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氏頭條】神奇的南通尤氏家族,傳了22代,代代都有傑出英才!

2021-02-08 尤氏同宗網

尤氏同宗網為全國最大的尤氏文化傳播平臺,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尤氏同宗網"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尤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尤氏宗親交流。網聚天下尤氏,傳承尤氏文化,傳播尤氏正能量。

尤氏頭條:

【尤氏頭條】尤氏家族簡介

【尤氏人物】革命英雄!「四大寇」之一尤列公!

【尤氏頭條】陝蒙寧尤氏宗親祭祖典禮暨第二屆文化推進節

【尤氏頭條】驕傲!寧海縣尤氏宗祠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點!



南通尤家自有家譜記載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我是第二十一代。我的高祖尤彥清是十六世祖風池公的長子。


高祖彥清公(1845--1937)博學多才,不趨名利,不圖富貴,終身虔誠信佛,以詩書道義傳家。曾任狼山總兵署稿房(負責文書之責),是地方上讓人尊敬的長者。他八十壽辰的時候,張謇先生到家裡賀壽,並作賀詩一首:「世變星移俗未更,尤翁長者裡人傾;佐軍久識文無害,訓子都賢士有名;扶老杖前江郭展,逃禪酒外佛香清;耆年亦有山川氣,留轉朱顏看太平。」



彥清公生五子四女。長子尤金鏞(1868--1957)字亞笙,是我曾祖。以州首入學,後補廩,宣統二年獲學部優貢執照,江陰南菁書院優等生畢業。擅詩文,知書畫,國學深厚,且精通理化、生物、博物還會日文。先後在南通女子師範、南通中學任教,所教課程包括國文、化學、物理、生物,兼做南通翰墨林書局編輯,翰墨林書局曾出版他翻譯的日本化學著作《近世化學教科書》,此書由張謇先生題籤。另著有詩詞辭章研究文集多卷。南通市政協委員。



二子尤金捷(1880--1966)字月三。畢業於通州師範,學業出眾。畫梅獨擅當時,富有文人意境。自號「憶梅軒主人」。先後在南通女子師範、南通中學,擔任代數、生物、動植物學與園藝教師。治學嚴謹,辦事認真,主張直觀教學,自製蝴蝶等昆蟲標本,自繪植物圖譜。


三子尤金針(1884--1963)字慎銘。南通師範畢業後是張謇派到日本的第一批留學生,就讀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理化系,學成回國後,任教於南通師範、南通中學。講授物理、化學。以其豐富淵博的理化學識與出色的理化教學,培養出化學家、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袁翰青、彈道專學張述祖等。1938年南通淪陷後,與於敬之、顧怡生等諸老籌辦通師僑校,堅持在敵後教學達八年之久,維繫教育命脈於東南,書寫了南通師範百年校史上的不朽篇章。抗戰勝利後受大生事業管理委員會託,接管翰墨林書局,主持業務。解放後任崇敬中學副校長、市人民代表、市政協委員。


四子早夭。


五子尤金礪(石君)(1901--1958)曾供職於大生紗廠,後任崇敬中學圖書館館長。1946年任臺灣省立宜蘭農業職業學校(今臺灣宜蘭大學)國文教師,在校期間為學校的校歌作詞,此校歌從1947年一直使用到1968年。為紀念這段經歷他為二女兒取名「宜蘭」。


彥清公生有四女。長女尤雋(1874--1940)(似羅)和三女尤琇(1879--1974)(曼倩)分別嫁給南通孫家的孫沅(漢清)、孫鉞(子鈇)兩兄弟,四女嫁南通宋家後不久去世,有一女。


彥清公的次女尤瑜(1877--1975)(璞君)終身未嫁。熟讀經史,以《老子》「復歸於嬰兒」為宗,自號嬰兒子。曾任南通女子師範舍監,講授家政之學。翰墨林書局曾出版她編著的《烹飪教科書》。她是女師校長範姚夫人最好的朋友,姚倚雲曾寫詩詠嘆尤璞君:「靜室焚香誦六經,究於舊理得知新。茫茫叵測人寰裡,眼底惟君肝膽真。」又云:「寒宵獨憶嬰兒子,清澈胸無一點塵。雍睦一家存孝悌,卅年於我更情真。」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月13日淞滬會戰打響,離上海一江之隔的南通人心惶惶,尤家的人也分散躲避,93歲的高祖彥清公帶著幾個十幾歲的孫子留守老宅。


