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利格曼自傳》:積極心理學之父的人生之旅

2021-02-20 復旦人和心理
他們在關鍵時刻扭轉歷史局面,他們奉獻了影響時代進程的成果,他們引發了人類的思想啟蒙……一些星光讓我們澎湃,一些星光讓我們振奮,還有一些星光,讓我們願意由衷地說一聲感謝。

時至年末,湛廬君要向你正式介紹這本《塞利格曼自傳》,更要向你介紹這位值得我們感謝的心理學偉人——馬丁·塞利格曼。

「習得性無助」的首個提出者、積極心理學之父、美國心理協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有太多讚譽和頭銜屬於塞利格曼,更為重要的是——因為他的出現,心理學從研究痛苦轉向研究幸福,從關注病人轉向關注普通人

短暫回望2020年,「乾飯人」「奧力給」……在一個又一個用來揶揄人生的詞彙面前,依舊掩飾不住我們對幸福與快樂的追求。

《塞利格曼自傳》正是給每個人的幸福人生指南,是你我共同的書。讓我們前往他位於費城西郊的伍德利後花園,見證這位心理學偉人的人生之旅

我是一個出生於戰火年代的孩子,父母多災多難,而自己始終與焦慮相伴。我是一個聰明機靈的孩子,但在一個富家子弟雲集的學校中,我始終格格不入。我是一名步兵戰士,曾與行為主義做著不屈不撓的鬥爭。我是一名在戰場中鏖戰的上尉,帶領心理學衝出了黑暗,奔向光明,引導心理學面向未來,而不再是被過往所驅使。

只有受盡苦難的人才深知喜樂,只有經歷考驗的人才能預知最終的寬放。塞利格曼生於猶太家庭,因為種族問題,童年時就被身邊人孤立,甚至因為特殊身份,成績前茅的他被哈佛拒之門外。

自卑、焦慮……你我都熟悉的悲觀情緒,也很早就與塞利格曼捆綁在了一起

正是經歷了生存的焦灼,大學畢業後的塞利格曼放棄了耶魯大學,堅定地選擇了心理學作為此生的研究方向,他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就拿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博士學位,刷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系建系以來的記錄。

他於1967年開創了「習得性無助」理論——人類抑鬱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一種「習得的」消極態度,重新定義了心理學以及精神病學看待抑鬱症的視角。但在他經歷了離婚,又患上抑鬱之後,塞利格曼開始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

不再執著於糾正缺點,而是開始搭建美好;不再試圖讓自己少一些不快樂,而是讓自己捕捉到更多快樂。

塞利格曼在26歲時就獲得終身教職,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心理學教授;因其經典學術發現一一習得性無助,他曾入選 20世紀100位心理學家,並成為排位最高的積極心理學家。

他曾拿下美國心理協會威廉士獎和詹姆斯·卡特爾獎,成為該協會雙獎加身的第一人;1998年,塞利格曼當選為美國心理協會主席,並創造了該協會的最高票選記錄!

在就任美國心理協會主席致辭中,塞利格曼發出了讓心理學界震驚的倡議:

「心理學自弗洛伊德以來始終關注的是對人類病態陰鬱的探究,心理學家們熱衷於把-8的人提升到-2,而我的目標是把+2的人提升到+6」。

H(幸福的持久度)=S(幸福的範圍)+C(生活環境)+V(可控的因素)

(註:塞利格曼幸福公式)

如何讓普通人更加幸福快樂?為了實現這個理想,在擔任美國心理協會主席期間,塞利格曼推動心理學完成了四大變革:

一,心理學摒棄了行為主義並認真對待認知;

二,心理學把研究的關注點從痛苦轉向幸福;

三,心理學終於開始認真對待進化論和大腦;

四,心理學從對過去的痴迷轉向研究思考未來。

因為塞利格曼,心理學從研究痛苦轉向研究幸福,從關注病人轉向關注普通人,也讓追求幸福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與周遭格格不入時,在被貼標籤與焦慮相伴時,他會如何抉擇?

