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拉麵是給素人吃的、電影是給素人看的:伊丹十三對電影的看法

2020-10-12 Mr. Fahrenheit

月前看過伊丹十三的《蒲公英》,當時只感受到日本人對食物的敬仰以及女主角的堅毅。日前偶爾看到網上著名的「幀影幀畫」(Every Frame A Picture) 的Tony Zhou解讀這部電影,我立即重新審視這部傑作,再三理解導演想表達的思想。

由於豆瓣上未曾出現類似的解說,讓我認為自己有責任把Tony Zhou的解說簡單傳釋給大家,並加上自己對伊丹十三的註解,讓大家能從另一角度欣賞這部好電影。

拉麵是給素人吃的、電影是給素人看的

(*註:素人(Shirouto)可理解為門外漢或業餘愛好者)

當兩位主角蒲公英及黑郎在品嘗一店家的拉麵時,二人未有喝光湯就打算離開。店家問二人為何不喝光就走,黑郎說湯很臭所以不願喝光。這時,店東說:「你們這些素人根本不懂得欣賞我的拉麵!」蒲公英回應:「但吃拉麵的都是素人,為何要做素人不懂得欣賞的拉麵?」Tony指《蒲公英》的中心思想是與素人,以及學習欣賞事物有關。

電影中有很多「業餘愛好者」。Tony以Michael Chabon對的定義去解讀這個詞語,他指「業餘愛好者」是指要沉迷於學識、充滿好奇心、細密的心思,以及極渴望參與在行業之中。這個定義能夠套用在電影中很多的配角角色,包括拉麵狂熱愛好者及拉麵鑑賞家,而他們的共通點是對拉麵的熱愛。

電影也對「專業人士」,即行內的拉麵師父,作出不少的描寫。專業人士製作拉麵,讓業餘的人可以消費。而與其他「美食系」電影不同的地方是,《蒲公英》不把專業人士當成藝術家,不把拉麵當成藝術品,只把他們當成工匠及工藝品。Tony指,藝術家可以造一件美麗但無用的東西,但工匠製作工藝品時會有明確的目標。

電影業界中有很多自命清高的專業人士,他們把自己的作品當成純粹藝術品,當別人看不懂時就批評對方是素人,叫對方不要指指點點,不會以謙卑的心接受對方的意見。其實業餘者與專業人士需要互相依賴才能生存,沒有拉麵師父就沒有愛好者;沒有愛好者去吃拉麵,拉麵師父也不能生存,因此專業人士鄙視業餘愛好者是很不智的。導演指業餘者對專業者最嚴厲的批評是沉默,因為在沉默之中,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你永遠不會改善,只會一直錯下去。

導演透過拉麵諷刺行內不少專家,帶出「拉麵是給素人吃的」道理。亦因此,黑郎訓練蒲公英的方式很有趣,除了體能耐力訓練外,更重要的是培養素人應有的敏銳目光、懂得分辨好壞的觸覺,以及對細節的敏感度。憑藉以上三種特質,蒲公英慢慢培養出自己的口味,以及學懂評論。電影如是,「電影是給素人看的」,導演認為要拍出好電影,就要先做一個電影愛好者,培養出品味,學懂欣賞和評論。「要成為一個好的工匠,首先要成為一個好的業餘愛好者」。

製作和欣賞拉麵並無標準

開始時,蒲公英只是一個初學者,電影的主線正是蒲公英由初學者蛻變成工匠的故事,而蛻變的過程需要依賴業餘愛好者黑郎。蒲公英虛心的求業餘的黑郎評論她的拉麵,蒲公英對黑郎的批評沒有反感,反而請他教自己做一碗好的拉麵。

《蒲公英》由始至終不是一部有關創作者如何在抉擇上面對兩難的電影。蒲公英一開始學做拉麵的動機只是因作為一個單親媽媽,突然繼承了拉麵店,無選擇下只能想辦法讓麵店繼續經營。她並沒有打算成為世界第一,或打算造出最好味的拉麵。她也從來沒有覺醒過,她雖然喜歡拉麵,但未有想過要做拉麵。

