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人到底有沒有因為新冠疫情怕中國人?我做了次「試驗」

2020-11-24 騰訊網

隨著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華人華僑在海外遭遇歧視、挑釁乃至暴力的新聞屢見報端。近期在義大利,歧視與反歧視的鬥爭就在不斷上演,也吸引了國內民眾的廣泛關注。

為此,觀察者網採訪了為抵抗種族歧視「病毒」,曾連寫幾封「給義大利人的公開信」,並獲得意國社會強烈反響的義大利《世界中國》雜誌社社長胡蘭波。

【採訪/觀察者網 李泠】

·口罩脫銷

觀察者網:十來天前,新聞報導義大利有3位新冠肺炎確診病人;這幾天有沒新增病例?

胡蘭波:沒有,暫時還是三例。兩位是從武漢過來旅遊的夫婦,直接住到醫院裡;之前有56名義大利公民從武漢撤離,其中一名檢測結果呈陽性,現在基本痊癒。

觀察者網:您現在在羅馬,看到周圍戴口罩的人多麼?

胡蘭波:不太多。平時我多是去完單位就回家,別的地方沒怎麼去。逛超市時沒看到有人戴,機場有一些。一周前我坐飛機去撒丁島,看到安檢人員等工作人員都戴了口罩,但旅客裡戴口罩的人非常少。

觀察者網:我看一些在意國人反饋,說自己上街戴口罩,周圍有些人會表現得不友好,也有一些義大利人看到後會感到恐慌。

胡蘭波:其實我覺得中國人主動戴口罩,是一個負責的表現。比如我去機場這麼一個公共場合的時候,我也想戴口罩,想著這樣一來,別人看到我可能也沒那麼多擔憂。不過當時我身上沒有任何口罩。

觀察者網:現在口罩在羅馬還容易買到嗎?

胡蘭波:基本都叫我們中國人買空了吧。現在口罩在義大利各地都是脫銷狀態,藥店裡都沒有貨了。前一段時間,我們想給中國國內捐醫療物資,我認識家附近的藥店老闆,問他能否幫進大量口罩,他問多少,我說一萬個,他說他找不到。

義大利藥店在門口用中英文寫上口罩已售完通知(圖/意媒)

·媒體渲染疫情

觀察者網:就您的接觸,義大利人現在恐慌嗎?生活上有沒受疫情影響?我看到最近義大利出了很多歧視中國人的新聞。

胡蘭波:大家照常生活,但是我們華僑的生活還是受了比較大的影響的。中餐館基本沒什麼生意了,這些年也有很多中國人在義大利開酒吧,現在去酒吧的人也少了,涉及旅遊行業的旅行社和中文導遊等業務就更不用說了。

這些主要是經濟上的影響,此外心態上的影響也比較大,主要體現在留學生身上。相比於我們這些在外打拼多年的華僑,他們可能因為沒吃過很多苦,心理上相對缺少磨鍊,所以面對當地人的一些反應會驚慌失措。

其實疫情爆發,當地人真正因此歧視中國人的還是少數現象,大部分還是因為恐慌。若比較東西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無疑我們中國人更強一些;義大利人的心理素質要差一點,稍微有點什麼事就恐慌。但是這些少數人的行為,對華人和整個義大利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是很大的。所以,上周中國駐義大利大使李軍華也在義大利主流報紙《信使報》上呼籲義大利公民停止種族歧視,支持中國打贏抗疫戰。

觀察者網:國內也有人在討論義大利人為何如此恐慌,有一種觀點認為西方過往經歷過多次重大瘟疫,比如中世紀的黑死病,傷亡慘重,對疫情的恐懼已經「刻入他們的基因」。您怎麼看待這點分析?

