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日本領軍編劇荒井晴彥的六個視角

2021-02-21 喜多瑞劇本觀察

對七十大壽的荒井晴彥先生來說,在大阪度過的2017初秋,無疑是璀璨金黃的。「荒井晴彥電影節」為觀眾展示了這位日本領軍電影編劇的繽紛世界,期間又傳來消息,他改編的《生在幼子》獲得本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該片在參展影片中,動員觀眾鰲居第一。

《生在幼子》講的是一個男人如何學會堅定而從容地去愛自己最近的鄰人——沒有血緣的家人的故事。一對各自離異過的夫婦,主人公信(淺野忠信飾)、後妻奈苗(田中麗奈飾)與奈苗帶來的兩位女兒薰與惠理子的組成的家裡,即將迎來新骨肉,一石激起千層浪,各自敏感,小心翼翼又依舊受傷,直到消弭壁壘,喜迎幼子。

在接受關於本片的劇作專訪時,荒井老師從自己近60個劇本中,選出《紅髮女》《遠雷》《W的悲劇》自己的代表作*。我在21財經文化版發表了《刻畫生之真實、相濡以沫的沉重與溫暖》的專訪稿後,又陸續讀了荒井老師入選《日本電影劇本年鑑》的多部佳作及相關原創小說等資料,試圖追溯到一些荒井老師抵達代表作的路線痕跡。

 

*日本電影大學特任教授晏妮老師(比較電影史研究家)「我認為優秀影片的特點大多是能推翻一種陳腐的價值觀又不失其思想性和娛樂性,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喜歡《W的悲劇》,《震顫》和《這個國度的天空》等作品,過去的日活情色片裡比較喜歡《酒吧日記》和《上床》。」


1.為創作定錨的個人生活瞬間

 

裡欣:「您在日活羅曼情色電影時代表現人性愛之美的《紅髮女》(根岸導演,中上健次原作),曾獲1979年電影旬報年度排行第四,電影評論家山根貞男稱這個片子是閃爍在70年代日本電影的最高傑作之一。這次您為何從豐壤的日本文學的大地上,選中這個溫和的家庭小說呢?

 

荒井晴彥:「劇本是20年前寫的,沒有新挑戰。我其實一直想寫個家庭片,因為小津代表的日本電影裡最拿手的家庭片的陣地,被電視劇搶去已久……」

 

裡欣: 「日本文藝評論家吉野仁在解說同名原作小說時,勾勒了這個寫於1996年的小說的時代背景;離婚是70年代主題,單身現象與單親家庭則控制著80年代的主題。而新組合家庭就是從90年代直奔21世紀的主題」。(《法國家庭狀況》(淺野素女著),20年前的您的這個本子走在了時代的前面。」

 

荒井晴彥:「原作裡的主人公下班在電車裡,用耳機聽詹姆士·泰勒的《你的朋友》,歌詞是這樣的,只要你呼喚我的名,我將無時無刻地奔往你所在之地,無論春夏秋冬。那會兒,我的女兒剛好小學六年級,快上中學了,與我近乎分居狀態,我們能否也成為朋友般的父女呢?這讓我迫切地想把這部小說電影化而寫成本子。那大約是1998年1月時的事了。」

 

個人生活的體驗,是荒井編劇創作的強有力的觸媒。他將撲捉到的個人生活的瞬間,小心呵護並堅定地定錨為劇本的創意,但是最終能把自身投影進作品,在需要各種因素才能拍片成型的電影產業的江湖裡,並非易事,荒井老師守護了這個瞬間近20年。

與荒井先生有多年之交的晏妮老師在接受採訪時,認為「這部影片與他一貫的創作焦點不同的是,重點描寫了縱向的,即父女關係,作為父親的形象大概可以說是第一次以主人公的身份出現在他的作品中,並且,作為一個雙重意義上的父親,主人公不得不認真對待和處理一種非血緣與血緣關係的矛盾。」

