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才成名,一上臺就是倒計時。你幾乎可以一眼識別出林志玲身上的危機感。她小心翼翼,輕聲細語,她不敢逾距,戰戰兢兢。
她的妥帖,只能用高情商形容——聽起來很美其實卻包含著退讓。臺灣話形容這種人「很ging」,ging不是堅強,而是有些咬著牙的壓抑。而最終,她也選擇了一個同樣高情商的男人。
有些女人會視時間為敵人,有些女人是時間的敵人。
林志玲是後者。
直到30 歲,她才從默默無名的小模特躍上前臺,成為「女明星」。幸運的是,她真正的成名路徑非常的短,轉眼,天生尤物便變成炙手可熱的紅人。
漂亮女人變成女神,一紅就是十幾年。2019年6月6日,當林志玲在宣布「我結婚了」時,人們恍然發現,這尊女神已是45歲,絕對的晚婚。而11月17日下午,她與日本丈夫AKIRA(黑澤良平)的婚禮在臺灣舉行,這個平時在公開場合總是笑逐顏開的女子,在絕對屬於自己的舞臺上,轉身成為喜極而泣的新娘。
對女人來說,愛情難,婚姻難,對漂亮的女人,更難。
一切姍姍來遲
林志玲一出道就已經是姐姐。
2004 年參加綜藝節目《康熙來了》,她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模特。年屆三十,不能獨自作為嘉賓受到節目方的邀請,林志玲要和另外兩位模特同行一起打包才能出鏡。
當時的小S還沒有視林志玲為「假想敵人」。雖然這種所謂的女人之間鬥豔的「戰爭」有互捧的成分,但對年輕4歲的小S來說,林志玲根本不是值得她這個咖位的女明星去回饋和捧哏的女同行。
從在張國榮《Everybody》MTV裡露臉算起,林志玲入行已經有 7 年了。這期間接些小廣告,中間,她一度「熬不住了」,轉去做策展人助理。再後來,又輾轉回到圈裡。出現在張國榮的MTV裡,可以說是一個可高可低的起點。說得好聽,是給亞洲頂級天王伴舞,說得直接,23 歲的林志玲混在一堆女模裡,並不特別。
張國榮MTV中的林志玲(右下)
娛樂圈媚青,對女藝人尤其苛刻。年輕、蓬勃、水靈才是這個圈子的硬通貨。古龍有一句話,用來形容人們對年輕演藝圈女明星的追逐,很合適——茶只要是熱的,就會好喝,女人只要是年輕的,就好看。
林志玲第一次站進話題圈,已經不年輕,她30 歲。我們今天常說的,一個會迎來人生第一次焦慮的年紀。但她,突然來了大運。
沒什麼電影和電視劇作品,沒專輯,女模特30 歲憑空成名,這件事連她自己也會恍惚和疑慮。「一覺醒來,會問自己發生了什麼事?」
成名這件事,看起來如約而至,對林志玲來說,是姍姍來遲。
她的照片開始滿大街的被張貼,並不是在臺灣,而是在香港。作為模特,她接了一條廣告——香港某機構的美體瘦身廣告。
宣傳照上的林志玲,已經初具尤物氣質。雖然「當時林志玲的胸部還比較平,大腿比較粗,在化妝造型方面也有些土氣。」同樣做過女藝人的機構老闆唐安麒說。
至於為什麼找林志玲,按照唐安麟的說辭,並非因為林志玲盤正條順,恰恰相反,是因為她夠平凡。「香港人說的一句話是,可以入屋。」
「入屋」意味著接地氣。不是美得高高在上,而是像隔壁鄰居家的那個普通女孩,可近可疏,進退有據。不用擔心夠不著。
為什麼選一個接地氣的女人?老闆也有自己的看法——因為有很大可塑的空間。這樣可以證明機構有效。
無人知曉生活或者科技後來對林志玲做了什麼,她的胸變大了,有了賣點,34C,再後來,她和尤物、胸器這樣指向性感的詞捆綁在了一起。
林志玲被貼上「尤物」標籤
在被視作性感尤物後,她的成名路突然順利了起來。2004 年,林志玲拿到了金馬獎的主持資格。她最終也用一種豁出去式方式,抓住了這次從天而降的機會。