胡蘭波:我不覺得歷史上的瘟疫給他們的心裡留下多麼大的陰影,這都過了多少代人了;關鍵還是媒體在渲染造勢,且聲勢不小。在一些訪談節目裡,某些專家還虛張聲勢,說什麼潛在的感染人數在一百萬以上。雖然不是官方新聞,但這類訪談裡個別人的言論影響也非常大。

咱國內媒體在報導義大利的事情時,基本都是本著負責的態度,有一說一;但是義大利的部分媒體在報導中國人的負面新聞時,哪怕不是真正犯罪,只是哪裡傷了個人,他們也會放大報導。

中意的電視新聞傳播方式也不一樣。中國人在報導疫情時盡力採用平和的口吻,但這次義大利的電視報導是這樣的,本來前面放著一段還挺有節奏感的音樂,突然音樂一停,啪一下閃出頭條,報導中國新冠病毒怎麼怎麼著——新聞怎麼抓眼球怎麼做。這種形式挺嚇人的,對民眾了解中國疫情沒有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拍攝於義大利某藥店,櫃檯上銷售含酒精的消毒免洗洗手液,一旁黃紙上寫著「害怕中國人嗎? 可以加強防護的措施"(圖/微博)

觀察者網:說到媒體,個別外國媒體會把新冠病毒稱為「武漢病毒」或「中國病毒」,義大利這邊的媒體有沒這一說法?

胡蘭波:義大利的一些民眾會這麼說,但官方媒體不這麼講。我參加電視直播的時候也特別說到這個問題。我跟主持人說,現在有一些聲音把新冠病毒叫成「中國病毒」,你們應該有一個提醒;後來主持人在結尾部分也補了句,「目前爆發的是新冠病毒,不叫『中國病毒』」。

觀察者網:義大利輿論是什麼時候開始大規模報導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的?

胡蘭波:武漢封城之後。我記得那一天社交媒體上就開始出現很多侮辱中國人和中國政府的言論,街上也開始有一些不太友好的表現。比如我同事搭火車上班的路上,看到車上站著一個中國人,有個小孩要從他身邊經過,小孩的媽媽就特意拉著那小孩,不讓他挨近中國人。

我同事過來跟我講了這事兒,我也上社交媒體去搜了一些消息,發現無知言論確實不少,所以24號我就寫了一封給義大利朋友的公開信,在我們雜誌的網上和社交媒體帳號上發表。

·有歧視,更多是支持

觀察者網:之前聯繫時,您說Facebook上的一些言論經常讓你讀來生氣,所以發表公開信,是被氣的嗎?

胡蘭波:也不完全是生氣的問題,還有一點是希望大家能有所警覺。17年前爆發非典,主要是我們的中餐館受了較大損失;而今這場肺炎過來,就不光是華僑生意的問題了,也將影響義大利各個領域,這些年中意兩國的聯繫涉及面太廣了。借著病毒讓種族主義抬頭、擴張,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作為一個媒體人,覺得這時候寫一封預警公開信,是自己該做的事。這些天,我們也感覺如同在前線作戰一樣。

這次疫情也讓我看到中國的話語權在海外真是微若螢火,我們一個雜誌社再怎麼努力也只能影響一小部分人。所以,要爭得我們的話語權,還有太長的路要走。

胡蘭波寫給義大利朋友的第一封信(圖截自《世界中國》官網)

觀察者網:公開信反響如何?

胡蘭波:我自己也沒想到這封公開信在義大利能有鋪天蓋地的影響力,我26號就被邀去米蘭一個影響力非常大的電視新聞直播節目談中國疫情和種族歧視問題。那些天接受了幾個重要電視、電臺和報紙的採訪,甚至國家二臺午間新聞給了我兩分鐘的時間談。

後來我不斷發文,都受到讀者重視。上周又發了一篇文,雖然是晚上10點發出,但跟上的留言也很多。其中有一條說得非常難聽,在義大利有一個關於中國移民的傳聞流傳廣泛,說「中國人永遠不死」;這條留言就胡扯「中國人為什麼不死?因為他們都把死人肉用來包餃子了」。

當然,義大利讀者之間也打架,有的說中國不好,也有維護中國的,應該說大部分人還是有良知的,反駁得很給力。

除了郵件和簡訊這種語言上的支持,我還收穫一些意外驚喜。有人給我送來橄欖油,也有人送來自製的果醬或自釀的酒,這種時候他們的做法真的讓很我感動。

我們《世界中國》雜誌社在2月2號組織了一次義賣活動,把我們的書、雜誌和一些吉祥物拿出來賣,收到了1155歐元(約8774元人民幣)。這點錢對中國人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在義大利這邊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也是唯一一次義大利人捐款,這讓我非常非常欣慰。

觀察者網:這次義賣,主要是為援助武漢籌資麼?