同樣在荒井老師早期作品浪漫情色時代的《新宿亂街》裡,我們可以發現一位夢想成為編劇的青年,一位夢想成為女演員的女孩,而這個女孩,是否就是後來的《W的悲劇》裡藥師丸博子演的女演員的源頭與雛形?記得荒井老師曾提到《W的悲劇》,也是自己關注的在藝術與無條件犧牲的糾結,之後荒井老師自編自導的《身心》裡的主人公關谷善彥,也是位無名編劇,片中的群像是經歷過日本六十年代學生運動的一代,這部片子被稱為荒井的「私電影」。

 

2.與原作者的美好關係以及其他關係

  

「20年來,他一直在回絕電影化與電視化的諸多遊說,反覆在說那個小說是給了荒井了的。」

毋庸置疑荒井老師與《生在幼子》的原作者、直木獎作家重松清先生是種美好而融洽的合作關係。

 

裡欣:「幾年前在京都國際電影節上第一次看您的《這個國家的天空》,結尾那首詩《在我曾經最美的時候》(茨木のり子作)與「我的戰爭開始了」的臺詞是原作所沒有的。感覺在原作的「大海航行」時,您是位十分強有力的「舵手」,您在《生為幼子》是否有類似的原創或改編?

荒井晴彥:「對喜歡的原作,我不做改變。」

 

裡欣:「重松清先生很高興原作變成了一個當代的故事,其中亞馬遜倉庫的勞動場面,刻畫了一個當代社會將人機械化的景象以及公司體制的非人性化的一面,還有片中的橫田美軍基地的自衛隊,是否和您一直關注的戰後問題有關?」

荒井晴彥:「亞馬遜的倉庫,是為了放入現代的元素,和劇情沒有什麼關係;橫田基地呢,說的是東京現在還有外國基地的一個日本的現實,在考慮人物職業時,最好是份眼見為明的工作,正好自己有個導演朋友沒有工作就在相模原的自衛隊基地做廚師……」

 

裡欣:「您手中的剪刀,完全剪掉了原作裡主人公去情色場所,體驗回歸嬰兒的遊戲來獲得面對『深層心理欲望的壓抑』,『終極的自我解放』的部分,而主人公(淺野忠信飾)坐在家裡沙發上,卻又不知為何總是將襯衣紐扣弄得板板正正的,像個暖男,這在小說的文字中似乎沒有類似描寫,」

荒井晴彥:「淺野的扣子是導演的安排,我倒是覺得該把淺野和宮藤官(宮藤官九郎、扮演後妻的前夫)的角色安排調換下,宮藤官的形象是暴力男外加賭博狂就過於渣男,淺野是表,宮藤官是裡,男人的兩面。原作的嬰兒遊戲在19年前寫時是有的,但是20年都沒能拍成電影的一個原因就在這個嬰兒遊戲的鏡頭。有名氣的演員,沒有誰會同意拍穿尿布,這個要比拍女演員的裸體還要有難度。」

晏妮老師在回答採訪時說「通過多年的接觸,我最欣賞的是荒井先生雖了解電影市場,但從不輕易放棄自己而被觀眾和市場左右的頑強信念。」

而除了觀眾和市場,荒井老師不受左右的似乎還有原作者。

我所了解到的荒井老師和原作者之間有過的最不妥協的「法庭片」關係,是對絲山秋子的訴訟。

荒井老師改編的絲山老師原作的劇本《柔軟的生活》,入選日本編劇協會當年《日本電影劇本年鑑》十佳作品,出版發行時,遭到絲山老師的嚴厲拒絕,此處暫且省略原告方控告絲山老師侵害編劇權益,要求賠償「一日元」以及岡本嶽裁判長根據文字與映像的本質細微區分的理論依據,這裡我們只需要關注絲山老師的拒絕原因是,「劇本大大脫離了原作故事」。 怎麼個脫離法,只有讀過原作與劇本,才能去問謎底。