第41 屆金馬獎的頒獎禮在擔心裡開始,也並無什麼特別值得拿出來言說的參賽影片。
頒獎典禮前,颱風將來不來,讓主辦方十分緊張。大雨會迫使嘉賓們打著傘,踩著溼瀝的星光大道進場,還將耽誤臨時決定前來的明星的航班。紅毯的星光本就黯淡,當晚星光大道上走過的明星,總共才20多位。
但這屆飄搖中開始的金馬獎,創下了當時史上最高的收視記錄。林志玲成為最被矚目的金馬之星。「她連穿著浴袍露出大腿這一招也用了。」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文雋事後回憶說,一位前輩這樣點評——「還好有林志玲那四十二寸的修長美腿讓大家精神精神。」
頒獎禮現場,她有些喧賓奪主地奔向看臺的梁朝偉和劉德華。她嗲聲嗲氣地,要給梁朝偉一個「祝福的擁抱」。輪到了劉德華,觀眾對此當然也不能一套程序複製粘貼,林志玲也懂,她顧盼生姿地褪去皮草外衣,露出一覽無餘的美背,對梁朝偉說「可不可以幫我拿下皮草」,於是,她又在漫場的熱烈的起鬨聲中,擁抱了當年最佳男主角獎得主劉德華。
這次擁抱造成了當年評論的撕裂。有人指責林志玲這段「加油打氣」表演意味太濃,賣弄性感,而這和電影無關。
這和電影無關,但和演藝圈有關。
林志玲從不忌憚自己的性感被「利用」。甚至連被笑話是花瓶,她都能生發出一套自洽的說辭——「別人說我是花瓶,至少是對我外貌的肯定。」
很ging
她開始像海綿一樣,所有生硬的指責到了她這裡,氣力全失。
有時候這樣的女人會讓你覺得無趣,甚至顯得做作。但這就是苦「熬」多年的林志玲的選擇,她收起了自己所有的脾氣,只展示給觀眾她想要展示的一面。
她把自己控制起來,辦法是依靠父母和長輩們傳習下來的教養。尤其是祖母,溫良恭儉讓,舊式女人,懂禮數。之所以選擇在臺南舉辦婚禮,她早前透過經紀人透露「是作為女兒希望創造跟爸爸媽媽一樣的回憶」。
她很少失控,父母告訴林志玲的也是:女孩子要得體。得體就是與人為善,給人體面,就是無害。
但讓人舒服的人,往往是把刺留給了自己。臺灣話形容這種人「很ging」,ging不是堅強,而是有些咬著牙的壓抑,會嚴實地包裹自己。
這樣一味的忍讓,會讓現代女人們看不上。林志玲也了解,她的女性同胞們更加激賞能幹和精明的一面,只是她自己選擇堅守溫柔,要以柔克剛,儘管這看起來有些怯懦。
30歲才成名,一上臺就是倒計時。你幾乎可以一眼識別出林志玲身上的危機感。
在擁抱劉德華的10年之後,林志玲得到機會和劉德華合作電影《富春山居圖》。這是一部完全不需要浪費時間的電影。電影的宣傳期,兩人攜手上訪談節目,劉德華問林志玲,你為什麼要脫去皮草抱我?
林志玲也沒有猶豫,反而真誠——「因為我覺得,人生中主持大型典禮,我可能就這麼一次(機會)了。我要賭下這次機會。」
她後來確實遇到過更好的機會,包括2008年,成為吳宇森電影《赤壁》裡的小喬,和頒獎禮上另一位男演員梁朝偉合作。
這可能是林職業生涯裡,陣容最為齊整的一部作品了。林自己也深知。2013 年,她在接受採訪時,有些遺憾和不滿足地回顧道,「我一直覺得,我不可能再超越像《赤壁》那樣的角色,那樣的製作和那樣的關注度了。」
機會已經來過了。她坦然接受了這樣的安排。
只有人設,沒有角色
光靠性感、嗲氣是無法成功的,林志玲出名的這16年,也是被誤解、非議的 16 年。
從模特到一線明星,再到兩岸三地公認的女神,中間還有很多路要走。
她必須有足夠多的代言,多到能夠一轉臺就看見這張甜美的臉,多到在一線大刊上都打過卡。她必須能參演的一兩部大製作,有大導演加持,可以是配角,演得好不好再說,但起碼在展示一種資源。她要和頂級男藝人保持著或真或假的緋聞,以便時不時佔據八卦頭條。
只有這樣的人,才可能從眾多小模特和藝人裡擠出來。
當然林志玲也不僅滿足於此,她想多要突破,也不是沒有努力過。
