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產業鏈主要涉及兩個過程:上遊IP來源,下遊IP變現
從IP來源來看,最主要的是文學,其次是漫畫,此外還有動畫、遊戲等其他來源。例如若森數字的《畫江湖》系列動畫,是直接原創的動畫;暴雪的《魔獸》就是遊戲火了再改編電影,網易的《陰陽師》火了以後製作大電影。目前在國內來看,IP最廣泛的來源還是文學,因為產能問題和受眾問題。
從IP的變現來看,包括影視、遊戲、衍生品,其他。可以看到:「IP的來源」和「IP的變現渠道」其實是重疊的。一個IP可以從遊戲行業創生,到影視行業二次變現;也可以從影視行業創生,到遊戲行業二次變現;可以從網絡文學、漫畫輸出到影視、遊戲,也可以反向輸出。
IP變現
目前在國內,「IP變現」路徑最清晰、最成功的變現是影視中的劇集。因為大部分的IP其實本質都是講一個好故事,而一個好故事和電視劇的改編是有天然聯繫的。但是,電影的IP改編成功概率比較低,一方面是中國電影工業還不夠成熟,另外也是由於文學作品一般都是長篇小說,改成2個多小時的電影,如何縮減精華確實難度很大。
IP在遊戲裡的轉化概率就不一定了——遊戲的本質是好玩,並不是好故事。但是在國外也有成功案例,比如日本的萬達南夢宮,在遊戲和衍生品2個細分領域都做到了IP的成功變現。
文學、漫畫、動畫,都是重要的IP來源,但是它們的產能、成本以及受眾有著非常大的差異。為什麼在中國,文學尤其是網絡小說構成了IP的主要來源呢?因為產能高、成本低、受眾廣。
文學的產能高也是很好理解的,寫文章的速度比畫畫和動畫的速度要快很多,人才的供給也多很多——幾乎每個人都是小說家的後備軍,但是動漫作者往往需要專業訓練。很多網絡文學作品的更新都是日更,即便是業餘創作也能做到每隔幾天更新。
漫畫由於產能限制,更新速度比小說慢很多。現在網絡頁漫一般的更新頻率是雙周更或者月更,但是條漫由於背景比較簡單,所以更新速度可以比頁漫快一倍,成本自然也低一半以上。
動畫就更不用說了,目前的更新速度一般是周更或者雙周更。而且,動畫的製作成本遠高於小說和漫畫,即便是只在網上播出、技術標準較低的動畫番劇,製作方也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無法隨意擴產。
更新頻率
為什麼產能很重要?因為更新速度非常影響讀者或者觀眾的體驗。假設大家看網文看得很爽,正在興頭上,要等一個禮拜再更新會非常痛苦;即便一個禮拜以後更新了,除了核心粉以外的普通粉可能會不再繼續追捧。現在的國產漫畫和動畫片就面臨著這個問題。很多看美劇的人會有深刻體驗,周更甚至月更的頻率會經常使人追劇追到一半就忘掉了。
為什麼說沒有產能的IP孵化都是耍流氓?因為IP的孵化本來就是一個概率事件,有了足夠多的產能,才有可能出更多的爆品。就閱文集團來說,2017年平臺擁有690萬作家,2017年平臺新增字數達到了430億,所以才能持續產生那麼多的爆款IP。
從下面的圖表可以看到,在閱讀類的APP中,文學類的APP的整體月活(單位:萬人)要顯著高於漫畫類的APP,也是由於產能和受眾的差異。而漫畫類的APP來看,快看漫畫的發展速度非常快,由於通過條漫而不是頁漫的方式,極大地提高了產能,降低了成本,其月活數量達到3500萬,超過了傳統頁漫為主的騰訊動漫。
閱讀類APP月活數據
再看國產動畫行業,目前的大勢是:2D產能稀缺,3D產能逐步完善,騰訊系佔絕對優勢。動畫的製作是一個十分精細的過程,分為前、中、後三期,涉及十幾個環節,工作量大且繁瑣,創作周期長,人力成本高。
動畫製作分成2D和3D,3D的製作和遊戲有一定的相通之處,通過場景建模和角色建模,再利用3D引擎對動畫進行渲染,由於中國的手遊行業極為發達,有很多手遊的人員可以在3D製作中發揮比較大的作用,所以3D動畫的製作產能在逐步提升。3D建模以後,製作的集數越多,可以復用的模型就越多,反而會降低單集的製作成本。
國內的2D動畫製作產能非常稀缺,主要是由於2D製作的工藝比較傳統,仍然是通過每張畫的形式進行製作,對繪畫人才要求極高,目前很多國內公司利用了日韓、朝鮮的2D產能進行全球化分工協作來提高效率。由於大部分的漫畫都是2D的,轉化成2D動畫比較自然,而且2D動畫適合表現誇張的、無法通過正常物理透視表現的畫面感,需求仍然十分旺盛。
動畫製作流程圖
在這種情況下,資金實力雄厚的大平臺,憑藉其資金優勢投資了動畫產業鏈裡的優秀的動畫製作團隊,使得旗下的很多IP可以以比較快的節奏實現動畫化並保持更新,擴大IP的影響力。
由前面的闡述可見,產能對於優質IP的培育和價值實現十分關鍵。因此,許多大公司在這方面都積極進行布局。