一日午後醒來,高祖彥清公突感身體不適,請人通知剛外出的子孫儘速回來。老人掙扎著從床上起來,端坐到椅子上,雙目微閉,口中開始默誦經文,聞訊趕回的子孫,陸陸續續的跪滿廳前,一眼望去,兒子輩大多已為白頭。過了不到一個小時,高祖彥清公離世。多少年後我聽說了這個場景,心裡有種說不出的震撼,感到血脈裡有種悲壯在激蕩,一個家族的最長者,在大難臨頭時選擇的是守護家園,大限到來之際,坐在椅子上面對子孫默念經文,這是老人離世之際對子孫最後的祝福,這種精神或許就是一個家族進步的力量所在吧。


彥清公的後代,人丁興旺人才濟濟,遍布各個領域。


昆蟲學和植保領域的有:尤其偉(1899--1968)中國昆蟲學奠基人之一。廣東中山大學、南通學院、華南熱帶作物學院教授,華南熱帶林業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中華昆蟲學會理事。九三學社廣東分社組織委員。他編著中國第一部較系統的昆蟲學理論專著《蟲學大綱》。另一著作《害蟲防除學》對植保、植檢、衛生、防疫等領域的科研、教學以及科普工作起過較大的參考和指導。三十年代和魯迅的三弟周建人為商務印書館編《吸血節足動物》。他有四個學生當選了院士,分別是:趙善歡、蒲蟄龍、周堯、印象初。尤其偉長女尤端淑、次女尤韶華都繼承父業,長女尤端淑是中國科學院動物所研究員。尤其倜(1901—1989),南通市科協常委,市政協委員,任教於南通學院(農科)、南通農校。退休後和其子尤世瑾一起負責「內寄生蜂—姬蜂」科研項目。此項目後為國家科委立項。研究報告在《中國昆蟲學報》發表。尤世瑾曾任南通農科所、南通蔬菜所常務副所長。尤其儆(1927--2015)是堂兄尤其偉的學生,曾任廣西科學院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九三學社廣西區委委員,廣西區政協委員,南寧市人大常委會常委。



文學藝術領域有:尤其侃(1910--2006)(無曲)中國山水畫集大成者,中國畫新水墨時代的開拓者。蜜蜂畫社第二期會員。齊白石曾為他訂潤例。著名影星導演趙丹由他帶到上海考入中國文藝學院。晚年創「筆墨水融」說,對新世紀中國畫的發展和走向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央視《人物》為他拍攝大型紀錄片《水墨大師――尤無曲》,出版有《榮寶齋畫譜第一八○輯》、《尤無曲畫集》、《尤無曲印譜》、《藝術巨匠―尤無曲》等。作品被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等收藏。尤其彬(1910--1972)(冰子)復旦大學外國文學系畢業。三十年代初上海開華書局出版了他的小說集《苓英》,該書由文學評論家趙景琛作序,豐子愷先生作封面。趙景深在序言裡稱他的作品為「契訶夫熟讀後的脫化,另闢了一個蹊徑」。



從事紡織的尤其任曾任遼寧紡工廳總工程師,尤其佶曾任青島國棉三廠廠長。尤世懷曾任江蘇省紡織工業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其女尤婷德國萊比錫大學博士,現在該校任教。


從事醫療的有:尤其俋南通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曾作為中國援非醫療隊專家組的成員去坦尚尼亞,期間做了該國首例肝頁切除手術,轟動一時。尤慶生南通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心胸外科主任,碩導,德國奧爾登堡心臟中心訪問教授。


