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強和馬蓉離婚的消息佔據了所有屏幕,我看到這個消息後的第一反應跟大部分人可能不太一樣,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馬蓉的大學:西北大學。王寶強選擇的公布方式將馬蓉的形象完全摧毀,順帶也影響了馬蓉母校西北大學在人們心中的形象。
這事兒不能忍啊!我也是西北大學畢業的,我和馬蓉還都是2004級入校的,雖然我不是名人,但我也看不得母校有失啊!而且大家這回質疑的還是我校學生對待愛情的態度……我老婆就是我大學同學啊,我倆恩愛十年,力圖讓西北大學校園浪漫走向全世界,結果現在這麼一下,我校突然成為出軌大學了。
果然,西北大學貼吧很快被爆,西北大學微博官方帳號被個別網友留言辱罵,西北大學的同學們可能也體會到了「我校出名了」的感覺……
一部分網友們的用詞惡毒程度以及他們神一般的邏輯能力發揚了中國鍵盤黨一貫的風採和實力,雖然我認為這樣的人是少數,雖然我認為更多人應該不會把一個人的情感經歷和一所學校的名譽聯繫起來,可我也相信,以此人此事的社會影響力,西北大學註定要背鍋了……
這樣一來情況就很糟糕了,我校背靠終南山,吸天地精華,猶如世外老漢不問娛樂圈繁華,官方不可能也犯不著為這事做出什麼公關行為,但西北大學的公關形象絕對受到了損失。
其實,這也真心不能怪網友,並不是網友非要把西北大學一起拉下水,真正拉母校下水的正是馬蓉本人。
我上大四時就知道馬蓉找了王寶強,在校園內默默無聞的她一下子在新聞學院和文學院小範圍內出了名,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個人是誰,長什麼樣。作為資深直男,我敢說,2004年到2006年年底,我對所有出現在西北大學文學院和新聞學院中的女生都進行了文明、禮貌、正當的外在審美活動,校園鮮花萬朵,在那個沒有美顏相機的年代裡,化了妝的她也實在普通。
我們從來都不應該單用相貌來評價一個女生,可惜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印象中我第一次看到關於馬蓉的長篇報導應該是在2010年前後(這個時間可能不準確),那個長篇報導濃墨重彩地介紹了馬蓉在她的母校西北大學如何如何風雲如何如何出眾,並且是西北大學的校花。自此,王寶強娶到西北大學校花的說法就變成了娛樂圈關於此事的主流說法。
各處介紹都說她是西北大學校花,在《爸爸去哪兒》的節目中,有更多觀眾認識了這對夫妻,也知道了馬蓉的校花身份。
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媒體傳播和形象公關的套路,用在這些明星身上的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用的,一個形容詞用錯了,經紀人都會找上門來的。作為馬蓉,使用或者允許別人使用「西北大學校花」來標榜她,在邏輯和心理上符合大眾對明星妻子、圈外人嫁給草根出身的明星等話題的理解和期待,以她後來的身份而言,她需要這樣的公關包裝,這個校花之名為她的形象建立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也讓她內心愉悅。從上面的一張截圖可以看出,媒體對馬蓉的報導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在詞彙選擇和誇大事實上都下了功夫,將馬蓉的形象做了很好的定位。
如果她覺得在媒體和網絡上被稱作校花不合適的話,這個稱呼在最開始是叫不起來的。
出身草根的馬蓉當時的確需要借著母校來營造自己的形象,她需要通過向大眾展現她在母校同學中的出色程度來證明她雖然出身草根但其實與眾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她消費了母校。
消費母校無可厚非,人人都消費,但消費的方式和目的不同,消費之後是否懂得回饋也是因人而異。我不知道馬蓉同學在成名以後對母校做出了什麼回饋?是否利用自己在文娛圈的資源為母校的老師和同學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是否回到母校和老師同學們做過任何形式的交流?是否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在各個平臺和場合為母校做過任何形式的正面宣傳?
