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氏同宗網為全國最大的尤氏文化傳播平臺,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尤",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尤氏同宗網"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尤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尤氏宗親交流。網聚天下尤氏,傳承尤氏文化,傳播尤氏正能量。
尤氏頭條:
【尤氏頭條】尤氏家族簡介
【尤氏人物】革命英雄!「四大寇」之一尤列公!
【尤氏頭條】陝蒙寧尤氏宗親祭祖典禮暨第二屆文化推進節
【尤氏頭條】驕傲!寧海縣尤氏宗祠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點!
南通尤家自有家譜記載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我是第二十一代。我的高祖尤彥清是十六世祖風池公的長子。
高祖彥清公(1845--1937)博學多才,不趨名利,不圖富貴,終身虔誠信佛,以詩書道義傳家。曾任狼山總兵署稿房(負責文書之責),是地方上讓人尊敬的長者。他八十壽辰的時候,張謇先生到家裡賀壽,並作賀詩一首:「世變星移俗未更,尤翁長者裡人傾;佐軍久識文無害,訓子都賢士有名;扶老杖前江郭展,逃禪酒外佛香清;耆年亦有山川氣,留轉朱顏看太平。」
彥清公生五子四女。長子尤金鏞(1868--1957)字亞笙,是我曾祖。以州首入學,後補廩,宣統二年獲學部優貢執照,江陰南菁書院優等生畢業。擅詩文,知書畫,國學深厚,且精通理化、生物、博物還會日文。先後在南通女子師範、南通中學任教,所教課程包括國文、化學、物理、生物,兼做南通翰墨林書局編輯,翰墨林書局曾出版他翻譯的日本化學著作《近世化學教科書》,此書由張謇先生題籤。另著有詩詞辭章研究文集多卷。南通市政協委員。
二子尤金捷(1880--1966)字月三。畢業於通州師範,學業出眾。畫梅獨擅當時,富有文人意境。自號「憶梅軒主人」。先後在南通女子師範、南通中學,擔任代數、生物、動植物學與園藝教師。治學嚴謹,辦事認真,主張直觀教學,自製蝴蝶等昆蟲標本,自繪植物圖譜。
三子尤金針(1884--1963)字慎銘。南通師範畢業後是張謇派到日本的第一批留學生,就讀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理化系,學成回國後,任教於南通師範、南通中學。講授物理、化學。以其豐富淵博的理化學識與出色的理化教學,培養出化學家、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袁翰青、彈道專學張述祖等。1938年南通淪陷後,與於敬之、顧怡生等諸老籌辦通師僑校,堅持在敵後教學達八年之久,維繫教育命脈於東南,書寫了南通師範百年校史上的不朽篇章。抗戰勝利後受大生事業管理委員會託,接管翰墨林書局,主持業務。解放後任崇敬中學副校長、市人民代表、市政協委員。
四子早夭。
五子尤金礪(石君)(1901--1958)曾供職於大生紗廠,後任崇敬中學圖書館館長。1946年任臺灣省立宜蘭農業職業學校(今臺灣宜蘭大學)國文教師,在校期間為學校的校歌作詞,此校歌從1947年一直使用到1968年。為紀念這段經歷他為二女兒取名「宜蘭」。
彥清公生有四女。長女尤雋(1874--1940)(似羅)和三女尤琇(1879--1974)(曼倩)分別嫁給南通孫家的孫沅(漢清)、孫鉞(子鈇)兩兄弟,四女嫁南通宋家後不久去世,有一女。