但由此我不由又想到了夏樹靜子老師。根據夏樹靜子同名推理小説改編的《W的悲劇》,是部名揚我國的精彩的劇中劇,由荒井老師與澤井信一郎導演分頭去寫,但是讀過夏樹老師的原作後,我們會發現荒井老師擔任的現實中的話劇團女孩的部分,是完完全全的脫胎換骨的再創作,劇本後附有有關戲劇表演的參考資料單,演員中有戲劇界重鎮的蜷川幸雄出演,有相當大的戲劇技術含量,不知夏樹靜子老師是什麼觀感?

 

而多年前根據渡邊淳一的《一片雪》改編的劇本結尾,應算是荒井老師與原作者的「不得不妥協」的關係類型。

為徹底挖掘人性的真實複雜性,荒井老師和根岸導演改動了原作結尾,遭到渡邊老師的堅決抵抗,與其說是抵抗,不如說是制止,為了維護原文裡中年男子一片雪花般的戀愛的那種美好虛無感,渡邊老師據說搬出了如何對百萬讀者交代的大旗。

現在這面大旗應該更大,因為渡邊老師作品的中文讀者迅速壯大,看來原作的有些「奶酪」,除了原本就不太容易去動,有可能還會越來越不容易去動。

 

而銘刻日本電影史的《遠雷》*,則是以荒井老師與根岸吉太郎導演對原作的美好的一見鍾情開始。在《有爭議編劇荒井晴彥》中,我們看到儘管編劇與導演當時都不了解也不感興趣土地,但立松和平描寫的主人公在洶湧而來的城市化大浪前堅守祖輩土地種西紅柿,這讓兩人看到了日本電影夕陽西下前堅守創作的自己的悲壯身影,等荒井老師面對改編長篇小說的難關,跟到恩師田中陽造尋求靈丹妙藥時,獲得的是一番「不要改長篇,寫得再好,人家也會叫你的本子是小說凝縮版」的苦口忠告,但此時已經發現「來不及了」的編劇與導演,最後抵達的是一種「改編極為忠實原作」「執導極為忠實劇本」的幸福境地。

 

*我國荒井作品第一權威翻譯家的汪曉志老師,最喜歡的作品就是《遠雷》,不知道汪老師最近有沒有「新歡」。

 

3.挖掘人性深層情感的真實性與複雜的矛盾性

 

裡欣:「您的《生為幼子》,嫉妒的酸,突兀的辣,全片淋漓盡致地散發出的氛圍,很象小說裡描寫熱狗的番茄汁與芥末的文字,『酸酸的,辣辣的,可兩種融匯在一起,又有種不可思議的甜在舌尖擴散』,不知道這個影片的謎底或是戲核的是什麼?」

 

荒井晴彥:「沒有謎自然也就沒有解謎的核。一定要說到謎,那就是人為何需要家人,要成家?有位作家,我一直以為他是獨身主義者,可到了60前後,竟結婚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感覺孤獨了。世間無非要麼選擇沒有家的孤獨,要麼選擇有家的孤獨,但我覺得有個對方有個家卻維繫得不順利時,這份孤獨,遠比一人的孤獨要烈的多」。

 

裡欣:「晏妮老師說多年前讀過您《生為幼子》的劇本,但現在拍出來也不顯得過時,原因在於您在創作中一直注重刻畫人性深層情感的真實性。真實性在您的創作追求上是否佔據第一位?」

 

荒井晴彥:「文學或電影描寫人的表裡,話裡話外的兩面性,是理所當然,但人都會否定或隱藏自己的負面,比如電車裡的乘客,明明做過愛,但都表現得若無其事,當然有人因為會過於反感這些隱藏醜陋、欺瞞世間或社會,而過度強調人的陰暗面,有人稱其為毒而好之,但是大眾並非如此,這也是此類描寫沒有觀眾的原因。」

