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玩家》豆瓣9.1,我不服

2021-02-15 關燈拆電影

當初聽說老斯要拍《頭號玩家》,我馬上去了解了一下原著梗概。

掃了一眼看下來,這不就是宅男屌絲帶著無數動漫和遊戲角色與邪惡公司虛擬PK的無限流賣情懷YY起點爽文麼?

但事實證明,老斯不愧是好萊塢的「頭號玩家」。

畢竟史匹柏(Spielberg)裡的Spiel在德語裡就是「玩」的意思。

《頭號玩家》顯然是告訴我們,即使是拍地攤小說,史匹柏也能拍出讓全民狂歡的超A級大作

關燈特約,請勿轉載

文/芝士豐富Max

據說這片子最早要找諾蘭拍的,呵呵

先說一點題外話。

1993年是史匹柏封神的一年。

在相隔不到六個月的時間內,他的《侏羅紀公園》《辛德勒的名單》先後上映。

也就是說,《侏羅紀》還在做後期的時候,老斯就已經開始了《辛德勒》的拍攝。

你能想像,他可能前幾天還在ILM(工業光魔)和一幫特效師討論霸王龍的吼叫聲,後幾天就在浩如煙海的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裡翻閱史料。

這是何等的角色轉換能力呀!

最終,《侏羅紀公園》將奧斯卡三大「裝修獎」收入囊中。

《辛德勒的名單》更是榮獲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在內的七座小金人,真的是不給同行留下任何機會。

之所以要回顧一下老斯的這段輝煌歷史,是因為我覺得他今天依舊保持了這種巔峰的創作精力。

可別忘了,他的衝奧之作《華盛頓郵報》也就兩個月前剛剛公映。雖然在第90屆奧斯卡上陪跑,但至少拿下了最佳影片和影后的提名。

從時間上來看,《華盛頓郵報》和《頭號玩家》也是史匹柏同時操作的。

這再度證明了他左手嚴肅題材右手娛樂大作的強悍領導力。

對比一下這兩部電影,我有了一個很有趣的發現。

老斯拍《華盛頓郵報》是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在本來相對單薄的場景裡人為地增加多樣性。

因為這部電影裡的人永遠在做同一件事:

開 會

坐著開會、站著開會、打電話開會、一邊走路一邊開會……

這種全程都是幾個人之間的對話戲是最難拍的,如果交給某個資質平平的導演,估計拍出來就跟監控錄像差不多。

史匹柏就像是一個導演系的教授一樣,用實際行動來告訴後生小輩們:別急,我現在就一段一段翻花樣拍給你們看。

所以片中每一場開會戲的運鏡都不一樣。

有旋轉鏡頭一鏡到底的

有手持跟拍的

也有各種景別切換的

這哪是在拍電影?簡直就是在寫教科書!

以後凡是年輕導演要拍開會的戲,直接從《華盛頓郵報》裡挑一段模仿就行了。

而《頭號玩家》則完全相反。

在這部各種類型混搭、致敬元素紛繁複雜的龐大作品中,史匹柏其實是要四兩撥千斤,儘可能地提高敘事效率。

老斯的第一個法寶,是讓畫面自己說話,少用旁白來解釋各種背景和規則。

比如全片的第一個鏡頭,是從疊樓區的遠景推到男主角韋德,然後用一條長鏡頭表現他的雜技演員般的下樓動作。

一方面是展現了男主角身手矯捷、充滿活力。

同時也交代了他的生長環境——一個由舊汽車搭建而成的反烏託邦式貧民窟,很有奇觀性。

更重要的是,通過一個個舊汽車的窗口,我們看到這裡居住的每個人都帶著VR眼鏡,有的在玩遊戲、有的在彈鋼琴、有的在跳鋼管舞。

一個長鏡頭同時完成人物、地點和社會面貌的展現,一氣呵成。

再比如引出二號人物阿奇。

阿奇第一次登場是在戰場上,除了要炫各種勁爆的戰鬥場面,這一小段還用幾個鏡頭展示了贏取金幣的方式

如此一來,在接下來的遊戲環節中,觀眾自然就明白了這個規則,無需再多做解釋。

反觀國產影視作品,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讓角色像主持人一樣在那裡說個不停,生怕觀眾看不懂。

接著影片就快速進入正題。

主線任務非常清晰,要在「綠洲」這個虛擬世界中完成三個挑戰,找到三把隱藏的鑰匙,勝利者可以繼承天才遊戲設計師哈利迪的5000億美元財產。

第一關是賽車。

在這場戲裡,有速度與激情、有霸王龍、還有金剛。老斯再次展現了他教科書般的駕馭各種類型片的頂尖實力。

就拿同檔期上映的《環太平洋2》來對比,《頭號玩家》的第一場高潮戲就足以秒殺之。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不知道大家看《環太平洋2》富士山大戰的時候,有沒有感覺像是在看一群玩具打架?