導演諷刺不少相信有標準做法的人和組織,認為製作拉麵的方式並沒有所謂標準。黑郎教導蒲公英的方法並不是傳統的學徒制,她創造了自己的學習方式。她會透過任何可行方式學習,過程中不惜偷窺對手、翻垃圾、誘騙成功者透露成功秘訣。做拉麵的過程中,她不斷透過錯誤中學習(Trial and error),從中慢慢掌握拉麵這門技藝,沒有學過標準做法。至於那些死守標準、傲慢而食古不化的專業人士則被蒲公英慢慢超越。

前面我說過電影對業餘者的描寫非常正面,但其實一方面,電影讚頌業餘者的熱情和創造力;另一方面,它也取笑了太誇張的業餘愛好者。例如一個老人教授「正確地吃拉麵的方法」,以接近迷信的方式吃拉麵的一幕,正反映導演深信製作和欣賞拉麵同樣並沒有標準。

導演與蒲公英

導演伊丹十三的父親伊丹萬作是黑澤明的師父。蒲公英突然繼承拉麵店,其實某程度上是在對照導演繼承父親的衣缽。伊丹十三沒有讀過電影系,沒有接受過標準的學院訓練,最接近的是他做演員時曾讀過演藝相關學科。他所學習到的製作知識與蒲公英一樣,是透過窺視其他人製作,抱著虛心的學習態度請教他人吸收的。伊丹十三沒有把自己當成藝術家,只把自己定性為電影工匠。他與蒲公英一樣,初心只是打算餬口,不打算成為世界第一,沒有打算拍出最好的電影,只打算拍出大眾會欣賞的電影。

《蒲公英》就是一碗拉麵,主菜是拉麵,是蒲公英成長的故事;配料是支線中不同小人物有趣幽默的故事,而小人物的共通點是「都會欣賞拉麵」。電影攝影大多以眼的視線水平作界線,所有角色都是在向我們說話。每當提到業餘者時,除了是說電影中吃拉麵的人外,還是在對著我們說話。導演想拍出一部我們會欣賞的電影,因為「看電影的人大多數是業餘愛好者,為何要拍他們不懂得欣賞的電影」?