頭看再《W的悲劇》裡的話劇女孩,為了藝術舞臺上出道不擇手段,連主演的藥師丸博子一開始都極為牴觸這個人物*,但荒井老師用把利刃,直視人深層情感的真實而複雜的矛盾性,毫不留情地挖掘下去,呈現給觀眾一份帶有普遍性意義的歌德筆下浮士德的心情,為了某種目的,無論高尚與否,出賣靈魂,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不說廣闊世間,近在我國影視圈演藝界,又有多少人能掙脫這個網,這是個被重複著的現實類型。

 

*藥師丸博子因此片一舉從偶像派成長為演技派。

  

4.吸納挫敗感的苦澀的大師

《生在幼子》的每個人都有不方便說出來的尷尬,各自體味著寒心,並也不經意地傷害著他人。身為一個繼父的主人公是個顧家的好父親,因常常回絕酒席應酬與假日工作而被貶到倉庫工作,但因為幼子卻被繼女疏遠……荒井層層表現著人物們的挫敗感,來推進著劇情。

 

樋口尚文在評論七十年代日本電影的《浪漫情色影片與實錄黑道片》一書中提到:「日活的浪漫情色片儘管也產生了一些苦澀的青春片佳作,但若要能寫出年輕人的純情與悽慘不堪的自卑感、鬱悶的挫敗感的,無人能及荒井晴彥。」

提到日活羅曼情色電影,人們會毫無惡意地問「情色電影也有情節嗎?」恩師田中陽造跟荒井深切而幽默地聊:「你知道嗎,連蟑螂都可以無視編劇」;

荒井老師把小細節的苦澀漂亮地鑲嵌進劇情裡,一個典型的作品是《再見歌舞伎町》, 日本評論界讚嘆編劇的精彩之處是使用了愛情旅館這一袒露心扉的裝置,象徵地表現了人物們的人生過度期,染谷扮演的店長每每鬱悶受挫就祥林嫂地重複,你知道嗎我本來是要在臺場的大飯店就職的,直到有一天,染谷的「我受夠了」,把劇情推向高潮。該片R15地痛快淋漓地表現無奈的人生瞬間,但又凌駕在情色之上,鮮烈地表現家庭的傷痛,社會的冷酷。

   

5.利索而漂亮地用群像編制立體的繽紛結構

 

回頭再看《生在幼子》,情節結構上的衝突有如夏日的喇叭花層層綻放,又充滿信手拈來的自然。

片中因為幼子的即將誕生,讓繼女們覺得自己會「多餘」,會失去爸媽的愛,幼時經歷過親生父親家暴的薰,進入反抗期,對信開始嗤之以鼻,提出「我要見我親爸」「我要在房門加個鎖」,心涼半截的主人公,即便氣惱黯然神傷,依然盡力滿足薰的要求;反之堅韌而鈍感的後妻,對親生女兒薰不以為然,不識趣地建議信,最好免去一年只有四天的與親女兒的相見。信越來越煩後妻的掏心掏肺,溫良的他以往曾憤慨前妻擅自人工流產,而此時一下悲催到崩潰,說出「要不打掉孩子,乾脆解散!」的氣話;小小的惠理子偶爾會被姐姐掐得青一塊紫一塊,但見到信的親生女沙織,會緊追不捨「你怎麼會和我爸爸在一起?」;「我是你爸的朋友呀」,沙織雖懂事明朗,但最後還是為臨危的繼父難過得大哭,此時的信惆悵失落,卻感觸到了一份超越血緣的珍愛養育。

 

我們看荒井老師根據直木獎作家佐藤正午原作改編的《左輪手槍》*,還是劇中劇的《W的悲劇》與《大鹿村騷動記》,都會看到一位編織高手,利索而漂亮地用群像編制立體的繽紛結構,《遠雷》一片中,在日本70年代後期洶湧而來的城市化大浪前,主人公除了種西紅柿的生存問題,還有結婚,祖母的老年痴呆,朋友的離家私奔等,問題重重,編劇一併推進著劇情。

