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裡,拳王鄒市明的老婆冉瑩穎和兒子軒軒有一幕在網絡上被傳開。
正在洗碗的冉瑩穎,得知兒子軒軒把蛋糕拿來玩,軒軒將蛋糕和水攪在一起玩,當冉瑩穎教育兒子不能這樣時,他還是嬉皮笑臉。突然,冉瑩穎大爆發,衝著孩子大吼:「爸爸賺的錢是怎麼來的?你浪費爸爸用錢買的蛋糕,媽媽不生氣才怪!」
軒軒被嚇愣了,眼淚一直掉。
軒軒試圖跟媽媽道歉,一直跟著媽媽屁股後,想讓她原諒自己,可是冉瑩穎還是非常生氣吼道:「滾開點,我不配當你媽,你也不配當我兒子。」
來源:綜藝《媽媽是超人》
一些網友稱孩子不應該這樣教育,他才幾歲,不至於說這樣的話。
當冉瑩穎說「滾開點」、「你不配當我兒子」這些話時,明顯地感覺她的憤怒與失望,是接近崩潰的邊緣。
其實冉瑩穎是愛軒軒的,但這種愛,需要通過滿足她所預設的「條件」來獲取。
我們都想教會孩子愛,可他們分不清楚,來自親生父母情緒式的表達方式,是不是也是愛的一種。
當然,很多媽媽也表示非常理解冉瑩穎的這種狀態。孩子搗蛋、無理取鬧的行為有時真的會讓我們大人抓狂,而教育孩子起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經常像冉瑩穎這樣「教育」孩子,可能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1、抗挫折能力差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要想成功,需要有抗挫折能力。比如公司領導人因為一些失誤給公司造成了損失,如果從此一蹶不振,畏手畏腳,那公司肯定做不好。
為何有人絕處還能逢生,有人一點小錯就自責不已無法再振作起來?
這取決於童年父母如何對待孩子的「錯誤」。
當孩子跟自己預想中不一樣:打碎了碗,浪費了東西、弄髒了衣服、考試失利……父母若能夠理解這就是成長的過程,那麼孩子內在形成的模式是:這個世界歡迎我的能量向外伸展,我可以犯錯,可以繼續探索這個世界,繼續創造。
如果孩子伸展手腳嘗試新事物的行為被父母貼上負面標籤:浪費、可恥、不懂事。
總被父母貼上負面標籤的孩子,未來人際關係也容易很糟糕,糾結在對與錯中,製造評判與被評判,無法只是就事論事的解決問題,繼續前進。
2、糟糕的親密關係
冉瑩穎教訓軒軒的視頻中,軒軒一再試圖貼近媽媽,向媽媽道歉,請求原諒,試圖安撫媽媽的情緒,反覆伸出和解的橄欖枝。媽媽的反應是:更加大聲地責罵,轉身避開孩子,讓孩子滾開。
可想而知,孩子內心感受到的是:媽媽是不接受和解的,媽媽的情緒排山倒海無法被安撫。
有這樣的媽媽,兒子長大後在親密關係中會發生什麼?在親密關係中,不可能感受總是正面的,有情緒很正常。
而妻子只要有負面感受,老公就覺得非常煩躁、痛苦,評判妻子情緒化、神經質、不懂事兒,然後冷漠地躲避。於是夫妻之間心越來越冷。
面對孩子調皮搗蛋,我們應該怎麼辦?
1、不要隨便責備孩子
孩子調皮搗蛋之後,如果動不動就責罵孩子,則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家長應該先了解孩子為什麼這麼做,同時溝通時注意語氣平和,避免在公共場合當面質問孩子。
2、和孩子平等交流
在教育孩子時,父母不要擺架子,認為我是孩子的父母,就要聽我的,可以蹲下來,和孩子同樣的高度,並且用商量的語氣和孩子溝通,孩子得到重視之後,也會更加用心聽我們的話。
3、適當懲罰孩子
孩子調皮過頭,不懂得遵守實現的約定和規則時,我們就不能縱容孩子,應該適當地懲罰他,讓他明白為什麼不能這麼做的同時,得到應有的教訓。同時可以給他機會,看他有無改進。
再愛孩子的父母,都不能用「憤怒」與「恨意」遷怒孩子。
他們需要學會讀懂什麼才是「愛」,也需要學會怎麼表達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