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講到:中國人常說,「不到長城非好漢」。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我們要堅定信心、增強勇氣、共克時艱。
「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廣為流傳,與一首著名的紅軍長徵詩詞有關。
長徵期間,儘管遭遇敵人的圍追堵截和另立中央、分裂紅軍的破壞,紅軍依然克服重重困難、歷盡千難險阻,一路向前進發。
六盤山是紅軍長徵途中的最後一座高山,翻越此山便能實現大會師,昭示長徵的勝利。蔣介石親任西北「剿匪」總司令,調集20萬大軍,在六盤山地區建立封鎖線,妄圖阻止紅軍北上。不過,紅軍經過英勇鬥爭粉碎了敵人的圍追堵截,順利翻過了六盤山。
毛澤東同志興之所至、欣然命筆,寫下了《長徵謠》:天高雲淡,望斷南歸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同志們,屈指行程已二萬!同志們,屈指行程已二萬!六盤山呀山高峰,赤旗漫捲西風。今日得著長纓,同志們,何時縛住蒼龍?同志們,何時縛住蒼龍?
在這裡,「不到長城非好漢」採用雙重否定的修辭方式,把革命理想信念切實轉化為戰鬥力、凝聚力、創造力,是對長徵精神的高度褒獎與生動寫照。
後來,毛澤東同志對原詩作了較大的修改,將自由體詩形式改為規範的詞曲「清平樂」,題目也由《長徵謠》改為《清平樂·六盤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長徵路上的苦難、曲折、死亡,檢驗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證明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是堅不可摧的;「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廣為流傳,一直鼓舞著全國各族人民奪取革命和建設的一個又一個勝利,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不竭精神動力。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期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改革開放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
不論面臨多少嚴峻挑戰、驚濤駭浪,只要我們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就一定能夠在攻堅克難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就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而言,仍然要有「紅軍不怕遠徵難」的決心,要有「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執著,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意志。
同時,在進博會主旨演講中引用「不到長城非好漢」,還體現了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並進的堅定追求。進博會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一扇窗口,是中國與世界各國維護和平發展、實現合作共贏的重要平臺。中國需要世界,世界亦需要中國。任何國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
面向未來,我們要開放不要封閉、要合作不要對抗、要共贏不要獨佔,堅持「拉手」而不是「鬆手」、堅持「拆牆」而不是「築牆」。要努力推進合作共贏、合作共擔、合作共治的共同開放,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從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共同目標註入不竭動力。
總之,「不到長城非好漢」激勵人們頑強拼搏、奮發進取。實踐充分說明,只要道路正確、理論正確、制度正確、文化正確,只要堅定不移、堅韌不拔、堅持不懈,我們的目標就一定能夠達到。
(作者分別為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教授,中共奉賢區委黨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