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年末,湛廬君要向你正式介紹這本《塞利格曼自傳》,更要向你介紹這位值得我們感謝的心理學偉人——馬丁·塞利格曼。
「習得性無助」的首個提出者、積極心理學之父、美國心理協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有太多讚譽和頭銜屬於塞利格曼,更為重要的是——因為他的出現,心理學從研究痛苦轉向研究幸福,從關注病人轉向關注普通人。
短暫回望2020年,「乾飯人」「奧力給」……在一個又一個用來揶揄人生的詞彙面前,依舊掩飾不住我們對幸福與快樂的追求。
《塞利格曼自傳》正是給每個人的幸福人生指南,是你我共同的書。讓我們前往他位於費城西郊的伍德利後花園,見證這位心理學偉人的人生之旅。
我是一個出生於戰火年代的孩子,父母多災多難,而自己始終與焦慮相伴。我是一個聰明機靈的孩子,但在一個富家子弟雲集的學校中,我始終格格不入。我是一名步兵戰士,曾與行為主義做著不屈不撓的鬥爭。我是一名在戰場中鏖戰的上尉,帶領心理學衝出了黑暗,奔向光明,引導心理學面向未來,而不再是被過往所驅使。只有受盡苦難的人才深知喜樂,只有經歷考驗的人才能預知最終的寬放。塞利格曼生於猶太家庭,因為種族問題,童年時就被身邊人孤立,甚至因為特殊身份,成績前茅的他被哈佛拒之門外。
自卑、焦慮……你我都熟悉的悲觀情緒,也很早就與塞利格曼捆綁在了一起。
正是經歷了生存的焦灼,大學畢業後的塞利格曼放棄了耶魯大學,堅定地選擇了心理學作為此生的研究方向,他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就拿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博士學位,刷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系建系以來的記錄。
他於1967年開創了「習得性無助」理論——人類抑鬱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一種「習得的」消極態度,重新定義了心理學以及精神病學看待抑鬱症的視角。但在他經歷了離婚,又患上抑鬱之後,塞利格曼開始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
不再執著於糾正缺點,而是開始搭建美好;不再試圖讓自己少一些不快樂,而是讓自己捕捉到更多快樂。
塞利格曼在26歲時就獲得終身教職,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心理學教授;因其經典學術發現一一習得性無助,他曾入選 20世紀100位心理學家,並成為排位最高的積極心理學家。
他曾拿下美國心理協會威廉士獎和詹姆斯·卡特爾獎,成為該協會雙獎加身的第一人;1998年,塞利格曼當選為美國心理協會主席,並創造了該協會的最高票選記錄!
在就任美國心理協會主席致辭中,塞利格曼發出了讓心理學界震驚的倡議:
「心理學自弗洛伊德以來始終關注的是對人類病態陰鬱的探究,心理學家們熱衷於把-8的人提升到-2,而我的目標是把+2的人提升到+6」。
H(幸福的持久度)=S(幸福的範圍)+C(生活環境)+V(可控的因素)
(註:塞利格曼幸福公式)
如何讓普通人更加幸福快樂?為了實現這個理想,在擔任美國心理協會主席期間,塞利格曼推動心理學完成了四大變革:
一,心理學摒棄了行為主義並認真對待認知;
二,心理學把研究的關注點從痛苦轉向幸福;
三,心理學終於開始認真對待進化論和大腦;
四,心理學從對過去的痴迷轉向研究思考未來。
因為塞利格曼,心理學從研究痛苦轉向研究幸福,從關注病人轉向關注普通人,也讓追求幸福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與周遭格格不入時,在被貼標籤與焦慮相伴時,他會如何抉擇?
在蜜月旅行時,被愛人問到「你快樂嗎」,為何倆人發生了爭執?
他是如何靠一場10分鐘的演講,就贏得140萬美元的投資?
……
從童年到無助與自卑的青春期,從遇到一生摯愛到收穫持續幸福的耳順之年……《塞利格自傳》記錄了塞利格曼近乎完整的一生,邊讀邊反思,汲取心理學偉人穿越黑暗、奔向光明的力量。
從研究狗到研究人,從積極心理學的創建到進步和批評,全書五大篇章:起點、成長、成就、蓬勃、展望,這是一本自傳,還是一部積極心理學史與半部當代心理學史。
讀這本書,你可以詳細觀察他思考的過程,學習第一流心智的推理方法和思辨演進,享受一個天才的創造性暢想。這本書是長達半個世紀的美國心理學的見證史,也是對未來心理學發展方向的探索。
塞利格曼是一位能夠深刻洞察人性的偉大思想家,是善於講故事的心理學偉人。在這本書中,他非常好地展現了這兩種特質。對於偏愛自傳題材的讀者,這是一本不可錯過的溫暖、生動且文筆優美的自傳。帶著謙遜和洞察力,他將親自為你講述「那些改變了心理學的偉大思想及其背後的故事」,以及幾乎使這些思想偏離正軌的鬥爭、失誤、衝突和誤解。因為塞利格曼的地位與成就,本書一經問世,就得到了國內外各界標杆人物的鼎力推薦:
國內: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積極心理學發起人彭凱平,南京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周仁來,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部長陳紅,東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蓋笑松,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昱鯤。
國外:知名心理學家、思想家,《當下的啟蒙》作者史蒂芬·平克,積極心理學領域領軍人物之一,《積極情緒的力量》作者芭芭拉·弗雷德裡克森,哈佛大學醫學院臨床副教授,《運動改造大腦》作者約翰·瑞迪,知名經濟學家、思想家,美國企業研究所所長阿瑟·布魯克斯,普林斯頓大學進化心理學教授羅伯特·賴特,「性格實驗室」聯合創始人安傑拉·達克沃思……
我們一直在追求粗放的更大、更好、更高檔次、更有面子的路上義無反顧,卻沒有用去體會自己內心的感受。
在無比衝動的文化氣氛下,焦慮症、抑鬱症、躁鬱症、自我封閉等心理問題的概率逐年升高,且越來越蔓延到更年輕一代的身上。
在這樣一個時代,積極心理學的目的尤為重要。我就是積極心理學的「皈依者」。
——彭凱平
他從不害怕探索人類心靈深處的黑暗,但也同樣大膽地召喚人性中的善良。這本書既是積極心理學發展歷史的寫照,也是一次愉快的坦誠之旅和一本充滿反思的回憶錄。
——史蒂芬·平克
如果你是父母或教育從業者,這本書能讓你教出樂觀的孩子;
如果你是焦慮和迷茫的年輕人,這本書能幫你找出自己的優勢和人生的意義;
如果你是雄心勃勃的變革者,這本書能告訴你如何富有成效地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
如果你是心理學研究者或愛好者,這美國心理協會前主席親自為你開課。
一個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而使命也找到了它所需要的人。
塞利格曼先後出版了《真實的幸福》《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活出最樂觀的自己》《教出樂觀的孩子》等積極心理學著作,幫助上千萬讀者衝出黑暗,奔向光明。而他的生活也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蓬勃發展,變得更加美好。在近80歲高齡的時候,幾近失聰的塞利格曼堅持親自撰寫這本唯一的自傳,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方知曉,我的生活不是一本自傳,而是一本傳記。這本傳記講述的是每一個普通人如何在友誼、寬容和愛的幫助下,與這個世界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