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因應即將到來的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臺北市長柯文哲日前發起成立臺灣民眾黨,希望藉此超越藍綠,讓不同政治立場的人能在這個社會共存共榮。他表示,民眾黨除了沿襲「兩岸一家親」的兩岸路線外,也強調對外關係將採取「務實路線」為臺灣爭取最大生存空間,確保臺灣主體性。由於他個人的民意支持度不低,民眾黨的後續發展因此備受關注。
很明顯,雖然目前尚未正式決定是否參加「大選」,但柯P組黨應該是長期謀略策劃的產物,這是他為了拓展其政治勢力的第一步。自詡聰明過人、也熟讀史書的柯文哲,深知「孤身難敵群鬥」的政治真理,若沒有側翼協助打選戰,以他一人實難與基層根基紮實的藍綠政黨相抗衡。更何況,倘若柯文哲最後真的參選、且從「三腳督」賽局脫穎而出,他也必須有黨籍同志協助推動政務,以及黨籍「立委」在臺灣立法機構支持「相關法案」及預算。
因此,組黨應該是他延續政治生命的開始,尤其現階段時代力量陷入內訌、其他小黨無力與藍綠兩大黨抗衡的天時地利之際,民眾黨很有可能藉由柯P的全國知名度而成為立法機構第三大政黨。
然而,柯P並非毫無弱點,除了本人口無遮攔、甚至口出狂言之外,其政治光環難以掩護其子弟兵爭取選票支持也是問題。去年底他自己僅以三千多票險勝連任臺北市長,其力推的陳筱諭及陳思宇分別在稍後的「立委」補選中慘敗,顯見他仍有局限性。更重要的觀察點是,自從與民進黨分道揚鑣後,柯P的支持度其實有下跌趨勢,這當中除了綠營支持者對其兩岸路線的反彈之外,應該是基層實力逐漸被藍綠侵蝕。以柯P的性格來看,若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區域立委」提名人,這次可能會以爭取政黨票的不分區席次為首要目標。
其次,民眾黨接受雙重黨籍在政壇實屬罕見,且國、民兩黨都不接受。別的不說,在僧多粥少的「立委」選舉中,各政黨內部的競爭已格外激烈,哪來的空間允許自己黨員披他黨戰袍、回頭搶位子?雖說這可能是柯文哲尋求與其他政黨合作的善意表達,不過當民眾黨只能吸引藍綠棄將或過氣政客時,這樣的政黨有何未來可言?
組黨除了需要積極拓展人脈外,資金籌措更是不可或缺的重點。在兩次臺北市長選舉裡,柯文哲創下四個多小時就募款達標的空前紀錄,不得不令人佩服他的群眾魅力。但是,若想進軍全臺性選舉,這樣的募款模式能否擴展到全臺灣,在當前政治氛圍下是有高度疑慮的,這也是臺灣民眾為何對郭臺銘的下一步有高度興趣的原因。
從宣布參加國民黨2020初選到結束,郭臺銘在短短三個月所創下的「老虎旋風」確實是臺灣政治史奇蹟。最後雖輸給高雄市長韓國瑜,但他時而霸氣外露、時而親民表現,這樣的成績對政治素人來說已難能可貴。現在他與王金平的動向備受矚目,更是柯文哲拉攏對象,不僅帶給藍綠無比壓力,也讓外界有無限想像空間。
柯P當然希望能藉由與郭王的合作,壯大民眾黨基層及資源,營造與藍綠鼎足而立的聲勢,進而為自己的政治高峰打下紮實根基。因此,郭王的未來選擇就相當關鍵,若能與韓國瑜捐棄前嫌、攜手合作,國民黨的選情將如虎添翼,以團結之姿迎戰動用臺當局資源在打選戰的民進黨。
成立民眾黨是柯文哲真正跨足政黨政治的第一步,他能否以自詡的政治清流打破藍綠壟斷的政局,或在兩大黨夾擊下敗陣,未來半年的合縱連橫將驗證其政策路線。
來源:中華日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