原因就是這段用了太多平視的角度,但這種表現龐然大物的段落顯然應該多用仰視呀。

哎,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只能說《環2》的導演太渣渣了。

《頭號玩家》這段無論是大恐龍還是大猩猩,大部分時候都是仰拍,壓迫感十足。

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短時間內有那麼多視覺元素(爆炸、翻車、怪物……),那如何才能快速引導觀眾的注意力,讓大家時刻緊跟著導演呢?

史匹柏祭出了他的第二件法寶:音效

人的耳朵可以很好地輔助眼睛,當畫面上可看的內容太多時,就讓最重要的那樣東西發出聲音,這樣眼睛馬上就知道該看什麼了。

當所有選手都在拼命賽車時,金剛在後景裡狂虐一列輕軌列車。在這幾秒鐘的畫面裡,史匹柏有意隱去了大部分音效,只留下輕軌呼嘯和爆炸的聲音

如此一來,即使是剛才沒注意到後景的觀眾,也能馬上get到導演的意圖。

再比如男主角從油罐車下面漂移過去吸金幣的那一組慢鏡頭,視覺上最突出的爆炸被隱去了音效,而是只留下無數金幣叮叮噹噹的碰撞聲。

這種小技巧雖然簡單,但是需要對細節的反覆打磨。史匹柏仿佛手握著一根魔法棒,時時都在對觀眾說:「現在看這裡,現在看那裡。」

如果你有興趣重看老斯的其它作品,會發現這是他經常使用的處理手法。

第二關是影迷們最津津樂道的「《閃靈》挑戰」

史匹柏和庫布裡克本來就是好友,庫布裡克去世後,他生前未竣工的《人工智慧》就是由老斯完成的。

當然老斯版《人工智慧》的溫情結局也被很多人吐槽,完全沒有庫布裡克那種冷冰冰的未來感。

這次的「《閃靈》挑戰」,顯然是老斯假公濟私,抒發自己小迷弟的情懷。

我個人認為這段有點高開低走,剛進入山莊時特別興奮,因為真的和庫布裡克當年的場景一模一樣。

打字機上的「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也被用作倒計時,非常有創意。

尤其是轉角遇到那對詭異的雙胞胎蘿莉,第一次看《閃靈》就覺得這段最creepy,以至於看到酒店裡長長的過道都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但是洪水般的CG重置血漿和雪夜的3D迷宮都有點過於炫技,沒有《閃靈》裡那種直面血淋淋的恐怖,和斯坦尼康在迷宮運動鏡頭中本身營造的懸疑感。

