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idback Luke在上海風暴電音節
文 | 編輯部愛的使者
校對 | 李雪嬌
編輯 | 宋子軒
誰是Laidback Luke?
出生於1976年的DJ Laidback Luke原名Lucas Cornelis van Scheppingen,是荷蘭與菲律賓混血,從小在荷蘭長大,他在1992年左右開始接觸電子音樂製作,並在幾年後成為DJ,與David Guetta、Steve Angello、Sebastian Ingrosso、Axwell、Example和Junior Sanchez等音樂人有過合作。
有趣的是,Laidback Luke還是一位武術家,曾經在2013年代表荷蘭到中國參加武術錦標賽,他也曾在有關Steve Aoki的紀錄片中出鏡,這部影片獲得了2016年格萊美提名。
雖然Laidback Luke在國內的大眾知名度不高,但卻在電子音樂圈中非常出名。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因為他在數十年間經常在YouTube等平臺發布電子音樂製作與DJ教程,國內不少尋路無門的年輕電子音樂人從他那裡得到了不少知識;第二是因為其創始的廠牌Mixmash籤約了中國年輕DJ Unity——隨著中國電子音樂市場越來越多收到國際注視,中國電子音樂人也有不少被海外廠牌挖掘,例如Curtis和Carta就籤約了Spinnin』 Records,Chace則籤約了Barong Family等。
今年的IMS峰會邀請Laidback Luke在首日進行有關電子音樂二十多年變遷的主題演講,以及在第二天的Workshop環節為電子音樂愛好者進行基礎的DJ知識講解和演示,他也帶著包括Unity在內的Mixmash廠牌旗下的幾位年輕電子音樂人參與了廠牌東西方文化融合的現場討論。在活動間隙,音樂財經和Luke聊了聊他的從業經歷和音樂生涯發展
以下根據音樂財經與Laidback Luke對話資料整理:
你在IMS峰會上發表了針對主題「數字風暴」的演講,主要總結了電子音樂二十多年來的發展。很少有藝人對此發表演說,為什麼IMS選擇你來對這個主題進行闡述?
Luke:實際上這是IMS與我相互選擇的結果。我很喜歡這種進行闡述的角色,就像我平時在 YouTube和Twitter等社交媒體上做的一樣,給人們一些指導或者分享經驗。雖然對我來說在這麼多人面前進行演講還是有點困難,因為我平時都是在播放或者製作音樂,但是他們(IMS)真的很好,給了我這次機會發聲。
△IMS峰會現場主題演講
結合這次演說,二十多年來電子音樂的發展對你有什麼影響?
Luke:我一開始是一名製作人。1992年,我發現可以在電腦上製作音樂,那時候MIDI正處於發展的過程中,人們開始用它製作音樂,這對我來說是一場革命——雖然我來自一個音樂家庭,但是大家都是演奏樂器,所以當我開始「製作」(Programming)音樂時,這對我來說是一件新奇而美妙的事。
我製作了五年的音樂,第一首歌在1995年誕生,之後我開始做DJ,第二年就有了演出。我認為我做DJ的方式是製作人做DJ的方式,我用各種元素和節奏「控制」音樂,像當製作人時一樣,讓音樂變成我想要的樣子。所以我DJ時用的工具(製作人和DJ)二者兼有。這是很長的一段過程,讓我測試並尋找到了自己的風格和品味,我對自己現在的狀態感到非常舒適。
你提到用製作人的方式做DJ,現在也有很多DJ不是製作人。
Luke:這裡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大家認為DJ應該也是一個製作人,這就好像要求一個烘焙師也必須是一個廚師一樣。雖然二者經常融合在一起,但是卻是屬於不同類別的。出色的製作人也不一定代表他是一個優秀的DJ,他們可能並不知道真正的DJ是什麼樣的,上臺演出也需要專業DJ們的指導——可能製作人知道怎樣製作專輯,卻不明白什麼是EQ(均衡器)。
你現在喜歡做什麼樣風格的音樂?
