為目前各大養成系節目的通病。
以《創造營2019》為例,戴景耀曾與蔡徐坤一起參選《星動亞洲》;30+的馬雪陽來自至上勵合組合;出道好幾年的X玖少年團近半數團員來參賽。
當然「回鍋肉」歷經節目參選,擁有一定的曝光度並小有名氣,能為節目帶來一部分關注度,但也會使節目缺乏新鮮感,練習生實力不均衡,要持續地產出偶像,對練習生的儲備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染色體娛樂集團」的招募計劃中報名條件一欄,將面試者的年齡限制在(13—18歲)/性別不限。
張PD就曾在節目中吐槽「市場浮躁了」、「前面淘汰完那麼多波了,哪能出什麼好苗子啊」。
練習生從來都是要質量而不是數量,這也是為什麼有許多回鍋肉湧現的原因。
回看各大選秀節目公布的經紀公司與練習生圖譜,除了專業做偶像培訓的經紀公司,較多的是傳統影視製作公司,旗下輸送的練習生則是之前專注於演藝行業的新晉演員。
國內選秀缺的是優秀的練習生,即使節目組經過謹慎初試篩選了100位左右的練習生,但抱有「試水」心態的公司與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練習生不在少數,「在節目中混個臉熟」是他們的主要目的,以便於後期其他方面的發展。
根據張藝興公布的招募計劃顯示,練習生性別不限,根據積分制培訓考核選拔出道。
分為青龍(RAP)、白虎(DANCE)、朱雀(VOCAL)、玄武(全能)四組。
此番做法意在培養高質量的練習生資源,避免出現練習生質量的層次不齊,培養專門的練習生資源。
許多節目上的練習生都是臨時抱佛腳,乘著恰選秀快錢的東風,五音不全、舞蹈基礎為0的練習生濫竽充數。對於未出道但有一定基礎的練習生,公司會派遣這些練習生參與不同的節目,而參與選秀只是公司與練習生試水與博弈的一個契機。根據招募計劃顯示,旨在培養練習生後,直接進行包裝出道,不會投入選秀節目。
從限制年齡到積分制培訓,我們不禁嗅到張藝興有借鑑韓國造星模式的意圖。
SM公司創始人李秀滿甚至公開祝賀張藝興創辦娛樂公司。
在韓國市場,除了練習生階段唱歌跳舞培訓等費用,還有藝人健康管理、塑性,韓國娛樂公司還會為練習生們提供食宿,一旦出道公司會通過後期收入收回培訓、製作成本。國內大多數公司為了培養高質量練習生,由於沒有系統的練習生培養制度,大都選擇將練習生送往韓國娛樂公司進行培訓,高昂的培訓費用大都需要自己承擔。2018年國內出道的Boystory,就是由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與JYP合資成立的公司推出的男團。
以EXO出道為例,張藝興曾在節目中透露,當年SM娛樂公司選出道成員時,一開始招收了120名練習生,並在陸續淘汰20人、40人、60人之後,最後僅剩下24人再淘汰12人。
並且每周還會有一名成員被淘汰,過程是相當殘酷。
SM公司對練習生的考核就是積分制培訓,每周對現有的練習生進行考核並以此確定各個出道成員名單,並對每名成員的職能進行詳細地劃分,且由公司直接包裝出道,不經由選秀節目的選拔。而國內多數團體是公司提供練習生,通過選秀節目產生並組成團體,與韓系偶像培養到出道皆由公司一手操辦有一定的區別。
國內主要的偶像製作公司主要為時代峻峰、樂華娛樂,分別代表日、韓兩種不同的偶像培養體系,時代峻峰乘著日本偶像打造體系的東風,注重給予粉絲親和力與正能量,打造出TFBoys後,一炮而紅。後推出時代少年團,但市場反饋不及TFBoys。
樂華培養的UNIQ,雖然成員在韓國進行練習,但團隊走紅卻不是依靠韓系偶像注重的體系化訓練、專業性和能力技巧。王一博通過熱劇《陳情令》走紅,李汶翰通過選秀節目走紅,實際樂華公司對UNIQ的規劃更偏向於日系偶像製作,即放大團員的個性化。
國內偶像培養公司數量不多,體系不完善,大多以日系偶像培養體系的自我訓練為主,張藝興的培養方式以SM公司為代表的韓系偶像體系化培養為主。現階段選秀節目弊端曝出,練習生實力不足,國內大多數公司也逐漸開始注重練習生能力培訓,但都選擇將練習生送往國外,然後通過國內節目負責出道與包裝,而不是公司進行完整的規劃。
目前國內市場上較多的偶像團體皆為短期節目拼接型團體,觀眾關注度也已降低,粉圈審美疲勞。
但類似韓系市場長期固定的偶像團隊市場仍舊空缺,且高質量、專業性的偶像團體資源也處於待補的狀態。
如果能抓住固定偶像團體打造、包裝和策劃的機遇,由顏值即為正義到注重偶像能力,打造高水準的偶像團體,那偶像團體經濟也會迎來新的出口與增長點。▼
THE END
*本文部分內容(圖文)轉自網絡,僅用於學習交流,並不用於商業用途。文中觀點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道略音樂產業立場,文章和圖片內容僅供參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權益,請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道略音樂產業ID:miresearch專注音樂產業研究,監測音樂市場動態
微信/手機:185 1323 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