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中國國產新型76毫米自行火炮實物圖在網上曝光。許多軍迷對這款武器表現出極大興趣,尤其是它使用的76毫米主炮,射速高達300發/分鐘,一秒5發不困難,火力極其強大,性能非常先進。唯一讓人感到不解的是,這款火炮是一款轉膛炮。
一說起轉膛炮,資深軍迷都非常熟悉。轉膛炮是一種歷史非常悠久的火炮,早在18世紀也就是17几几年就已出現。當時一款叫帕克爾機槍的武器應用於實戰,它的炮管只有一根,但炮膛可以旋轉,只需一根簡單的手搖搖把,就能在短時間內發射出十幾發鉛彈。威力強大。而它就是轉膛炮的祖先。
隨著武器越來越先進,手搖的蓋特機槍出現,這種機槍有多個槍管,每發子彈都裝在槍管中。擊發使用更加方便,所以很快取代了轉膛炮的位置。但轉膛炮始終沒有消亡,依然頑強存在著。
如今300年過去了,比加特林還老的轉膛炮,靠著簡單結構和高射速再次獲得各國軍方垂青。尤其是它的高射速,已經成為轉膛炮的標誌。
和普通火炮不同,轉膛炮射速可以達到幾百發/分鐘,秘訣就在它的射擊流程上。一般的火炮擊發流程和槍械差不多,都是裝填一發炮彈,然後擊發,退出炮彈殼,再裝入下一發炮彈再擊發。這種流程要想速度快,就必須提升裝填人員速度,但人體力有限因此這條路走不通。
轉膛炮則不同,它的炮彈分布於多個彈巢中,擊發第一發炮彈後,彈殼會和彈巢一起轉動到其他位置退掉彈殼,同時第二發炮彈上膛擊發。這就將傳統火炮的中間兩步合併為一步,優化了擊發流程,顯著提升了射擊速度。
不過這種模式也有缺陷,第一是轉膛需要很大地方放置。而且不能和炮管分開放置,所以對地形要求極高。窪地和山區不適合這種武器使用。
第二,轉膛炮長時間射擊炮管會過熱。這點顯而易見,因為就一根炮管,所以無論擊發多少輪,都從這根炮管中射出,因此打幾百發之後就必須更換炮管。相比之下,加特林就沒有這個問題,它的槍管多而且不是同時使用,所以不用擔心槍管過熱的問題。
第三,能滿足現代戰爭需要,這一點從中國使用轉膛炮做自行火炮主炮就能看出,300發/分鐘的射速非常驚人,攔截飛彈也沒有什麼問題,俄羅斯的鎧甲S1就用的轉膛炮,因此實際上工程質量還是有保障的。
從當下發展來看,轉膛炮未來還會存在於歷史舞臺上,而存在的理由非常簡單,那就是它的高射速的確能應對現代戰爭需要。不過恐怕不會出現在軍艦上,因為多炮管近防系統已經裝備在海軍當中,實際上轉膛炮更適合對地攻擊使用。比如裝配在武裝直升機上,就是極其兇猛的火力輸出,讓人從心底產生一絲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