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香港電影的愛好者,如果你的內心住了一個小清新,如果你看厭了狂灑墮胎狗血的國產式青春愛情片。你可以看看這部電影——《王家欣》。
那是在1992年,小島男孩俊賢自小都喜愛音樂,常常抱著心愛的吉他蹲在路邊彈奏自己創作的小曲,但大家都忙著討日子呢,誰會在意一個男孩不起眼的夢想。俊賢第一次離開小島,是去城裡的電影院看電影,他遇見了售票員阿欣。阿欣讚美了他的歌曲很好聽,建議他給歌曲填詞。
俊賢迅速的給歌曲填詞,然後去電影院找阿欣,卻得知阿欣已經辭職不做了。
那個沒有手機、QQ和郵箱的年代,俊賢想找到阿欣,他打給電臺,求電臺幫忙找人。他隱約記得阿欣胸牌上的名字:王家欣。
俊賢找人的消息一不小心被另一個王家欣得知。這個王家欣2號覺得這個世界怎麼會有這麼傻的人,覺得不可思議,不知不覺走進了俊賢的生活。
原版王家欣
王家欣2號
在王家欣2號的幫助下,俊賢找到了各種各樣的「王家欣」,有男有女,有各種各樣的人生故事。因為在香港「家欣」是一個太平凡的名字。
俊賢一直沒有找到阿欣,直到一天他發現王家欣2號手裡拿著一個工牌,才知道自己當時看錯了名字,是「王安欣」不是「王家欣」。
電影的結尾,一個中年女子來到小島上,尋找這個俊賢的男孩。她從男孩曾經生活的店裡找到了一封當年俊賢寫給王家欣,卻沒有寄出的信。
信裡,俊賢說,不知道這個時候你在幹什麼,祝你幸福快樂。
這個女子是梁詠琪演的,故事好像恍惚到了《心動》時,那個裝滿天空照片的盒子,和照片背後的那句:這是我想你的日子。
這個故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偶爾我們還會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新聞,例如一個男孩在地鐵上對一個女孩一見鍾情,錯失認識她的時機以後,發動全世界一起來幫他尋找。
但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心裡的感覺就和電影裡王家欣2號一樣,還有人在拍這種傻乎乎的電影。
一個男孩長得也不帥,又黑又瘦,唱的歌也沒那麼好聽,還跟人學玩一見鍾情。他自己也許都沒好好想過為什麼會那麼喜歡那天遇見的那個女孩,喜歡到打遍所有姓王的人的電話,一個一個問。
而王家欣2號也許也沒有想過自己幹嘛要跟這個瘋子每天滿城的跑來跑去,他的歌是唱給別人的,電話是打給別人的。
其實俊賢對阿欣有多喜歡是談不上,恰巧那個夜晚他彈了吉他給她聽,她又恰巧覺得很好聽。王家欣2號後來問他,為什麼要找阿欣。俊賢只是說:我覺得我很喜歡她。他沒有說我要追她,我要她做我女朋友,他只是覺得我喜歡這個女生。
我認為這中間摻雜了很多俊賢對音樂的喜歡,他需要一個音樂上的聽眾,也需要一個情感上的寄託。這個驚鴻一瞥的阿欣,再合適不過了。就像每一個少年總有點夢想,又有理想型女孩,一個支持自己夢想的理想型女孩,就是他們的夢中情人。
而王家欣2號,電影對她的描繪其實不多,只有她一次次挺身而出幫俊賢,陪著他,悄悄藏起阿欣的真正名牌,不斷的勸阻俊賢放棄吧,不要再找了。後面王家欣2號承認了自己是喜歡俊賢的,但俊賢還是沉迷在沒有找到夢中情人的失落中走不出來。
《王家欣》是導演劉偉恆的處女作,很多導演,尤其是男導演在處女作上都顯得特別青澀和純情,也很擅長在作品中展現自己的痴情和在女人身上學到的東西。這個故事原本可以有很多種延展的方式,但導演的安排特別點到即止,兩個男女主角只在大雨中接了一次吻。俊賢和王家欣2號只是失戀了,阿欣平靜的過著自己的日子,一段轟轟烈烈的青春,卻沒有人受傷,我們要的不該就是這樣的青春嗎?
電影卡片|原創影評新勢力
跟作者聊聊微信ID:maonaodai
長按二維碼關注 電影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