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大火的《流浪地球》嗎?它中國第一部科幻大片,這部電影上映後,猶如一匹黑馬脫穎而出,贏得了票房與口碑雙豐收,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
殊不知,《流浪地球》改編自《三體》作者劉慈欣的同名短篇小說,讓人驚訝的是,這部作品竟是劉慈欣 20 年前的創意。
稍微了解劉慈欣的人可能知道,他的成就可不止是《流浪地球》,他憑藉火遍全球的《三體》系列拿下雨果獎的首位亞洲人。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的故事。
劉慈欣愛上科幻文學的起源,是那本父親從北京帶回來的凡爾納《地心遊記》。這是劉慈欣第一次接觸到科幻小說,他被書裡描述的地心世界吸引了。
他說:「一下子有一種從未有過的興奮,就像是尋找了好久,終於找到了,感覺這本書就是為我這樣的人寫的……感覺就好像在一個黑屋子裡,被一下子打開了窗戶」。
後來英國科幻作家亞瑟·克拉克的作品,更使劉慈欣領略到科幻的震撼和巨大魅力,克拉克一下子就打開了劉慈欣想像的大門,於是這顆科幻的種子開始萌芽。
1978年,15歲的劉慈欣來到郵局,他小心翼翼地將信封放到了郵筒裡,那是他熬了幾個月的心血,要寄到出版社去。
度過煎熬的一個星期後,劉慈欣等來的卻是雜誌社退回的稿件。可是他並沒有放棄,他繼續把自己的作品投給了其他雜誌社,可結果仍是石沉大海。
上了大學,劉慈欣每天都泡在圖書館裡,卡夫卡、博爾赫斯、奧維爾、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一本本讀下去。
1985年,劉慈欣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山西娘子關發電廠,任高級工程師,別名「劉電工」。
此後的日子過得安安穩穩,按時去上班,堅守崗位,工作之餘就是打打麻將。
有一次他打麻將輸了800元,心痛之後,他也突然醒悟,決定重拾曾經的科幻夢,去寫點東西。
誰知,這一寫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從此他不僅下班後寫,甚至在崗位上也偷偷摸摸寫。
劉慈欣在一次採訪中說:「大家每個人面前都有一臺電腦,每天都在電腦前坐著,誰也不知道誰坐在那裡幹什麼,那麼別人推門進去的話,看你坐在面前打字這不很正常,而且那會特別喜歡用質量特別差的液晶屏,稍微轉一個角度就看不著了。」
因此被網友調侃為「上班摸魚劉慈欣」。 也就是說,在撰寫《三體》這樣的巨著時,劉慈欣曾在上班時「摸魚」。
從1999年到2006年,劉慈欣的《帶上她的眼睛》《流浪地球》《中國太陽》《地球大炮》《鏡子》《三體1·地球往事》等等八部作品連續8年榮膺第十一屆至第十八屆中國科幻文學銀河獎。創下至今無人逾越的紀錄,成為中國最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
2019年,第73屆雨果獎在華盛頓州斯波坎會議中心正式揭曉,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也是中國科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他本人更是憑藉自己多年的努力,於2019年8月20日,登上福布斯中國100名人榜,他位列第30位,這是世界對他的肯定。
《三體》三部曲在全球範圍內出版19種語言版本,銷量突破2100萬冊,其中海外銷量超過150萬冊,僅英文版就超過100萬冊。
《三體》三部曲分別是《地球往事》、《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書中緊湊的劇情和作者超乎常人的想像力特別的吸引人,書中所呈現的&34;、&34;等內容,徹底顛覆了人類對宇宙和這個世界的認知。
每一部都很精彩,很震撼,從引入三體文明的設定,讓人耳目一新,再到黑暗森林法則,觸發了每個人的思維,到最後的弱肉強食,才發現人類是如此的渺小,怪不得歐巴馬也感嘆,看了這部書,感覺當總統都沒什麼了不起的!
今年教育部首次向全國中小學生官宣了課外書單,來自國家教材委、高校、中小學校的110多人專家團隊,從古今中外浩如煙海的圖書中精選了300本,其中,就有劉慈欣的小說《三體》。
《三體》全套3冊只需要69元,平均一本才23塊錢,僅僅是一頓午飯的錢,就能讓你體會到這個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科幻巨作,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