胡蘭波:其實不完全是。書十幾歐元一本,雜誌三歐元一本,也賣不了多少錢;我做這活動,主要還是想試驗一下,看他們是否怕我們中國人。

每年我們華僑都會集資組織一場中國春節廟會,今年大家錢都籌好了,也獲得了市政府的許可,但疫情襲來後就取消了。我們一是顧慮做這麼大的活動花這麼多的錢,結果到時可能沒多少人來;再有就是國內疫情那麼令人擔憂,我們在海外也不想敲鑼打鼓了。廟會取消了,很多義大利人都惋惜。

於是我想做一個試驗,組織一場小型活動,由中意藝術工作者表演,請來賓品中國茶,把本來要支在廟會的恭賀鼠年的大幕布撐起來。活動很成功,不僅賣了些東西,我也有機會講講中國人是怎樣眾志成城,普拉託華人議員王小波和他女兒 ——屬於第四代華僑——也在會場解釋肺炎疫情和對種族歧視的反擊。

義賣現場,王小波議員和他的女兒在臺上向義大利友人解釋肺炎疫情,反擊種族歧視(作者供圖)

我做這活動,是想試一試義大利人是不是真怕我們中國人,如果沒幾個人來參加活動,那就能說明問題。結果那天我也非常感動,來了近百人,有幾個家庭全家都來了,小的12歲,最年長的91歲。雖然我們籌的錢數不多,但活動的意義非常大。現在這筆錢已經捐到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用作抗擊疫情。

這件事也給我們一個啟示,就是我們華僑圈還要進一步向主流社會開放,人們認識你就不恐懼你。我們雜誌是雙語的,義大利人能看懂,加上平時我們組織一些文化活動,他們對我們就沒有恐懼。

觀察者網:剛聊的都是民間的互動,請問義大利政府層面,他們有採取什麼行動來消除民眾對中國人的歧視嗎?

胡蘭波:2月13日晚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在總統府舉辦了一場音樂會,名義上說是中意文化旅遊年的活動,實際上還是針對這場疫情,請了中意兩國代表。鋼琴師是中國人,會上還演奏了《洪湖水浪打浪》這首湖北民歌。

除了總統馬塔雷拉本人,義大利來了不少政要。音樂會開始之前,總統與中國駐義大利大使李軍華會面。義大利總統決定在總統府舉辦這場特別的音樂會,並通過義大利國家電視臺現場直播,向中國傳達義大利人民的友好情誼,同時也向義大利社會示意需摒棄恐慌與歧視。

胡蘭波(右)受邀參與總統府音樂會(作者供圖)

除此之外,政府裡有很多人高調去中餐館吃飯,義大利的衛生部部長也在電視上公開講「在義大利是絕對安全的,人們不用這麼恐慌」。地方政府的要員都很努力,各自做了一些工作,不過義大利政府的組織能力沒中國政府的強,所以印象中從政府這邊感覺不到特別大的力量。

佛羅倫斯市市長發起「擁抱一個中國人」活動。圖為市民響應號召,擁抱中國人,反對歧視。

義大利小女孩擁抱華人小女孩,反對歧視,支持中國抗擊疫情

觀察者網:1月30號確診兩例的時候,孔特總理宣布義大利進入「國家緊急狀態」,而且要持續6個月。請問進入「國家緊急狀態」意味著什麼?期間義大利會採取哪些措施嗎?

胡蘭波:他第一時間不就宣布停飛中意往返航班了嗎?後來說恢復直航,結果發現武漢撤離的人有一例感染,又變卦了。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觀察者網:在中國這邊,不少人聽到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感覺是一個很大的事兒。

胡蘭波:得把中國和義大利區別一下,可能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在中國是一個特別嚴肅的事兒,但在義大利可能就這麼一個說法。也許醫院內部做了些準備,一些學校要求現在從中國來到義大利的學生要先隔離14天。此外我沒聽說有更多的措施。

義大利國家傳染病研究所(圖/意媒)

·中國要全方位做到真正的「厲害」

觀察者網:先前和您聊時,您說出了國就會發現中國離真正的「厲害了我的國」還有一段距離要走。請問能否多解釋一下?