從事文化宣傳的有:尤定一南通市文化館館長,上海奉賢文化局局長,尤世瑋南通文聯主席,搶救性的編輯出版了江海文庫系列叢書,和江海文化系列叢書,組織編輯了新版《張謇全集》,尤煉江海晚報新聞採訪中心攝影室主任。


從事化工的尤其婉,曾任北京化工研究院主任研究員,從事建築的高級工程師尤其健,從事航天科學研究的尤其妍,從事海洋漁業研究的尤其倬,從事食品專業的尤世珩,從事環保的尤世琯,從事機械技術的尤世璜,曾任南通物資中專校長,學物理的尤世珏曾任海南大學應用科技學院副院長。


值得一提的是尤家重視女子教育,尤家有好多女子是南通女師畢業,解放後有的還讀了大學。她們中有大學老師,中、小學老師、校長,幼兒園園長,還有搞特種教育老師。她們是:尤其娟、尤其婝、尤兆熊、尤其姍、尤其媛、尤敏強、尤棣堂、尤其姞、尤世玲等。彥清公後代眾多,這裡不再一一列舉。


尤家和南通很多舊家有姻親關係,彥清公的兩個女兒嫁到孫家。大女婿孫沅是躍龍橋小學創始人。三女婿孫鉞南通博物苑首任苑長。彥清公的長子尤金鏞和三子尤金針,娶的是南通望族顧家的女兒。南通四大才子之一的顧貺予(償基),畫家顧倓基(字桓託),崇敬中學的創始人顧仲敬(儆基)都是我曾祖母顧芷佳或親或堂的兄弟,曾任江蘇高等教育局局長的顧爾鑰,影星、導演顧爾已,作家顧爾潭,是爺爺尤無曲或近或遠的表弟,曾任女師、通師校長的範北強是爺爺尤無曲的姨姐,張謇先生的秘書管石臣是爺爺的姨兄,南通第一養老院的院長管忡謙是爺爺的姨夫。軍山氣象臺首任臺長劉叔璜是爺爺的大姐夫。


尤金捷的大女婿於廣俊,中醫專家,外孫於志堅為南通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碩導。


尤金針的二女婿黃耀曾,中國有機氟化學研究的先驅之一和金屬有機化學的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化學部常委,副主任。尤金針的外孫顧永寧(長女尤其娟的兒子)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船級社技術顧問。尤金針的三女婿梁朱明是上海的著名律師,曾為左翼詩人胡風打贏過官司。曾任上海法院民庭第一任庭長,大連市民盟專職副主委,南通市政協副秘書長。他的外孫女王梁是中央電視臺文藝中心國際部主持人 。尤家的姻親眾多,人才濟濟無法一一列舉。



姓氏起源

    1、沈姓改姓而來。據《梁溪漫錄》所載,五代王審知據閩,閩人姓沈姓者為避諱,去水為尤姓。或言尤姓出自仇姓,尤、仇古音同,且皆為怨義。


  2、出自他族改姓而來。清滿洲人姓,世居沽河、遼陽等地;赫哲族尤可勒氏,漢姓為尤;滿、臺灣土著、蒙古、佤、苗、羌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聃季。又稱冉季載,姬姓,為黃帝後裔,周文王第十子。周初,武王駕崩後,年幼的成王即位,由周公旦攝政。當時的三監(即霍叔、管叔、蔡叔)很是不服,商紂王之子武庚於是趁機勾結三監,聯合東方夷族進行反叛。在這次平叛鬥爭中,聃季立下大功。戰後,周公旦將這位有才華的弟弟舉為周天子的司空,成王后又將他封於沈,建立了沈國。後世子孫以國為氏,稱沈姓。五代時,王潮、王審知入閩,後王審知建立閩國,稱閩王。因沈與審同音,為避諱,沈姓去掉水旁,改稱尤姓,但念念不忘尤為沈姓所改,故尊沈姓的得姓始祖聃季為尤姓的得姓始祖,此當為尤姓之主要來源。