在蜜月旅行時,被愛人問到「你快樂嗎」,為何倆人發生了爭執?

他是如何靠一場10分鐘的演講,就贏得140萬美元的投資?

……

從童年到無助與自卑的青春期,從遇到一生摯愛到收穫持續幸福的耳順之年……《塞利格自傳》記錄了塞利格曼近乎完整的一生,邊讀邊反思,汲取心理學偉人穿越黑暗、奔向光明的力量

從研究狗到研究人,從積極心理學的創建到進步和批評,全書五大篇章:起點、成長、成就、蓬勃、展望,這是一本自傳,還是一部積極心理學史與半部當代心理學史。

讀這本書,你可以詳細觀察他思考的過程,學習第一流心智的推理方法和思辨演進,享受一個天才的創造性暢想。這本書是長達半個世紀的美國心理學的見證史,也是對未來心理學發展方向的探索。

塞利格曼是一位能夠深刻洞察人性的偉大思想家,是善於講故事的心理學偉人。在這本書中,他非常好地展現了這兩種特質。對於偏愛自傳題材的讀者,這是一本不可錯過的溫暖、生動且文筆優美的自傳。帶著謙遜和洞察力,他將親自為你講述「那些改變了心理學的偉大思想及其背後的故事」,以及幾乎使這些思想偏離正軌的鬥爭、失誤、衝突和誤解。

因為塞利格曼的地位與成就,本書一經問世,就得到了國內外各界標杆人物的鼎力推薦:

國內: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積極心理學發起人彭凱平,南京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周仁來,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部長陳紅,東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蓋笑松,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昱鯤。


國外:知名心理學家、思想家,《當下的啟蒙》作者史蒂芬·平克,積極心理學領域領軍人物之一,《積極情緒的力量》作者芭芭拉·弗雷德裡克森,哈佛大學醫學院臨床副教授,《運動改造大腦》作者約翰·瑞迪,知名經濟學家、思想家,美國企業研究所所長阿瑟·布魯克斯,普林斯頓大學進化心理學教授羅伯特·賴特,「性格實驗室」聯合創始人安傑拉·達克沃思……

《科學美國人》甚至一口氣用了四個「最」字來評價塞利格曼:一位有史以來最複雜、最雄心勃勃、最富有成效、最具影響力、而且絕對不無聊的心理學家

我們一直在追求粗放的更大、更好、更高檔次、更有面子的路上義無反顧,卻沒有用去體會自己內心的感受。

在無比衝動的文化氣氛下,焦慮症、抑鬱症、躁鬱症、自我封閉等心理問題的概率逐年升高,且越來越蔓延到更年輕一代的身上。

在這樣一個時代,積極心理學的目的尤為重要。我就是積極心理學的「皈依者」。

——彭凱平  

他從不害怕探索人類心靈深處的黑暗,但也同樣大膽地召喚人性中的善良。這本書既是積極心理學發展歷史的寫照,也是一次愉快的坦誠之旅和一本充滿反思的回憶錄。

——史蒂芬·平克

如果你是父母或教育從業者,這本書能讓你教出樂觀的孩子

如果你是焦慮和迷茫的年輕人,這本書能幫你找出自己的優勢和人生的意義;

如果你是雄心勃勃的變革者,這本書能告訴你如何富有成效地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

如果你是心理學研究者或愛好者,這美國心理協會前主席親自為你開課。

一個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而使命也找到了它所需要的人

塞利格曼先後出版了《真實的幸福》《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活出最樂觀的自己》《教出樂觀的孩子》等積極心理學著作,幫助上千萬讀者衝出黑暗,奔向光明。而他的生活也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蓬勃發展,變得更加美好。在近80歲高齡的時候,幾近失聰的塞利格曼堅持親自撰寫這本唯一的自傳,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方知曉,我的生活不是一本自傳,而是一本傳記。這本傳記講述的是每一個普通人如何在友誼、寬容和愛的幫助下,與這個世界同行」。

