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後,馬伯庸10部影視作品待與觀眾見面

2020-10-05 新劇觀察

作者 / 明月帆


紫金陳宇宙後,馬伯庸影視宇宙要來了。

根據公開資料統計,目前已有10部馬伯庸影視作品待與觀眾見面,當中包括電視劇《風起洛陽》《風起隴西》《汴京》《四海鯨騎》《龍與地下鐵》《古董局中局之掠寶清單》、電影《哪吒傳奇·龍與地下鐵》《敦煌:歸義英雄》、動畫連續劇《長安十二時辰之白夜行者》,以及新近售出影視版權的《兩京十五日》等。



自成一派的「考據型懸疑文學」,是馬伯庸作品的最大看點。在傳統文學被嘲跟不上時代、網絡文學被嘲沒有營養的當下,這種古今結合、中西合璧,兼具深厚歷史底蘊與新奇網際網路腦洞的獨特創作風格受到推崇,並不奇怪。但,在成為影視改編市場的「流量擔當」後,馬伯庸作品的「槽點」,也在逐漸凸顯。


《長安十二時辰》後,10部作品待與觀眾見面

2019年暑期檔《長安十二時辰》的火熱播出,對今年形成開發盛況的馬伯庸影視宇宙,顯然有助推作用。

北京文化今年5月份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由馬伯庸編劇、《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執導的院線電影《敦煌:歸義英雄》正在劇本開發階段,擬定2021年3月份開機。


事實上,該片並非根據馬伯庸原著小說改編,但在創作風格上,與《長安十二時辰》類似,均基於古代歷史文化名城創作,講述「安史之亂」時期,敦煌小卒張千一遭逢冤獄,忍辱偷生11年。北京文化特意找來馬伯庸+曹盾的組合,顯然也是看中了兩人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默契合作。



愛奇藝攜手《長安十二時辰》製作團隊留白影視出品的網絡劇《風起洛陽》《汴京》,均根據馬伯庸未出版小說改編,均已官宣開發計劃。

《風起洛陽》由王一博、宋茜主演,預計今年10月份開機,集數40集,講述大唐武周年間,一場意圖推翻武則天的陰謀被揭穿,洛陽城內恢復往日寧靜的故事。《汴京》暫未官宣演員,預計年內開機,2021年Q4上線愛奇藝。



基於長安創作的動畫電影《哪吒傳奇·龍與地下鐵》、網絡劇《龍與地下鐵》,基於隴西創作的電視劇《風起隴西》,基於南京、北京創作的《兩京十五日》等作品,也在開發中。

東方奇幻動畫電影《哪吒傳奇·龍與地下鐵》根據馬伯庸原著小說《龍與地下鐵》改編,講述巨龍甜筒在少年哪吒的感化下,放棄復仇怨念,兩人聯手保護人類、拯救世界的故事。根據出品方風儀文化今年7月份發布的消息,該片後期製作已過半,預計2021年上映。



另一電視劇版《龍與地下鐵》同樣由鳳儀文化開發,最早於2017年通過備案,目前暫無下一步進展。



《風起隴西》根據馬伯庸出道之作改編,講述公元228年,蜀國反間諜專家荀詡聯手臥底在魏國的陳恭,揭開「清萍計劃」真相,維護國家安定的故事。



該項目最早於2016年啟動,預計開發60集,原定高希希擔任導演、出品人。今年8月份出品方森林影畫備案信息顯示,該劇集數已砍至30集,預計12月開機,主演陣容為「雙男主」,導演人選暫未公開。

今年8月份的公開媒體採訪中,馬伯庸透露,時隔三年再度推出的長篇歷史小說《兩京十五日》已售出影視版權,故事講述明朝年間,仁宗駕崩,太子朱瞻基千裡奔喪,在「鐵三角」——捕快、女醫師、右司直郎幫助下回京即位的故事。



愛奇藝、不空文化開發的《四海鯨騎》改編自馬伯庸、馳騁、趙老溼合著同名小說,講述大明落難太子建文,在鯨騎商團老闆資助下,與少女忍者、蒙古蠻子、西洋學者一起尋找佛島寶藏的海上冒險故事。



