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雲深之無跡,ID:TT1827652464】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朋友圈的我可能是雙面的我,我說好開心,可能真的開心,也可能為了開心而開心。
你是不是也這樣呢?我深深懷疑只有我一個人這樣。我以前真的不愛發朋友圈,你呢?
「你現在過得怎麼樣?」你會回答嗎?
今天有看張愛玲的小說,她的作品真讓人摸不著頭腦,我到現在都難以理解,或許是我不能接受她筆下的倫理吧,不能想像她是以怎樣的心境和韌性去構建如此荒誕與純潔交織的世界。我在想,張愛玲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女人啊?她到底快不快樂?但我確定,她一定是個想像力豐富且大膽的創作者。
如果她能活到今天這個時代,你是不是也很想問候她一聲:「你現在過得怎麼樣?」
這是一個很靈活的問題,心裡知道答案其實只有一個:「好」或者「不好」,再或者「一般」。但答案還是因為所問的人的不同而在不斷變換之中。
若是許久不聯繫的舊友,忽然問了一句「你現在過得怎麼樣?」答案大多是:「挺好的。」因為不想讓對方擔心,不想讓開場的氣氛變得低沉。
若是親密無間、交流頻繁的摯友,問一句「你最近過得怎麼樣?」答案便是果斷乾脆的:「不咋樣,虛度光陰。」「還行,簡單充實。」
若是從前相愛的人問起來「你現在過得怎麼樣?」或者「你最近過得好嗎?」便要拿出一等平淡自在的神情,「挺好的啊」、「就那樣吧跟以前差不多,你又不是不知道。」
總是忍不住要得體一點的,要把過往故事都藏起來,不能夠蹦蹦躂躂地嬉笑:「離開你之後我好得很呢。」
你要是問我現在過得怎麼樣,我不知道該怎樣描述我的心境了,愛極了沉浸在文字裡的平靜和安定,耳邊放起喜歡的純音樂的時候,感覺整個世界都靜下來了。
像是隻身在黑夜中捕捉螢火,又或者不緊不慢地走在視野開闊的河畔。
大多數時候,要從虛擬的世界中抽身出來應付現實的瑣事。
所以一直告訴自己要明確現實和網絡的界限,文字的世界雖然奇妙,但它也會讓人迷失。
無論多麼溫柔或者犀利的文字都無法抵擋現實的壓力,紛紛的念想只是生活的點綴。這世上總有一個救世主一般的人突然出現,鄭重或平靜地告訴你: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可觸碰的才是真正的人生。
我漸漸接受自己,就是有點奇奇怪怪的不一樣啊。我不喜歡看韓劇刷綜藝、毫不關心一個蹩腳明星的日常
最近,我一邊無聊地看書,為了完成每周看書5小時以上的目標,一邊無趣地上課寫作業背詩,為了完成既定的課程。還會寫亂七八糟的文字,並一遍遍否定刪除。偶爾就想想貓咪,要是能養一隻,一定很有趣。盤算著誰家貓咪乖,誰家貓咪特傲嬌。
突然記起一年前,室友因為要做家教,每天都不能按時吃晚飯,總是拖著疲憊的步伐回宿舍,因為我晚上有課,順便告訴她,我可以去學校後門小吃街買飯,讓她回校後等我投食。
記得有一次,老闆問我:「要什麼?」
「黃燜雞。」
「微辣還是中辣?」老闆看著我,自然地問。
也不知怎麼回事,我對他說:「最辣。」
「什麼,中辣還是重辣?」老闆懷疑自己聽錯了,又重複了一遍。
「我要最辣!」老闆一聽,樂了。
「這小姑娘真能吃辣,你家是四川的嗎?」
「是.....但不是我吃.」
如此,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了幾句,一來二去就熟了。老闆晚上的生意不太好,可能學生們忙著各種事,又嚷嚷著要減肥,於是,臨近夜晚的店門前便也顯得冷清了些。
如今,我又想起那家店,不過它早已換了主人,換了裝修,換了食材。
你現在過得怎麼樣呢?陌生人。
昨天晚上,朋友的一個小群,不知何時,一個和群主頭像一模一樣的群暱稱為[群主助理]的人出現了。詭異的是,我們都不知道她的身份,於是群裡來了一場身份確認大戰,我們讓所有值得懷疑的人和[群主助理]同時在群裡發消息,戰線拉得足夠長,以至於我們都倦了,這位迷之助理身份還沒被驗證。
我把目標瞄準了雪糕,因為某些相似性和直覺的指引……然後我同時私聊雪糕和加[群主助理]為好友,想看看這二人會不會有些相似性,可最後越來越迷惑,群友們畢竟比我了解所有人,他們把可疑人物鎖定在兩個人身上時,我不敢肯定我的判斷了。
我私聊[群主助理],讓她講故事,她說要聽什麼,我說貓和老鼠……結果她真編了個小故事給我。
可是我沒從她的文字表達習慣發現任何端倪,也就不確定之前的判斷了。而這邊雪糕也告訴我,真不是他。
如果我問,你們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我敢肯定,他們肯定會回到,有那麼一瞬間,很開心,也很著急,很想炸毛,並把群主拉出來打一頓。
玩著玩著,刷了一會兒視頻號,看到一句話:
一個人總想「變成更好的自己」,是一件危險的事。
沒記錯的話,最近在看的北大法學院院長在開學或是畢業致辭中也講過這句話。
看看,這些寫文案多厲害呀,多有哲理。
所有的發人深省的視頻都給我這樣的感覺,它們似乎在張口問道:
你能接受自己枯燥乏味平淡無趣奇怪的一面嗎?你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嗎?
標準答案大概是,努力糾正內心的偏見,溫柔點說話,硬氣點行事。承認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熱愛自己的生活,心無芥蒂地接受它。
現在就覺得,你瞧,你多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