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死亡還痛苦的是什麼?
沒死透。
今天就來講一個「沒死透」的故事吧。
威廉·弗朗西斯·凱姆勒(William Francis Kemmler)是一個遊手好閒的小混混。
他身材清瘦,長著一頭深褐色的頭髮。他的人生故事沒有人關心,但他的死卻讓人們津津樂道。
1、賣雜貨的小販
1860年5月9日,威廉·凱姆勒出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他父母都是德國移民,也都是酒鬼。他父親死於酒後鬧事,母親死於酒精中毒併發症。
▲威廉
威廉10歲就輟學,在父親的肉鋪工作。父母雙亡後,他開始在街上擺小攤。賺了點小錢後,他買了一匹馬和一輛馬車,在裡面裝上豆子、土豆、洋蔥、蘋果、雞蛋這樣的蔬菜和食物,沿街叫賣。如果你玩過《刺客信條3》,應該對這種馬車有很深的印象。
許多家庭婦女每天從他這裡購買晚餐的食物,他漸漸和這些女人熟悉起來,經濟條件也慢慢好起來。
在他的顧客裡,有一個年輕的母親叫蒂莉·茨格勒(Tillie Ziegler)。蒂莉的妹妹貝莎·崔普納(Bertha Tripner)嫁給了威廉的弟弟亨利。蒂莉的婚姻很不幸福。
她的丈夫是一個鐵道工人兼木匠,名叫弗萊德·茨格勒(Fred Ziegler)。在他們的女兒艾拉(Ella)出生後,弗萊德經常夜宿妓院,紙醉金迷,染上一身疾病,最終失去了工作。蒂莉受夠了這樣的生活,決定離開這段9年的婚姻。此時,她身上幾乎沒有一分錢,還帶著一個小女兒。
而與此同時,1887年,27歲的威廉與一個名叫艾達·福特(Ida Forter)的女人交往。艾達信誓旦旦地說要嫁給她,並勾引他到自己家鄉舉辦了婚禮。她家位於新澤西州的肯頓,就在離州界不到3英裡的地方。結果,威廉發現,艾達在費城有一個丈夫,並且還沒有離婚呢。
與一個已婚女人舉行了婚禮。這太荒唐了!於是,婚禮後剛2天,鬱鬱寡歡的威廉就和蒂莉·茨格勒走到了一起。實際上,此時蒂莉也並沒有離婚,又添加了一層荒誕的色彩。
他們決定私奔。
2、霍爾特夫婦
在短短10天內,威廉以1200美元的價格賣掉了自己的馬車,準備和蒂莉帶著艾拉一起往西去。他們沿著伊利運河來到了紐約州的水牛城,並在一座小屋安定下來。這個小屋位於南部街526號,周圍是熱鬧的街區。他選擇了位於房子後方的4個房間,因為屋後的小穀倉可以改成馬廄,他可以重操舊業。
在這裡,他隱名改姓,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約翰·霍爾特(John Hort),蒂莉則改名為瑪蒂爾達(Matilda)。約翰·霍爾特的名字實際上來自他在費城的一個熟人。接下來,他又重新獲得了沿街小販的執照。這樣,他們倆就以霍爾特夫婦的名義開始生活。
▲蒂莉則改名為瑪蒂爾達
然而,不久之後,威廉開始酗酒。每回喝醉,他都喜歡到處鬧事。在一次喝酒後,他吹牛說,他可以駕駛馬車,跳過2.5米高的圍牆,馬車還能完好無損地連在一起。結果當然是失敗了,馬車被摔得粉碎。於是他得到了一個綽號叫「費城比利」。
3、我已準備好上絞架
「霍爾特夫婦」在南部街526號的好日子,沒過多久就結束了。由於威廉每天都酗酒,瑪蒂爾達對他的態度日漸惡劣,整天抱怨不休,並常威脅要把他送回那個老賤人——艾達身邊。與此同時,瑪蒂爾達與周圍男鄰居們關係日漸密切,常在威廉出去工作的時候,在家裡開Party。他倆的關係冷漠到什麼程度呢?據他們的房東瑞德女士說,從來沒有見過他們倆交談。
與他們住在一起的,還有一個西班牙裔的小販叫約翰·德·貝拉(John De Bella),他們一起做生意,利潤五五開。
1889年3月28日,威廉、約翰還有一個叫查理斯·斯潘(Charles Spang)的打工仔一起,喝了一下午的酒。他們喝了蘋果酒、啤酒,還有威士忌。在幾種酒精的作用下,威廉昏睡過去,直到晚上才醒過來。