彥清公的次女尤瑜(1877--1975)(璞君)終身未嫁。熟讀經史,以《老子》「復歸於嬰兒」為宗,自號嬰兒子。曾任南通女子師範舍監,講授家政之學。翰墨林書局曾出版她編著的《烹飪教科書》。她是女師校長範姚夫人最好的朋友,姚倚雲曾寫詩詠嘆尤璞君:「靜室焚香誦六經,究於舊理得知新。茫茫叵測人寰裡,眼底惟君肝膽真。」又云:「寒宵獨憶嬰兒子,清澈胸無一點塵。雍睦一家存孝悌,卅年於我更情真。」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月13日淞滬會戰打響,離上海一江之隔的南通人心惶惶,尤家的人也分散躲避,93歲的高祖彥清公帶著幾個十幾歲的孫子留守老宅。
一日午後醒來,高祖彥清公突感身體不適,請人通知剛外出的子孫儘速回來。老人掙扎著從床上起來,端坐到椅子上,雙目微閉,口中開始默誦經文,聞訊趕回的子孫,陸陸續續的跪滿廳前,一眼望去,兒子輩大多已為白頭。過了不到一個小時,高祖彥清公離世。多少年後我聽說了這個場景,心裡有種說不出的震撼,感到血脈裡有種悲壯在激蕩,一個家族的最長者,在大難臨頭時選擇的是守護家園,大限到來之際,坐在椅子上面對子孫默念經文,這是老人離世之際對子孫最後的祝福,這種精神或許就是一個家族進步的力量所在吧。
彥清公的後代,人丁興旺人才濟濟,遍布各個領域。
昆蟲學和植保領域的有:尤其偉(1899--1968)中國昆蟲學奠基人之一。廣東中山大學、南通學院、華南熱帶作物學院教授,華南熱帶林業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中華昆蟲學會理事。九三學社廣東分社組織委員。他編著中國第一部較系統的昆蟲學理論專著《蟲學大綱》。另一著作《害蟲防除學》對植保、植檢、衛生、防疫等領域的科研、教學以及科普工作起過較大的參考和指導。三十年代和魯迅的三弟周建人為商務印書館編《吸血節足動物》。他有四個學生當選了院士,分別是:趙善歡、蒲蟄龍、周堯、印象初。尤其偉長女尤端淑、次女尤韶華都繼承父業,長女尤端淑是中國科學院動物所研究員。尤其倜(1901—1989),南通市科協常委,市政協委員,任教於南通學院(農科)、南通農校。退休後和其子尤世瑾一起負責「內寄生蜂—姬蜂」科研項目。此項目後為國家科委立項。研究報告在《中國昆蟲學報》發表。尤世瑾曾任南通農科所、南通蔬菜所常務副所長。尤其儆(1927--2015)是堂兄尤其偉的學生,曾任廣西科學院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九三學社廣西區委委員,廣西區政協委員,南寧市人大常委會常委。
文學藝術領域有:尤其侃(1910--2006)(無曲)中國山水畫集大成者,中國畫新水墨時代的開拓者。蜜蜂畫社第二期會員。齊白石曾為他訂潤例。著名影星導演趙丹由他帶到上海考入中國文藝學院。晚年創「筆墨水融」說,對新世紀中國畫的發展和走向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央視《人物》為他拍攝大型紀錄片《水墨大師――尤無曲》,出版有《榮寶齋畫譜第一八○輯》、《尤無曲畫集》、《尤無曲印譜》、《藝術巨匠―尤無曲》等。作品被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等收藏。尤其彬(1910--1972)(冰子)復旦大學外國文學系畢業。三十年代初上海開華書局出版了他的小說集《苓英》,該書由文學評論家趙景琛作序,豐子愷先生作封面。趙景深在序言裡稱他的作品為「契訶夫熟讀後的脫化,另闢了一個蹊徑」。
從事紡織的尤其任曾任遼寧紡工廳總工程師,尤其佶曾任青島國棉三廠廠長。尤世懷曾任江蘇省紡織工業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其女尤婷德國萊比錫大學博士,現在該校任教。
