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美術報
作者 王嘉
(作者系廣東美術館研究員、教授、博士)
編者按:11月16日,中國嘉德2019秋拍「20世紀及當代藝術日場·夜場」中,冷軍的《肖像之相——小姜》以7015萬元成交。「他的作品究竟是畫還是照片」的話題爭議不斷。如果打橫而言,無論是什麼,市場價值已經立起了一個flag,任何討論都繞不開市場對這件作品的認可。作品有沒有價值,跟藉助照片為工具,甚至畫得像照片,沒有必然聯繫。藝術從來都是百花齊放,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畫照片」惹來的爭議和連續不斷的口誅筆伐,讓筆者想起了「玩手機」。人們對於手機又愛又恨的複雜情愫,持續了幾乎20年甚至更久。即便是到了5G時代,「玩手機」仍然會作為熱詞,絲毫也不妨礙一邊自己拿著手機一邊罵別人「玩手機」。古人說,詩可以「興觀群怨」,其實手機、照片,何嘗不是如此呢?無論是贊或罵,都能為各持觀點的人們找到互相投緣的藉口,成為人們社會交往的一個話題。只要它還繼續存在著,它就繼續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畫照片並不是現在才有,它比「玩手機」的歷史還要長。運用照片作為收集素材和保存記憶的手段,並不是什麼秘密。當初在美術學院,安格爾對德加說:「你要想出人頭地就要畫素描,要憑記憶和寫生畫畫,要多畫線條。」德加終生銘記,甚至在臨終也請人一定要把「他終身熱愛素描」寫到墓碑上。雖然如此,這並不妨礙藉助照片成為創作繪畫的工具。
1500多年前,謝赫提出「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在客觀物象的意義上,照片與繪畫其實也有很多相通之處。無論氣韻怎麼生動、骨法怎麼用筆,總不可以「畫虎不成反類犬」吧?就像魯迅說的:「兩點是眼,不知是長是圓。一畫是鳥,不知是鷹是燕」,藉助照片,把客觀物象進行更為細緻的研究,提高繪畫的表現深度,而不是停留在肉眼的視覺感受。照片作為記錄客觀物象的載體,在某種程度上有益於繪畫創作,這是顯然的。
對照片的憎恨,也許是因為照片為繪畫提供的捷徑,目前只是一部分人在享用。罵照片的人,顯然不是以畫照片的受益者為主。當然,如果有一些畫照片的畫家,出於某些原因一邊畫著照片,一邊大聲呵罵,拿起筷子吃飯,放下筷子走人。那至少也是言不由衷。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吃到葡萄也可以說葡萄酸。但回到照片本身,在圖像的意義上,照片的快捷、準確、可複製、可根據需要放大縮小、可在電腦二次製作等特點,一旦成為繪畫的工具,確實比建立在現場速寫基礎上的繪畫創作更加多快好省。如果不是有這個優點,為什麼畫照片的人越來越多?畫家藉助照片,可以足不出戶地畫盡名山大川,可以畫很多以肉眼觀察有難度的內容,可以更為輕鬆地解決在沒有照片的時候遇到的難題。如果照片沒有這些好處,按照適者生存的普遍規律,無須口誅筆伐,它就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11月18日,中國嘉德2019秋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代」專場中,潘天壽的作品《初晴》以2.0585億元成交。這件畫成於1959年的作品,高1.4米,寬3.64米,曾經布置在杭州華僑飯店大堂,為了保護作品不受損失,1979年之後由潘天壽的學生對著照片臨摹了一幅尺寸一樣的作品,換掛在大堂。原作則入庫保存40年,至今完好無損。在我們眾口一詞地罵照片的時候,試想一下,在潘天壽作品的臨摹保護這件事情上,照片不也發揮了重要的工具作用了嗎?
潘天壽 初晴 鏡心 設色紙本 140.5×364 cm
我們究竟是反對照片?還是反對照片帶來的便捷,被別人所用、而沒有被我們自己所用?如果屬於後者,並沒有誰阻攔我們也像別人一樣去畫照片。就工具論而言,任何的「工具歧視」都是不公正的。作為工具的照片,如果可以讓繪畫變得更為輕鬆,何樂而不為。可以選擇用,可以選擇不用,且不必罵,更不必一邊用一邊罵。平常心待之,各為取捨。正所謂,用舍由時,行藏在我。
繪畫有內在的規律,筆法、墨法、構圖、造型、色調、意境等要素,需要的是心明眼亮,且手頭功夫。在照片產生之前,主要依靠寫生和臨摹加以訓練。就像《石濤畫語錄》所云:「夫畫,天下變通之大法也」、「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也」,無論臨摹古畫,或是對景寫真,總要有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等內容之後,傳移模寫才會更有意義。如果一味只是枯筆死墨、色燥形瑣,那也不能算是好作品。對實景寫生也好,對照片作畫也好,讀者要求的是畫出來的作品具有藝術內涵。至於畫家採用什麼方式去畫,真的是殊途同歸。如果畫照片有助於提升繪畫作品的氣韻生動之類,為什麼不用呢?
清 石濤 遊華陽山圖 紙本設色 239.6×102.3 cm 上海博物館藏
筆者認為這裡至少需要堅持三個原則:
第一,以畫為本。藉助照片與否,只是方式。對繪畫作品的評判,最終要回到筆墨色彩造型等要素的本身。畫家自己有寫生功底,無須藉助照片就可以隨心創作,當然最佳。既有寫生功底,又藉助照片,更為簡易地多出作品、出好作品,並不違背繪畫的初心。繪畫不就是為了產生更多的好作品嗎?