BAT:騰訊在IP領域的投資布局十分完善。在IP內容方面,通過控股的騰訊動漫、閱文集團布局了IP的孵化平臺,投資的玄機科技(核心IP《秦時明月》)、動漫堂(擁有國產漫畫頂級IP《一人之下》)等IP原創公司進行IP的創作和孵化;通過投資新麗傳媒(影視劇製作)、繪夢動畫(主要是2D動畫製作)等具有優質製作能力的公司提升產能;最後通過騰訊視頻的渠道輸出產能。
騰訊動漫IP布局
騰訊控股的閱文集團近年來也積極在IP領域進行布局,主要戰略是投資具有動畫製作能力的公司,幫助其將文學IP動畫化。其中福煦影視、娃娃魚均是動畫製作公司,閱文旗下多個知名動畫作品如《擇天記》《鬥破蒼穹》《全職法師》等均由福煦影視製作,《國民老公》由娃娃魚製作。2018年10月,新麗傳媒被併入閱文集團。
相較於騰訊,百度和阿里在動漫IP的布局上落後很多。百度主要是通過愛奇藝進行動漫領域布局,阿里通過優酷土豆和阿里影業進行動漫領域的投資,優酷土豆還和旗下卡通部門合資成立了優其文化,負責相關動漫業務,阿里還通過收購UC優視擁有了動漫平臺UC動漫。無論如何,百度、阿里在動漫乃至整個娛樂IP領域,比騰訊落後一個身位。
百度、阿里動漫IP布局
嗶哩嗶哩:作為二次元領域的領頭羊,B站近年來在動漫領域頻頻布局,進行動漫產業鏈上下遊的整合。在IP內容方面,投資了動漫堂、日更計劃,輕文輕小說等公司;通過投資繪夢動畫、中影年年提升產能;投資動漫衍生品公司艾漫動漫和Actoys拓展下遊變現渠道;除此之外,還投資了三文娛、M站等動漫媒體和社區公司,御宅遊戲等二次元遊戲公司。
嗶哩嗶哩動漫IP布局
光線傳媒:光線是近年在動漫領域動作最早、最頻繁的傳統影視公司。2015年,光線成立彩條屋影業,專門負責動漫業務,投資了十多家動漫公司。我們對這十多家公司進行分析發現,光線投資的公司以具有知名動漫IP及製作能力的公司為主,後續可與光線在電影發行領域形成互補。
很多光線發行的動畫電影比如《大魚海棠》《大護法》等的主創團隊都是光線投資的公司,體現了光線「IP孵化+出品發行」戰略的有效性。雖然光線錯過了2015年的爆品動畫《大聖歸來》,但是後來也投資了其主創團隊十月文化,將「投資孵化」路線進行到底。
光線傳媒動漫IP布局
2015-17年,頭部電視劇的售價如火箭發射般增長。2015年以前,一部熱門劇的單集售價在200-300萬元左右,電視臺加網絡端的版權總價在2億元以內;而2017-18年的一些熱門電視劇,單集售價達到1500萬元左右,版權總價更是超過10億元。直到2018年下半年,隨著影視行業查稅風暴的發生、三大視頻平臺開始收縮採購、監管部門對古裝大劇加強管制,頭部大劇的漲價勢頭才得到遏制,但是並沒有跌回到幾年前的水平。
這些售價炙手可熱的天價電視劇,大都是熱門IP改編的,網文IP的比例尤其高。我們一定想問一個問題,天價IP的錢被誰掙了?事實上,直到2018年上半年,以閱文集團的代表的「IP上遊方」,並沒有賺到很大的份額;市場上的大部分利潤以「IP剪刀差」的方式,被影視公司享受了。但是,這是不可持續的。
各年度「天價」電視劇
為什麼閱文之前沒掙到大錢呢?因為在前幾年,大家並沒有意識到IP的價值,所以很多網文的IP被作家或平臺以比較便宜的價格把影視改編權賣給了影視公司。雖然這幾年IP上遊價格也漲的比較快,但是在電視劇的製作成本構成裡一般不會超過10%,頂級IP的價格大概是在幾千萬元量級,和動輒3億~5億的電視劇投資額相比,影響並沒有那麼大。
所以很多影視劇公司在過去幾年確實掙了一波「IP剪刀差」的錢——以比較便宜的價格買下IP的影視改編權,等開發和製作完以後幾年過去了,成品電視劇賣了更貴的價格。當然上遊的很多明星也受益了,比如新麗傳媒的招股書披露周迅和霍建華分別的片酬為五千萬左右。
長安十二時辰
自從2017年下半年上市之後,閱文集團也要掙這個錢了。一是因為影視劇的投資是需要大量資本的,閱文上市之前一直虧損,也沒閒錢投影視,上市以後有錢了。二是公司戰略上重視了,畢竟影視的投資需要有個摸索的過程;在2018年收購新麗傳媒之後,閱文擁有了強大的自制能力,已經可以與傳統影視公司分庭抗禮。
可以很明確地說,無論考不考慮監管因素、明星限薪令、視頻平臺採購收縮等問題的影響,影視公司享有「IP剪刀差」的時代都一去不復返了。今後,IP作者、上遊IP平臺等,將在巨大的IP經濟蛋糕中分到越來越大的一塊。
本文編輯 騰訊文創編輯 張璐 見習編輯 童磊
本文來源 網際網路與娛樂怪盜團
往期精彩回顧
(點擊圖片 即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