從事醫療的有:尤其俋南通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曾作為中國援非醫療隊專家組的成員去坦尚尼亞,期間做了該國首例肝頁切除手術,轟動一時。尤慶生南通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心胸外科主任,碩導,德國奧爾登堡心臟中心訪問教授。
從事文化宣傳的有:尤定一南通市文化館館長,上海奉賢文化局局長,尤世瑋南通文聯主席,搶救性的編輯出版了江海文庫系列叢書,和江海文化系列叢書,組織編輯了新版《張謇全集》,尤煉江海晚報新聞採訪中心攝影室主任。
從事化工的尤其婉,曾任北京化工研究院主任研究員,從事建築的高級工程師尤其健,從事航天科學研究的尤其妍,從事海洋漁業研究的尤其倬,從事食品專業的尤世珩,從事環保的尤世琯,從事機械技術的尤世璜,曾任南通物資中專校長,學物理的尤世珏曾任海南大學應用科技學院副院長。
值得一提的是尤家重視女子教育,尤家有好多女子是南通女師畢業,解放後有的還讀了大學。她們中有大學老師,中、小學老師、校長,幼兒園園長,還有搞特種教育老師。她們是:尤其娟、尤其婝、尤兆熊、尤其姍、尤其媛、尤敏強、尤棣堂、尤其姞、尤世玲等。彥清公後代眾多,這裡不再一一列舉。
尤家和南通很多舊家有姻親關係,彥清公的兩個女兒嫁到孫家。大女婿孫沅是躍龍橋小學創始人。三女婿孫鉞南通博物苑首任苑長。彥清公的長子尤金鏞和三子尤金針,娶的是南通望族顧家的女兒。南通四大才子之一的顧貺予(償基),畫家顧倓基(字桓託),崇敬中學的創始人顧仲敬(儆基)都是我曾祖母顧芷佳或親或堂的兄弟,曾任江蘇高等教育局局長的顧爾鑰,影星、導演顧爾已,作家顧爾潭,是爺爺尤無曲或近或遠的表弟,曾任女師、通師校長的範北強是爺爺尤無曲的姨姐,張謇先生的秘書管石臣是爺爺的姨兄,南通第一養老院的院長管忡謙是爺爺的姨夫。軍山氣象臺首任臺長劉叔璜是爺爺的大姐夫。
尤金捷的大女婿於廣俊,中醫專家,外孫於志堅為南通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碩導。
尤金針的二女婿黃耀曾,中國有機氟化學研究的先驅之一和金屬有機化學的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化學部常委,副主任。尤金針的外孫顧永寧(長女尤其娟的兒子)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船級社技術顧問。尤金針的三女婿梁朱明是上海的著名律師,曾為左翼詩人胡風打贏過官司。曾任上海法院民庭第一任庭長,大連市民盟專職副主委,南通市政協副秘書長。他的外孫女王梁是中央電視臺文藝中心國際部主持人 。尤家的姻親眾多,人才濟濟無法一一列舉。
姓氏起源
1、沈姓改姓而來。據《梁溪漫錄》所載,五代王審知據閩,閩人姓沈姓者為避諱,去水為尤姓。或言尤姓出自仇姓,尤、仇古音同,且皆為怨義。
2、出自他族改姓而來。清滿洲人姓,世居沽河、遼陽等地;赫哲族尤可勒氏,漢姓為尤;滿、臺灣土著、蒙古、佤、苗、羌等民族均有此姓。
聃季。又稱冉季載,姬姓,為黃帝後裔,周文王第十子。周初,武王駕崩後,年幼的成王即位,由周公旦攝政。當時的三監(即霍叔、管叔、蔡叔)很是不服,商紂王之子武庚於是趁機勾結三監,聯合東方夷族進行反叛。在這次平叛鬥爭中,聃季立下大功。戰後,周公旦將這位有才華的弟弟舉為周天子的司空,成王后又將他封於沈,建立了沈國。後世子孫以國為氏,稱沈姓。五代時,王潮、王審知入閩,後王審知建立閩國,稱閩王。因沈與審同音,為避諱,沈姓去掉水旁,改稱尤姓,但念念不忘尤為沈姓所改,故尊沈姓的得姓始祖聃季為尤姓的得姓始祖,此當為尤姓之主要來源。