 

*《左輪手槍》的原作佐藤正午很有個性,今年新斬獲直木獎,但貓在家鄉長崎縣佐世保悶頭只管寫作,日本最高級別的文學領獎儀式缺席。

 

6.面對社會與歷史的批判視線

 

《再見歌舞伎町》中女刑警與警察文官在愛情旅館偷情的場面裡,文官問,我們這不也是對雙方家庭的犯罪嗎?女刑警沉吟道,我們刑事不介入這類民事糾紛…然後忙著去追要到時效的通緝犯。

 

荒井老師在跟笠原和夫先生對談中有段提到塑造六十年代學生運動激進的「憤怒青年」的對談裡,笑稱「我也放棄了吧」,其實荒井老師的作品裡,社會與歷史的犀利的批判視線無處不在。

 

因為有幸譯過新藤兼人的兩本書,我在去年的短評中提到新藤導演終生背負著的一個主題之一是反戰,比如他為深作欣二導演寫的《軍旗招展下》;為増村保造導演寫的《清作之妻》,他自己99歲時導演的收山之作《一張明信片》,而荒井老師的戰爭題材劇本《戰爭和一個女人》《這個國家的天空》等,也是日本編劇界對這反戰主題的承繼。

 

而今年在《昭和之劇電影編劇 笠原和夫》(2002年初版發行)中讀到荒井老師要「繼承笠原和夫和深作欣二的追究戰爭責任之主題」的字句,這讓我找到了荒井戰爭題材作品的一個源頭的佐證。

2004年,他又知行合一地出版了電影史最長的改編劇本《神聖喜劇》,意圖在於「剖析日本二戰時的軍隊體制與國民性」*。

 

*而當年案牘勞形地把超長原作按時間系列整理好的,正是熱劇《東京女子圖鑑》的編劇黑澤久子女士,荒井老師多年一直堅持日本編劇師徒制的傳統的也令我國的編劇界關注。

結語

其實,荒井老師本人就曾是主持日本《電影藝術》的主編,關於荒井老師的電影評論家側面,請允許我借用晏妮老師的概括:「他無時無刻不在考慮電影創作,無時無刻不在觀察和思索。我想送他一個名稱,即24小時電影作家。另外,我還認為,他是目前日本電影界裡最具思想性和最有歷史知識的不可多得的理論家。」

文章轉載自:國芳小鎮1922

掃碼關注:

         