Luke:我對任何類型的音樂其實都保持開放態度。嚴格來說,我最開始是一名Techno DJ,這讓我覺得自己在音樂上的能力非常受限。在那個時候我遇上了困難,所以就停止了音樂製作和DJ,決定給自己更多自由去體驗更多的事,比如唱歌、彈吉他、在歌曲中加入一些流行的元素等,當我拓展到所有的音樂類型中,我感到自己的局限被打破了。
這些年我作為藝術家遇到了很多挑戰,有很多人給我建議說你應該做這個或者那個,但是我認為,為什麼不都做呢?
電子音樂的熱度已經傳遞到亞洲,對於現在已經變成商業術語的EDM,你有什麼看法?
Luke :EDM是一個電子音樂興起時從美國那邊流傳出來的術語。對我來說,這個術語代表的是舞曲,畢竟舞曲大部分都是電子的,所以二者十分相近。最近十幾年,EDM成為了一個商業術語,專業上來講現在Deep house,Break beats等,都是EDM。
現在在亞洲和中國發生的事更像是美國在2000年左右發生的(與電子音樂有關的)事,任何術語都是嶄新的,音樂節也都是嶄新的。諷刺的是,那些我們EDM Sets中的商業元素其實現在只在西方國家有聽眾,在中國沒有那麼為人所知。
你認為中國電子音樂的趨勢怎樣?現在也有很多華語歌手與海外知名DJ、製作人合作。
Luke :我主要在美國和歐洲演出,這些年也在中國演出過很多次。從我第一次到中國演出至今,我看到了很多(電子音樂市場的)增長。我第一次演出的時候在俱樂部場地裡看到很多桌子、椅子,和現在的音樂演出場地有很大不同。最近的話,我對南京的某個小俱樂部印象深刻,大家都擠在一起,氣氛很好。
我能很肯定的說中國市場喜歡Future Bass,我能看到。這和美國正在發生的事類似,但是(中國音樂人)用Future Bass做了很多令人興奮的新的東西,當然不只是Future Bass,而是Future本身,我覺得這就是中國未來的趨勢。非常新的東西正在發生,這會把這件事(電子音樂)帶到新的高度。
另外,我認為在Trap等流行風格中加入中國Vocal是非常聰明的,因為現在幾乎所有流行都是英語,但是為什麼不在中國做大家都知道的、有根的東西呢?
你對現在年輕的電子音樂人有什麼建議?另外有什麼硬體或者軟體的推薦嗎?
Luke :創意是流動的。很多時候人們卻被「科技的東西」纏住了:「我想要這種效果」、「這個必須是一種混響」、「我需要用均衡讓這個Kick Drum持續至少三個小時」......然後在某一個時刻,你就失去了所有的熱情,所有事情都變成了重複,而不是去想你在演出中感受到了什麼。所以,保持創意,讓你的Session保持越短越好,另外在閒暇時間休息好,然後隨時完成你的音軌。
DJ設備的話,我是Denon(天龍)的大粉絲,我幫他們開發了一些設備,DJ們能從中獲益。軟體我用得都很基礎,比如我會用Ableton Live進行創作,還有很多基礎的插件。事實上,一個好的廚師並不需要最好的廚具或者食材來烹飪,而是需要自己有創意。
聽說你參加過武術大賽(The World Championship),蔡李佛拳打得不錯,還拿過獎。功夫對你的音樂有幫助嗎?
Luke:其實沒有。武術更多是為了精神與物理上的健康。DJ經常要巡演,很多DJ會常常喝酒、開Party,這些都不太健康,武術讓我更加健康和有活力。
本周輪值編輯:李禾子
聯繫方式:lhz_940107@163.com
招聘 | 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我們的招聘啟事
人物 | 風暴音樂節Eric Zho:各地樂迷品味需要引導,辦演出必須買好保險 | IMS亞太峰會報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