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給地球拍一張「全身照」,無非兩點,要麼廣角夠大,要麼距離夠遠。
距離夠遠:這點其實不難理解,太空人拍攝的地球全景,就是這麼來的,不過一般的繞地軌道估計還不夠遠,恐怕得站在月球上,這距離才算夠。
廣角夠大:理論上來說,只要廣角足夠大,同樣可以在有限的距離內拍攝出地球的全貌。目前地表最強廣角鏡頭為尼康在1970年世界影像博覽會發布的6mm f/2.8 Fisheye-Nikkor AIS。該鏡頭的最大角度為220°,也因此獲得了「世界之眼」的稱號。
暫且把鏡頭的售價放一邊,即便是擁有這個鏡頭,你仍需要到達一定高度才能為地球拍一張「全身照」。比如坐在飛機上,從機腹的位置向下拍。
顯然,上述兩種方案,對於99%的攝影愛好者來說都很難實現。那麼接下來就說兩個可行的方法。
一、 軟體拼接
首先你需要使用相機,無縫拍攝同一場場景下不同角度的照片,直至將該場景下所有角度、內容收至相機中。
可參考上圖進行拍攝,具體拍攝張數需要根據鏡頭的焦距進行調整。簡單來說就是鏡頭的廣角越大、單次捕獲的內容越多,拍攝的次數就越少。
圖片拍攝完成後,把其導入可製作全景圖片的軟體中,這裡分享幾個我就覺得比較好用的全景製作的軟體,大家自行挑選。通過圖片拼接、鏡頭扭曲度調整,即可獲得一個全景的「球型照片」,最終通過照片角度的調整即可獲得地球型的照片。
拍攝上述照片需要注意的是:
1.相機在拍攝過程中需要全程保持同一位置
2.每一張圖片曝光參數儘量一致,避免在同一張前景照片中出現明暗分界。
最最最重要的是,這種拍攝方式,除了需要過硬的技術和一臺帶有廣角的相機外,還需要一個質量過硬的三角架+雲臺,對小白玩家來說難度係數大、成本高,不太推薦。
試想,一群人圍坐在相機面前打算拍一張全景照片,誰能保持幾分鐘紋絲不動,等你拍5、6張圖片啊?若不一小心動了,可能就會拍成上圖的樣子(PS拍攝全景圖時,貓從鏡頭前走過)。
此外,採用軟體拼接的方法僅僅是可行,絕談不上方便簡單,對於手有自己想法的同學來說,拼接圖片的方式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二、 全景像機
近幾年,隨著VR技術的逐步落地,除了有可以「看」全景影像的VR眼鏡外,能夠快速「拍」出全景圖片/視頻的全景像機也逐漸在大眾市場當中普及開來。
目前市場上在售的全景攝像機一般具備2個甚至2個以上的攝像頭,且操作非常簡單,操作和以前傻瓜相機差不多,只需要按下開關,就可實現多張圖片的同時拍攝。此外,全景攝像機自帶的軟體,能快速自動完成多張圖片的拼接工作,實現即拍即出的全景圖片或視頻。
相比第一種方式,全景相機投入的費用、技術要求都沒有那麼高,非常適合輕度用戶的快速記錄,也可滿足大神完成一些畫面同步率要求較高的創作。
目前,全景相機類產品還是比較多的。雖說目的都是為了拍攝全景圖像,但不同相機的側重點、上手難易度等方面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對於初嘗試全景拍攝的同學來說,需要考慮到產品的便攜性、易上手度,這裡,個人比較推薦「唯光世(Vecnos)的怡可拍360°全景相機」。
該全景相機採用4攝像頭設計,在同類產品中屬於攝像頭數量較多的產品,這也意味著在同樣一張球形圖片中,它拍攝的圖片數更多,因此在圖像細節捕捉和廣角畸變控制方面,也將獲得更好的出片效果;其輸出的圖片解析度可達5760X2880;視頻解析度/幀率達到了3840X1920/30fps,小姐妹們出門旅行帶著拍攝那山、那水、那海……都沒有問題。
優點:
1.便攜:
作為一款定位於旅拍、聚會記錄的相機,怡可拍360°全景相機外觀神似一支粗製油性筆,僅60g的重量也與筆無異,不僅適合長時間持握,更易於收納,可輕鬆置於各類女士的包包內。
2.易操作:
機身僅3個按鍵,電源、開關和模式切換鍵。通過wifi、藍牙,便可以讓手機與相機的快速連接;通過相機自帶的軟體——怡可炫,即可將圖片快速導入手機,並且導入的圖片都是已經自動拼接好的全景圖片,省去了大量後期製作的工作。
此外,通過易可拍還可對拍攝的圖片進行二次創作,經過簡單的修圖、剪輯等操作,2、3分鐘一張「地球打卡圖」就可以快速秀到自己的朋友圈了。
當然了,「地球形照片」僅僅是全景照片的一種表象行駛而已,通過在同一張全景圖片中,選取不同角度你還可以收穫不同玩法。
例如:
「仰望天空」
「時空隧道」
全景圖片作為一種新興的拍攝手法,所到之處必能抓住無數人的眼球,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全景圖片拍攝起來其實並不難。「如何拍攝全景圖片」的方法已悉數教給各位。無論你選擇哪種方法,趕緊動起來,解鎖的你的「新玩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