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甄宓,有人說她本名叫甄洛,也有人說叫甄姬,《三國志》只稱甄氏。
暫且叫她甄宓吧,畢竟她徵服了三國四個重要的男人。
相傳曹操打贏官渡之戰、攻下鄴城的目的就是她,沒想到曹丕先父親一步搶走她,而曹植暗戀她終生,為她寫下《洛神賦》。
其實,她本是官渡之戰另一戰方袁紹的兒媳。
能讓三國四個響噹噹的男人傾倒的女人,自然非凡。
出身非凡。
甄宓家世代為官,整個家族有權有錢。
長相非凡。
甄宓跟大喬、小喬並稱三國三大美人。
婦德非凡。
她八歲時,院子外有人騎馬耍雜技,家裡幾個姐姐聞聲,都爬上閣樓觀看,只有她不去。
姐姐問她:「你怎麼不來?」
甄宓說:「這難道是女孩子看的嗎?」姐姐們們無地自容。
志向非凡。
她九歲時,就非常喜歡讀書,她常常偷用哥哥的筆墨紙硯,被哥哥發現:「你一個女孩家家,不去做女紅,讀什麼書?難道你長大想當女博士(官名)嗎?」
甄宓說:「古時有才華的女子,都是要學習前人的成敗經驗的,我不讀書的話,哪來的借鑑呢?」
格局非凡。
她十幾歲時,天下大亂,還鬧大饑荒,百姓為了肚子,紛紛賣掉家中值錢的東西。
甄家就趁機收購了大量金銀寶物。
甄姬勸母親說:「亂世求飽,乘人之危,如果饑民鬧事,甄家就大禍臨頭了。不如打開家裡的糧倉,幫助四方相鄰,積德行善,又可以保平安無事。」
這麼出色的甄宓,十幾歲就被袁紹指定做二兒媳。
美麗的女人總是很多人惦記,哪怕已為人婦。
相傳官渡之戰時,曹操攻打袁紹的目的之一,就是甄宓。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曹操在前方攻打鄴城,打贏了,傳急號令:「快去袁府,把甄宓帶來。」
底下的人去到袁府碰了一鼻子灰,快馬加鞭回來稟告曹操:「甄宓她.被曹丕帶走了。」
原來曹丕早就聽說甄宓貌美,眼看能打贏官渡之戰,他早早守在袁府,就等著帶走甄宓。
袁府後院,一聽說前方有變,女人們哭哭啼啼,怕被殺頭。
曹丕找到甄宓時,她躲在袁紹妻子劉夫人身後,怯怯露著半張臉。
劉夫人看曹丕望著甄宓的眼神,回頭低聲對甄宓說:「你死不了了。」
建安九年,19歲的曹丕如願以償娶了24歲的甄宓。
從曹家仇敵,變成曹家的長兒媳,甄宓別無選擇。
不過,婚後,甄宓很快生下兒子曹睿、女兒東鄉公主。
身在曹營,心在曹營。
孝敬公婆、相夫教子。
曹丕獨寵她一人,她卻勸曹丕要多納幾個姬妾,為曹家開枝散葉。
滿身婦德的甄宓,嫁雞隨雞,嫁曹丕就隨曹丕。
管他是不是殺夫仇人,管他是不是霸王硬上弓強搶了自己。
曹操喜歡聚會,也是在宴會上,甄宓見到曹家各位小叔子。
印象最深的那個,叫曹植,初看神朗氣清,再看才華橫溢,想來該是腹有詩書。
但也沒多想。
後來有一天,曹操興致勃發,設宴銅雀臺,文武百官齊聚,酣飲過後,命諸子寫《銅雀臺賦》。
曹植妙筆生花,一氣呵成,技加壓全場。
曹操一高興,就封他做平原侯,官位一下就比兄長曹丕還要高。
曹丕回府就很不高興,向甄宓大吐苦水:「沒想到啊,曹植小子耍個心機,單憑一篇文章就被封侯,我辛辛苦苦這麼多年,世子地位就毀於一刻.」
甄宓說:「不會吧,你別瞎猜,曹植不是那麼有心機的人,你們還是親兄弟呢,要和睦。」
當時她就見過曹植幾面,知道他才高八鬥,知道他心氣高,知道他人不壞。
最重要的是,甄宓本來就是一個內心明媚、格局大氣的女子。
十幾歲能勸家裡人與其發災難財,不如開糧倉賑災。
如今這麼勸曹丕,也一樣,只是不想他陷入權鬥,連兄弟都猜忌。
她總是想著人好,為著人好。
而且,甄宓本來是仇敵之媳,嫁入曹家,身份一直很尷尬,她那樣謹慎,是不想背上離間兄弟的罵名。
但曹丕聽來卻不這樣想:你不站我這邊,反而站小叔子那邊,你們什麼關係?
曹丕轉而向小妾郭女王訴苦。
郭女王給曹丕出謀劃策,在立嗣的較量中,整垮曹植及其同黨。
曹丕又一次如願以償,成為世子。
那以後,曹丕越發寵愛郭女王,冷落甄宓。
想當年,曹丕強搶甄宓,就是出於她的美色。
甄宓是什麼個性,他不了解。甄宓有什麼好惡,他不了解。
但甄宓比曹丕大了整整五歲,18歲看24歲,少年看少婦,最有風韻。
28歲看34歲,風華正茂看明日黃花。
男女之間,用時間來交換主動與被動。
年輕時,男人打下天下就為了你。到後來,他看天下哪個女人,都不看你。
才色雙絕的甄宓也輸了,輸給郭女王,輸給青春逼人,輸給時間,輸給男人過時不候的新鮮感。
很快,曹操南下,準備一統天下。
出徵時,甄宓染病,曹丕帶上郭女王和甄宓的一雙兒女前行,留甄宓一人在鄴城。
分居兩地,甄宓很想念曹丕,揮筆給他寫詩。
最出名的一首,成了甄宓的代表作——《塘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