遷徙分布

  沈姓郡望有二:吳興和汝南,而吳興(浙江省)地處閩地,沈改尤後,吳興郡自此成為尤姓郡望,但在北宋時,尤姓族人並不多,直至宋真宗天禧年期(1017年—1022年),其後人才開始大舉繁衍,《常州府志》記載,宋真宗時,泉州晉江人尤叔保舉家遷往浙江常州府無錫,子大公,孫尤輝,曾孫尤著,玄孫尤袤、尤梁,尤袤子尤概,孫尤火育、尤耀,曾孫尤冰寮均名載史冊。


  到了元兵南侵時,宋趙王朝喪師失地,節節敗退。尤姓族人大舉遷移至廣東、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北方落入外族統治後,政治相對穩定,部分尤姓人亦舉家北上。其中,戰亂時,大批難民湧入相對穩定的山西,致使山西成為人口稠密旳地區,明初政府為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50年間八次大規模遷移山西移民到不同地區,當中就包括尤姓,被分遷於北京、江蘇、安徽、湖南等地。


  尤姓人以福建、潮州和江蘇兩地最多,而福建、潮州亦因鄰近海岸,近百年其族人進一步遷徙至海外,並見於臺灣、越南等地。在越南胡志明市南部的美拖一帶,就有一批尤姓族人群居,來自潮州饒平;而在菲律賓創立超拼音編碼系統的尤扶西,則來自福建晉江,反映其族人近代的遷徙路線。


  尤姓在大陸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在臺灣,尤姓是第八十四大姓。尤姓可考的起源較晚。據《後漢書·卷七十七》和《傅山全書·六卷》等所載,東漢時有尤來,漢人外孫、鄯善王尤還,龜茲王尤利多,後被班超廢掉,並送往當時的首都——長安(陝西省西安),三國吳有鄱陽(江西省波陽)賊帥尤突。這些均為五代前見諸史冊之人物,但其後無世系可考。907年,王審知被後梁封為閩王,尤姓始盛於世,閩立國近四十年,九四五年被後唐所滅,尤姓不複本姓似乎有悖常理,但無論如何,北宋之前的尤姓寥若晨星,宋真宗之後,尤姓始光芒四射,卻是不爭史實。沈姓郡望有二:吳興和汝南,而吳興地處閩地,沈改尤後,吳興郡順理成章成為尤姓郡望。據《常州府志》所載,宋真宗天禧年間,泉州晉江人尤叔保舉家遷往常州府無錫,子大公,孫尤輝,曾孫尤著,玄孫尤、尤袤、尤子尤梁,尤袤子尤、尤概,孫尤火育、尤耀,曾孫尤冰寮、尤帶等均名載史冊。南宋時都城為臨安(浙江省杭州),由於仕宦等原因,浙江也成為尤姓大批湧入之地。五代至兩宋,尤姓除繼續繁衍於福建外,已開始播遷於福建周邊省份。宋末,元兵大舉南侵,宋趙王朝喪師失地,節節敗退。尤姓或仕宦,或逃難,於是廣東、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尤姓人落籍。而一些大膽的尤姓人則舉家北上,因為當時北方已由夷族統治多年,不會發生你來我往的拉鋸戰,相對穩定。宋末至元,尤姓在北方繁衍興旺。明初,山西尤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北京、江蘇、安徽、湖南等地。鄭和下西洋,表明中國造船水平的提高,時福建等沿海地區的尤姓有渡海赴臺,揚帆東南亞者。因此尤姓進入臺灣的一百大姓,也就不奇怪了。另外,尤安禮隨父由江蘇省長洲(蘇州)徙居武昌,尤求由長洲移居太倉。清代尤萃由浙江嘉興徙居平湖。尤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福建多此姓,約佔全國漢族尤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八,河北、河南、江蘇、北京等省市亦多此姓,上述五省市尤姓約佔全國漢族尤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六。