從不看恐怖片的阿奇問忍者裝扮的阿修:「《閃靈》嚇人嗎?」

阿修說:「我是透過指縫看完的。」

《閃靈》的精髓之一就是未知感,當斯坦尼康的低機位跟著騎腳踏車的小男孩在山莊裡穿行,你不知道他一拐彎會遇到什麼。

沒有鬼比有鬼更嚇人。

所以第二關後面亂入的殭屍舞會,則完全破壞了這一段的氛圍。

在庫布裡克大神的地盤,居然還要把別的電影裡的殭屍拉來撐場面,實在是有點拉低層次。

之所以要這麼做,主要還是想增強這段的娛樂性,這是史匹柏的算計

畢竟很多圍觀群眾只要看到「殭屍」這兩個字就嗨得不行。

第三關則是把春晚式的大雜燴推向頂點。

鋼鐵巨人與機械哥斯拉的決戰超燃,高達一出現更是中二指數爆表,我在電影院裡刷了兩場,都是這一幕歡呼和驚嘆聲最高。

當然也是為了詳略得當,其他角色都太走馬觀花,無論是守望先鋒還是士官長,都是在biubiubiu開槍,幾乎沒有區分度。

這一段我們明顯可以看到史匹柏在調色上統一做了降低對比度的處理。

當各種畫風不一的角色像潮水一樣湧來時,如果保持他們原本花花綠綠的顏色,那就真的變春晚了。

不管這些彩蛋角色多麼大牌,既然是來當群眾演員的,就只能捨棄一部分豔麗的色彩。

其實在大型團體操類型電影中,都會採用這樣的方式來調整角色造型。

比如《雷神3》裡的錘哥,因為是主角,所以身上紅的藍的顏色很豐富。

但是在《復仇者聯盟3》中,個體不能搶了集體的風頭,所以每個角色都以深色系為主(最左為錘哥新造型)。

《X戰警》也是一樣的道理,要知道,金剛狼在漫畫裡是配色。

大戰本身倒是沒什麼可說的,場面震撼,運鏡如行雲流水,絕對滿足你對「大片」的全部想像。

而全片我最喜歡的一個畫面,則是一個沒有什麼特效的鏡頭。

最終獲得勝利的韋德,在哈利迪虛擬的家中與他相遇。

哈利迪對他說,別忘了現實世界才是唯一真實的。其實是為自己當年沉溺於「綠洲」而感到惋惜,遇到心愛的姑娘也開不了口,最好的朋友也散了。

作為哈利迪頭號粉絲的韋德熱淚盈眶,他為自己的偶像而感慨,也成為了他之後內心改變的動因。

這個鏡頭非常簡單,緩緩地推向韋德戴著VR眼鏡的臉,眼淚從眼鏡裡一洩而出。

沒有原圖,大家腦補一下

這種緩緩推向人臉特寫的鏡頭是史匹柏最標誌性的特徵。就像《侏羅紀公園》裡第一次見到恐龍的博士。

或者墓碑前回憶起二戰歲月的老年瑞恩。

抑或是《華盛頓郵報》裡含著熱淚,決定與政府死扛到底的梅麗爾·斯特裡普。

在拍攝上足夠簡單,但是在情感上有著十足的衝擊力。

又有什麼能比充滿表情的人臉更能感動人的呢?

而且這一幕還有一層特別的含義。

韋德是戴著眼鏡,身處虛擬世界。而眼淚又是從眼鏡裡滲出,這代表了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的界限已經模糊。

因為情感是真實的,虛擬對現實的影響也是真實的。

我一點也不否認《頭號玩家》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它的完成度超高。

每一幀都經過精密計算,每一個環節都體現出娛樂片大佬爐火純青的功力。

但影片最大的問題在於,它沒有任何立場,對技術的反思稀薄到忽略不計。

完全可以用「精緻的平庸」來形容,這是我看完全片的感受。

對於VR的想像,也僅僅停留在,你可以進入那些你曾經最熟悉的世界,與你喜歡的角色做喜歡的事。

這基本上就是任何一家VR公司的品牌廣告的水平。

據說原著小說裡,IOI之所以想吞併「綠洲」,是因為這樣可以完全掌握教育資源,對下一代進行洗腦

這樣的情節全部都被史匹柏拉掉了。

故事的最後,屌絲成功逆襲,成為了「綠洲」新的主人。

但是然後呢?

我們並沒有看到老斯想帶領我們走向何方,也沒看出韋德如何帶來實質性的改變。

2009年有一部布魯斯·威利斯主演的很不知名的科幻片,叫《未來戰警》。

在這部電影的設定中,未來人類都不用再離開家門,只需要遠程控制自己的代理機器人,就能完成所有的事。

其實此類電影都有一個暗含的主題,就是人如何擺脫技術的依賴

所以《未來戰警》的結尾,布魯斯·威利斯關掉了全世界的機器人,寧可技術歸零,也不願意生活在高科技的囚籠中。

這才是人本主義的科幻。

而在《頭號玩家》,我們只知道「王子和公主在周二和周四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就是此片精緻的外觀下,史匹柏所追求的結局。

僅此而已,它膚淺得可怕。

被譽為「小津接班人」的

是枝裕和

最新導演作品

《第三度嫌疑人》

全網獨家1:1同聲評論版

預售上線啦!

4月6日晚21:30準時發貨

掃掃下圖二維碼立即獲取

↓↓↓

關燈近期精彩文章:

陳小姐:我想要對父親說……

這是部動畫送給意外懷孕的90後

陳小姐:我再也不上裝逼文藝男精英的當!

女神,戲精,她的奶茶和他的電影 | 分帳大片到底分了多少錢

一夜情和定終身,你選?

葛穎:這兩部片放在一起看,越看越悶騷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給了它?這是瞎了嗎!

