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曾說過,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盲人可感之,聾人可聞之。
怎麼去具象化「善意」呢?它或許是冬日裡一件免費的厚衣服,或許是受傷時陌生人的無聲的守候,或許是鄰居間常年送給的小溫暖……似乎它真的沒有辦法完全的具象化說明,因為它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中。
2020年,三湘都市報有幸替大家記錄下了一份份隱藏在各個角落的點滴「善意」。
■記者 田甜
故事一
72歲退休教師14年免費輔導500名留守娃
原聲
「只要走得動,就會義務把培訓班辦下去。」
「寒假將至,早就開始張羅今年的寒假班啦。」12月21日,記者找上門時,王沛霖正在忙碌地為開班做準備。為了兌現他「只要能走,就一直義務開班」的承諾,老人在默默地努力著。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家住長沙縣黑水壩的72歲退休教師王沛霖一生都在詮釋著這句話。退休以後,14年免費給500多名周邊村學生輔導功課。問及原因,老人只是淡淡地回答一句:「我想發揮餘熱。」
1978年,王沛霖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2006年,王沛霖正式退休。他不舍教師講臺,在了解家附近有很多留守兒童寒暑假無人輔導,便主動承擔起「大家長」的責任。孩子們從開始的三四人變成了幾十人。截止到今年,王沛霖已經義務輔導了500多名學生。很多被王沛霖輔導過的孩子上了大學後也主動的加入了其中。王沛霖坦言,這就是教育的意義。
今年教師節,緊跟潮流的王沛霖發了一條朋友圈,展示學生們給他親筆寫的賀卡,他寫到,「或許這就是我捨不得退休的原因。」
故事二
為了鄰居出行安全,他兩次自費修路
原聲
「這條路並不長,只有34米長。雖然說不上精緻,但每一塊磚都是我自己選自己修的,安全肯定沒問題。」
前幾日,塗正偉在朋友圈更新了動態:搬了一些好看的多肉植物放到自修路旁,讓這條小路更添生機。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家住長沙市天心區新開鋪路口楠竹家園小區的塗正偉一直都是鄰居們口中的「話題王」,為了方便小區業主出行,他兩次自掏腰包修路。
塗正偉所在的小區緊挨南郊公園,小區居民們為了節約時間總喜歡走小區後門的那條泥濘道去南郊公園,但這也成為了一個不小的安全隱患。
「我今年51歲了,從出生就在這裡住,小區裡好多爹爹娭毑都是看著我長大的。一想到他們萬一摔倒受傷,心裡就過不得,2016年就盤算著乾脆自己修條路。這條路也不長,總共34米。」4年前,塗正偉拿起了鋤頭,在原本泥濘的道路上修起了小道。雖然簡單,但是足夠為鄰居們提供一份「腳踏實地」的安全。
今年,小道的木欄杆遭到腐蝕,追求完美的塗正偉又拿起了鋤頭,拆掉了原來的木欄杆,安上了更加結實的不鏽鋼欄杆,兩次自費修路,塗正偉的事跡感染了不少鄰居,他們直呼塗正偉是中國好鄰居。
故事三
十多年修補舊桌椅,「凳子奶奶」暖鄰裡
原聲
「他們在這休息我很開心,人老了做不來什麼大事,能讓他們舒服學習我就很滿足了。」
在長沙芙蓉區向韶社區有一位遠近聞名的「凳子奶奶」,她就是89歲的左娭毑。
向韶社區是個40多年的老小區,小區不大,有一條長長的小巷,小巷兩旁是一棟棟老式居民樓,稍顯破舊卻也乾淨整潔。小區緊鄰著長沙鐵路第一中學,住戶基本都是陪讀家長和住了半輩子的老人。左娭毑就是其中一員,從1982年開始,她與小巷相伴了38年。
「老鄰居們喜歡一起說說話,聊聊天,但就是沒有個休息的地方,所以我就想撿來點凳子椅子,修好了做個休息點。」左娭毑想到就做到。十幾年的堅持,讓向韶社區的老人們有了休息點,也讓附近的學生們有了午休的好去處。
左娭毑的善意遠不止如此,她怕孩子們上課久坐不舒服,還會親手縫製軟靠墊,讓學生們免費拿走。
12月22日,時至寒冬,記者再次來到向韶社區,長巷中依舊擺放著凳子椅子,不同的是上面多了厚厚的棉坐墊,許是左娭毑又尋到了好的棉花和好的布袋子,給自己一手「創造」的休息處增添了暖心好物。
左娭毑還是一如往常地生活作息,早起讀報,白天與老鄰居在休息處聊天作伴。時光流逝,左娭毑的善意之舉依舊熠熠生輝。
故事四
「愛心衣架」4年送出10萬件免費衣物
原聲
「不要錢,不用謝,有需要你拿走。」
「今年冬天蠻冷呢,前段時間好多地方都下雪了。能給一些需要的人帶來一點溫暖,『愛心衣架』沒白開。」接到記者的回訪電話,何新建說「三湘都市報報導以後,更遠一點的地方的人也知道了『愛心衣架』,希望能給更多人提供幫助。」
怎麼定義溫暖這個詞呢?可能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湖南攸縣67歲的老人何新建認為:溫暖就是給予需要的人溫暖的衣物。4年來,他免費送出10萬多件衣物,並在當地建立了有名的「愛心衣架」。
1997年他義務資助貧困生;1998年他向當地政府申請建立攸縣救助扶貧物資接收點;2016年他在救助扶貧物資接收點增設「愛心衣架」。
「我認為衣服不像米飯,怎麼做都好吃,衣服要選擇合身的,所以我把大家捐贈的衣物全部掛了起來供大家挑選,我這裡環衛工、煤礦工、油漆工很多人都會來挑選衣物,他們每次來我就會避開,給他們足夠的空間。」雖然,現在「愛心衣架」吸引了很多攸縣周邊的人過來自取衣物,但何新建還是深感個人力量的不足,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愛心衣架開在更多的地方從而幫助更多的人。
12月22日,何新建給三湘都市報打來電話,興奮地告知,「愛心衣架」被報導後,收到了更多人的捐贈,還有不少愛心人士詢問開設經驗,他們也希望能夠在當地設點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錦上添花好,雪中送炭更佳。何新建在寒冷的冬天為很多人送去實實在在的溫暖,他用自己善意感染了更多的人。冬天,因為有他們的存在而不再寒冷。
致敬詞
一座城市的溫度在哪裡?廣廈千萬間,庇天下寒士。
廣廈千萬起於片片青瓦。是你們,沉寂無言,像一片片青瓦遮風擋雨,傳遞溫度。
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成就了江河湖海;一束光併入另一束光,成就了日月星辰。
你們的良善奉獻,豐潤著城市的肌體,也照亮著我們的美好未來。
[責編:陳舒儀]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