尤氏世系圖

思禮公(尤氏始祖、駙馬公)——2世:志威公——3世:美公、構公(文簡祖)——4世:宋公——5世:叔保公——6世:有終公——7世:陽秋公——8世:雲耕公——9世:文簡公(尤袤)——10世:鵬公(佳蕃一世祖)、異公、宜中公、賢公(泉州市卿田派、福州市羅源、長樂一世祖)、忠公——11世:思宗公——12世:宏公——13世:無咎公——14世:義公——15世:惠公——16世:君實公——17世:天保公——18世:信公——19世:義端公——20世:佛惠公(毅然公,南廳一世祖)   泉州卿田尤氏的字輩是(1-6無字輩),7世起為:公、侯、伯、子、開、基、茂、奕、世、傳、芳、祖、澤、長、錫、疇、祉、大、吉、祥、孫、謀、貽、厥、克、壽(守)、永(道)、昌   

另:泉州其他各地尤氏分支始祖如下:  

晉江佳潘、庵前之祖為17世長孫   

泉州安內之祖為18世佛佑

  郡東之祖為17世仕銘

  郡西之祖為18世庚生

  御裡之祖18世仕斌

  筍江、郡南之祖為19世隗齊

  永春之祖為18世公安

  浙江省台州市之祖令聞公之子志學



泉州卿田尤氏第一~六世無字輩,從第七世起字輩:「公侯伯子開基茂奕世傳芳祖澤長錫疇祉大吉祥孫謀貽厥克壽(守)永(道)昌」。


一、郡望

尤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主要郡望有:吳興郡——三國吳置郡。治所在烏程(浙江湖州南)。轄境相當浙江臨安、餘杭、德清等地。



二、堂號

「樹德」、「志清」、「吳興」、「歸閒」、「鶴棲」、「遂初」、「卿田」等


歷史名人

尤叔保:常州無錫(屬江蘇)人,宋代書畫家、富翁。為人正直,以書畫名世。晚年頗雄於財,其園亭池館,為一時絕勝。


尤袤:字延之,號遂初居士,無錫人,南宋詩人、大臣。紹興進士。任泰興令時有政績。累官至禮部尚書兼侍讀。詩與楊萬裡、範成大、陸遊並稱「南宋四大家」。清尤侗輯有《梁溪遺稿》。


尤概:尤袤子,宋代官吏、詩人。孝宗時進士,歷任建康府推官、左朝奉郎、太常博士。惜未耆而歿。有《綠雲寮詩草》。


尤時泰:常州無錫人,宋代名士。曾舉博學鴻詞,授予國子監主簿,其拒絕赴任。後遍遊祖國名山大川。壽命長達一百二十餘歲。


尤瑛:常州府無錫人,明代官吏。嘉靖年間進士。留心韜略,繪《九邊圖》,著論三十餘篇。任廣東按察僉事期間,數平地方騷亂。官至江西布政使參議。

尤世功、尤世威、尤世祿:陝西榆林衛人,明末將領。長兄世功出身武舉,累官至總兵,清兵破瀋陽時戰死。次兄世威與清作戰屢立戰功,累官至左都督,李自成破西安後,被俘殺。弟世威為寧夏總兵官,李自成攻榆林時,守城死。

尤侗:字同人,號悔庵,晚號艮齋,江南長洲(江蘇蘇州)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康熙年間舉博學鴻詞科,任翰林院檢討,參與修纂《明史》,三年後辭官回鄉。詩詞古文俱佳,被康熙稱為「老名士」。有《艮齋雜記》、《鶴棲堂文集》、《西堂雜俎》及傳奇《鈞天樂》、雜劇《讀離騷》、《吊琵琶》等。


尤怡:江蘇吳縣人,清代醫學家、詩人。家道中落,好為詩。晚年醫術益精。著有《傷寒貫珠集》、《金匱心典》、《醫學讀書》、《靜香樓醫案》等。

尤珍:尤侗子,號滄湄,清代官吏、詩人。康熙年間進士,由編修累擢右贊善。工詩,每作一詩,字字求安。有《滄湄類稿》、《日卒示錄》。

尤澹仙:江蘇長洲人,清代學者。工詞賦及駢體文。年十八,名列吳中十子。有《曉春閣詩詞》。


尤維熊:字祖望,號二娛,江蘇長洲人,清代官吏、詩人。拔貢出身,官蒙自知縣。工詩詞。有《二娛小廬詩詞鈔》。


尤蔭:江蘇儀徵人,清代書畫家。山水、畫鳥、蘭竹皆入逸品,尤長寫竹,得文、蘇法。其作蒼古渾厚,如挾風雨之勢,書法從畫竹中來,有金錯刀遺意。有《出塞詩鈔》、《出塞集》、《黃山集》。


