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凱主演的《清平樂》憑藉紮實的劇本和忠於歷史的服化道,獲得了不少讚許,王凱飾演的宋仁宗隱忍仁愛謙遜,還原了一個「百事不會做,只會做官家」的帝王。
4月14日,由趙冬苓擔任總編劇,劉新導演,王凱、王鷗、胡軍、劉奕君等領銜主演的經偵題材電視劇《獵狐》將登陸北京衛視。該劇以公安部2014年開始部署的國家行動——「獵狐行動」為真實背景,講述了以夏遠(王凱飾)、吳稼琪(王鷗飾)為代表的經偵警察偵破國內特大經濟案件、跨境追捕海外在逃經濟犯罪嫌疑人的故事。
雖然出演過不少警察,但經偵民警是王凱第一次飾演,「我們拍這部戲,也是想讓大家對平時不那麼熟知的經偵警察有更多了解,知道他們是這麼不容易,上知金融稅務,下能海外追兇,他們要歷經多少艱難險阻才能守護人民財產安全。」
劇本雕琢三年 力圖打造最專業「經偵劇」
劇中王凱的師父楊建群(胡軍飾)
緝毒、刑偵或法醫等主題都是影視長盛不衰的熱門之選,此次《獵狐》卻著眼於影視作品中較少表現的經偵題材。「天涯海角,有逃必追」,「獵狐行動」是我國建國以來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海外追逃行動,截至2018年共從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抓獲逃犯4600餘名,追贓170餘億元。
導演劉新介紹,「經偵題材非常難寫,也非常難拍,它的專業性很強,不是說僅僅寫一個案子怎麼破,而是要根據經偵警察海外追逃的發展線索來延伸鋪陳故事。」《獵狐》可以說集聚了國內一流的創作團隊,由曾執筆過《安居》《紅高粱》《因法之名》的金牌編劇趙冬苓親自操刀,她曾深入北京、天津、徐州等全國各地,採訪了近百名參與破案的經偵幹警,用了三年時間體驗生活打磨劇本,為《獵狐》奠定了充滿現實質感的創作基礎。
在體驗生活積累素材的過程中,經偵警察的「文武雙全」給《獵狐》劇組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文的是他們對整個經濟、股票、金融等這些專業領域的知識都要特別熟悉,武的是他們還要到海外進行抓捕,兩三個人組成小隊,在境外也經常會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導演劉新介紹,「文」的一面,像如何在金融市場裡發現犯罪線索,如何跟國外的司法機構對接,如何將犯罪分子勸返引渡等,劇組上下都需要了解學習,才能在還原現實語境的基礎上再做藝術加工,做到用專業寫實的手法梳理案件、塑造角色,在真實的時代框架下展現我國對打擊經濟犯罪雖遠必誅的決心。「這是我們在創作過程中需要跨越的難點,但同時也是《獵狐》的一大特色。」
海外追逃是「獵狐行動」的重要一環,不同的人文環境、法律體系、語言國情都是經偵幹警要面對的天然屏障。對於創作者而言,海外拍攝也是一片陌生的戰場,導演劉新說,這就是「武」的那一面難關,「《獵狐》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戲是在境外拍攝的,捷克、肯亞,全都是實地取景,拍的時候也是舉步維艱,語言不通、辦事方法不一樣,和國外的協拍團隊也有一個磨合的過程。」即使困難重重,成本也比在國內拍高,導演劉新卻深感值得,一方面創作的自由度更大了,鏡頭沒有卡位的局限,大量的運動鏡頭可以投入使用;另一方面,演員的專注度和代入感更好,最終的呈現效果都超乎預期。劉新回憶,有一場在歐洲拍攝的庭審戲,整個環境都蠻有味道,演員也是中英文對白,非常有氣勢。
王凱首演經偵警察 海外追逃上演「十八般武藝」
王凱首演經偵警察