相關焦點

  • 塞利格曼大師行:當我們在談論幸福時到底在談論什麼
    彭凱平:很多人對積極心理學確實有誤解,因為第一本引進到中國的積極心理學的書是《真實的幸福》,第一門積極心理學的大學課程是哈佛的本·沙哈爾的《積極心理學》,但是被錯誤地翻譯成了《哈佛幸福課》,所以很多中國人把幸福和積極心理學等同起來,其實二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幸福學是一門跨學科的研究,不僅是心理學,研究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也都要研究幸福的問題。
  • 清華積極心理學大咖公益課堂今晚開講:共同構建一個正能量場
    ,更有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指導師學員帶你做練習,一起學習靠譜的科學知識和簡單易行的方法,用更積極的心態攜手走過這段困難時期。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執行主席(2009年至今)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博士心理學暢銷書《吾心可鑑:澎湃的福流》的作者樊富珉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前任副系主任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
  • 積極心理學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
    積極心理學是由心理學教授塞利格曼、彼得森、契克森米哈賴等人創立的,其理論受到人本主義思潮影響,繼承並發展了「以人為本」的思想,重點關注人自身的積極因素,著重研究人類優勢和美德,幫助人們提升幸福感、使人們生活得更有意義。
  • 積極的心理學,積極的人生
    我們忽略了對正常人生活的改善,忽略了如何讓比較正常的人們過得更快樂、更充實、更有成就。「天才」成了一個骯髒的字眼,沒人去研究天才了。疾病模型存在的第三問題,是我們急於幫助困於疾患的人,急於修補損傷,我們從沒想過怎樣才能人們變得更快樂,怎樣進行積極幹預。這些就是不好的地方。這
  • 積極心理學:「我的快樂,會回來的」
    聽我說,塞利格曼博士,我們知道你在這種媒體場合不太適應,我們決定給足你時間,這次你可以說三個字,塞利格曼教授,心理學發展的現狀如何?不夠好,這也就是我今天想談論的話題。正因為如此,南茜•艾特柯夫、丹•吉爾伯特、邁克•齊克森米哈裡還有我本人,會去研究我稱作「積極心理學」的這個領域。積極心理學有三個目標,第一是心理學不僅要關注人的弱點,還要關注人的優勢,不僅要致力於修復損傷,還要致力於給人力量。應該對生活中最好的東西感興趣,應該在關注病人的同時,努力讓正常人以及「天才」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 積極樂觀的人和消極悲觀的人
    看了塞利格曼的《幸福五部曲》後,我有點詫異,原來世界上有塞利格曼這樣的人——快樂和幸福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需要訓練才能獲得的人生感受。
  • 塞利格曼幸福法則,悅納這個世界,你會更幸福
    作者:九霄雲客幸福的心理學邏輯是什麼?積極心理學家塞利格曼認為,擁有六種力量的人是擁有真實幸福的人。這六種力量分別為:智慧和知識、勇氣、仁愛、正義、節制、精神卓越。不是的,人生幾十年,你只活在當下這一刻。如果你不集中精力活在當下這一刻,那麼你就無法面對明天。3、未來不像你想像的糟糕有太多對未來感到失望的人,我敢斷言他們患上了習得性無助。在他們身上失敗的經歷太多了,以至於他們從來都不認為自己可以成功一次。就好像那個著名的實驗:給實驗者指尖通上微弱電流,面前有兩個開關,可以關閉電流。
  • 榮格:積極想像的人生是值得過的
    這就是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發明的「積極想像」,也可以譯作「主動想像」, 榮格還稱其為「睜著眼睛做夢」,是分析心理學流派最主要的流派之一。在《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中,榮格寫到:只要我能將情緒轉化為意象,也就是找出躲藏在情緒裡面的那些意象,我的內心就會覺得平靜、安全。我若停留在情緒中,就有可能被無意識的內容物打敗。
  • 10位頂級心理學家的經典著作,開啟你的豐盛人生
