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十二
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2》上線,與第一季相比這一次增加一個新的環節,那就是40位演員一開始就被評級,而給他們評級的人則是影視行業的製片人們。
雖然從預告中就知道有這麼一個環節,而且知道製片人評級的時候看點很多,但沒想到這一部分會這麼好看。
先來看看這些給演員們打分的製片人們什麼來頭,吳毅著名製片人,曾是《士兵突擊》、《美好生活》、《推拿》等作品的製片人;張萌是《穿越火線》、《安家》、《神話》、《離婚律師》等劇製片人;劉寧是《香蜜沉沉燼如霜》、《冰糖燉雪梨》等劇製片人。
除此之外,還有好幾位製片人,就不一一舉例,他們除了是製片人,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各大影視公司的總裁或者副總裁。用一句話來說,大家在電視上看到的電視劇基本上都是他們出品或擔任製片人。
如果說40位選手涵蓋演藝圈各年齡段的演員,那麼這些製片人佔據國內電視市場的半壁江山。
所以,這些製片人的話,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場,他們給演員的評級,一定程度上體現出這名演員在市場上的價值。
正因為製片人的用處太大,在節目中我們能看到製片人們說的話,簡直比李誠儒還狠,製片人給演員們的評價比導演們還要現實。
將製片人在前半段的評級言論,可以將製片人選人的準則分為以下幾點:
準則一:演員有沒有背景能不能拿到資源
能看到製片人們,在對待能拿到資源和不能拿到資源的演員是不一樣的,比如張逸傑一上場,就有製片人說他是於正的人。從這裡就能聽出,張逸傑屬於能輕易拿到資源的那一類人。
再比如閆妮的女兒鄒元清,雖然只演過一部戲,但因為母親的緣故能拿到資源獲得出鏡的機會,所以製片人給了A等級。
而像張海宇這類即使會搞笑有演技的演員,戲路窄沒辦法自己拿到資源,所以只能去B級。
楊志剛出道多年,演戲經驗豐富,雖然用他經紀人的話說來只有年紀大的觀眾認識他,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早就過氣了。但因為他哥哥郭靖宇的緣故,依舊可以拿到很多電視劇男一的資源,所以給了S級。
相反,像馬蘇這種三料視後,在演藝圈摸爬滾打多年,有豐富的演戲經驗、演技好的女演員,因為無法拿到資源,所以只能去B等級。
這就是市場的殘酷,有演技、經驗都不夠,你還要能自己拿到資源,有資源才有市場,才會被認可。
準則二:是流量還不行,你還要能變現
第二季加入很多愛豆,有不少演員幾乎零演戲經驗,但都來參加這檔節目,不管是跨行還是來體驗生活。但在這裡,流量並非一道金牌,換言之,並不是每一個流量都能得到一個好的等級。
製片人呂建民在給演員評級的時候,就表示某演員讓自己的片子賠錢,所以不是很想給高等級。
製片人李倩在給某愛豆評級的時候,表示對方沒有演過什麼戲,節目組導演提醒該演員的流量很高,並且問到李倩在合作的時候是否會考慮此類演員的時候,李倩回答她不會和這類演員合作。
她指出行業內比較現實的現象,那就是任何流量演員,都不能直接轉化為票房。換言之,流量演員並不一定是票房的保證,而製片人看中的是該演員演的戲最後能不能創造價值,得到利潤。
所以,即使你是流量,即使你是愛豆,即使你粉絲很多,但不能變現,在演藝圈依舊混不下去。
準則三:不軋戲、不惹事、沒緋聞、評價好
最主要的一點,在製片人看來,演員的風評是最重要的。製片人劉寧隱晦的表示希望演員能夠安靜一些,在演戲的時候能夠沉浸到演戲這件事情中。
換言之就是不要軋戲,也不要在戲播出之前和播出的時候惹事,讓戲順順利利的播出就好。
製片人賈軼群也表示,在選演員的時候,她會關注大家對演員的評價,最後決定要不要投資這部劇。
因此,在後面的評級中,當張銘恩出現的時候,快言快語敢於說真話的張萌脫口而問:「他沒有風險嗎?」
受到緋聞影響,很顯然張銘恩身上有很多風險,會有很多觀眾因為他的緋聞從而不去看他的戲,影響整部劇的風評和收視。
其中也有製片人直接說,看到這些新聞,個人就不會想要看她,也不會去看他的戲。
當然,除了以上三個準則,製片人的眼光也是十分毒辣的,對於那些跨行跨界的藝人,他們會根據風評和印象,從而得出自己的觀點。
比如在給張大大評級的時候,張萌說如果他確定要走這條路的話,那麼肯定要走很長一段時間,而有的製片人則更加狠,說「不是什麼人都能當演員的」。
而事實上的確如此,在第一輪表演後,爾冬陞評價張大大的表演無語,演起來像個小偷,製片人的話顯然要比爾冬陞的評價更狠。
《演員請就位2》一開場就給大家帶來了許多驚喜,製片人的加入讓這場選拔演員的節目變得更為真實,在導演們考量演員的演技,演員是否符合角色的時候,製片人則是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這部戲到底值不值得他們投錢。
如此現實的綜藝節目真的少有,但也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深刻的了解到行業的殘酷和現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當演員,不是有流量就萬事大吉,在有演技的基礎上,能否創造價值,才是演員能否在行業內持久生存下去的唯一法則,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