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出嫁那天,臨出門行跪拜禮,她跪拜了哥嫂卻沒跪拜爸媽。
爸媽離婚那年,哥哥十五歲,妹妹十歲,從記事起,在兩個孩子眼裡爸媽的爭吵就沒斷過,他們吵完了就摔東西,摔完東西便動手打,年幼的妹妹害怕,便躲到哥哥懷裡,哥哥用褂子蒙住妹妹的頭,不讓她看到眼前的血腥,妹妹的臉貼在哥哥胸膛上,聽到哥哥的心臟像成年人那樣猛烈跳動!
後來,爸爸和單位裡的一個女人好上了,要跟媽媽離婚,媽媽說:離就離,你能找我也能找!
爸媽辦了離婚手續,調解的結果是一人領一個孩子走,爸爸要帶哥哥走,說這是他家的香火,讓妹妹跟媽媽走,可哥哥大聲抗議,說:不行!必須讓妹妹跟爸爸走,以後媽媽找了後爹,妹妹掉到後爹手裡,女孩子怕要吃虧……
最後爸爸拗不過哥哥,只好領妹妹走了。哥哥跟了媽媽。過了兩年,媽媽也找了人家,哥哥感覺到這個家再也不可能過到一塊兒了。
哥哥時常會去看妹妹,有了好吃的總是帶給妹妹一些,多年後在妹妹的童年記憶裡,坐在家門外的矮牆上,吃著哥哥帶來的零食靠在哥的胳膊上,看夕陽西下,那是妹妹最快樂的童年時光……
後來爸爸和那個女人有了自己的兒子,妹妹在家裡的境況就沒那麼好了,那個女人會時常打罵妹妹,讓她幹各種家務活,有好吃的東西總是那個孩子的,哥哥找爸爸告狀,爸爸總是閃爍其詞,直到有一天妹妹挨了後媽的打,頭都破了,妹妹哭著找哥哥,哥哥找到爸爸說要跟妹妹換過來,他跟爸爸,妹妹跟媽媽,後媽不同意,他知道再撫養一個男孩那是個累贅,那時哥哥已經是一個半大小夥子,他發起怒來就像一頭小豹子,哥哥一拳砸碎了窗上的玻璃,手上鮮血直流,後媽害怕了最後也就只能同意,哥哥來到爸爸家,後媽不敢欺負哥哥。
媽媽找的那個後爹,人還是很老實的也聽媽媽的話,妹妹跟了媽媽哥哥還是比較放心的。
後來哥哥長大了參加了工作娶了媳婦成了家,他就讓妹妹住到自己家裡,嫂子對妹妹也很好,哥哥說這就是你的娘家,等你出嫁了就從這裡給你發嫁。
妹妹也很爭氣,考上了師範院校,畢業後回到老家的學校做了一名英語教師,沒出嫁前她一直住在哥哥家。後來妹妹有了男朋友初次帶他回家見哥哥,哥哥高興地躲在衛生間哭了半天,妹妹終於熬出頭了……
妹妹要出嫁了,整個的婚禮都是哥哥一手操辦的,哥哥說:爸媽咱都指望不上,但還有哥呢,別人有的咱也要有,不能讓你婆家小看咱。哥哥給妹妹準備的嫁妝一點兒也不寒酸。
結婚那天,哥哥把親朋好友都叫來了,把爸媽也叫來了,大家都說這個家庭走到現在真的是不容易,哥哥辛苦了,他幹了父母該幹的事。
妹妹臨上婚車前,在當地是有一個風俗的:出嫁的閨女要跪拜父母,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妹妹和新郎沒跪拜爸媽卻一頭跪拜在哥哥和嫂嫂的面前,妹妹放聲大哭,爸媽在一旁卻無地自容……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託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妹妹不幸,卻很幸福。
哥哥和妹妹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可以說是一生中的一個陰影,父母有生育孩子的能力,卻沒有養育孩子的意識,父母婚姻的悲劇最終轉嫁到無辜的孩子身上,這才是家庭中最大的不幸。
做父母的應該考慮下,你結婚的目的是什麼?當你成就了一個生命,你應賦予他什麼樣的生活環境?人結婚成家不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傳承和希望嗎?孩子連這最基本的權利都得不到,你作為父母還不如不結婚不生。好在妹妹有一個堅強的哥哥,可以說是哥哥成就了妹妹一生的幸福,一個跪拜,讓天地為之動容,父母該想什麼?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