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得久了,不知道甜是什麼味道」
「仙人掌做不了花,沒辦法讓人捧在手心裡」
「你生活在光亮裡,你就以為全世界都是光亮的」
「生物的本能叫趨利避害」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部分臺詞
其實看過小說《悲傷逆流成河》的小夥伴們都知道,那是一部悲劇小說。
相比於小說,電影確實溫和了不少。
多組校園欺凌事件,打破了5位主角本應該美好的青春校園生活。齊銘清俊帥氣,是人人稱頌的優等生,而易遙卻是大家口中的「賠錢貨」。兩人一同長大,感情很好。而這一切,在轉學生唐小米出現之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流言成了毀人利器,處處對易瑤進行刁難,易遙的生活開始陷入黑暗,遭受各類殘酷欺凌。顧森西教會易瑤對校園暴力進行反擊,他的出現給了易遙一絲曙光。可陰差陽錯,顧森湘的意外卻將她再度推入黑暗。當受害者變成施暴者,當看客變成助推,在這一場名為「玩笑」的鬧劇中,沒有旁觀者,只有施暴者……
電影中修改了易遙懷孕、墮胎的部分,改成了易遙因為使用了沾染了病毒的毛巾而得了性病,因為此事被唐小米所知而引發了一系列校園霸凌事件,書中並沒有交代強暴顧森湘的流氓是誰指使的,只不過之後網友們紛紛猜測是唐小米,而電影中直接給出了答案,正是唐小米所為,但是顧森湘並沒有被玷汙,而是不慎落足,在樓頂跌落身亡。
被眾人誤解後,易遙選擇了跳海自殺,不過卻被顧森西救出,沒有導致之後的一系列悲劇的發生。不過之後顧森西和易遙到底有沒有走到一起,在電影中也沒有交代,而唐小米因為指使他人犯罪,最終被判刑。
校園暴力不僅僅是我們所認為的拳打腳踢,它分為硬暴力和軟暴力。比起拳頭上的暴力,語言上的暴力才是最可怕的,語言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殺死一個人。在那樣的年齡階段,身體上的傷可以輕易癒合,但是心靈上的傷卻很難癒合,或者說是一輩子都無法癒合。如果拳打腳踢、拔刀相向是硬暴力;亂起綽號、推舉「最差」等等就是軟暴力,軟暴力對學生心靈的傷害甚至超過了硬暴力,同樣可以置人於「死」地。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同樣,在校園霸凌中,所有旁觀者,都是施暴者。2017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校園暴力和欺凌》數據顯示:32.5%的學生遭到過校園欺凌。這其中,30%的人選擇沉默。家境貧窮,文化差異,外形外貌,是欺凌的重要催化。50%的人,旁觀欺凌時並未挺身阻止。全球每年2.46億學生,因欺凌而痛苦。
校園暴力中的「施暴者」大部分可能永遠都不會反思自己的過錯,所以也就不牽扯最後的原不原諒了,畢竟這些人連選擇原諒的機會都不會給你,這對於「被施暴者」來說無疑是不公平的,「被施暴者」唯一能做到的就是逐漸變的樂觀強大,同時也真心的想告訴一些曾經遭受或者正在校園欺凌的人,「施暴者」不是魔鬼,學會用正當的途徑反抗,這是每個人的權利。告訴老師和家長真的不是一件丟人的事,他們是一把最有利的保護傘。
我們需要一部電影,不只教我們青春期怎樣戀愛,而是教我們怎樣更勇敢,怎樣面對害怕和恐懼,我們需要動員社會的所有力量來解決這個問題。
正如《悲傷逆流成河》電影預告片裡說的:「你沒有聽見吧?可我曾經吶喊過:那些命裡埋著的不公,能釋懷嗎?那些冷漠掠過的旁人,能忘記嗎?那些終結青春的兇手,能原諒嗎?不能,一輩子都不能!那些逆流成河的悲傷,我們要面對它,並勇敢的,逆流而上。」
很多時候
我們以為那些殘酷陰暗的事實離我們非常遙遠
卻又驚愕的發現它其實就在身邊
本帳號會不定期推送各類有關大學四年學業規劃、新生入學指南等文章。
若想獲取更多內容,請打開微信,搜索「學業發展聯盟」或保存文末二維碼至微信端掃描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