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12月12日:「黨建+項目」新模式下 地質災害防治勘查野外工作...

2020-12-22 瀟湘晨報

懸崖上勘測,長江邊作業,日行15公裡水路是他們的常態,他們就是青石順向岸坡勘查隊。近日,重慶地勘局208地質隊地質災害防治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承擔的三峽庫區地災防治重點項目——巫峽青石順向岸坡地質災害防治勘查,提前完成了野外工作。

據悉,巫峽青石順向岸坡地災防治勘查項目位於長江黃金水道巫峽右岸,岸坡高陡,巖體破碎,且下面長江波濤洶湧,勘查難度大,風險高。為保證項目安全有序開展,按時完成任務,研究院著力打造「黨建+項目」模式,引導黨員在地災防治勘查等項目建設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安排優秀共產黨員祝田野和陳隆剛擔任項目負責人。

時間就是金錢。為了不耽誤工期,每天6點工作人員就從項目部出發了,歷經15公裡水路後再轉坐40分鐘汽車才到達調查區後緣。為節省時間,隊員們常常就靠隨身攜帶的乾糧解決吃飯問題。當一天的工作結束,乘最後一班船到項目部後,隊員們還要整理當天調查資料,往往深夜12點才能入睡。除了路途遙遠,勘測,勘查區陸地植被茂盛、人煙稀少,環境十分惡劣,還要提防隨處可見的野獸、毒蛇和黃蜂。

三峽工程175米蓄水,水下鑽探工程施工窗口期只有45-69天,鑽孔孔位一旦被上漲的江水淹沒,再施工就要等一年。為了按時完成任務,黨支部書記彭開林披掛上陣,蹲在現場對人、機、物進行精準安排,對涉水鑽探施工實行倒排工時。最終,野外勘查工作較預期提前一個月完成。

地質工作是一項基礎性、先行性工作,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該院按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重慶市地勘局的安排,自2015年以來,每年派出21名地質隊員駐守巫山、巫溪和渝中等3區縣28個鄉鎮進行地災防治工作。據統計,駐守隊員年均進行地災應急處置300餘次,地災知識培訓150餘次,地災集中演練100餘次;駐守以來,成功預警災險情23起,萬餘人安全撤離,挽回財產損失約5億元。

駐守隊員長期在野外一線,黨員流動分散,給黨建工作帶來一定挑戰。為讓黨員在駐守工作中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院黨支部創新思路,採取線上線下同步聯動的方式開展黨課教育。駐守黨小組還與當地區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聯合開展黨建活動,開創「共建」新模式。不僅加強了工作溝通,深入探討了地災防治水平,強化了「四重網格」人員的密切配合,提高了地災防治水平。