*往期經典 公眾號內回復「目錄」即可查看

相關焦點

  • 豆瓣9.1分的《頭號玩家》,到底好在哪兒
    我特別、非常、急不可耐地想要把《頭號玩家》推薦給你們。或者,我之後會專門出一篇關於《頭號玩家》彩蛋整理的文章。真正需要佩服的是,史匹柏懂得如何裝置,並使用這些彩蛋(或者說迷影梗)。尋找彩蛋當然不是《頭號玩家》快樂的源泉,那些隨彩蛋帶來的記憶才是。你會想起曾經沉迷於它們的日子,與那些電影、音樂與遊戲相伴的日子。
  • 豆瓣9.1分還在漲,觀眾直喊牛逼!《頭號玩家》周五上映
    由小說《玩家一號》(Ready Player One)改編的電影《頭號玩家》在大陸上映在即,看過點映場的影迷紛紛點讚。近兩天,這部影片的豆瓣評分蹭蹭往上漲,今天終於突破了9分(昨天還是8.7)。比如:「玫瑰花蕾、玫瑰花蕾、玫瑰花蕾.」又比如:「想要我的財寶嗎? 想要的話就給你好了。去找吧! 我把全世界的財富都放在那裡了。」《頭號玩家》裡的哈利迪屬於第二種人。在2045年,現實世界衰退破敗,人們沉迷於VR(虛擬實境)遊戲「綠洲(OASIS)」的虛幻世界裡尋求慰藉。
  • 霸氣送票|《頭號玩家》豆瓣評分9.0,導演這次玩的有點大
    ,《頭號玩家》拿下9.0的逆天高分!套用那句話,你大佬還是你大佬,不服不行!能在看電影時遇到觀眾集體大鼓掌,這樣的時刻少之又少,而《頭號玩家》做到了。相信這是一部可以讓所有影迷、遊戲迷、動漫迷都能嗨到炸的年度超級大片!等你一起來狂歡!《頭號玩家》霸氣送票!
  • 豆瓣評分9.1!《頭號玩家》刷屏:片中100多個彩蛋,你看出來了嗎
    自3月30日上映以來導演史匹柏的新作《頭號玩家》在朋友圈瘋狂刷屏一向苛刻的豆瓣網友
  • 豆瓣9.2,《頭號玩家》果然爽翻了
    最近看史匹柏這部作品《頭號玩家》,就像著了迷一樣,燃爆了。
  • 《頭號玩家》豆瓣9.2分口碑炸裂 觀眾:影片堪稱科幻神作
    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金獎名導史蒂文·史匹柏執導的科幻動作冒險巨製《頭號玩家》已於3月30日在中國內地與北美同步上映。
  • 史匹柏全新力作《頭號玩家》電影海報出爐,豆瓣9.2分,值得一看!
    最近,著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全新力作《頭號玩家
  • 豆瓣9.1分,你還嫌《頭號玩家》沒深度,太刻薄了吧
    如果你熱愛電影,一定要去看《頭號玩家》。那些因為電影裡沒有景甜,就亂扣人家一星評分的人,你們真的比阿嶽還嚴格耶!——————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執導的新戲《頭號玩家》(Ready Player One)在國內上映數日,豆瓣電影評分曾一度刷出9.5高分,現在評分人數高達14萬,仍然穩穩地維持在9.1分。
  • 《頭號玩家》豆瓣9.2分,寰映杜比影院細膩呈現史匹柏最複雜的電影
    日前,影片在豆瓣獲得9.2的超高口碑評分,令眾多影迷期待倍增。3月31日,萬達電影在旗下高端影城品牌寰映影城的杜比影院廳舉辦媒體觀影活動,現場媒體和觀眾一同穿越至2045年,體驗突破想像的未來世界。劇情一波三折,驚喜與挑戰讓人應接不暇!虛擬交織著現實,精良特效讓人身臨其境!到場媒體不禁讚嘆:「史匹柏始終是科幻冒險類電影的頂尖大師,他真是太棒了!」
  • 電影|《頭號玩家》爽炸了!
    ▲ 導演 史蒂文·史匹柏看完《頭號玩家》,我在朋友圈發出疑問,「你是有多久沒體會過一級爽翻的感覺了?」▲ 《頭號玩家》豆瓣評分《頭號玩家》到底有多討巧?僅上映3天,豆瓣上有接近14萬人打出了9.1分超高評分或許會告訴你答案,這終歸是一批死宅粉和骨灰級影迷的盛大「春晚」。一部坐進影院座椅那一刻開始,就讓你全身每一個細胞都砰砰跳動的電影,這樣如果你也能淡定地走出影廳,那才是見鬼了。