接下《決戰剎馬鎮》,裡面的林志玲連正經的乾淨整潔都談不上,邋遢的短髮、大黃牙,說保定話,伸手打人,賣潑辣。林志玲甘之如飴,她努力在拓寬演藝生涯的邊界,努力在尋求自己作為藝人,職業生涯更長的可能性。
顯然,作為演員的她不太成功。此後,再找到林志玲的電影,也漸漸少了起來。
除了演藝資源漸漸稀薄,更糟糕的是,和當下女性觀眾更喜歡和願意投射為精神偶像的女明星相比,林志玲看起來很不討女人的喜歡。
就在人們以為,林志玲會因此沉寂時,她反而因為海綿式地對負面評價的巨大消解能力,得到了女性粉絲的喜歡。她用美和性感,大膽張揚地俘獲了男性,又用或假意或真心的美而不自知,小心翼翼地拉攏了女性。
林志玲永遠得體,還有永遠相似的,好像被精心排練過的高頻眨眼和微笑,曾被指責假惺惺、做作。但同樣的,她用這套表情和反應擊潰一切迎面而來的指責時,人們看到了柔情蜜意背後的勇敢和堅持。
始終與人留有體面的人,最終給自己也贏得了體面。她被冠以「情商高」的嘉獎,她也以此,作為自己的鎧甲。一圈折騰後,林志玲接受了這個的標籤和鎧甲。接受採訪時,她說,「希望大家看到的,還是『志玲姐姐』。」
一個嗲聲嗲氣的姐姐,沒什麼攻擊性,永遠柔軟,永遠低姿態。不管身影出現在頒獎禮現場,還是聲音出現在導航軟體上。
來之不易的所有頭銜和光環,都是她的枷鎖,她小心翼翼,輕聲細語,她不敢逾距,戰戰兢兢。你可以說這是安全的,也可以說,這是「過時的」。今天的女孩們當然不再激賞毫無個性脾氣的瓷娃娃,就連今天的男孩都更願意追隨出格的女孩們。
時代變了,但林志玲還是林志玲。她還是只能做那個做溫溫柔柔、甜甜膩膩的,上個年代被追捧的漂亮的姑娘。這種人設,背後其實需要用極大的心力去維繫。她看起來高高在上,但一直在生活的常態裡,她從來沒有公開挑戰過誰。她待人接物的妥帖,只能得到那一種形容——聽起來很美其實卻包含著退讓——高情商。
她曾與各種名人、巨富傳出過緋聞,但「跌跌撞撞、兜兜轉轉」,故事的最後,她的結婚對象也是一個凡塵俗世裡的樂趣男子。懂幽默,會生活,幸運地,還愛點藝術。
被忽視的標籤,被關注的愛情
高學歷和好家世,是性感之外,貼在林志玲身上極為醒目的標籤。
各種娛樂圈高學歷榜單上,你都會看到林志玲的名字。她年幼留學,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獲得西洋美術史和經濟學雙學位。林家的家世也不差,林志玲的父親是臺灣著名的鋁製品商人。
但是對不起,觀眾們還是只願意記得「鼓勵的抱抱」,標誌性的嗲聲細語,被馬踩過的、傳說中溢出鹽水的胸部。
當漂亮的女人獲得了她們原本應該獲得的機會,她們很容易被誤解為,憑藉了自己的美貌。即使不自知的,也部分無意識地佔了漂亮的便宜。
林志玲也不意外。華人頂級導演吳宇森對林志玲青眼相加,邀請她出演《赤壁》裡的小喬一角。這原本可能是一次普通的工作邀約,但是在紛紛揚揚的口水裡,有人揣測林志玲是靠著色相才上位。
這樣的詬病,她並不陌生。2004年3月,壹周刊刊發所謂明星陪局的價碼,這份榜單上,林志玲勝過許多知名女星。儘管她與經紀人都否認有陪吃飯的事情,這條傳聞還是因為涉及林志玲而見報率大增,甚至有媒體稱,此事件為她成名的推手之一。之後,寫這篇報導的記者在離職後承認,報導是杜撰出來的。
但林志玲更像是因禍得福,不久之後,她代言的房屋廣告強力出現在臺北許多大樓外牆、顯著地標及媒體上。年過三十的林志玲,真地成為了站在大眾視線裡的主流明星。她開始戴上了日後廣為人知的標籤:性感,並在男人堆裡炙手可熱。
至於好家世和高學歷的標籤,則隱逸了。
對於一個如履薄冰活在俗世裡的女人來說,這未必是壞事。在百度搜索林志玲,一個會被自動聯想的問題是:為什麼沒有人敢娶林志玲?