胡蘭波:在去年國慶期間,大家說我們中國已走了三步,依次是「中國站起來了」、「中國富起來了」、「中國強起來了」。其實,後面兩點有待商榷。

第一,如果按人均收入來看,我們中國人並不富裕;第二,可能在國內的民眾覺得中國非常強大了,但出了國會發現,即使咱說中國政府如何好、中國制度如何優越,西方也有很多人不認可,主要還是意識形態的不同。有些人覺得中國強大,還有太多的人以為中國還是老電影鏡頭那樣的畫面。此外,現在國人出國門旅遊,花的錢非常多,但是一些人的言行舉止未能贏得西方人的尊重,比如將隨地吐痰等不好的衛生習慣都帶出來,這是一個大忌。

在公共衛生方面,還有一個特別大的差別。從中國過來,可能會覺得羅馬的城市衛生看上去非常髒,但是你走進羅馬的肉店、魚店,會發現這些店面非常乾淨;而我們中國,表面上城市非常乾淨,但是走進菜市場,就是另一番情景。有去過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義大利人同我說,這市場髒的場面超出想像。

華南海鮮批發市場(資料圖/中新網)

所以我覺得這次疫情過後,既然我們中國政府說話有這麼強大的力量,那在公衛方面可以繼續發揮其作用,把隨地吐痰等不良衛生習慣一二三四逐條列出,讓全體公民嚴格遵守,在社會文明方面更進一步。

這次戰「疫」,我們看到了中國政府的力量和決心,看到全國人民這麼努力,尤其是醫護人員在前線拼殺,其他省市的醫務人員的支援,還有我們的軍隊,那是怎樣的力量啊!讓我感受到了史詩般的英雄氣概。民眾間的互幫互助也極大提升了我們的文化自信——我可以保證,我認識的華僑沒有一個沒為中國疫情捐錢,全世界能買到的口罩也都被中國人給買了。中國的這種文化,在世界上可能是獨一無二的。

但是,這次疫情能擴散到這麼大範圍,我們在肯定、提倡優勢的同時,更要檢討,檢討相關機制在哪裡出了問題,比如是否有瞞報,今後要如何更好地監督;一些法律規章設定的標準是否合理,如何讓執行更到位,等等等等。

這次不論是生命還是物資,中國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希望能換來一次全社會的思考,包括對環境的保護、對其他動物和人之間的尊重、相應的制度如何完善等。當然,不光是中國要反思,全球也要思考,面對未來還會到來的災難,如何能更好地預防和合作?