208隊黨委書記、自然資源部和重慶市地災防治應急專家杜春蘭表示,科技創新任重道遠,要繼續在「黨建+項目」活動中,進一步創新,促進地災防治從人防到技防的轉變。

【來源: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魯南院開展崩塌地質災害專項勘查工作完成野外初驗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影 通訊員 張燕 王元新 濟寧報導  近日,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與新疆地勘局第一地質大隊合作的崩塌地質災害專項勘查項目完成了全部的野外工作及野外資料整理工作
  • 淮南市開展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培訓
    為進一步提升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能力和水平,強化基層幹部群眾地質災害防治意識,增強防災減災實效,夯實網格化管理基礎,12月10日,市自然資源局、市應急管理局聯合安徽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舉辦2020年淮南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業務培訓會。
  • ...局成功舉行地質災害防治專題培訓暨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裝備交接儀式
    為進一步加強汛期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巡查排查等防禦工作,提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人員業務素質,9月22日上午,市自然資源局三級調研員諶禮勇在局機關1號樓主持召開地質災害防治專題培訓視頻會議,並舉行了廣東省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體系裝備建設市、縣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裝備交接儀式,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鄭志文同志代表省自然資源廳向我市發放了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裝備
  • 貴陽市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
    近五年來,該市共接報處置500餘起疑似地質災害災(險)情,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十分嚴峻。面向「十四五」,根據十三五地質災害防治經驗,貴陽市應從「查、防、治、避、救、宣」幾個方面,進一步提升地質災害防治能力。一、創新思路「查」,竭力查找隱患。「地質災害隱患在哪裡?」
  • 甘孜州活斷層普查項目首個野外探槽工作在巴塘縣通過驗收
    7月1日,甘孜州應急管理局組織專家對甘孜州活斷層普查項目之巴塘1:1萬城市活斷層探查項目開展探槽野外驗收。以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災害風險防治中心周榮軍研究員為組長的驗收專家組,在到巴塘縣黨巴鄉黃草坪村、澤曲夥村等探槽開挖現場實地查驗後,召開項目評審會議,經質疑和討論,一致認定探槽選址合理,針對性強,年代學樣品採集滿足定年要求,探槽編錄符合DB/T81-2020規範、施工合同和方案要求,同意通過驗收。
  • 雨城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趙飛勇檢查災後恢復建設地質災害防治項目
    1月6日,雨城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趙飛勇實地檢查災後恢復建設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區自規局、八步鎮相關負責人員陪同檢查。趙飛勇現場聽取了區自規局關於災後恢復建設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實施情況的匯報,詳細了解了項目的基本情況、建設進度、工期倒排及存在問題,先後對八步鎮八步村6組張家溝泥石流、八步鎮金花村王家溝泥石流2處治理工程進行實地檢查。重點檢查工程安全措施落實,項目部設置,項目現場管理、人員配置,工程進展情況,對地質災害重建項目推進情況表示認可。
  • 地質二隊承擔的揭陽市首批普適型地質災害監測項目通過專家評審驗收
    2020年以來,地質二隊為貫徹落實《廣東省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關於做好 2020 年省十件民生實事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積極為汕潮揭三市的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救援工作提供專業技術服務,服務民生。
  • 工程建設中的地質災害_2020年工程建設中的地質災害資料下載_築龍...
    「告知承諾制度」,從四方面建立適應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監管體系。 「告知承諾制度」,從四方面建立適應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監管體系。 在我國,隨著國民經濟現代水平提高,城市人口不斷增長,機動車輛與非機動車輛數量迅速增加,很多大城市為解決交通緊張狀況紛紛上馬建設地鐵。在地鐵施工過程中,由於對地質災害危險性重視不足或防治不當,工程建設遭受或引發地質災害的安全重大事故屢有發生。
  • 我縣禎埠鎮錦水村下個寮特大型滑坡災害防治工程試爆成功
    12月24日上午,我縣禎埠鎮錦水村下個寮特大型滑坡災害防治工程排水廊道爆破作業開展首次試爆,爆破監測未採集到振動數據,爆破振動對雷草山隧道的影響符合國家標準試爆成功,標誌著防治工程取得階段性進展。
  • 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公益微電影《懺悔》首映禮圓滿成功
    2020年12月8日上午,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公益微電影《懺悔》在金鷹影視文化城湖南聖爵菲斯大酒店舉行首映禮,正式揭開《懺悔》全國放映的序幕。國家自然資源部原副部長汪民、國家自然資源部地勘司原司長關鳳峻、全國地質災防治工程行業協會會長侯金武、中國科學院院士何滿朝等領導專家出席了首映禮。湖南省自然資源廳、湖南廣播電視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微視頻專業委員會、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學會的領導及全國地質災害防治新技術新裝備新標準交流會的1000多名代表參加了首映禮。
  • 2020年11月份全國地質災害災情及12月份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2020年11月份全國地質災害災情及12月份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2020-12-14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地災防治資質單位監督檢查結果公布
    日前,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關於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資質單位監督檢查情況的通報》公布檢查結果。檢查結果顯示:全國隨機抽取檢查的498家地質災害防治資質單位中451家未發現問題,47家存在問題需要整改。目前,全國共有甲、乙、丙級地災防治資質單位4000餘家。
  • 內蒙古自治區已建立地質災害預防預警體系
    內蒙古自治區已建立地質災害預防預警體系,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成立檢查組,積極推進各盟市自然資源局和有關礦山企業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一是各盟市均設置了地質災害行政管理機構,編制完成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並發布實施,基本已完成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預案的編制工作。二是各盟市基本建立了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體系,實現與氣象、水利等部門的防汛防災預警信息共享,採取雨情通報、微信等多種形式,發布汛期地質災害預報信息。
  • 2019年全國地質災害災情及2020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5067起,造成187人死亡、11人失蹤、6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8.2億元;危害公路交通設施的地質災害有739起,造成7人死亡、6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6.7億元;危害農業的地質災害有124起,直接經濟損失4429.1萬元;危害教育設施的地質災害有47起,直接經濟損失2416.5萬元;危害水利水電設施的地質災害有17起,造成2人死亡、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405.4萬元;危害工業設施的地質災害有
  • 遇到地質災害,如何避險自救?看這3條,可以救命
    記者採訪省自然資源廳地質勘查管理處副處長黃運茂等專業人士,他們認為,地質災害發生前有跡可循,發生時若能採取科學正確的處置方法,是可以成功避讓的。地質災害發生前有跡可循我省地質和氣象條件非常複雜,地質災害易發多發。
  •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20年12月17日 (此件公開發布)黑龍江省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目 錄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1.2 編制依據 1.3 適用範圍 省自然資源廳負責組織指導協調和監督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指導開展地質災害現場調查、監測、趨勢分析及應急處置,及時將地質災害情況向省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報告;指導市縣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同氣象部門發布突發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配合市縣政府做好群眾安全避險轉移工作。
  • 有那麼一群人|鄭日勝:地災防治「急先鋒」 哪裡有難衝哪裡
    國慶長假剛過完,一通緊急電話就打來,受降雨影響,桑植縣洞口村一處地質災害隱患點裂縫出現新變化。身處張家界市區的湖南省地勘局405隊副總工程師鄭日勝早飯都沒來得及吃,就召集技術隊伍第一時間趕往事發現場。這樣的生活對他而言,早已習以為常。地處武陵山腹地的湘西、張家界地區,山高坡陡,地質災害頻發,是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主戰場。
  • 【因為有你】你不了解的「無名英雄」——地質隊員
    地礦省廣播影視集團福建綜合頻道拍攝的反映我局地質工作的《因為有你,福建最美地質隊員》公益宣傳片,目前正在福建綜合頻道(FJTV1套)播出,本月播出時間為:7:30、12:35、21:52,以及每天18:00-19:30直播的《幫幫團》欄目插播一次
  • 關於公開選取編制儋州市藍洋後影村礦區建築用石料地質勘查報告...
    ,加快推進建築石料機制砂基地建設,對儋州市藍洋後影村建築用石料礦區進行地質勘查。一、項目概況:儋州市藍洋後影村礦區建築用石料地質勘查>二、項目服務主要內容及要求開展藍洋後影村礦區建築用花崗巖地質詳查工作,查明礦區礦體特徵、礦石質量、資源儲量、開發利用條件等,提交儲量報告和礦業權設置方案,為開發利用提供依據。
  • 公示| 2020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申報項目
    根據《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有關規定,現將申報項目基本信息公示5個工作日,公示時間:2021年1月7日-1月13日。公示期間,對項目名稱、候選單位、候選人有異議的,請按申報渠道,以書面形式,寫明提出異議的事實依據、個人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和聯繫方式等。凡匿名異議、超出期限異議的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