3月29日清早,1889年3月29日,29歲的威廉懷疑瑪蒂爾達和德·貝拉有染,用斧頭砍死了她。
當時,威廉正在準備馬車,瑪蒂爾達出來向他索取了幾個雞蛋。威廉跟隨她回到了屋子。當她在洗早餐的餐具時,威廉用斧頭從後面襲擊了她。他像發了瘋一樣猛砍,一共在瑪蒂爾達頭上、脖子上和胸部砍了26刀。可憐的小艾拉,目睹了整個過程。
威廉的怒火得到了平息。他的手上和袖子上全都是血,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他衝進房東瑞德女士的屋子,大聲宣布:「我殺了她!我必須要這麼做,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我們倆之中必須有一個人要死。我已準備好上絞架。」
威廉以為,自己會被判死刑,並會被絞死。在那個年代,謀殺他人,可不都是這個下場?可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此時此刻,威廉這個小人物的命運,與兩個聲名顯赫之人、以及他倆之間的曠世名利之爭,神奇的交匯在了一起。
▲愛迪生和特斯拉
這兩個人就是愛迪生和特斯拉。
4、電流之戰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這場兇殺案的8年前。1881年,《紐約郵報》曾報導過一個年輕人醉酒後不慎死於交流電擊。55歲的牙醫兼蒸汽船工程師阿爾弗萊德·索斯威克(Alfred P. Southwick)聽說這個不幸之人死得很快,並且沒有痛苦,於是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使用交流電來執行死刑,好取代「殘忍」的絞刑。由於他是一個牙醫,他的病人都是坐在椅子上的,所以他想出的器具正是一把帶電的椅子。椅子上有綁縛用的皮帶,用來限制受刑者的行動。這就是電椅。
此時,著名的發明家託馬斯·愛迪生正與他這輩子最大的死對頭——特斯拉鬥爭得不可開交。他們鬥爭的焦點是:到底直流電好,還是交流電好。請勿用現代人的觀點來看這個問題,把自己想像成19世紀末的家庭婦女。這個曠世之爭,特麼就像今天的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之爭一樣精彩,不同的是,愛迪生和特斯拉不可能握手言和。這場鬥爭被稱為「電流戰爭」(War of Currents),主要在愛迪生和西屋公司之間展開。西屋公司獲得了特斯拉的多相交流感應電機和變壓器的專利許可,並聘請他為顧問。
為了證明直流電比交流電更好,愛迪生想向公眾展示,交流電非常危險。於是,他進行了一系列的公開遊說,並在大眾和媒體面前用交流電殺死了許多動物,包括貓、狗、猴子、馬、大象等,企圖營造出「交流電=死亡」的認識。然而,收效甚微。
▲愛迪生在科尼島,在數千人面前將大象拓普希電死
愛迪生意識到,只殺死動物是不夠的。唯一能在公眾心裡留下可怖印象的是用交流電來殺人。但是,如果等待交流電發生死人事故,會立於被動之境,不如主動出擊,反正監獄裡有那麼多謀殺犯、強姦犯等一系列該死之人。愛迪生曾宣布自己反對死刑,但是此時,對成功的渴望已經吞噬了他的初衷。他宣稱:「交流電只適於處死屠宰場的動物,還有死囚犯。」於是,他秘密資助哈羅德·布朗(Harold P. Brown)和亞瑟·肯乃利(Arthur Kennelly)進行電椅的研究。
這二人不負期望,根據牙醫索斯威克的想法,很快成功製造出了用於死刑的電椅。
這個電椅的專利持有者是埃德溫·戴維斯(Edwin F. Davis)和哈利·泰勒(Harry L. Tyler)。為了增加導電性,他們決定在受刑者頭上放一塊吸滿了鹽水的海綿。泰勒曾用小電流親自試驗電椅,他描述坐電椅的感覺是:
「腦袋感覺到一陣麻木。亮光在眼前閃爍和舞蹈。感覺頭變得異乎尋常的大。一陣沉重的感覺壓上頭部。你會感覺到,自己仿佛踩在空中,周圍一片空白。你獨自一人,你是宇宙間唯一的存在、唯一的實體、唯一可觸摸的東西。慢慢的,你逐漸被湮沒,沉入無感之境……」
▲戴維斯
而埃德溫·戴維斯後來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電椅行刑者。從1890年到1914年的24年間,戴維斯共執行了240次電椅死刑,其中包括第一個坐電椅處決的死刑犯,也就是殺死了瑪蒂爾達的29歲青年,本文的主角——威廉·凱姆勒。
5、難免一死
1889年6月4日,美國紐約州政府正式採用電椅作為處決工具。威廉殺人後曾說:「我已準備好上絞架(I'll take the rope)!」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坐電椅的死刑犯。
威廉的律師認為電椅非常殘酷,替他向紐約州上訴法院申請了「人身保護令」,指出電椅違背了美國憲法八項修正案關於禁止「殘酷和非人道處罰」的原則。
電椅殘酷?當然!愛迪生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正是因為它的殘酷,才能證明交流電的可怕,才能證明直流電的安全,才能打敗他的對手——特斯拉和西屋公司。西屋公司當然不希望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竭力支持威廉的上訴。但是,愛迪生背後有強大的JP摩根財團做擔保和遊說。這場口水戰,愛迪生贏了。
1889年12月30日,威廉的上訴被駁回。
1890年8月6日,威廉在紐約州的奧本監獄被執行死刑。劊子手是埃德溫·戴維斯。
▲奧本監獄
這天清晨5點,天剛蒙蒙亮,威廉就被獄警叫醒。這是他人生的最後一個日出,所以他慎重地穿上了一套正式的禮服,並像3年前在新澤西州與艾達·福特舉行婚禮時那樣,在白襯衫上仔細打上了領結。早餐和祈禱之後,獄警們剃去了他頭頂的頭髮。
6點38分,威廉進入了行刑室。房間中間放著一把裝有束縛帶的椅子,另一頭坐著17名死刑見證人,包括牙醫索斯威克。典獄長向見證人介紹了威廉的情況。
威廉說:「紳士們,我祝你們好運。我相信,我將要去一個好地方,我已經準備好了。」
據現場的目擊者說,威廉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冷靜。他沒有尖叫,沒有哭喊,也沒有一絲掙扎。他靜靜地坐上了椅子。然而典獄長又命令他站起來,因為他們需要在他的西裝上剪出一個洞,好貼上第二根電線。電線貼完後,威廉再次坐下。獄警將他綁在椅子上,雙腿也綁縛在一起,把他的臉罩起來,並在他頭上扣上一個金屬帽。威廉對典獄長說:「別著急,慢慢來,我不趕時間。」典獄長回答道:「再見了,威廉。」並下令拉下開關。
發電機立刻產生了1000伏特的交流電。電椅的製造者認為這樣的高壓完全足以讓受刑者的心臟停止跳動。他們已經測試過無數次(包括哈利·泰勒自己坐上去測試),前一天還成功的電死了一匹馬。此時,電流滋滋作響,像脫韁的野馬奔騰曠野上,在威廉體內噴湧著。他開始痙攣,胸部不停地抽搐。他的肌肉無法控制地收縮,讓指甲深深嵌入手掌的皮膚,流出血來。17秒鐘過去,他應該已經死了,於是儈子手關掉了電流。威廉垂下了頭。
▲開始施行電刑
愛德華·斯皮茲卡(Edward Charles Spitzka)醫生宣布,威廉已經死亡。
牙醫索斯威克為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而興奮不已,他站起來宣布:「這是10年研究的高潮。我們終於生活在一個更高級的文明中。」
然而,人群中發出一陣窸窣的交頭接耳。他們發現,威廉竟然還活著!他手掌滲出的血液還在繼續流動,這說明心臟還在持續跳動。突然,他喉嚨裡擠出了一聲痛苦的哼鳴,他的胸部開始劇烈起伏,求生的欲望讓他開始大口呼吸。電流讓他失去了意識,但並沒有讓他的心臟停止跳動。他,沒死透!