也許,中國經過這次瘟疫的考驗,總結教訓,把所有的事情做得更好,就真的會變得強大起來。這話不只是我說的,也是很多義大利人的共鳴。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義大利人到底怕不怕中國人?我做了次"試驗"
    中國人在報導疫情時盡力採用平和的口吻,但這次義大利的電視報導是這樣的,本來前面放著一段還挺有節奏感的音樂,突然音樂一停,啪一下閃出頭條,報導中國新冠病毒怎麼怎麼著——新聞怎麼抓眼球怎麼做。這種形式挺嚇人的,對民眾了解中國疫情沒有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拍攝於義大利某藥店,櫃檯上銷售含酒精的消毒免洗洗手液,一旁黃紙上寫著「害怕中國人嗎?
  • 出品人談新冠疫情對《曼達洛人》潛在S3製作的影響
    儘管官方還沒有正式續訂《曼達洛人》(The Mandalorian)第 近日在接受《好萊塢報導》採訪時,出品人喬恩·費儒(Jon Favreau)被問及新冠疫情帶來的限制是否會對潛在第3季帶來重大影響,他做出了如下回答。
  • WA丨資料集:亞洲以外的新冠疫情空間應對丨目錄
    2020年初,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全方位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在肆虐的流行病面前,所有人的角色都微如米粒之珠,但所有人的努力都至關重要。在2020年行將收尾之時,我們觀察記錄下一些以空間策略進行的抗爭,尚付闕如,謹作窺豹。
  • 新冠疫情 = 馨關奕青?
    XIN=馨:許可馨也許多年之後,孩子們零零星星看到「許州」的文章,問起「許州」的故事,您是否會告訴他:亞馬遜的蝴蝶扇動翅膀引起了德克薩斯的颶風,而「許州」的出現,居然是因為一隻蝙蝠?「不要迷戀姐,姐只是一個傳說」,再想知道得詳細些?
  • 【蓋茨基金會呼籲全球協作遏止新冠疫情】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
    【蓋茨基金會呼籲全球協作遏止新冠疫情】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14日發布的年度《目標守衛者報告》說,新冠疫情是對國際社會能否作為一個社群協同應對的一場大考,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才能加以遏止。報告指出,沒有國家能獨自應對新冠疫情挑戰,為保護本國而忽視其他國家所做的任何嘗試只會延長疫情造成的困境。
  • 新冠疫情帶給新加坡的危與機,到底是什麼?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破壞力前所未有,可謂是「一場具有歷史影響的人類危機」。新冠狡猾且詭異,不按常理出牌,令人捉摸不定。
  • 全球第一個因為新冠疫情滅亡的國家出現了!
    「中學勵志教育第一品牌 微信ID:gkjyz888」高考動態、學習方法、勵志成長、家長學校2020年,這場新冠疫情,對中國和世界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企業因此而宣告破產,但是卻沒有想到有這樣一個國家因此而滅亡,未來世界將會如何發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也時刻警醒著我們
  • 他們是歐洲中國人?中國人跟時間賽跑,義大利讓時間先跑
    他們慵懶又樂觀,做什麼事情都不會著急。[中國人喜歡走馬觀花花看「景點」,打卡式趕鴨子,在託斯卡納還能夠做到行色匆匆的,一定是中國遊客]的全世界沒有誰能比義大利人更天性散漫了,他們追求自由,享受藝術,美食,美酒,美女和咖啡。
  • 義大利研究稱新冠病毒可能去年9月已在意傳播
    新華社羅馬11月15日電(記者陳佔傑 劉詠秋)義大利研究人員新發表的一篇論文說,新冠病毒可能早在去年9月就已在該國傳播,這比義大利報告首例新冠確診病例早了幾個月。
  • 澳大利亞有重要發現,這次或將徹底打敗新冠,全體人類有救了!
    但是耐不住疫情太過於強大,逐步在全球蔓延開來,但是治療疫情的藥物卻遲遲研究不出來,這讓每一位民眾都十分惶恐,當然,各國也在馬不停蹄的加緊新冠疫情藥物的研究工作。這種病毒是前所未有的,想要短時間就研究出來特效藥物,無異於天方夜譚。這次澳大利亞發表的這次聲明,無異於給毫無進展的藥物研究工作帶來了希望,也給全世界人民帶來希望。
  • 新冠疫情反撲嚴重影響歐洲足壇,這些球隊連人都要湊不齊了……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消息,從10月開始,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範圍內反撲之勢愈演愈烈,尤其是歐洲各國更是成為了重災區。歐洲足壇受此影響,各國聯賽不斷有球員確診的消息傳出,甚至有的球隊接近「團滅」,比如參加歐冠的阿賈克斯和基輔迪納摩,更是幾乎連參賽人員都湊不齊了。