該項目最早於2018年與動畫版同步啟動,目前暫定年內開機,由黃建新監製,暫未備案。


「考據型懸疑文學」很牛,但「亮點」與「槽點」齊飛

「在歷史縫隙中挖掘戲劇衝突」,是「考慮型懸疑文學」的特點。在今年新近出版的長篇歷史小說《兩京十五日》上市時,馬伯庸曾表示,這個故事的靈感源自《明史》中的一段記載——「夏四月,以南京地屢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璽書召還。六月辛丑,還至良鄉,受遺詔,入宮發喪。」

《明史》中的短短50字,到了馬伯庸筆下,被擴充成584頁的《兩京十五日》。在書中,馬伯庸基於《明史》記載的歷史結果,對諸多歷史細節——「皇帝突然在京城病故,而太子卻遠在外地,他一路怎麼匆忙趕回去,心情如何,有誰陪同,又遇到了哪些困難與危險」等進行了發散,從而產生了這個「太子的絕境+運河的傳奇」故事。

有據可考的史實+富有戲劇可能性的歷史細節,鑄成了「考據型懸疑文學」的亮點。相較天馬行空、文風隨意的網絡小說,「考據型懸疑文學」更嚴謹、更有內涵,遠離了網文歧視鏈;相較嚴肅古板、門檻頗高的傳統文學,它更活潑、更符合年輕人口味。因此,這類作品受到推崇,實在情理之中。

「亮點」頗多,「槽點」也不少。

曾有網友發出質疑:「馬親王寫的是真實歷史背景下的同人文嗎?」

這句犀利的評價,恰好點出了馬伯庸作品影視化的槽點。

網劇版《長安十二時辰》坐擁豆瓣8.3分高口碑的同時,馬伯庸另一部影視改編作品——動畫版《四海鯨騎》第一季,僅收穫了6.7分。



《四海鯨騎》原著小說為馬伯庸團隊合著作品,豆瓣評分比動畫版更低,僅6.2分。雖然這不是一部馬伯庸獨立創作作品,但延續了馬伯庸「考據型懸疑文學」的文風,講述明朝太子建文在父皇遇刺後,隱瞞身份,尋找武皇寶藏的海上冒險故事。



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這裡的太子建文在隱射「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尷尬的是,真實歷史中,朱允炆的父親懿文太子朱標未繼位而病故,因明太祖朱元璋尚在世,25歲的朱允炆直接被冊封為皇太孫,後於洪武31年登基稱帝,這中間,朱允炆從來沒做過一天太子,更不存在什麼父皇,至多只有一位皇爺爺朱元璋。

看起來,《四海鯨奇》是「考據型懸疑文學」,但,歷史細節出入之大,讓這更像一部不靠譜的同人文。

同人文創作再自由,也不敢拿真實歷史人物開涮。畢竟,小說改編為影視作品時,要過審查這一關。

不得篡改歷史真相、不得胡編濫造、不得違背主流歷史觀點,是歷史題材影視劇必須遵守的審查要求。劇版《長安十二時辰》中,李泌更名為李必,「太子」「聖人」從頭至尾未見尊號,其實就有這方面的顧慮。

既有「腦洞」,又有「考證」,是「考據型懸疑文學」的看點。但,無論如何「清流」,IP影視化,始終要面對觀眾、面對審查。馬伯庸IP是市場「寵兒」不假,可上述問題也需要正視,否則,馬親王遲早會迎來下一次「翻車」。


「作家IP」受追捧,影視改編作品無敵必勝?