尤渤:甘肅武威人,清朝將領。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任安徽壽春鎮總兵,他率部猛烈反擊,將進犯松江府的英軍擊退。旋升江南提督。

尤錦:江蘇太倉人,清代畫家。工山水,擅花卉翎毛。



歡迎宗親轉發尤氏文章,

傳播尤氏正能量,

讓更多宗親聚集起來!

相關焦點

  • 紅樓夢:尤氏和金氏同輩,為何尤氏叫她嬸子?
    《紅樓夢》中,尤氏和賈璜媳婦金氏說話的時候,不止一次地稱金氏為「嬸子」。 現代人管父親的弟弟叫叔叔,管父親弟弟的媳婦叫嬸子,所以,嬸子是對長輩的稱呼。尤氏和金氏是平輩人,尤氏叫金氏嬸子是否符合輩分呢? 答案是否。
  • 紅樓夢:金氏和尤氏是妯娌,為什麼尤氏叫金氏嬸子?錯了嗎?
    《紅樓夢》中,尤氏和賈璜媳婦金氏說話的時候,不止一次地稱金氏為「嬸子」。例如:嬸子,你是知道那媳婦的……現代人管父親的弟弟叫叔叔,管父親弟弟的媳婦叫嬸子,所以,嬸子是對長輩的稱呼。尤氏和金氏是平輩人,她們是妯娌,尤氏叫金氏嬸子是否符合輩分呢?
  • 尤二姐與尤氏感情如何?她死後尤氏借一人之手狠狠報復了鳳姐
    雖然姓尤,但尤氏姐妹不過是尤老娘攜來改嫁尤氏父親的一對拖油瓶,繼而將原姓也摒棄了去,巧的是兩人真真一對尤物,堪配此姓。在古代,若非有殷實的家境,深厚的背景,長著一幅美貌很多時候只能為自己帶來災難,尤氏姐妹便是如此。柳湘蓮曾說過「你們東府除了大門前的兩隻石獅子乾淨,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薛蟠亦曾思忖「賈珍是在女人身上做慣功夫的」。
  • 邢夫人和尤氏:風光背後的辛酸不易
    第十六回,賈元春被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得知此消息後,賈母帶著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按品級大妝起來,然後一共四乘大轎入朝謝恩。過年的時候,賈母等有誥封的婦人都按照品級穿著朝服,坐著八人大轎進宮朝賀,在行禮領宴之後,再回到寧國府祭祖。誥封品級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雖然在榮國府,王夫人比邢夫人更有實權,但是論品級,王夫人卻要低邢夫人一頭。
  • 身處亂世豪門的處事智慧 ——讀《紅樓夢》尤氏有感
    但我們發現,實際上尤氏出現在《紅樓夢》中的「影像」非常少,相對於其他大夫人的出場次數,甚至是類似一種「編外人士」的存在。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書中真實體現的尤氏和浮於表面的尤氏形象又有什麼差距?這又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發和意義?讓我們一同發現一個真實的尤氏。
  • 尤氏:做人最大的悲憫,是不動聲色地善良
    那一次為了給鳳姐慶祝生日,賈母也曾委託尤氏全權料理這場生日宴。可是尤氏為人卻很低調,甚至低調到有幾分卑微。在她的身上,全然沒有鳳姐的耀武揚威,目中無人。鳳姐從始至終不把她放在眼裡,後來更是因為尤二姐之事,大鬧寧國府,把她踐踏一番。低調如尤氏,儘管貌似擁有一切,卻也一無所有。