    今天,湛廬君為你梳理了10位世界上最頂級的心理學大師的經典著作,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入門心理學,從專業領路人的身上學習洞察人性與自我的方法,探索出屬於自己的豐盛人生。以下圖書點擊圖片即可購買����01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掃描圖中二維碼即可購買馬丁·塞利格曼是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為一貫憂鬱的心理學開創了積極與幸福的方向。
  • 有書五周年共讀大會召開,心理學者許川向公眾推廣積極心理學
    「成長的力量」有書五周年共度大會日前在北京舉行,心理學者許川應邀在會上發表了題為《積極心理,創造幸福的科學》主題演講,給與會觀眾展示了積極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許川的演講從「積極情緒」開篇,向觀眾展示了如何通過解釋風格認識自己,如何通過積極心理引導養成樂觀的思維習慣。同時許川指出,積極心理學不同於傳統心理治療「看病」的邏輯,積極心理學相信個體自身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願景。
  • 汽車總動員中的虛擬小鎮—美國66號公路上的塞利格曼
    離開金曼,沿著老66號公路往東走,老路的下一站就是塞利格曼小鎮了,如果說金曼是66號公路的博物館,塞利格曼就是66號公路的原味小鎮。卡通電影汽車總動員裡面的虛擬水箱溫泉鎮就是以塞利格曼為原型。塞利格曼小鎮這個小鎮只有幾百人,更像中國的一個村莊,整個小鎮圍繞在老66號公路的兩邊,街道中心只有100多米長,但是布置得就像美國老電影一樣,老的路牌、老的商店、老的理髮店、老的加油站、各種老爺車都在向我們展示車輪上美國曾經的輝煌
  • 實用心理學書籍:有哪些靠譜又易懂的實用心理學書籍?
    今天為大家推薦幾本實用心理學書籍,包含自我成長、婚姻戀愛、孩子教育、職場心理等方面,大家各取所需吧。自我成長《自卑與超越》本書作者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你是不是經常性地會感到自卑?
  • 猶太逾越節的獻禮:哈特曼—自我心理學之父
    遂重新編輯,以表達我對知識、信念、以及古希伯來-猶太文明的尊敬:一、哈特曼——美國自我心理學之父        我曾經在介紹安娜.弗洛伊德時,說她是「自我心理學之母」,我覺得這個名號是當之無愧的。現在我要來聊聊「自我心理學之父」。誰是自我心理學(Ego Psychology)它爹呢?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本人嗎?
  • 淺談積極心理學理念指導下青年教師培養的實踐與探索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在幸福2.0的概念中,專門提出了幸福五元素,包括P: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E:投入(engagement)、R:人際關係(relationships)、M:意義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及A:成就(accomplishment)等五項,簡稱PERMA。
  •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心理學告訴你,童年不是決定性格的根源
    他大力提倡建立積極心理學,並為這門新學科奠定了結構體系,是世界公認的「積極心理學之父」。他擅長把心理學的內容和大眾的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而《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這本書就告訴大家,之所以會出現那些負面的、消極的心理,是因為人們沒有正確認識自己。
  • 20部必讀的心理學書籍:震撼心靈的力量!
    本專題向你推薦20部必讀的心理學書籍,品位高雅,內容豐富,能讓讀者從中獲益良多。長按下方二維碼回覆: 心靈 人性的弱點作者:戴爾·卡耐基(美國)戴爾·卡耐基,美國「成人教育之父」。20世紀早期,美國經濟陷入蕭條,戰爭和貧困導致人們失去了對美好生活的願望,而卡耐基獨闢蹊徑地開創了一套融演講、推銷、為人處世、智能開發於一體的教育方式,他運用社會學和心理學知識,對人性進行了深刻的探討和分析。他講述的許多普通人通過奮鬥獲得成功的真實故事,激勵了無數陷入迷茫和困境的人,幫助他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