天下霸唱、南派三叔的「盜墓宇宙」,到紫金陳、馬伯庸的「懸疑宇宙」,「作家IP」越來越受到追捧。《汴京》《風起洛陽》兩部項目,在同名小說未出版之前已經敲定了影視改編計劃,這說明,作家個人的IP影響力,已經勝過了小說本身。即便小說尚未上市接受大眾檢驗,但IP買家相信,在作家強大的個人號召力下,影視改編作品極可能獲得觀眾喜愛。



「作家IP」的成功打造,有賴於作家本身穩定的作品輸出質量。紫金陳的「推理之王」三部曲《無證之罪》《壞小孩》《長夜難明》,豆瓣評分7.3、7.2、8.5,小說質量穩定,未影視化之前已經徵服了一批讀者。



另一方面,《無證之罪》《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影視三部曲的高成功率,對紫金陳IP的「出圈」,居功至偉。另一部根據紫金陳小說《高智商犯罪》改編的網絡劇《謀局》,豆瓣評分4.4,並未形成《隱秘的角落》影視三部曲一樣的現象級效應。



在豆瓣上,小說《高智商犯罪》評分7.3,與《無證之罪》《壞小孩》不相上下,這說明,問題並非出在IP身上,影視改編作品的製作水準,也是影響市場接受度的重要因素。



即便「作家IP」擁有強大號召力,但,製作團隊不給力,影視改編作品還是避免不了撲街的命運。

原本,對創作質量穩定的作家給予肯定、鼓勵無可厚非,但過度迷信「作家IP」,在製作上偷懶懈怠,以為IP在手就可以坐享其成,那就是天大的誤解。盲目的個人崇拜不可取,紫金陳宇宙也好,馬伯庸宇宙也罷,小說是一回事,影視改編作品是另外一回事,叫囂「紫金陳宇宙無敵」「馬伯庸宇宙必勝」的聲音大可不必。最理想的結果,是質量穩定的創作者遇上質量穩定的影視製作團隊,這樣的黃金組合,才是真理。但,雙方只要有一方水平不穩定,那都是坑觀眾。