  • 頭號玩家彩蛋片尾有嗎?頭號玩家彩蛋分析介紹
    《頭號玩家》今日在國內正式上映,導演為史匹柏,豆瓣評分已經達到了9.2分,成為今年最受好評的一部電影。那麼頭號玩家片尾有彩蛋嗎?片中是否包含了很多彩蛋呢?《頭號玩家》彩蛋有什麼含義?頭號玩家海報  頭號玩家片尾有彩蛋嗎?
  • 豆瓣評分9.1分!《頭號玩家》全部119個彩蛋!全部都在這兒!
    喜歡我的影評就大力點讚、評論、轉發,小編漲粉就靠你們啦。今年上半年最讓我滿意的電影,毫無疑問就是《頭號玩家》了。影史經典、Cult神作、街機遊戲、懷舊美劇、老歌金曲、美日二次元文化一網打盡,每秒一個彩蛋,簡直讓我等死宅欲仙欲死。
  • 豆瓣8.6,韓版《頭號玩家》,此劇不爆都來找我拿錢!
    2018年最讓我驚喜的電影,《頭號玩家》必須擁有姓名。豆瓣8.7,好於98%的科幻片,彩蛋多達100多個。
  • 電影頭號玩家彩蛋劇透 頭號玩家138個彩蛋致敬了哪些遊戲
    《頭號玩家》上周五在國內和北美地區同時公映。上映當天,該片的國內票房達到了8800萬,比預測的要好得多,截止到昨天該片上映5天的票房達到了4.6億,據此推測,《頭號玩家》國內的票房會超過10億。而在北美地區,該片上周末的票房是4120萬美金。相比中國市場,要遜色不少。
  • 我敢打賭,《頭號玩家》一定是年度最佳
    不過本周有《頭號玩家》、《通勤營救》等大片來勢洶洶,《環太平洋2》的優勢保持不了多久。除了這兩個熱門種子選手,本周還有幾部口碑不錯的好片以及一批打醬油的角色,挺充實的一周。下面來詳細看看各部影片亮點:1.
  • 網友:看了《頭號玩家》豆瓣評分和影評 就知道值得約人去看幾場
    但是令人沒想到的是今日上映的《頭號玩家》讓影迷又看到了一部堪比《阿凡達》的高品質科幻類電影,網友直言這絕對是有一部值得約著好友和家人周末去影院觀看的。電影海報影片一上映在都豆瓣上的評分就居高不下,截至目前,一共11500人評分,67.3%的影迷給這部電影都打了五星好評,僅僅有0.3%的影迷給了1星差評,
  • 【淚目】《頭號玩家》無所不在的彩蛋令玩家淚崩 但我卻被這句話感動
    但小編這裡並不想聊彩蛋,一是根本講不完,二是看過電影的玩家自然都懂,如果想詳細了解本片的所有彩蛋,還是看IGN的整理視頻比較好。不聊《頭號玩家》的彩蛋,那聊什麼?當然是以玩家的角度,去聊遊戲中打動人心的地方了。《頭號玩家》是一部標準的商業科幻片,故事發生在2045年,現實世界逐漸支離破碎,人類開始沉迷在VR遊戲《綠洲》的虛擬世界中尋求慰藉。
  • 頭號玩家對《閃靈》還原與致敬成看點 再現經典場景
    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金獎名導史蒂文·史匹柏執導的科幻動作冒險巨製《頭號玩家》已於3月30日在中國內地與北美同步上映。上映第二天,影片再次以1.56億奪得單日票房冠軍,累計票房達2.44億。此外,影片在豆瓣、微博、貓眼、淘票票幾大平臺的評分均超過9分,堪稱年度口碑佳作。
  • 華納兄弟是如何給《頭號玩家》做營銷的?
    豆瓣評分和貓眼評分基本穩定在9分的《頭號玩家》,無疑是今年為止口碑最好的進口片。在北美,為了貼合復活節假期,華納兄弟選擇了在3月29日提前一天上映這部影片——從3月29日到4月1日,4天內,《頭號玩家》以5300萬美元的票房超出了早前的3800萬~4200萬美元的票房預測。
  • 《頭號玩家》的影評炸了!直呼好看!豆瓣9.0高分,明日上映!
    再到今年的《頭號玩家》,將背景設置在了2045年的未來世界,那時人口爆炸、資源枯竭,一切呈現出反烏託邦的未來形態,人類依靠虛擬實境技術與網路遊戲的結合,來逃避現實世界的衰敗,尋求虛擬的慰藉。《頭號玩家》是未來年輕人的遊戲,也是史匹柏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