沈姓郡望有二:吳興和汝南,而吳興(浙江省)地處閩地,沈改尤後,吳興郡自此成為尤姓郡望,但在北宋時,尤姓族人並不多,直至宋真宗天禧年期(1017年—1022年),其後人才開始大舉繁衍,《常州府志》記載,宋真宗時,泉州晉江人尤叔保舉家遷往浙江常州府無錫,子大公,孫尤輝,曾孫尤著,玄孫尤袤、尤梁,尤袤子尤概,孫尤火育、尤耀,曾孫尤冰寮均名載史冊。
到了元兵南侵時,宋趙王朝喪師失地,節節敗退。尤姓族人大舉遷移至廣東、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北方落入外族統治後,政治相對穩定,部分尤姓人亦舉家北上。其中,戰亂時,大批難民湧入相對穩定的山西,致使山西成為人口稠密旳地區,明初政府為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50年間八次大規模遷移山西移民到不同地區,當中就包括尤姓,被分遷於北京、江蘇、安徽、湖南等地。
尤姓人以福建、潮州和江蘇兩地最多,而福建、潮州亦因鄰近海岸,近百年其族人進一步遷徙至海外,並見於臺灣、越南等地。在越南胡志明市南部的美拖一帶,就有一批尤姓族人群居,來自潮州饒平;而在菲律賓創立超拼音編碼系統的尤扶西,則來自福建晉江,反映其族人近代的遷徙路線。
尤姓在大陸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在臺灣,尤姓是第八十四大姓。尤姓可考的起源較晚。據《後漢書·卷七十七》和《傅山全書·六卷》等所載,東漢時有尤來,漢人外孫、鄯善王尤還,龜茲王尤利多,後被班超廢掉,並送往當時的首都——長安(陝西省西安),三國吳有鄱陽(江西省波陽)賊帥尤突。這些均為五代前見諸史冊之人物,但其後無世系可考。907年,王審知被後梁封為閩王,尤姓始盛於世,閩立國近四十年,九四五年被後唐所滅,尤姓不複本姓似乎有悖常理,但無論如何,北宋之前的尤姓寥若晨星,宋真宗之後,尤姓始光芒四射,卻是不爭史實。沈姓郡望有二:吳興和汝南,而吳興地處閩地,沈改尤後,吳興郡順理成章成為尤姓郡望。據《常州府志》所載,宋真宗天禧年間,泉州晉江人尤叔保舉家遷往常州府無錫,子大公,孫尤輝,曾孫尤著,玄孫尤、尤袤、尤子尤梁,尤袤子尤、尤概,孫尤火育、尤耀,曾孫尤冰寮、尤帶等均名載史冊。南宋時都城為臨安(浙江省杭州),由於仕宦等原因,浙江也成為尤姓大批湧入之地。五代至兩宋,尤姓除繼續繁衍於福建外,已開始播遷於福建周邊省份。宋末,元兵大舉南侵,宋趙王朝喪師失地,節節敗退。尤姓或仕宦,或逃難,於是廣東、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尤姓人落籍。而一些大膽的尤姓人則舉家北上,因為當時北方已由夷族統治多年,不會發生你來我往的拉鋸戰,相對穩定。宋末至元,尤姓在北方繁衍興旺。明初,山西尤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北京、江蘇、安徽、湖南等地。鄭和下西洋,表明中國造船水平的提高,時福建等沿海地區的尤姓有渡海赴臺,揚帆東南亞者。因此尤姓進入臺灣的一百大姓,也就不奇怪了。另外,尤安禮隨父由江蘇省長洲(蘇州)徙居武昌,尤求由長洲移居太倉。清代尤萃由浙江嘉興徙居平湖。尤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福建多此姓,約佔全國漢族尤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八,河北、河南、江蘇、北京等省市亦多此姓,上述五省市尤姓約佔全國漢族尤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六。