也許她做了,是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的是:
如果你是一名西北大學新聞學院播音主持系的在校生,你去找工作時,可能無法保證不被應聘方另眼相看。文娛圈裡的人這下應該都能記住我們學校這個專業了,這在未來可能會轉化為一種優勢,但在近幾年卻可能成為一些校友求職或者尋求特定機會的劣勢。
如果你是一名西大校友,明天上班時你可能會突然被一個同事叫住,說「哎昨天新聞裡那個女的是你校友啊!你們學校可以啊!」,你心中該是何等無奈,這和咱們學校有半毛錢關係?!
每個人都迫切地希望建立起自己的品牌,都希望自己可以成功。但很遺憾的是,在個人品牌被建立起來之前,你身上最大的招牌就是你的畢業院校和工作經驗。而對於那些二十多歲剛離校不久的年輕人來說,母校的意義更加重要。許多應屆畢業生的簡歷封面或者開頭都印著母校的校徽和簡短的介紹,他們為什麼不把這部分放到簡歷的最後呢?
母校不光記載著你青春歲月的喜怒哀愁,更承擔著為你在職業道路上披荊斬棘的功效,還是你行走社會時的一張臉面。
這張臉面需要每一個人去愛護,也需要每一個人去為它美顏。在職業社會上,校友的關係網有可能成為你職業發展的助推器,學校和校友的名聲也可能間接給你的發展提供機遇。有時你的某條路不是自己沒走通,而是被不靠譜的學長學姐堵住了,有時則是你的一個不經意,堵了後面的學弟學妹的路。相信我,這種事到了社會上真的不少見。
畢業數年來,我一直以畢業於西北大學為驕傲,也一直儘自己的力回饋母校,然而我自己卻從來不敢以我在西北大學時做過的事情、擁有過的頭銜來自居(更不敢說我是校草,因為我當年雖然非常帥,但我的同學們都比我還要帥)。這倒不是因為什麼好漢不提當年勇,單純只是因為這象徵著一種責任,一種我覺得自己還承擔不起的責任。如果我跟別人說我曾經是西北大學校級三好學生,結果我最後工作做得很爛,那人家一定會說,看,西北大學三好學生就是這水平。那麼當下一個西北大學的同學來這個單位求職時,可能就有人會想:三好生都是那樣,普通學生估計更完蛋了。
如今,在谷歌和百度上輸入「西北大學校花」,蹦出來的幾百頁內容全是馬蓉,仔細瀏覽,不光中國國內媒體,連外國中文媒體都是這麼報導的,多少人對西北大學的了解就要以此為起點了……
我無法一人改變谷歌和百度的搜索,也無法改變一些人的偏見,但我想為自己的母校盡一份力,我想告訴關注我的所有人和我的所有朋友以下三點:
1,請不要在心疼王寶強譴責馬蓉的同時將馬蓉的母校西北大學拉下水,她不能代表西北大學,她也不能代表西北大學的女生顏值,她更不能代表西北大學畢業生對美好愛情和幸福家庭的追求和守護。
2,在你們以任何方式評論、傳播這個事件時,希望你們儘可能的節制,不要做一個只知謾罵不懂禮節、只知一擁而上不知理智分析的人,社交媒體上千千萬萬不堪入目的留言和轉發,並不少你一個人去做貢獻。我對於母校因馬蓉事件背鍋感到氣憤,但不代表我對這個人有偏見,我也沒資格對她做任何過多的評價。雖然在這件事上我有傾向性,但我並不是因為多麼支持或者心疼王寶強,雖然我也很喜歡王寶強,但我時刻牢記,我們永遠看不到一件事情真實的樣子,我們只能看到別人想要呈現給我們的樣子。我遺憾一個美好的、一個本該繼續作為大眾典範的家庭以這樣一種醜陋的方式解散,撕破臉皮的大人和無辜懵懂的孩子都輸得徹徹底底。我希望我的朋友和粉絲們可以三思而後評。
3,我心中的西北大學校花是我大學同班女同學--我老婆!而西北大學真正的校花據說是玉蘭花。
最後的最後,向大家介紹西北大學萬千校花中的一朵:西北大學2003級文博學院校友--付巧妹
這位西大女神重新書寫了歐洲現代人類早期歷史,是《Nature》雜誌評選的中國十大科學新星,有關她的故事大家可以點擊左下角原文連結閱讀。如果我以後有緣見到這位校友,一定要當面對她說,謝謝你為我們的母校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