斯皮茲卡醫生和查爾斯·麥克唐納(Charles F. Macdonald)醫生上前檢查後,幾乎被震驚。斯皮茲卡立刻喊叫起來:「快把電流再打開!快點!不要拖延!」
幾秒後,開關打開。這一次,威廉被2000伏特的高壓擊中。在這樣的高壓下,他的皮下毛細血管紛紛爆開,在皮膚下浸染出一片片殷紅,從他的四肢和臉上流出來,並從面罩的縫隙中滲出來。次日的《紐約時報》報導稱:「行刑室裡,開始瀰漫開一股難聞的氣味。接著,這可怕的情景達到了高潮。人們看見,電極下方和周圍的毛髮和皮肉都烤焦了。臭味簡直沒法忍受。」
行刑室裡一些人開始噁心嘔吐。水牛城的地方檢察官甚至不顧法律的禁止,直接衝出行刑室,踉蹌了幾步,暈厥在樓梯上。
▲新聞報導
這一次,電流足足加了1分鐘多,直到威廉的身體開始著火。他徹底死透了。整個行刑過程花費了8分鐘。
他的屍體直到3小時後才漸漸冷卻下來,足以從電椅上移開,送去屍檢。驗屍官發現,他的頭骨燒得焦黑,背上的肌肉幾乎呈現出「煮熟牛肉」的質感。
一名現場的記者說:「這個情景太可怕了,比絞刑糟糕多了。」西屋公司則評論說:「他們用斧頭能做得更好。」
威廉死了。這個小人物與大人物的命運糾葛就此畫上了句號。
愛迪生贏了。
可是,他真的贏了嗎?
來,看看你周圍的電腦、電視、電冰箱……這些需要用電的一切。相信你心裡已然自有答案。
6、尾聲
以下就是這個充滿死亡氣息的故事的後續。
還記得嗎?故事裡有一個小女孩叫艾拉·茨格勒(Ella Ziegler)。7歲時,她目睹了繼父威廉殺死了自己的母親瑪蒂爾達。她是這個故事的配角,但卻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她的命運如何呢?以下的故事可能會讓你在寒冷中感到一絲安慰。
1890年,威廉被處死。據《水牛城快報》報導,艾拉被送回了費城。後來,她被一個鄉下親戚領養,遠離人們的視線。多年後,人們只能從報紙的結婚訊息和訃告中,瞥見這個女孩的一生。
1903年的報紙刊登了一則結婚訊息:25歲的鞋匠克里斯多福·克勒貝(Christopher Klebe)愛上了21歲的艾拉·茨格勒。這年聖誕節暖暖的冬日午後,這對年輕的戀人在距離費城50英裡的東格林維爾舉行了婚禮。之後,他們一直住在傑弗遜街354號,在這裡一共生了4個健康的寶寶。
1921年,39歲的艾拉不幸去世。心碎的克里斯多福在剩下的20年人生裡,終未再娶。1941年,《艾倫鎮晨報》刊登了克里斯多福去世的消息。
在東格林維爾的New Goshenhoppen歸正會教堂墓地,你能找到艾拉和克里斯多福合葬的墓碑。
只有小說才有結局,而真實的人生永無止境。
作者:汪汪,出處:黑暗百科, 特別聲明除標註「原創」之外, 其他文章資料部分來源於要常來,天涯、51區、百度貼吧、臺灣論壇等網站,摘錄僅供閱讀探討,不代表懸疑志同意其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