第二,以畫家為本。會畫、能畫、敢畫,當然很好。畫出自己的個性風格特點,自古以來都是檢驗一個畫家能否進入更高層次的標誌。古有畫工,只須有粉本就可以畫。而畫家的追求,則是張家樣、曹家樣、自家樣。就像《石濤畫語錄》又說「古之鬚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腸。我自發我之肺腑,揭我之鬚眉」、「我於古何師而不化之有」。能否畫出自己的面目,才是更高的要求。
第三,以市場為本。並不是放任畫家隨波逐流,也不是鼓動畫家唯利是圖,市場就算再「俗」,也還是檢驗繪畫作品的方式之一。比如11月16日,中國嘉德2019秋拍「20世紀及當代藝術日場·夜場」中,冷軍的《肖像之相——小姜》以7015萬元成交。「他的作品究竟是畫還是照片」的話題爭議不斷。如果打橫而言,無論是什麼,市場價值已經立起了一個flag,任何討論都繞不開市場對這件作品的認可。作品有沒有價值,跟藉助照片為工具,甚至畫得像照片,沒有必然聯繫。藝術從來都是百花齊放,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冷軍 肖像之相—小姜 布面油畫 120×60 cm
當然,作品的時代性、原創性,在任何時候都是最重要的。無論是精細素描或是超寫實主義,無論是工筆或是寫意,無論是以照片為工具或是乾脆畫得像照片,就像劉熙載所說:「學者始由不工求工,繼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極也。」引而申之,超級寫實者,寫實之極也。只要有神妙奇巧之品,逸神妙能之格,理到、氣到、趣到,得之造化,悟於神會,寫時代,寫生活,出於原創,那麼都可以創作出經典佳作。
芥子園
《芥子園畫譜》成書於清代,自此便風行了300餘年,毫不誇張地說:它是藝術名家的搖籃,可以快速培養藝術修養。
《芥子園畫譜》自出版三百多年以來,不斷拓展出新,歷來被世人所推崇,為世人學畫必修之書。在它的啟蒙和薰陶之下,培養和造就了無數的中國畫名家。
近現代的一些畫壇名家如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傅抱石等,都從《芥子園畫譜》邁出了畫家生涯的第一步。稱《芥子園畫譜》為啟蒙之良師,一點也不過分。
齊白石把《芥子園畫譜》當做自己的啟蒙老師,他的回憶自述說,借來的書,用松油柴火為燈,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畫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園畫譜》,除了殘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釘成了十六本。
齊白石
《芥子園畫譜》施惠畫壇300餘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謂功德無限。何鏞稱此書「足以名世,足以壽世」,然也。
然而,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萬變的今天,是不是已經過時了?
這個問題,由著名藝術家、現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冰先生來回答再恰當不過了。
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園山水卷》的靈感,
就是來自於這本古老的教科書。
徐冰認為,這本書是中國繪畫的精華與濃縮,最代表中國文化和藝術核心,他說:
《芥子園畫譜》就是符號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典型範式。人分幾群,獨坐看花式、兩人看雲式、三人對立式、四人坐飲式:一個人是什麼姿勢,兩個人是什麼姿勢,小孩問路是什麼姿勢,都是規定好的。
所以,藝術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樣記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組合描繪世界萬物。
中國畫講究紙抄紙,不講究寫生,過去都是靠臨摹,到清代總結出來,這些拷貝的範本分類、細化,變成一本書。
這就是為什麼《芥子園畫譜》是集中了中國人藝術的核心方法與態度的一本書。 」
在康熙年間,《芥子園畫傳》原版初集就已稀貴如金了,常人難睹其真容。清末時,芥予園舊版已毀廢,直至上世紀七十年代《芥子園畫傳》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發現。
山水卷畫論部分《畫學淺說》首頁,
字大行稀,絕對不用擔心看成近視眼。
書中較為系統介紹了中國畫的基本技法及繪畫、品畫的基本技藝。繪畫基本技巧介紹科學合理,淺顯明了,使初學者易領會、易臨摹。
畫譜內容豐富,薈萃中國歷代著名畫家模仿作品,為中國畫初學者最寶貴之畫譜寶庫。故此畫譜問世三百多年來,風行於畫壇,至今不衰。
對此傳世珍寶,我們竭盡全力,重新編輯出版了這本《芥子園畫譜》線裝彩頁版,希圖將其精髓盡現於您眼前。
全書主要分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樹譜、山石譜、人物屋宇譜、梅蘭竹菊譜、花卉草蟲翎毛譜之精華內容。除此之外,並附中國畫的繪畫技法、各名家畫論及經典畫作於其中,以饗讀者。
《芥子園畫譜》深入淺出,循循善誘,令人讀之如醍醐灌頂,頓開茅塞。
芥子雖小,可納須彌山。
《芥子園畫譜》的影響力猶如這枚小小的種子,攜帶著能量,飄散在各處,在每一個人心中種下一座須彌山。
《芥子園畫譜》是一套世間少有珍藏的藝術品;同時也是零基礎學者的入門教科書。不管是拿來欣賞,還是作為繪畫入門的書本,大家都應該看看這套書。
(點擊圖片可見大圖)
(點擊圖片可見大圖)
(點擊此行文字查看更多圖片細節)
《芥子園畫譜》
手工線裝彩色仿宣套裝全集共4冊無憂購買:
1、全國包郵,貨到付款,敬請放心購買;
2、7天內無理由包退,15天內包換;
3、如果收到的物品您不滿意,可聯繫寄件人處理。
購買方式: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或長按識別二維碼),填寫姓名、電話、收貨地址即可下單,這邊會儘快發貨,貨到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