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樂不可支」這個成語原來是讚揚他的→【老夫是個文化人】

2021-03-02 930老友記

東漢38:

你知道嗎?「樂不可支」這個成語原來是讚揚他的→

張衡是東漢中期人,他的祖父張堪當年搭上了光武帝的創業快車,不僅順利做到了太守的高位,而且為人品性極好,聲譽極高。「樂不可支」這個成語,就是出自當時治下百姓們歌頌張堪的童謠:「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支」。當官當到這個份上,可以算是名垂青史了。


出生在名門望族中的張衡,從小就性格沉穩、品行高潔,和他的祖父有很多共同之處。十六歲時,張衡成功考上了首都洛陽太學,拿到了人人羨慕的好學歷。在同學們的眼中,這個清瘦帥氣的小夥子「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歷算,常耽好玄經」,是個籠罩著神秘色彩的人物,和其他的年輕人頗有不同——用現在的話來說,張衡同學其實是個技術宅……

本期節目內容來源於知乎——《數窮天地,製作造化——張衡》

作者ID:海上鋼琴師

通讀原文的朋友可以點擊原文連結

老夫是個文化人

每周一、三、五微信更新。

聽完別忘了給賽夫點個「好看」噢↘

想了解與老夫有關的更多資訊,

或者想要跟賽夫切磋切磋

可以關注【老夫是個文化人】官方微信號👇

給我們一顆小星星⭐️

星標我們,你才能更好地接收每一條資訊、每一次福利和每一條路況~

老友粉們,趕緊設我們為星標吧!