  • 北加一華人餐館一年內被砸三次 知名義大利餐廳一周內被偷7次...
    洛杉磯華人資訊網12月9日報導,新冠疫情爆發、弗洛伊德事件引發全美遊行示威,再加上大選等一系列事件,導致今年美國的社區安全與往年相比有較大幅度的下降,許多商鋪今年均經歷過打砸搶事件。但「警察每次登記完只會說Sorry,即使捉到他們(這些盜賊),也不能把他們關進監獄,因為只有法官才能這樣做,這也是加州砸車玻璃和偷竊犯罪這麼頻繁的原因(之一)」。據福牛堂工作人員發布的信息顯示,前兩次被盜的店不是洛思阿圖斯的分店,而是其它地方的分店,並且盜賊也不是同一批人,「是某些族裔隨機作案」。
  • 朝鮮紀行——新冠疫情前的朝鮮
    2020年10月10日,數以萬計的朝鮮人在金日成廣場聚集,慶祝朝鮮勞動黨建黨75周年,現場無人佩戴口罩,仿佛新冠病毒在這個國家沒有立足之地。據介紹,朝鮮有三所盲人學校,八所聾人學校,但學生數量只有一百多人。在導演的鏡頭下,那些越是天真無邪的面孔,越是讓人心疼。朝鮮的選舉如何舉行?2019年7月21日,是朝鮮第19屆地方人民會議議員選舉,鳳凰攝製組恰好見證了這場朝鮮式的地方選舉。位於平壤附近的普通江區,要選舉產生一名市代議員,一名區代議員。
  • 博物館日報(第310期)《博物館、博物館從業者與新冠疫情》報告發布
    【《博物館、博物館從業者與新冠疫情》報告發布】近日,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正式發布《博物館、博物館從業者與新冠疫情》(Museums, museum professionals and COVID-19)報告,這是疫情發生以來,針對全球博物館及博物館從業者最全面的一份調查報告。
  • 新冠疫情提升語培行業集中度 美聯英語成為行業大贏家
    近日,美聯國際教育集團(納斯達克股票代碼:METX,以下簡稱「美聯英語」)對外披露公司在國內新冠肺炎期間的業績影響和公司的應對策略。  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美聯英語線下的133個門店中已有95個門店複課,複課門店的飽和率接近90%。由於北京近期新冠肺炎情況反覆,所以仍處於關閉狀態的門店大多位於北京地區。
  • 外媒:新冠疫情推動全球企業併購
    原標題:外媒:新冠疫情推動全球企業併購參考消息網12月8日報導外媒稱,美國許多大企業的高管都在思考一個普通人根本無法想像的問題:用2.1萬億美元(1美元約合6.5元人民幣——本網注)能做什麼?但是,回到關於如何使用2.1萬億美元的最初問題上,有幾個可能的答案:一、再次提供豐厚的分紅;二、企業回購自家股票(可以減少市場上的流通股並使股價上漲);三、清償債務;四、併購其他企業。報導稱,目前,第四個選項在美國乃至全世界擁有最多支持者。2020年四季度有望成為自2016年以來全球併購活動最活躍的季度。
  • 澳洲真實街訪《流言終結者》第二彈 | 「澳洲會因為新冠疫情歧視...
    《流言終結者》第二彈Q澳洲會因為新冠疫情歧視中國留學生嗎?自從澳洲政府針對中國新冠疫情發布了臨時入境禁令後,坊間便開始流傳出澳洲歧視華人的謠言。不知道一個個都是從哪兒聽的小道消息,把疫情期間華人留學生在澳洲受到的歧視添油加醋講得繪聲繪色就像真的一樣,然後人云亦云,三人成虎......後來的謠言大家就都知道了。
  • 新冠疫情抵達南極?專家:封在冰中的病毒多年後或「重啟」,企鵝應做...
    2020年歲末,新冠疫情抵達曾被譽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南極,自此新冠病毒已席捲世界七大洲。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22日表示,因為南極氣溫低,病毒很可能生存下來,未來隨時釋放出來禍害人類。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此前有報導稱,南極「遠離任何居民,幾乎沒有任何外部接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 調查:新冠疫情給美國經濟帶來的風險,要超過大選結果爭議;
    調查:新冠疫情給美國經濟帶來的風險,要超過大選結果爭議;① 一項調查顯示,對於美國經濟而言,新冠疫情帶來的風險要超過美國大選結果所引發的長時間爭議。調查還顯示,近期美國經濟的復甦慢於之前預期。② 媒體11月10-16日對100位經濟分析師的調查得出結論認為,美國迄今為止是受衝擊最嚴重的國家,新冠病例約為1100萬例,雖然潛在疫苗給人帶來一些樂觀信心,但前景仍不確定。③ 超過90%的經濟分析師(57位當中的53位)表示,今年餘下時間裡,不斷攀升的新冠病例人數對美國經濟構成的風險更大,超過大選結果正式公布時的更多不確定性。
  • 疫情最新消息:牛津大學新冠疫苗將進行人體試驗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熱門推薦>正文疫情最新消息:牛津大學新冠疫苗將進行人體試驗 2020-04-22 10:05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