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國駐貝寧大使館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這位69歲的老人名叫米貝,是中國紡織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西非代表處首席代表。米貝從電視上得知中國發生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焦急萬分。他覺得應該為支持中國抗疫做些什麼,於是驅車40多公裡來到位於科託努的中國駐貝寧大使館,專程帶來了自己一個月的工資——1000美元,請大使館代為捐贈給正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人民。
米貝與中國的淵源始於1998年。當年,中國政府向貝寧提供優惠貸款幫助建設了中貝合資紡織廠,即目前仍在運營的貝寧紡織公司。米貝作為貝方代表參與了項目籌備和建設,並在企業投產後被任命為副總經理,與中方共同管理企業,直到2008年退休。因為工作出色,2011年,米貝又被返聘為中紡對外公司西非代表處首席代表。
貝寧位於西部非洲,盛產棉花。但長期以來,棉花僅作為原材料出口。沒有相關加工生產線的貝寧,紡織品全部依賴進口。中國幫助貝寧建立紡織廠,讓米貝非常感動。他說,將棉花進行深加工,紡成紗,織成布,解決了近千人的就業問題,也讓我們學會了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建設國家。經過多年努力,企業有了穩定的客戶,產品在西非地區供不應求。紡織廠成為貝中友好、南南合作的典範。
米貝說:「中國是真心幫助非洲人民的國家。我的捐贈雖然只是微小的幫助,但我願通過這種方式,表達貝寧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支持和友情。我只是做了一個熱愛中國的人應該做的。」
1月29日,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民醫院收到一份特殊的抗擊疫情「請戰書」,申請者是貝寧在華留學的骨科醫學研究生萊東翰。
「我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萊東翰來華留學已經8年,中國已成為他的第二故鄉。從南昌大學臨床系畢業後,他到進賢縣人民醫院實習了3個月,此後又考取了江蘇大學碩士研究生。今年寒假,萊東翰返回進賢,想和這裡曾經一起工作過的同事過春節。疫情暴發後,他看到同事們為了抗擊疫情加班加點忘我工作,深受感動,也希望能加入抗擊疫情的隊伍,便遞交了「請戰書」。
現在,萊東翰負責在發熱門診對病人進行篩查,對疑似患者進行隔離和登記,每天要穿著防護服工作十幾個小時,除了吃飯,中間不能上廁所和喝水。晚上下班的時候,脫下防護服,裡面的衣服被汗水溼透了。雖然非常辛苦,萊東翰說:「看到最近發熱門診接待的患者數量銳減,我很欣慰。我永遠不會忘記是中國政府獎學金給了我留學中國的機會,在中國老師、同學、同事的關心和幫助下,我才能完成學業。等疫情結束後,我想調整自己的計劃,希望用自己微小的力量為中國人民衛生健康服務。」
患難見真情,微光顯大愛。雖然相距萬裡,但貝寧人民用實際行動表達著對中國抗疫的支持。慷慨無私的捐助,挺身而出的擔當,像點點微光,閃爍著中貝兩國人民相互守望的樸素情誼,匯聚到中國與非洲傳統友好的火炬之中,熠熠生輝。中非人民始終攜手並肩、肝膽相照、一路同行。疫情終會過去,美好的願望終會實現。我們祝願,中非友誼之花絢爛開放,中非命運共同體根深苗壯。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04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