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獲得成功之後,「青春校園題材」作為一個特殊的類型劇以非常搶眼的姿態進入觀眾視野,並且很快迎來了輝煌的發展時期。
一系列以校園為背景的影視作品紛紛上映播出,不過製作者的蜂擁而至也讓這個大熱題材很快遭到反噬,劇情套路雷同、缺乏共鳴感、中年演員刻意扮嫩等問題都飽受觀眾詬病。
今年夏天,又一部校園青春題材電視劇《春風十裡不如你》另闢蹊徑,以另一種表達形式走進觀眾視野,如同一股夏日清風,為沉悶已久的青春題材帶來不一樣的味道。
提到校園青春故事,觀眾最厭煩的是各種套路相似的情節,以及脫離大多數人生活體驗的所謂的「校園生活」。製作者們往往通過大量「還原」具有時代背景的場景及道具來製造共鳴感,而《春風十裡不如你》則通過兩個不同維度的平衡來解決這一問題:
一方面,這部劇是以「本碩八年連讀」的醫學生生活為背景展開的,這種特殊的學科背景決定了主人公們的生活場景是大多數觀眾認知所觸及不到的,因此保留了一份新鮮感,圍繞「醫學生」這一特定背景展開的故事,也就更加生動具體,具有說服力。
另一方面,《春風十裡不如你》在細節的呈現上,又兼顧了質感和觀眾的共鳴感。不論是服裝、髮型,還是王靖雯、竇唯的磁帶,《霸王別姬》上映,這些充滿時代特徵的細節,都給電視劇帶來了豐盈細膩的質感;大鍋飯、集體宿舍、男女生晚間的「宿舍臥談會」等一系列情節的呈現,也很容易帶領觀眾一起進入自己的青春記憶。
比較特別的是,《春風十裡不如你》沒有把整個大學八年間的瑣事按照流水帳形式進行碎片化的呈現,而是在這部劇的前半部分,選取了「開學軍訓」這一特殊時段進行集中展示。
這種看似冒險的敘述方式實際上卻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通過比較集中的筆墨,完整刻畫出了主要人物的特徵和人物關係。
冷若冰霜但內心火熱的班長趙英男,裝傻充愣的小白,憨態可掬的厚樸,還有義正詞嚴的教官,人物形象都十分生動。入學軍訓階段,正是人物形象樹立及人物關係架構的階段,所以儘管次要人物只有少量的展現空間,劇中通過軍訓過程中的一系列事件,仍然使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得到了完整呈現,也為後半部分劇情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而軍訓過程中,有關「青春」的各種悸動和熱血,都在節制而充滿趣味性的描述中得到了呈現。不論是新生和教官在觀念上的對比、還是新生們的青澀氣息與引導新生逐漸成熟所需要的理性氣息在性質上的對照,其實都是年輕人成長的一條必由之路。
在「軍訓」這個充滿戲劇張力的環境下,同學們一起相遇、一起歷險、一起成長,所有的情節都充滿了活潑的生命氣息,而一起偷紅燒肉罐頭、一起犯錯誤受罰、彼此幫助又互相「傷害」都搞笑而生動。這些瑣碎的小事既是青春的細節,也是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上留下的生動軌跡。
《春風十裡不如你》的熱播也讓《致橡樹》等詩作又火了一把,不少網友驚喜地發現,原來我們自己的詩詞作品可以這麼貼近生活。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託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這種現象也側面反映出了《春風十裡不如你》在年輕群體中的影響力和受歡迎程度,整部劇也正如一股夏日清風,給喧囂的電視劇市場帶來了一股清新之氣。同時,作為播出平臺的優酷還發起了「共建春風希望小學」的活動,以劇集助推公益,為社會帶來更多正能量。
主演張一山和周冬雨,都是表演功底受到專業獎項及網友口碑認可的新生代年輕演員,整部劇的年齡結構也非常年輕化,大膽起用年輕班底給這部劇賦予了一種渾然天成的青春氣息,這是刻意「扮嫩」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隨性自我,勇敢追愛的「社會你紅姐」
△出口成詩,浪漫豪情的秋水
此外這部劇的視覺呈現也有可圈可點之處,年輕化的鏡頭語言讓這部講述70後青春的故事仍然能夠走進如今年輕觀眾的心中,甚至包括電視劇的同名主題曲《春風十裡不如你》,也共同營造了一種青春向上、陽光積極的氣息。
這部劇你追了嗎?
留言區一起討論吧~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9月1日《<春風十裡不如你>:青春校園劇的「夏日清風」》
部分圖片源自視覺中國,其餘源自網絡
本期編輯:邢妍妍、張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