相關焦點

  • 樂不可支:人要學會控制情緒|聽故事 學成語NO.109
    故事東漢時,有個能文能武的官員,名叫張堪。他從小失去父母,卻豪爽地把父母留下的錢財全部贈給侄兒。張堪十六歲到長安讀書,由於他品學兼優,人們稱他為「聖童」。當時地位很低的劉秀,對張堪非常賞識。後來劉秀當了皇帝,就重用張堪,並一次次升遷他。後來,任命他為蜀郡太守。張堪當了兩年蜀郡太守,又調任漁陽太守。
  • 你知道狗尾續貂的故事嗎?原來這個成語是諷刺司馬倫!
    你知道狗尾續貂的故事嗎?原來這個成語是諷刺司馬倫!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狗尾續貂這個故事吧,這個故事所要表達的就是用壞的東西來補充好的東西,前兩者並不對稱。首先說一下司馬倫,他是司馬懿的第九子,早期他並不是皇帝,而是皇帝的叔父,為趙王所封。事實上,他仍然是個幽靈,因為皇帝是個傻瓜,是歷史上有名的痴皇。原來司馬炎並沒有打算立他為太子,但是,由於他娶了賈南風這樣一個惡毒、心地縝密的女子為妻,她想出了一個辦法,把太子的位子傳給自己的丈夫,好讓她自己也當皇后。
  • 成語故事:樂不可支
    《後漢書·張堪傳》:「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公為政;樂不可支。」東漢初期,南陽有個叫張堪的人,出身於南陽豪門大族,很早便成為孤兒,他把父親留下的數百萬家產讓給堂侄。十六歲時,來到長安受業學習。他的品行超群,諸儒都稱他為「聖童」。光武帝劉秀還是一介布衣的時候,經常誇獎他。劉秀登基稱帝後,劉秀便徵拜張堪擔任郎中。西蜀公孫述在成都稱帝,劉秀命張堪跟著大司馬吳漢帶兵討伐公孫述。
  • 原來蘇軾貢獻了那麼多成語,你都知道嗎?
    蘇軾作為北宋第一大V,大文學家蘇軾除了是段子手、吃貨、技術宅、時尚先鋒外,還是成語的高產者,不數不知道,一查才發現那麼多成語都出自他的詩詞。 今天咱們就歷數一下蘇軾貢獻的成語。
  • 慘綠少年、無腸公子……這些不像成語的成語你都知道嗎
    慘綠少年、無腸公子……這些不像成語的成語你都知道嗎 2020-06-09 0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原來蘇東坡先生貢獻了這麼多成語,你知道嗎?
    作為北宋第一「大V」,大文學家蘇軾除了是段子手、吃貨、技術宅、時尚先鋒外,還是成語的高產者。不數不知道,一查才發現這麼多成語都出自他的詩詞。今天,我們就來歷數一下蘇軾貢獻的成語。令人噴飯「令人噴飯」很常見,卻少有人知其是成語,更少有人知道如此通俗的成語出自宋代蘇軾筆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與可是日與其妻遊谷中,燒筍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現用來形容事情、行為或說話讓人可笑。
  • 「舉案齊眉」這個成語家喻戶曉,可是你知道它出自哪個典故嗎?
    「舉案齊眉」這個成語家喻戶曉,可是你知道它出自哪個典故嗎?「舉案齊眉」這個成語通常是形容夫妻之間相敬如賓的相處之道,也是我們對家庭相處模式的美好寄望。可是,這個家喻戶曉的成語,你們又知道是出自古代哪對「模範」夫妻嗎?今天就讓我們探究這對神秘的夫妻。
  • 【文化】十個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你都知道嗎?
    成語是漢文化的一大特色。很多成語往往來源於歷史事件。那麼下面這些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你都知道嗎?1、一飯千金(韓信)     典故:韓信在未得志時生活困苦。他常常去釣魚,運氣好的時候能靠著釣上來的魚充飢,運氣差時就只能餓著肚子。
  • 文化爭辯:成語《三人成虎》被多少人誤解了!不要錯誤使用了
    本文重點破解一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被大家誤解的成語《三人成虎》。因為這個成語使用率比較高,有些時候部分人並不知道這組成語的真正含義,將錯就錯形成習慣,可能會對孩子們有誤導。本篇文章目的很簡單:正確認識成語,糾正認知錯誤,您能學到一點知識,本文也沒白寫。
  • 連你家主子都知道的成語,你知道幾個呢
    以為你家主子只會吃吃睡睡?那你可就低估TA們了。別說床頭蹦迪午夜跑酷隨時液化這些你知道的技能了,TA們連成語都知道!今次,為了提高鏟屎官們的文化水平,小卡優寵班貓貓課代表來教你認這些 #看上去不像成語的成語#!(真的是成語喔!可不是「人艱不拆」、「半tour廢」這些偽成語。)
  • 柳下惠和他的八個成語故事
    孟子對柳下惠非常推崇,《孟子》一書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並稱四位大聖人,認為他不因為君主不聖明而感到羞恥,不因官職卑微而辭官不做;身居高位時不忘推舉賢能的人,被遺忘在民間時也沒有怨氣;貧窮困頓時不憂愁,與鄉下百姓相處,也會覺得很愉快;他認為自己和任何人相處,都能保持不受不良影響。因此,聽說了柳下惠為人處世的氣度,原來心胸狹隘的人會變得寬容大度,原來刻薄的人會變得老實厚道。
  • 溧陽話中的成語,你都知道嗎?
    溧陽話中有俗語、諺語、歇後語,而且還有成語,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來認識一下~不稂不莠:溧陽話中有一句「稂不稂,莠不莠」的語言,我曾一直不知其詳及寫法含義。近讀《詩經》,在《小雅大田》中有「既方既卓(皂),既堅既好,不稂不莠」的詩句。
  • 奇奇怪怪的知識又增加了,這裡18個不像成語的成語,你知道多少?
    作為土生土長的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你敢說自己精通漢語嗎?恐怕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只是知道漢語的一些皮毛吧!就拿成語來說,有些看上去是非常普通的四字詞語,可萬萬沒想到竟然是成語。這和我們所認識的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的成語格格不入啊!如果你不信,那就請往下看吧!
  • 「1+2+3」猜一成語,還有「5 10」猜一成語,你知道是什麼嗎?
    文:熊貓啃書轉載請註明出處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長,我們中國人應該從學習中去慢慢傳承老祖先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中華兒女應該做中國文化的傳播者,秉承這樣的觀點,熊貓啃書會為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小知識,讓爸爸媽媽們知道該如何向孩子傳播中國的優秀文化。
  • 【古城文韻】那些與南皮相關的成語你知道嗎?(五)
    【古城文韻】那些與南皮相關的成語你知道嗎?作為漢語言文學特有的表達方式,它們大多來自於浩繁的古代文化典籍和詩詞文章,是歷史史實的概括。每條成語的背後往往會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南皮作為千年文化古縣,在這片土地上形成的成語典故頗多,有的已收入《成語大詞典》中。
  • 你真的了解韓信嗎?與他有關的31個成語故事,我僅僅只知道6個
    韓信的一生充滿傳奇,本是王侯將相種,但家道中落,中年時連一口飽飯都吃不起,最後幸的蕭何賞識,劉邦重用,給我們留下很多經典的戰役和有生活哲學的道理,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小故事,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有31個,今天就給大家說說說關於韓信的成語故事!一 胯下之辱。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上下其手這個成語,真的是代表「猥瑣」嗎?其實很多人都用錯了
    以上的記載,皆出自各大主流媒體,我們乍一看上去,上下其手這個成語,其實就是一種純粹的「耍流氓」,和動手動腳一個意思。但是這個成語真的是對異性圖謀不軌的意思嗎?事實上,這個成語的真實含義,和對異性耍流氓還真沒有半毛錢關係,堪稱是最容易讓人誤解的成語,因為很多人都用錯了!
  • 鶴立雞群這個成語原來是形容他的!
    鶴立雞群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像鶴一樣站立在雞群中。比喻人儀表出眾,品質、才學高於一般人。魏晉時期,竹林七賢的嵇康是三國時期魏國的著名文學家和音樂家。他才學出眾,性格耿直,又相貌高大魁偉,非常引人注目。但鶴立雞群這個成語並不是說的他。
  • 《好聲音》是真缺李健這個成語老師!他說成語的梗能保收視率嗎?
    參加中國《好聲音》,因說成語上熱搜,被熱捧成「東北成語王」,這估計是李健萬萬沒想到的。雖說李健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但他學的是工科(電子工程),當年憑一首《說句心裡話》獲得了全國第一名,本來覺得能高考加50分就挺滿足,不成想直接被保送到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