思禮公(尤氏始祖、駙馬公)——2世:志威公——3世:美公、構公(文簡祖)——4世:宋公——5世:叔保公——6世:有終公——7世:陽秋公——8世:雲耕公——9世:文簡公(尤袤)——10世:鵬公(佳蕃一世祖)、異公、宜中公、賢公(泉州市卿田派、福州市羅源、長樂一世祖)、忠公——11世:思宗公——12世:宏公——13世:無咎公——14世:義公——15世:惠公——16世:君實公——17世:天保公——18世:信公——19世:義端公——20世:佛惠公(毅然公,南廳一世祖) 泉州卿田尤氏的字輩是(1-6無字輩),7世起為:公、侯、伯、子、開、基、茂、奕、世、傳、芳、祖、澤、長、錫、疇、祉、大、吉、祥、孫、謀、貽、厥、克、壽(守)、永(道)、昌
另:泉州其他各地尤氏分支始祖如下:
晉江佳潘、庵前之祖為17世長孫
泉州安內之祖為18世佛佑
郡東之祖為17世仕銘
郡西之祖為18世庚生
御裡之祖18世仕斌
筍江、郡南之祖為19世隗齊
永春之祖為18世公安
浙江省台州市之祖令聞公之子志學
尤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主要郡望有:吳興郡——三國吳置郡。治所在烏程(浙江湖州南)。轄境相當浙江臨安、餘杭、德清等地。
「樹德」、「志清」、「吳興」、「歸閒」、「鶴棲」、「遂初」、「卿田」等
尤叔保:常州無錫(屬江蘇)人,宋代書畫家、富翁。為人正直,以書畫名世。晚年頗雄於財,其園亭池館,為一時絕勝。
尤袤:字延之,號遂初居士,無錫人,南宋詩人、大臣。紹興進士。任泰興令時有政績。累官至禮部尚書兼侍讀。詩與楊萬裡、範成大、陸遊並稱「南宋四大家」。清尤侗輯有《梁溪遺稿》。
尤概:尤袤子,宋代官吏、詩人。孝宗時進士,歷任建康府推官、左朝奉郎、太常博士。惜未耆而歿。有《綠雲寮詩草》。
尤時泰:常州無錫人,宋代名士。曾舉博學鴻詞,授予國子監主簿,其拒絕赴任。後遍遊祖國名山大川。壽命長達一百二十餘歲。
尤瑛:常州府無錫人,明代官吏。嘉靖年間進士。留心韜略,繪《九邊圖》,著論三十餘篇。任廣東按察僉事期間,數平地方騷亂。官至江西布政使參議。
尤世功、尤世威、尤世祿:陝西榆林衛人,明末將領。長兄世功出身武舉,累官至總兵,清兵破瀋陽時戰死。次兄世威與清作戰屢立戰功,累官至左都督,李自成破西安後,被俘殺。弟世威為寧夏總兵官,李自成攻榆林時,守城死。
尤侗:字同人,號悔庵,晚號艮齋,江南長洲(江蘇蘇州)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康熙年間舉博學鴻詞科,任翰林院檢討,參與修纂《明史》,三年後辭官回鄉。詩詞古文俱佳,被康熙稱為「老名士」。有《艮齋雜記》、《鶴棲堂文集》、《西堂雜俎》及傳奇《鈞天樂》、雜劇《讀離騷》、《吊琵琶》等。
尤怡:江蘇吳縣人,清代醫學家、詩人。家道中落,好為詩。晚年醫術益精。著有《傷寒貫珠集》、《金匱心典》、《醫學讀書》、《靜香樓醫案》等。
尤珍:尤侗子,號滄湄,清代官吏、詩人。康熙年間進士,由編修累擢右贊善。工詩,每作一詩,字字求安。有《滄湄類稿》、《日卒示錄》。
尤澹仙:江蘇長洲人,清代學者。工詞賦及駢體文。年十八,名列吳中十子。有《曉春閣詩詞》。
尤維熊:字祖望,號二娛,江蘇長洲人,清代官吏、詩人。拔貢出身,官蒙自知縣。工詩詞。有《二娛小廬詩詞鈔》。
尤蔭:江蘇儀徵人,清代書畫家。山水、畫鳥、蘭竹皆入逸品,尤長寫竹,得文、蘇法。其作蒼古渾厚,如挾風雨之勢,書法從畫竹中來,有金錯刀遺意。有《出塞詩鈔》、《出塞集》、《黃山集》。
尤渤:甘肅武威人,清朝將領。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任安徽壽春鎮總兵,他率部猛烈反擊,將進犯松江府的英軍擊退。旋升江南提督。
尤錦:江蘇太倉人,清代畫家。工山水,擅花卉翎毛。
歡迎宗親轉發尤氏文章,
傳播尤氏正能量,
讓更多宗親聚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