相關焦點

  • 獨家|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馬伯庸影視宇宙」何時形成
    在流傳最廣的一些版本裡,馬伯庸至少有十部作品的改編影視劇處於待播或待開發狀態,有的項目甚至具體到了導演及主演的人選。  但事實上,關於「馬伯庸影視宇宙」的說法,以及馬伯庸IP開發合作的實際情況,馬伯庸本人及其團隊,至今從未曾做出任何證實及回應。  近日,天目新聞記者在上海獨家專訪馬伯庸經紀人周行文。
  • 專訪馬伯庸:《長安十二時辰》改編最難在「速度」
    近期,關於《長安十二時辰》的話題層出不窮,為此記者「追根溯源」,專訪了處於創作源頭的原著作者馬伯庸,聽聽原著作者怎麼看劇版《刺客信條:長安》。作家:馬伯庸很多人知道,馬伯庸的《長安十二時辰》,其創作靈感是啟發於知乎上的一個問題——「如果你來給《刺客信條》寫劇情,你會把背景設定在哪裡?」
  • 《長安十二時辰》豆瓣8.7,馬伯庸IP找到了正確打開方式
    「限古令」嚴峻勢態之下,《長安十二時辰》原定拍三季60集,現第一季26集被刪減為25集,第二季30集被刪減為23集。同時劇中涉及歷史人物名字也有所修改:原著中的唐代名臣「李泌」成了「李必」,「賀知章」成了「何執正」。目前劇集評論普遍反映「有強烈的美劇感」,豆瓣評分8.7分,這也是迄今為止馬伯庸IP影視化作品的最高分。電影工業美學是馬伯庸IP的正確打開方式嗎?
  • 豆瓣評分8.7,《長安十二時辰》火了!原著作者馬伯庸卻說…
    以《長安十二時辰》為例,6月28日,光明日報客戶端便發文讚揚《長安十二時辰》,「在千年長安中觸摸傳統文化魅力」,「文化自信」成為關鍵詞,而劇中對唐朝文化的重點還原更是運用了大量篇幅介紹。雖然宣傳並不多,但從目前播放情況來看,《長安十二時辰》開播後就拿下豆瓣8.7的高分,算是今年國產劇在豆瓣上的最高分。
  • 《長安十二時辰》後劇荒?馬伯庸新作影視改編在路上了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磊 通訊員 霍靜靜 11月14日下午,馬伯庸最新出版的長篇歷史小說《兩京十五日》分享會在廣州購書中心舉行,該書是繼《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又一備受影視圈關注的故事,馬伯庸稱該書的影視改編權已經授出。
  • 王一博主演,馬伯庸操刀編劇,超越《長安十二時辰》不是很難
    要說起00後的「戲骨」演員,「四字弟弟」易烊千璽應該是榜上有名的。俗話說得好,年輕人的成長,不僅需要好的引導,還需要好的環境,做人如此,拍戲也如此。在這個方面,易烊千璽就做到了:看看這個00後挑選的劇本和影視內容,都是精品,都是經典——比如馬伯庸筆下的《長安十二時辰》。
  • 都是馬伯庸作品改編,《風起洛陽》能追上《長安十二時辰》嗎?
    對於這部電視劇,很多人都覺得該劇能夠達到,甚至於超越由易烊千璽和雷佳音主演的《長安十二時辰》。對此講句實話,這部新劇能否追上《長安十二時辰》的收視率和口碑還真是未知數。第一點,所謂馬伯庸作品之《洛陽》完全就是子虛烏有的,屬於臨時抱佛腳類型的,有依葫蘆畫瓢之嫌。要知道,馬伯庸的作品集裡《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小說還是有一定地位的,但所謂《洛陽》嘛,壓根影子都沒見著,很大程度上就是屬於《長安十二時辰》火了之後,有人跟風然後跟馬伯庸約稿出來的,是一邊寫小說兼劇本一邊構思一邊拍罷了。
  • 《長安十二時辰》「裸播」豆瓣8.7分,馬伯庸IP終於找到了正確打開方式?
    另一部是優酷的《長安十二時辰》,於當晚20點突然「裸播」上線,沒有留出任何宣發時間。原作者馬伯庸作為微博粉絲500萬的大V,與天下霸唱、南派三叔等並列男頻暢銷書頭部作家,同時其作品也因龐大粉絲基礎,成為影視工業爭相改編的熱門IP。他已經影視化或正在影視化的作品包括:《三國機密》《古董局中局》《長安十二時辰》《風起隴西》《她死在QQ上》《白蛇疾聞錄》《幽陵道》《四海鯨騎》。
  • 馬伯庸小說合集-《長安十二時辰》
    相信大家這兩天都被《長安十二時辰》刷屏了吧!豆瓣評分8.7。也算是今年國產劇中的良心製作。小編看這部劇的時候,真實的感受到了當時長安的繁榮昌盛,也感受到了長安人的熱情包容以及對水盆羊肉、火晶柿子的懷念。ps:易烊千璽和雷佳音演技真棒。放幾張圖片宣傳一下陝西美食:這個看起來像茶葉蛋的東西,竟然是柿子。
  • 為什麼說馬伯庸作品「亮點」頗多,「槽點」也不少?
    根據公開資料統計,目前已有10部馬伯庸影視作品待與觀眾見面,當中包括電視劇《風起洛陽》《風起隴西》《汴京》《四海鯨騎》《龍與地下鐵》《古董局中局之掠寶清單》、電影《哪吒傳奇·龍與地下鐵》《敦煌:歸義英雄》、動畫連續劇《長安十二時辰之白夜行者》,以及新近售出影視版權的《兩京十五日》等。