  • 尤氏傳1:一個沒有名字來歷的女子竟成豪門誥命,背後的故事猜想
    《紅樓夢》中的重要人物,大都有來歷有出身,尤其是嫁入賈府的媳婦,更是清清楚楚。比如賈母、王夫人、王熙鳳等都來自「聯絡有親」的四大家族,李紈是國子監祭酒的女兒,秦可卿的父親是營繕郎,唯有賈赦之妻邢夫人和賈珍之妻尤氏來歷出身不清不楚。
  • 邢夫人和尤氏:同樣是填房,卻活成兩種不同的樣子
    然而,大家對於邢夫人和尤氏兩人的態度卻是不同的。對於邢夫人,人們大多是厭惡之情;對於尤氏,大家對她更多的是同情和心疼。一、邢夫人和尤氏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處邢夫人和尤氏都是以填房的身份嫁入賈府的,屬於高攀,在權勢地位上,她們的娘家與夫家是不平等的,這也使得她們在夫家的地位以及話語權並不高。
  • 寧國府聚麀之誚,尤氏「原有病」怕人說,小姑惜春:你不清白!
    曹雪芹原文用「尤氏心內原有病,怕說這些話」,形容尤氏惱羞成怒。尤氏心中有什麼病?這「病」要從惜春原話中尋找,尤氏的「病」非止一個,卻都難以出口,怕被人說。尤氏也不答話,一逕往前邊去了。尤氏心內「原有病」,曹雪芹這三個字的帽子不可謂不大。作為寧國府主母,雖說丈夫兒子不會聽她管束,她也身不由己。但身為妻子繼母,尤氏盡不到妻子母親的責任,放任父子二人將家裡難得烏煙瘴氣,本身就是失職!不能說女人不該背鍋,哪一個家庭出了問題,妻子都有責任。
  • 紅樓夢:抓了一手爛牌的尤氏,憑啥打出王炸?看她咋對丈夫賈珍的
    現在,要錢沒有,要人無著,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尤氏怎麼辦?尤氏不是一般的巧婦,她是巧婦中的巧婦,兩府現有人丁還有家族中平時難得一見的爺們兒,都被尤氏組織起來了。廟裡怎麼辦?家裡怎麼辦?怎麼去送信?包括急招賈珍賈蓉回來,老太太、太太怎麼辦都考慮得周周到到。
  • 同為填房長媳,尤氏為何比邢夫人混得開?性格不是最主要的
    面對丈夫賈珍縱情聲色,男女兼蓄也視而不見,甚至還會聽牆角,連批書人脂硯齋都批其「過於從夫」。更有最重要的一點,邢夫人與尤氏都無兒無女,而且兩人家世背景相當,論理,這樣兩位各方面相當的女子,在府中處境應該不會相去甚遠,可事實卻不是如此。雖是大房太太,但邢夫人在榮府並不太得臉,很多時候一些榮府的一些活動甚至都漏掉了這個大太太。
  • 尤氏貴為族長夫人,為何放任兩個妹妹做下醜事?滕妾有啥作用
    以詩傳史石上墨,誰識畫眉昭風流?女兒未嫁將未降,末世忠義明閨閣!先時名號通靈玉,來時姓氏原是秦。源為二玉演二寶,慷慨雋逸作姽嫿,榮源寧演隱甄氏,《胠篋》《南華》續《莊子》!——《石頭記》前言《紅樓夢》故事裡,賈珍、賈璉、賈蓉爺兒三個見尤二姐和尤三姐長得風流標緻,先是賈珍與賈蓉父子與之有聚麀之誚,繼而是賈璉素日既聞尤氏姐妹之名,因賈敬停靈在家之際,乘機百般撩撥。
  • 紅樓夢:尤氏到李紈房裡坐了一會兒,就發現了她不為人知的一面
