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幹大事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見識非凡!比如曹操和袁紹,手下都有了不起的謀士,但曹操能分辨並採納正確意見;而袁紹偏偏拒絕正確意見,採納錯誤意見。二者的根本差距就在於曹操有非凡的見識,而袁紹沒有!
曹操
料事於先
靈帝駕崩後,何太后掌握朝政,大將軍何進大權在握,在誅殺蹇碩後,一心想要剷除所有宦官,但遭到何太后拒絕。何進為了給何太后施壓,在袁紹的建議下,密詔董卓率軍進京。
典軍校尉曹操聽說後笑著說:「在宮中服務的宦官,古今都應該有,只是君王不應該給予大權和寵信,使他們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既然要懲治他們,應當除去首惡,只要一個獄吏就足夠了。何至於紛紛攘攘地徵召各地部隊呢!假如要想將他們一網打盡,事情必然會洩露,我將看到此事的失敗。」
袁紹敗亡,他的三個兒子分崩離析,袁譚被曹操誅殺。遼東單于速僕丸與袁尚、袁熙投奔遼東郡太守公孫康,跟隨他們的還有數千名騎兵。
有人勸曹操乘勢追擊,曹操說:「我料想公孫康會送來袁尚、袁熙的人頭,不必再勞師動眾。」眾人不以為意。不久,曹操率大軍從柳城班師。
公孫康想要殺死袁尚、袁熙,作為對朝廷立下的功勞,於是先埋伏精兵在馬廄中,然後請袁尚、袁熙進來,他們還沒來得及入座,公孫康叫出伏兵,把他們捉住。於是斬殺袁尚、袁熙,連同速僕丸的人頭一起送給曹操。
將領中有人問曹操:「您已退軍而公孫康殺死袁尚、袁熙,這是為什麼?」曹操說:「公孫康一向畏懼袁尚、袁熙,我如果急攻,他們就會合力抵抗;緩和時,他們就會自相殘殺;是形勢使他們這樣做的。」
滿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