喜多瑞劇本觀察,專屬於編劇的微信公號:來自編劇,為了編劇。

我們不談製作,只談劇作,關注行業內熱點事件,從專業角度分析當前熱映影視劇劇作成敗,和優秀編劇分享創作心得,分享經典劇本。

長按二維碼關注喜多瑞劇本觀察

相關焦點

  • 柄本佑和瀧內公美在欲望中沉淪 荒井晴彥編劇、執導作品《火口的兩人》預告片公開
    ▲由荒井晴彥編劇和執導的電影《火口的兩人》公開了預告片和視覺海報。
  • 荒井晴彥超大尺度的《火口的兩人》
    火口的兩人火口のふたり2019導演: 荒井晴彥編劇: 荒井晴彥 / 白石一文
  • 日本年度十佳電影有哪些?最權威排行榜發布
    火口的兩人(荒井晴彥)半世界(阪本順治)從宮本到你(真利子哲也)畢竟自日本正式啟用以年齡為標準的分級制度以來,旬報年度最佳影片有過PG12(12歲以下由成人陪同),有過R15+(15禁),但R18+(18禁)卻是第一次。而更有意思的是,它的導演是荒井晴彥。
  • 《我們無法阻擋》不是若松プロ迷,也被形式迷倒了,內核視角更驚喜。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電影業曾有過一段比較低迷時期,隨後他們靠拍一種特殊的風格電影——粉紅映畫,也就是粉紅電影,打了場漂亮的翻身仗。所謂粉紅電影(pink films),即軟色情片,其最大的特點是在較短的片長裡,儘可能多地呈現性感的女性裸體。
  • 日本電影旬報獲獎名單作品出爐 《火口的兩人》獲最佳影片
    日本電影旬報獲獎名單作品出爐 《火口的兩人》獲最佳影片  2月4日,第93屆日本《電影旬報》年度電影作品及個人獲獎名單正式出爐。其中,荒井晴彥作品《火口的兩人》獲得年度最佳,白石合彌獲得年度最佳導演,池松壯亮、瀧內公美分獲最佳男、女主角大獎。
  • 日本限制級《火口兩人》未刪減在線影院完整版
    《火口的兩人 火口のふたり》[2019][愛情][日本]導演: 荒井晴彥編劇: 荒井晴彥 / 白石一文主演: 柄本佑 / 瀧內公美類型: 愛情 /情色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語言: 日語上映日期: 2019-08-23(日本)片長: 115分鐘又名: 火口秘情 / 火口的二人 / It Feels So Good
  • 荒井良二:這位「幼稚」的日本畫家,憑什麼奪得童書界的諾貝爾獎?
    這並不是林格倫獎頒獎儀式上第一次出現亞洲面孔——早在林格倫獎剛剛成立不久,就有一位日本畫家獲此殊榮:他就是荒井良二,一位童趣滿滿、恣意奔放、洋溢著活潑生命力的繪本作家。他在2005年獲林格倫獎,是林格倫獎的第一位日本獲獎者,也是第一位亞洲獲獎者。
  • 2019日本電影旬報完整獲獎名單,《大象席地而坐》入選
    導演荒井晴彥作品《火口的兩人》獲得年度日本電影最佳,白石合彌獲得年度最佳導演稱號。池松壯亮、瀧內公美拿下最佳男、女主角。《小丑》獲國外電影第一名,中國導演胡波《大象席地而坐》同時入選。「外國無聲電影」、「外國有聲電影」進行評選,之後,固定為年度10部最佳日本電影、10部最佳外國電影、最佳日本影片導演、最佳外國影片導演四個項目的評選,由編輯部組織記者、影評人、電影製作者等專業人士開展投票評選,全部獎項編輯部組織記者、影評人、電影製作者等投票評選。
  • 17場床戲的日本第一,不止情慾
    回想8年前日本311大地震,巨大的海嘯導致了福島核電站洩漏危機。在國內,關於核輻射的恐慌引發了搶購鹹鹽的風潮,有網友感慨當時搶購的鹽直到今年才吃完。在日本,311造成了近乎一代人的末日情緒,著名的《斷舍離》就是在311後流行起來,末日PTSD之下的日本,活在當下成為了很多人的選擇。賢治,一個廢柴。
  • 藏王山下的精工傳奇——荒井工房
    ▲荒井工房當代堂荒井幹雄荒井工房的鐵瓶除了在鑄造工藝上有嚴格的規範和體系,在鐵瓶裝飾技術上也頗有建樹。▲平丸梅銀15號鐵瓶第2則- 荒井工房當代堂主略歷 -荒井工房當代堂主荒井雄是跟隨父親學習技藝並從父親手中接過鐵壺工作室的,這種家族式的傳承如今在日本已經越來越少了。
  • 上海國際電影節 | 死神復活、出軌人妻、壁咚親吻……日本電影周尺度再突破
    ▽▽▽生 在 幼 子幼な子われらに生まれ導演:三島有紀子編劇:荒井晴彥 / 重松清主演:田中麗奈 / 淺野忠信 / 宮藤官九郎 / 寺島忍電影改編自直木獎獲獎作家重松清的同名小說,故事講述了帶著孩子的離婚男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