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題:領導敬我酒,要不要硬著頭皮喝?
引《奇葩說》的辯題,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正方:喝
主辯思路:
1. 領導:既然是領導,自然不好駁了領導的面子。如果不喝,即便這次領導在飯桌上不好表現出不滿,但是你在領導心裡自然會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以後升職加薪的第一梯隊可能就沒有你的份了。所以還是要喝的。
2. 敬我酒:作為下屬,本應該你給領導敬酒,現在領導都主動給你敬酒了,你還怎麼好意思不一飲而快呢?而且你早就應該先給領導敬酒,以示對領導的尊敬。要知道只有陪領導喝得盡興,以後辦起事來才方便嘛。
3. 硬著頭皮:領導給你敬酒,你如果表現出硬著頭皮的狀態,那麼只能說明,你的酒量可能不太好。所以你應該鍛鍊自己的酒量,而不是拒絕喝酒。如果今天酒量不行就不喝領導的酒,那麼明天業務能力不行,是否就可以不努力跑業務了呢?這樣肯定是不對的,所以這酒還是要喝,正好練一下酒量也是好的。
4. 喝:喝是一個動詞,並非一個量詞,所以領導給你敬酒,你一定要喝,只是如果暫時你的酒量實在不好,那麼就少喝點,意思一下也好,沒有說一定要「幹了」。喝多喝少看酒量,喝與不喝是態度,所以這酒一定要喝。
反方:不喝
主辯思路
1. 領導:開明的領導應該對下屬比較了解,誰能喝酒,誰不能喝酒,誰愛喝酒,誰不愛喝酒,領導應該心知肚明。所以正常情況下,是不會發生「你不能喝酒而領導非要敬你酒」這種情況的。
2. 敬我酒:如果領導明知道你不能喝酒,還要「一意孤行」敬你酒,那說明這領導並不開明,給你敬的酒也並非敬酒,而是「罰酒」。既然是不開明的領導,又何必委屈自己,喝下這杯「罰酒」呢?
3. 硬著頭皮:既然是硬著頭皮來做決定,那麼說明已經超出了你正常能承受的範圍。分兩種情況,一是你不能喝酒,那麼就是上面第2項的觀點;二是你能喝酒,如果你本來能喝酒,這個時候卻到了思考要不要硬著頭皮喝的狀態,則說明領導敬你的酒已經超出了你的酒量,是會傷身體的量。所以,如果你硬著頭皮喝了,結果第二天上不了班,或者人喝出什麼毛病出來了,損失的除了你自己之外,還有公司的利益,公司的利益最終還是領導來買單,給領導添麻煩,那麼本來好心喝的酒就百喝了。因此,與其硬著頭皮喝,不如委婉地示意拒絕。
4. 喝:有人可能會說了,領導給你敬酒,你好歹意思一下,抿一口也是好的。如果你真這麼做了,那麼你可以會不得已抿第二口、第三口,而且這次一旦開了頭,下次你也不好拒絕,這樣一來,以後有你好受的了。
現實中此題的正確解法應該是,根據自己的酒量來判斷,這酒是喝還是不喝,以及喝多少的問題。能喝的人,就別拒絕;不能喝的人,也別不好意思拒絕,畢竟在工作中能否幫領導分憂,能否幫領導解決問題,才是領導最看重的能力。至於喝酒,只是陪襯,別亂了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