    碧月道:「我們奶奶不頑,把兩個姨娘和琴姑娘也限住了,如今琴姑娘又跟了老太太前頭去了,更寂寞了,兩個姨娘今年過了,到明年冬天都去了,又更寂寞呢……」這就是李紈在賈府中,大部分時間的生活狀態。身為寡婦,李紈不能輕易說笑,不能使用胭脂水粉,不能穿色彩鮮豔的衣服……即便是在自己的稻香村,李紈也恪守著這個準則,一絲不苟地要求自己做到這些事情。
  • 王熙鳳大鬧寧國府,讓尤氏丟盡面子,曹雪芹:這種妯娌關係才正常
    一、王熙鳳大鬧寧國府,讓尤氏丟盡面子,曹雪芹:這種關係很正常。 鳳姐照臉一口唾沫,道:「你尤家的丫頭沒人要了,偷著只往賈家送!難道賈家的人都是好的,普天下死絕了男人了?你就願意給,也要三媒六證,大家說明,成個體統才是。你痰迷了心,脂油蒙了竅,國孝家孝兩層在身,就把個人送了來。這會子叫人告我們,連官場中都知道我厲害,吃醋。
  • 尤氏:我家吃了江南甄家的虧
    尤氏:我家吃了江南甄家的虧歷史上的曹家被抄家,是因為替康熙背了黑鍋,吃了康熙南巡的虧。紅樓夢裡的賈家後來也被抄家,家產被沒收,家眷被充公轉賣。那麼紅樓夢裡的賈家到底犯了什麼罪被抄家?尤氏:我家吃了江南甄家的虧。一、江南甄家被抄後,賈家因替甄家私藏財物罪被抄家。
  • 邢夫人、尤氏、熙鳳三人面對丈夫偷腥,誰手段最高明?誰最惡劣?
    賈赦和賈珍及其兒子都是貪財好色,貪圖享樂之輩。有這樣丈夫,他們的妻子是多麼悲涼,令人無奈又心疼。邢夫人、尤氏、王熙鳳三人作為正房對待丈夫納妾、偷腥行為,有不一樣的處理方式,導致三人婚姻呈現不同的狀況。王熙鳳是金陵十二釵之一,紅樓主角之一。曹公筆下的鳳姐,家境背景、身份地位遠在眾姐妹之上。
  • 紅樓夢中尤氏稱賈璜妻金氏「嬸子」,符合輩分稱呼嗎?
    賈珍與賈璜是平輩兄弟,都是玉字輩的,尤氏與賈璜的妻子金氏是妯娌,但尤氏稱金氏為「嬸子」是符合我們中國人的叫法的,因為我們中國親屬之間的稱謂是按著孩子來叫的。比如:大伯子,小叔子,小姑子,小舅子,小姨子,舅母子(大妗子)。其實連公公,婆婆也是同理。
  • 宋丹丹前夫英達,家族代代出能人,憑什麼打破富不過三代魔咒?
    >歷史上的確少有富過三代,代代出能人的家族。但有一氏家族,他們的姓不在百家姓上,卻富過三代,代代出能人。這一家便是英氏。宋丹丹前夫英達英這個姓氏十分少見,而如今較廣為人知的英姓人,便是宋丹丹前夫英達。宋丹丹是我國著名的喜劇演員,說是家戶喻曉也不為過,而她的前夫也並非籍籍無名之人。
  • 探春遠嫁柳五兒進怡紅院尤氏患病賈赦作法驅妖賈政失察被降三級
    探春臨走和寶玉說綱常,寶玉漸有醒悟的樣子。李紈和惜春都挪回舊居,大觀園只有少數丫環僕婦,更空曠了。這日尤氏送別探春,從園中抄近路回寧府。回去就發熱說胡話,且神志模糊,吃藥也不見好。後來請毛半仙佔卜。說撞見了伏屍白虎。看出是黃昏時生病,是碰見陰人作祟,還可能讓賈珍等人生病。
  • 《紅樓夢》尤氏篇:我方唱罷你登場,心字成灰
    「尤氏,你見過我的聘禮嗎?」這般開頭,令我摸不著頭腦,我只能搖頭。「正妻的聘禮都是雙數,取好事成雙之意。要三書六禮,三媒六聘。要八抬大轎,要三十六臺嫁妝。還要一對大雁,比喻忠貞。最後是姑娘親手繡的大紅嫁衣,繡的時間長則八九年,短則兩三年。可是只能穿一次,之後只能束之高閣。尤氏,你還記得你的聘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