「沒人敢」意味著在眾人眼裡她的高高在上和優越。
成名後的林志玲,演藝道路變得異乎尋常的順利。2004年,她開始廣告接到手軟。金馬獎的報導以及2005 年傳出和言承旭的緋聞,使她的名氣突破了臺灣地區,延展到大陸市場。
捕風捉影的八卦記者早就嗅到了兩人之間的情意。2001 年,憑藉《流星花園》,言承旭和 F4 成為亞洲最紅男團,全亞洲地區女性的王子。2002年,林志玲就曾被拍到與言承旭一起看電影。2003年,他們不僅被拍到一起拜神,還進入某大廈單獨相處9小時。即使這樣,言承旭仍咬死不承認。
很難知道林志玲當時對此是否介意,畢竟愛情裡的女性大多都喜歡自己的愛情能被欣賞和祝福,但他們的戀情始終被關在無人知曉的角落裡。
直到2005年一次意外。林志玲送修自己的手機,二人的親密照片曝光,戀人關係才被迫公開。
事後,有人指責,這是林志玲方面一次精心的策劃。
林志玲把狗仔團隊告上了法庭。經過調查,修理手機的人承認,修理手機時發現了二人披著浴巾的私密照片,商討後決定把照片賣出去。
法律的審判提供一種說辭,可能是事實,但未必會是人們認定的事實。於是在這段關係裡,林志玲似乎成了逼迫和提供壓力的一方,甚至被認為,會動用一切手段,來達成自己欲望的一方。她再未對此多做解釋,直到兩個人自然分手。
後來,林志玲遇到了其他人。有臺灣首富郭臺銘,有經營衛浴生意的邱澤楷,後者被戲謔為「馬桶大王」,這巴掌很像是故意打在心高氣傲的林志玲的臉上。
但所有的戀情都只是戀情。
一個女人,並不會因為她美麗,就能使自己的感情之路變得比其他人更順利。林志玲恰如其分地給這句話做了註解。
2017年,林志玲被拍到和言承旭同出入一家酒店的健身房。全世界哄鬧了,坐等這場複合。當事人林志玲卻輕描淡寫:還沒到時候,只是聯繫上了。
她的感情生活再次被提及,便是直接宣布婚訊。一個兩岸三地大部分人都不太熟悉的日本藝人——AKIRA,比林志玲小7歲。
林志玲於11月17日舉行婚禮
情商高意味著會體恤別人,也更需要被體恤。
林志玲是這樣的女性,所以王子不行。一個美人可能會愛上一個美貌的王子,他們都美而自知,怕是不能永永遠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談到自己和黃渤合作的電影《第101次求婚》時,林志玲表達過對這類情感的擔心。「戲中的高富帥,他心裡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他就是這一型。我不喜歡這種男生。」
最終許諾給林志玲婚姻的AKIRA,不是這類人。AKIRA在日本演藝圈的地位並不低,他所在的男團EXILE是天團級別的組合,AKIRA本人在日本的評價也是「情商高」。
AKIRA外形粗獷帶著野性的性感,演過暴走族小混混,演過罪犯,現實生活中卻是一個幽默熱愛生活的男人。比起那些在愛情裡畏首畏尾的前男友,他仿佛代表了那樣一種女性很難抗拒的男性——一方面,他本身就是行動力和霸道,另一方面,他藏著溫柔。
當然,愛情不等於婚姻,有些婚姻裡也沒有愛情。愛情和婚姻都姍姍來遲的林志玲卻甜蜜地宣稱,她的婚姻裡飽含愛情。「我一直堅信,只要我努力相信愛情,愛情有一天會眷顧於我。」她在微博上公布婚訊時說。
這時,她45 歲。或許,沒誰會比一個做過公主、也披過鎧甲的45 歲女人,更懂得什麼是婚姻了,就像沒有哪個司機能比導航裡那個柔軟甜膩的聲音,更了解前方的路況。
而在抵達終點之前,大家在這車來人往的人間,都是一樣的,戰戰兢兢。
不論如何,新婚快樂,志玲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