《如果蝸牛有愛情》中高冷幹練的刑警隊長季白,《北平無戰事》中年少有為有情有義的警察局副局長方孟韋,《他來了請閉眼》中出身警察世家遭遇綁架死裡逃生的熱血刑警李燻然,《嫌疑人X的獻身》中高智商的刑警學院物理學教授唐川……從民國到現代、從電視到電影,王凱塑造過不少警察形象。此次出演《獵狐》,是王凱首次嘗試「經偵警察」的角色,用王凱自己的話說,調查經濟犯罪是一個全新的視角,也是將警察隊伍中比較新的一個警種展示給大家。「我們拍這部戲也是想讓大家對平時不那麼熟知的經偵警察有更多了解,知道他們原來是這麼不容易。」
劇中,王凱飾演的夏遠本是刑偵警察,後因工作需要成為我國第一批經濟偵查警察,以核心成員身份參與到「獵狐行動」中。《獵狐》的故事背景設定在2007年,金融市場震蕩不斷,投機者踏過法律紅線用股票做局謀取私利。「夏遠其實也是被催熟的,一開始他雖然是刑警隊的『天才捕手』,但對經濟犯罪領域十分陌生,他和王柏林(劉奕君飾)的幾次交手都是處於下風的。」被時代洪流裹挾摸索前進的夏遠,在六年後才真正迎來分水嶺,師父楊建群(胡軍飾)的微妙轉變和女友於小卉(鄧家佳飾)的漸行漸遠,讓夏遠開啟了惡補經濟知識的大門,「怎麼變成一個優秀的經偵警察總得有一個合適的理由,女友在金融領域越陷越深,自己和她卻沒有共同語言,為了反省自身問題夏遠去學經濟、學英語,這是小卉對他開始轉變的一個刺激。」
愛情瀕臨危機,事業步履維艱,在夏遠飽受情感工作雙重折磨時,吳稼琪(王鷗飾)為夏遠從經偵小白成長到獵狐精英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吳稼琪對他來說,是一種治癒的感覺。」王凱解讀,「和小卉在一起時是青梅竹馬的愛情,樸實無華;和吳稼琪是在工作中互相發現彼此閃光點,從而產生情愫,在夏遠經歷幾次重大打擊時,都有她在身邊陪伴,給了夏遠很大力量。」兩人遠赴海外查案追捕是《獵狐》的核心劇情,在動身拍攝之前,王凱為前往肯亞做了充分準備,打了疫苗帶了藥,擔心不習慣當地飲食甚至連鍋碗瓢盆都備上了,但讓他沒預料到的是另一道難關——英文臺詞。「一開始劇本裡沒有啊!但後來為了效果更好,就開始用英文臺詞了,一開始說的時候有點發憷,但後來豁出去了也慢慢習慣了。不過經偵警察到國外就是這樣,沒有執法權要有外方警察陪同,辦案時徒增了很多交流成本,講英文臺詞時也更能理解他們的不易。」
王鷗化身「雙高」經偵女警深入一線學習得腦子常處於缺氧狀態
王鷗在劇中是個高學歷高智商的經偵女警
此次和王凱搭檔的王鷗,在劇中飾演吳稼琪。本是一位金融學畢業的高材生,為調查母親當年的冤案加入了北江經偵隊,成為「獵狐」小組的核心成員。「這個角色是很有變化的,她是一個女大學生剛畢業,很像愣頭青,年輕又衝動,做警察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給母親洗清冤屈。但在成長的道路上,她慢慢發現做警察有更崇高的使命,有更遠大的理想,是為了千千萬萬像我媽媽這樣有冤屈或是被欺騙的人不再遭受這種痛苦。」
這樣一個高學歷、高智商的經偵女警形象一開始讓王鷗「有些犯難」。「因為我們是完全不一樣的人,她對經偵、金融、法學的專業度,以及經過這些系統訓練後的思維邏輯和常人是不一樣的。尤其是你要表現高智商,這個東西很抽象,所以其實很困難。」為此,從一開始接觸劇本,王鷗便努力讓自己沉浸於經偵工作的話語體系之中,提前去體驗生活,了解一線民警的工作。「他們給我們講述了很多關於海外追逃的故事,那幾天我腦子一直都是缺氧的狀態,我們要花很長時間去吸收他們講的東西,再把它演繹出來。」經過深入的體會學習,王鷗對「經偵」也有了新的認識。「他們太難了,真的很讓人敬佩,他們不單是用自己的學識去追逃,還要經歷很多無法想像的困難,尤其是在海外,你沒有執法權,只是一個普通公民,這個過程其實非常非常辛苦。」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圖據北京衛視 編輯 李學莉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