相關焦點

  • 《蒲公英》觀影心得: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再加上我每次都用「真的非常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來表示對該部電影的喜歡,想必許多人都覺得這只是個老套的說詞,但對於今天這部作品,我覺得我不只需要表示自己對其極高的寵愛,更該順便釐清大家對我評價電影(可能)產生的誤解。
  • 日本二戰電影大盤點
    個人比較喜歡從電影中尋找靈感,中國拍的一些所謂的「戰爭片」無非就是用明星來奪人眼球罷了,一種賺錢的手段,毫無歷史可言,據我所知國內拍的好電影少之又少。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歷史、對日本有興趣的人不妨去找找這些電影,影視總比圖書獲取的知識要快。
  • 《幻愛》專訪周冠威導演:電影不應是競賽
    吃過很多閉門羹,一路磕磕碰碰,但他的創作沒有被完全扼殺;為了全心投入創作,他破釜沉舟,辭去了包括教學在內的其他兼職工作,而且在兩年前已花光了積蓄,只能借錢度日。作為電影人,這是成功還是失敗?把這個失敗者從教育制度的泥潭中拯救出來的,正是電影。當身邊所有同學都在為中學會考焦頭爛額的時候,他就沉醉在電影的世界裡,每天在家看兩三部電影,有些是電視裡錄下來的,有些則是從樓下租碟鋪租來的。會考前那兩年,他幾乎沒好好讀過書,但電影的陪伴,卻讓他重燃起生命的樂趣。
  • 《給我翅膀》觀後感
    看了《給我翅膀》這部法國電影,講述了一對父子用駕駛輕航機指引白額雁學習遷徙技巧的故事。影片有的節段略失真,但很多細節觸動心靈,比如為了讓一出生就與人相處的雁不害怕,他們一定要喬裝打扮;14歲貪戀遊戲的城市少年來到濕地環境後對自然和鳥逐漸產生的一系列變化;三個月大的小雁已能追著主人們奔跑和遊泳;他們教小雁們警惕獵人的槍等等。
  • 電影 | 不成功的最終篇《三夫》
    前天發出一個討論帖,關於陳果導演妓女三部曲最終篇《三夫》👉電影 | 三夫:不是推薦,純屬討論今天在豆瓣看了看影評並不多
  • 萊昂納多空降北京為新電影站臺 好萊塢大咖組團來吆喝
    曾接待過多個好萊塢大牌明星的宣傳小E向京華時報透露,基本上一部好萊塢影片的主創是否來中國宣傳,首先要看美國片方是否在巡迴宣傳中設立了中國這一站,再看明星的檔期問題,所以一般要提前半年到一年跟對方溝通。「比如休·傑克曼,他非常喜歡來中國,但是之前有一部他主演的電影在內地上映時他沒有檔期,所以隻去了香港。」   明星本人的意願也對是否來中國產生很大影響。
  • 《星聲夢裡人》:夢想——給都市男女的一劑解藥 非常薦
    橫掃「金球」7項大獎、入圍14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星聲夢裡人》(內地譯名《愛樂之城》),又於近日成「英國電影學院獎」最大贏家,
  • 《光陰的故事-臺灣新電影》電影預售票
    三十年過去了,新電影的往事看似如煙,但影響所及的漣漪卻在時代的波瀾中,擴散到全世界,資深電影人王耿瑜與導演謝慶鈴,走訪法國、荷蘭、義大利、阿根廷、日本、泰國、中國、香港,訪問多位世界級電影學者、策展人、藝術家和導演,包括阿比查邦、阿薩亞斯、馬可穆勒、東尼雷恩、是枝裕和、黑澤清、艾未未、賈樟柯、劉小東等,暢言臺灣新電影對他們的影響與啟發,從影像的本質、社會文化的反省到個人生命的記憶
  • 六大最經典反烏託邦色彩的歐美科幻電影
    這部電影所展現出的科幻藝術、對人們生活環境所表現出來的憂患意識的反思,使得該片成為反烏託邦科幻電影史上最具裡程碑意義的一部作品。3、《發條橙》7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湧現出了大量的反烏託邦電影,史丹利·寇比力克1971年導演的電影《發條橙》是佳作,導演在影片中直接融入了很多暴力元素對科學、政府進行了赤裸的的諷刺
  • 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首日票房過億 觀眾評價兩極:模仿鄧寇克
    有民眾觀影後大讚《金剛川》是「主旋律電影和商業戰爭大片的優質結合品」,完成向英雄戰士們致敬的使命。但也有不少人批評《金剛川》敘事混亂、鏡頭重複,趕工痕跡明顯,甚至有人直言這部電影是《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的「低配版」。電影《金剛川》上映首日票房已突破1億元。