  • 繼《長安十二時辰》後,馬伯庸再出新作《兩京十五日》
    在馬伯庸2020年7月新出版的長篇歷史小說《兩京十五日》中,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大明洪熙元年,當朝太子朱瞻基寶船在南京秦淮河畔被炸沉,天子病危消息傳來,一場橫跨兩京的驚天巨變令太子踏上了瘋狂的極速之旅。他必須在15天內跑完2200餘裡路,從南京趕至北京,拯救自己,拯救大明。這是繼《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又一備受影視圈追捧的故事。
  • 薅羊毛就逮著馬伯庸一個人薅?10部新作品待播
    這樣的故事如果認真拍出來的話,那麼故事效果一定會非常的精彩,吸引到很多的觀眾去追劇。這個將情節短短集中在15天內,卻用了數萬字寫完一部長篇小說的架構,讓喜歡追劇的朋友,覺得有一點點像《長安十二時辰》的即視感。
  • 馬伯庸新書《兩京十五日》啟動同名網劇,有望復刻《長安十二時辰...
    有心的網友一定有感覺的是,說「馬親王」作品帶來的旋風從去年一直刮到了現在,絕不誇張。就在上周末,第十三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頒出全部獎項。去年紅到發紫的網絡首播劇《長安十二時辰》揚眉吐氣躋身「優秀電視劇」之列。這背後的意義非同一般。
  • 比長安十二時辰更燃,親王馬伯庸新作,揭秘明宣宗朱瞻基登基疑雲
    長安十二時辰》。自這本書之後,馬伯庸就漸入創作佳境,其作品更是頻頻拿獎。其中,《風雨〈洛神賦〉》獲得2010年度「茅臺杯」人民文學獎散文獎,《宛城驚變》《破案:孔雀東南飛》等榮獲2012年度朱自清散文獎。至於《長安十二時辰》《古董局中局》《四海鯨騎》等長篇小說,更是成為名噪一時的現象級小說。
  • 口碑炸裂的《長安十二時辰》是怎麼誕生的?聽聽它背後的男人馬伯庸怎麼說
    由易烊千璽、雷佳音、周一圍等主演的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自開播後口碑迅速炸裂。被很多網友認為是今年「最好的古裝劇」。
  • 《長安十二時辰》今天大結局,原著馬伯庸用一個詞來總結
    今年夏天,你是否也被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驚豔到了?今天,在《長安十二時辰》大結局來臨之際,新華網思客邀請原著小說作者馬伯庸,帶我們解碼《長安十二時辰》為什麼火。馬伯庸《長安十二時辰》原作者如果讓我來形容《長安十二時辰》,我會用「花團錦簇」思客:最近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大熱,您覺得電視劇多大程度上還原了您的小說?
  • 大唐反恐24小時:《長安十二時辰》馬伯庸
    視頻的主角長得普普通通,帶點兔唇,如果是苛求的觀眾,可能退場的吶喊已經排山倒海。但是大漢那一聲發自內心的不屈呼喊,微眯的眼睛中透出的那一抹決然而然的眼神,以及最後那一筆血中帶淚的長安,讓我不禁起了想深究一下這個故事的心思。不是我埋汰編劇,只不過根據我多年的經驗,背景舞臺越細膩、人物道具越精緻,人、物如此用心之至的影片,其背後的原文只會更加精彩。
  • 繼《長安十二時辰》後再推《兩京十五日》,作家馬伯庸:重回大明,走...
    腦洞豐富清奇,文字犀利搞怪,作品產量高又涵蓋歷史、科幻、靈異、推理等多個領域,作家馬伯庸的「鬼才」之名一直備受認可。著名作家 馬伯庸,代表作品:《古董局中局》、《長安十二時辰》、《兩京十五日》、《龍與地下鐵》、《風起隴西》等2012年,《古董局中局》誕生,馬伯庸開啟暢銷作家之路。
  • 《長安十二時辰》誰是幕後大boss?結果有些出人意料
    「就衝著對長安的還原也要給五星,誠意十足的一部古裝劇。」這是豆瓣上,一位網友對今年爆款劇《長安十二時辰》的短評,這條短評截至目前點讚人數近萬,可見觀眾對這部劇中歷史還原的高度認可。  昨日,優酷邀請了成都商報-紅星新聞在內的多家媒體趕赴《長安十二時辰》歷史上的發生地——西安,提前見證這部劇的大結局。
  • 《長安十二時辰》,好看!
    時下不少劇集是開播當日才宣布定檔,《長安十二時辰》開播前並沒有通過官微或媒體向外界發布定檔信息,6月27日晚才「靜悄悄」上線,傳播全靠觀眾奔走相告。同一天娛樂圈各種大瓜接連不斷,也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但如果是好劇也不怕低調,畢竟它有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