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面孔︱華莉絲·迪裡:一個被買賣女子的逆襲
浙江新聞客戶端實習編輯 李涵
編輯 董立林
今年50歲的索馬利亞超模華莉絲·迪裡,在13歲時被父親賣給了一個年邁老頭做第四任妻子。拒絕對命運妥協的她,憑藉自己的抗爭最終成為了一名超級模特,之後還投身慈善,身體力行呼籲抵制「割禮」習俗,並撰寫自傳,成立多個慈善團體,喚起世界對索馬利亞女童苦難的關注。在2010年,她還當選了福布斯30位全球女性典範之一。
也許很多人對這個曾經無數次在《ELLE》、《Glamour》、《Vogue》等國際時裝雜誌封面上出現的索馬利亞超模並不熟悉,但隨著2009年電影《沙漠之花》的上映,更多人開始了解她身上所發生的故事。可怕的童年陰影讓華莉絲終身飽受痛苦的折磨,但她最終從中羽化而出。
華莉絲·迪裡登上《淑媛》雜誌
電影《沙漠之花》劇照,該片根據出生於索馬利亞的黑人模特華莉絲·迪裡的自傳暢銷書改編
沙漠深處的頑強之花
沙漠深處的頑強之花
她是開在沙漠裡頑強的花。
1965年,華莉絲·迪裡出生在索馬利亞沙漠的一個牧民部落。
由於海盜的猖獗,近年來,「索馬利亞」已經成為「恐怖」的代名詞,但對華莉絲迪裡來說,它卻有著特別的含義,既溫暖又痛苦。索馬利亞是華莉絲的故鄉,在那裡,華莉絲經歷了很多常人所不堪忍受的痛苦,但她從這些苦難中一次次地走出來。設計大師karl lagerfeld評價她:「我驚訝於華莉絲所遭受的一切,更驚訝於華莉絲的堅韌。」
《沙漠之花》是華莉絲·迪裡的自傳,鮮血淋漓得讓人顫抖。索馬利亞與世隔絕的沙漠中,出生在一個絕對貧困但又相對富裕的遊牧家庭,這個牧羊女的故事並非田園牧歌。華莉絲·迪裡的童年,不僅陪伴著貧困、旱災和野獸,動蕩的索馬利亞政局,還有重複了數個世紀的普通女孩的悲慘故事。
1998年,華莉絲髮表了她的第一部作品《沙漠之花》(Desert Flower),這部自傳迅速成為了國際暢銷書
她的家庭出生了十二個孩子,但只活下來六個。為了爭奪一口白米飯,她用一把刀子扎進了弟弟的大腿,而弟弟也拔出刀子扎進了她的大腿。在4歲的那年,華莉絲·迪裡父親的一位好朋友以幫忙趕羊的名義強姦了她,當她驚恐地飛奔回家以後,她母親更關心的一個問題卻是:羊到哪裡去了?
5歲那年,她和眾多索馬利亞女孩一樣接受了割禮。這項古老的儀式,用神秘的色彩,摧殘著無數的女性。
「割禮」之後,她的下身只剩下一個小孔,小便時尿液只能一滴滴流出,每次小便都要花上十來分鐘。
13歲的時候,華莉絲的父親將她許配給一個年邁老頭做第四任妻子,同時興奮地收取了五頭駱駝。在沙漠中,駱駝是生存、財富與硬通貨。殺害一個男人以後,只要兇手賠償一百頭駱駝就可免於被復仇,二十倍於一個女兒的價格。
但華莉絲並沒有屈服,她選擇了離家出走,赤腳逃婚的她甚至差點落入獅子口中。
白人世界裡的「黑珍珠」
華莉絲離開家後,先是到了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投奔姨媽,後又跟隨姨媽一家來到了英國。
1987年,攝影師特倫斯多諾萬發掘了當時還是女傭華莉絲的,幫她登上了1987年倍耐力年曆封面。就是從這裡開始,她的模特生涯起飛,出現在頂級廣告設計中,如香奈兒,李維斯,歐萊雅,露華濃。
「我穿著非洲長袍為珠寶公司拍廣告封面,為露華濃拍新季的化妝品廣告、擔任香水代言人,和辛迪·克勞馥一起走秀,登上各大時尚雜誌的封面……我不敢相信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但它就這樣到來了。」
隨後,華莉絲的舞臺越來越廣闊,為Chanel走秀,受到karl lagerfeld誇讚,給歐萊雅等化妝品公司拍廣告,頻頻登上《Vogue》、《Elle》等頂級時尚雜誌。
她還出演了007系列電影《黎明殺機》。為了記錄她的模特生涯,英國BBC特別為她製作了一輯節目,節目組的攝製人員說:「從沙漠女孩到大都會的超模,你無法想像她的承受力有多強!她在逃婚的時候甚至遇到過獅子,但她就這樣走了過來。」
T臺上的華莉絲·迪裡充滿自信
華莉絲很快成為了白人世界裡炙手可熱的「黑珍珠」。1995年,由英國廣播公司(BBC)拍攝紀錄片題為「一個遊牧在紐約」描繪她的模特事業。
如果她的故事到此結束,不過是女性從一種物化到另一種物化的變遷,在男性主導的市場經濟中不斷提高身價的商品,五頭駱駝翻倍到若干英鎊的成功學典範。
但華莉絲在找到了自己的真愛,並結婚生子之後,做出了一個驚人的選擇。她終結了如日中天的模特生涯,轉而向沿襲了數個世紀的女性割禮發起挑戰,在世人面前講述「割禮」的悲慘故事,接受好奇的人們對她的傷疤的各種提問。
愛和苦難讓她覺醒
華莉絲·迪裡選擇與醜陋的世俗與男權社會抗爭,受到世界的關注,就在她的故事改編成電影的同一年,中國的導演根據郜豔敏的真實故事改編出另一部電影《嫁給大山的女人》。
1994年,在華莉絲·迪裡正作為名模大紅大紫之時,1976年出生的郜豔敏正經歷著中國底層婦女最黑暗的生活軌跡,她因為是女孩而輟學去打工,被拐賣,被強姦,被強迫生育,逃跑失敗,自殺失敗,回到父母身邊但被父母拒絕。在黑暗的人性與命運的漩渦中,郜豔敏窮盡了一切自救渠道,但無法逃離各種近乎公開的犯罪,最終在絕望中選擇妥協。
而華莉絲的人生卻從T型臺延伸至稿紙,她在自傳《沙漠之花》中,由使人滿目愉悅的客體轉向了一個能夠言說的主體。她讓自己的人生有了美麗之外的質感和厚度。
因為她的頑強抗爭,華莉絲成為了聯合國廢除女性割禮的親善大使。之後,她在奧地利維也納建立了華莉絲·迪裡基金會,這是一家致力於提高公眾對女性割禮危害認識的組織。她還於與法國富豪弗朗索瓦-亨利·皮諾(PPR公司CEO)及其妻子薩爾瑪·海耶克一同創建了PPR基金會,致力於保護女性的尊嚴和權利。
華莉絲還發起過沙漠黎明基金會,致力於為索馬利亞的學校和診所籌集善款。
據《淑媛》雜誌、南方人物周刊等
原標題:面孔︱華莉絲·迪裡:一個被買賣女子的逆襲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