  • Netflix電影 |《鬼影特攻:以暴制暴》:爽度爆表及格有餘的麥可貝電影
    現在終於有一部「正港」的爆米花原創電影了,1.5億美金打造,預算甚至不輸《愛爾蘭人》,從頭到尾就是炸炸炸,麥式爆炸流一出手就是只能用「爽」字來形容,沒必要炸的場面也要稍微炸一下🤣,劇情深度什麼的就別管了,那不是麥可貝的style,但這幾年他的作品看下來,發現他很愛關心「中東」就是了。
  • 黑嘉嘉首演電影獲好評 自認愛撒嬌、不浪漫過節
    電影自9月18日上映近一週以來,嘉嘉自然可愛的演出獲得外界不少好評。 片中黑嘉嘉飾演女主角大霈的郵局同事,她提到自己以前很少去郵局,為此事先至郵局實習觀摩一天,才發現郵局業務繁多,演完電影後再去郵局會覺得很有親切感。
  • 《異形》電影觀後感
    科幻恐怖片《異形》導演很好的示範了同類電影(1979年)該怎樣利用鏡頭, 不是利用冗長對話詮釋角色心態。太空倉緩緩打開, 船員逐漸甦醒, 首先起來的是Kane, 這時鏡頭用了片刻帶出要角遊走於沉迷夢鄉及回到現實的迷糊狀態, 他還是肩負船員職責的醒來, 他的夥伴彷似他是領袖的跟隨他的舉動行事, 他的帶領給了觀眾角色不是跑龍套, 是有其所為, 因此導演安排男船員首先醒轉, 而不是身材高䠷的女主角Ripley。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畫風唯美但劇情普普的電影
    大概有很久沒有看日本動畫電影,依舊是唯美的畫風,顏色運用跟背景的暈染都令人看得十分舒服。首先人物的設定,男女主都是一個可悲之人,得不到關愛又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女主憤世嫉俗,認為身邊沒人關心他,是蠻貼近青少年的設定,但同時又十分老套。劇情方面,喜歡上男主角,想變身成貓咪陪在他身邊。
  • 平手友梨奈退出欅坂46後首次以個人身份開展活動 出演電影女主角
    平手友梨奈 人民網東京3月9日電 日本頻道綜合日本時尚娛樂網站Modelpress報道,平手友梨奈將在岡田將生、志尊淳主演的電影《三角窗外是黑夜》中出演女主角。這是平手友梨奈第2次出演電影,距離她首次擔任主演的《響-HIBIKI》已過去了2年時間。同時,這也是她退出偶像團體欅坂46後首次以個人身份開展活動。 本作改編自山下知子在《月刊MAGAZINE BE×BOY》上連載的同名漫畫,岡田將生飾演能夠驅除幽靈的冷川理人,志尊淳飾演的三角康介則能夠看見幽靈,兩人組成搭檔解開除靈的謎題。
  • 《蒲公英》美麗的日本罪愆的畫師:「異人」伊丹十三
    3、伊丹十三的影像變奏  伊丹十三的電影,在追求與自己人生觀趨於一致的誠實基礎上,始終保持著意味深長的對應性和連貫性。《蒲公英》可看作是他藝術主題廣義上的橫向鋪展,隨後的作品,則是對其縱向的強化延伸和細節檢驗。他作品的變奏特質與其有意強調的「呼應」,體現出一股濃鬱的輪迴與宿命的意蘊。
  • 電影《亂世之定秦劍》定檔3月20
    由徐科擔任總製片人,方嵐、盧平擔任編劇,張英利、陳浩男執導,牟鳳彬、郝怡霖、趙啟航、楊奇雨、潘若瑤等主演的古裝動作電影《亂世之定秦劍》今日發布首支先導預告,宣布定檔2020年3月20日。
  • Popcorn Studio | 粵語電影那些事
    當 Popcorn Studio 遇上澳 my 家給你不一樣的 電臺體驗 等等等等 今天可是 popcorn 和澳 my 家一起錄製的時間 你們說粵語我們怎麼聽得懂哇?XX《春光乍洩》雖然這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但是我從來沒敢把它看完即使我知道結局就讓他停留在他們最美好的時刻吧
  • 韓國電影黃金配角八大金剛 強勢支撐2015韓國影壇
    近幾年韓國電影的發展備受國內觀眾的矚目,中韓合作合拍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國內觀眾也開始喜歡上看韓國電影,並成為宋康昊、薛景求、金允石、柳承龍、河正宇等韓國演技派演員的影迷。更有金秀賢、李敏鎬、樸有天、崔勝鉉、金宇彬等一眾韓流偶像攻佔電影圈,也引領著他們的粉絲們開始關注並了解韓國電影。
  • 超級英雄電影《沙贊》公映 12歲華裔童星陳琦燁受矚目
    超級英雄電影《沙贊!》一正一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