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愛而生 這個點最後和結局相比有點諷刺,
安然還是出國了,老狗還是留在國內了。(可以對比一下馬田的抉擇,顯然安然的選擇並不算真誠)且考慮到安然願意為了劉轉學,但卻不願意為了狗哥留下,就難免讓人懷疑安然對塗俊的這段感情的韌性。如果這部劇的結局是四年的跳轉,機場的重見我相信因愛而生,但如果是離開前的告白,然後各自遠行,這個因愛而生太廉價了。
另外用一集的時間來使安然處理對劉的死訊太草率了,觀眾們都記得之前安然是怎麼對劉愛的死去活來的,一個愛過的人的死這件事情實在是太恐怖了,用半集的時間就釋懷,也未免顯得安然涼薄了一點。我個人一直是站老狗安然的(畢竟我一直站單相思),但即便如此,我也依然覺得安然和劉的感情在最後幾集的頻繁利用把安然這個角色的善良搞壞了。
最後的破次元壁處理還算是可以,但是依然整體感覺單薄和草率,按理說劉的死相比於塗俊父親的死是一個對於這個團體,和這對準戀人來說更加促進戲劇衝突的爆點,這裡需要更多的篇幅和更巧妙的處理來幫助塗俊和安然做出合理的抉擇,但無論是劇中時間還是劇外時間,劉都像是一朵無關緊要的煙火,炸的很美,但炸完也就完了,這種處理本身是一種對觀眾的不真誠,因為敘事太粗暴了。
另外正如我之前一個答案所說,如果最終的落腳點是「我們因愛而生」,劉的處理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敗筆,通過一個試圖反映社會現實問題的嘗試,直接擊碎了塗俊作為男主的正當性,以至於讓我看到最後一集,不像是一對互相喜歡的青年男女,更像是大哥死後,大嫂和弟弟的互相療傷,這要是講3、40歲的愛情我覺得還好,可對於17、8歲的本不該有任何其他因素影響的愛情來講,太沉重了,沉重到讓人有一種錯格感。
有人說15集的設定就是為了賺淚點,我倒覺得這可能是個錯誤的判斷,在我看來,15集的劇編劇是下了心血的,以至於最後的大結局似乎是為了最終強行畫個句點反而顯得不如15集表現的精細。說白了,編劇在我眼裡明擺著相比起描述青春的愛戀,他更加中意劉聞欽這個角色步入社會的小人物的心酸,其實這樣你倒不如把劉留到外傳裡,花大篇幅講他的故事。現在搞得整部劇最後甜也不是甜,鹹也不是特別鹹,編劇覺得觀眾膚淺不理解自己的用意意難平,觀眾覺得編劇腦子不好使強行餵刀子意難平,兩邊都無法互相理解,毀了一部好色調的劇。
這部劇最後兩集的處理也不用洗,就是留下了一地的矛盾,這從某種意義上也是影視劇從業人員自身的矛盾,其實也能理解,不願意拍淺而甜的商業片,總想來點深刻的,但又沒有市場和機會,就只能偶爾夾帶點私貨。所以在資本的市場下,創作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衝突永遠不會停息,雖然其實這背後是創作者與資方,資方與消費者之間的矛盾,但資方在這個過程中卻仿佛隱形了,我想這就是文化產業的魅力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