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坤玉
《乘風破浪的姐姐》結束了,但每個姐姐乘風破浪的生活還在繼續著。
有的人選擇回歸她熱愛的片場,有的人獲得了能實現夢想的機會,有的人則慶幸於自己當初的勇敢,在這個年紀能夠邁出這一步……鄭希怡屬於後者。
在她39歲的這一年,這位已經回歸家庭多年的「姐姐」,為了能夠成為女兒的榜樣,重新回到了她熟悉的舞臺上。
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鄭希怡出場一個「點頭殺」讓人印象深刻。
幾個月下來,她不曾後悔,甚至這個以「點頭殺」霸氣登場而躥上熱搜的女人還意外收穫到了一份友誼。而眼前這群30+、40+、50+的姐姐們,也讓她終於意識到,曾經那些她以為的「恐懼」,其實根本不值得去在意。
鄭希怡
和寧靜的友誼,起始於宿舍門口
「幾個女生在一起好吵。」腦中回想起一群姐姐在一起的畫面,鄭希怡不自覺地吐出一句。
在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之前,她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在這裡收穫友誼,比如寧靜。「我相信我倆參加這個節目的目的,都不是為了交朋友。」
「姐姐」之前,鄭希怡也看過寧靜參加其他綜藝,「就覺得她很犀利,得罪她會被她懟得很厲害。」所以最開始鄭希怡也沒太敢跟寧靜說話。
真正擊中鄭希怡的是第一期分組公演,寧靜、阿朵、袁詠琳一同表演《蘭花草》,她震撼於寧靜的舞臺感染力,尤其是當寧靜喊話時:如果自己組任何一個人淘汰,她就跟著一起走。她突然意識到,眼前的這個女人太帥了。「而且她還不是職業歌手,在舞臺上卻很有氣場,能壓得住,所以下一次分組我主動選了她。」
二公演出,鄭希怡和寧靜、鬱可唯一組。
二次公演後再次分組,鄭希怡又一次選擇寧靜時,寧靜卻沒有選她,這讓鄭希怡心情瞬間低落。慶功的時候,她也沒多待就回房間了。「我覺得我倆友情真正的開始,就是大家看到的宿舍門口那一幕。」
寧靜主動找到鄭希怡,告訴她自己為什麼沒有選她,「其實,她不需要向我解釋什麼,但她還是來找了我,這種感覺特別好,我覺得大家就應該這樣敞開心扉去說出自己心裡想說的話。」
正是這次談話,讓她知道原來自己珍惜寧靜的同時,寧靜也在顧慮她的感受,這也是她們友情真正開始的起點。「如果沒有那次交心,我倆後面未必會有多麼大的交集。」
實力不是靠說的,靠別人去發現
鄭希怡說,參加「姐姐」她是鼓足勇氣才下定決心的,第一次的個人表演環節,「我上臺的時候是憋著一股氣的,因為真的等了很久。」她不否認那一次的緊張,但是得益於多年的舞臺經驗,「所以也還好」。到了後面第一次分組表演《得不到的愛情》時,她已經開始享受這個舞臺了。
鄭希怡喜歡舞臺。
前幾年,她把更多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家庭上,如今重回舞臺,讓她又找回了以前的熱情。她也希望,幾年後回想起這段時光,對自己是抱著欣賞的眼光,「如果因為怕比賽、怕淘汰,我會覺得自己好慫。」她對自己一直有個「坎兒」——那個所謂的「坎兒」是她對自己的認可,「別人對我的認可,沒有我對自己的認可那麼重要。人生啊,你要面對的還是你自己。」
問她在臺上和節目裡有沒有什麼遺憾?她毫不猶豫地說:「沒有,我想做的都做了,譬如打碟、打鼓、唱跳,所以對我來說是無憾的。」
節目中,鄭希怡嘗試了打碟、打鼓。
比賽結束後,別的姐姐都是齊刷刷的長篇「小作文」,鄭希怡卻鮮少在社交平臺發表言論。「其他姐姐可能要說的比較詳細吧,我覺得我也說不了那麼多,就簡單一點吧,懂我的就懂吧。」
這種「有什麼說什麼」的性格,不免讓人擔心「在娛樂圈會不會吃虧?」她立刻點點頭,「確實是很吃虧的。娛樂圈競爭激烈,需要表現自己,但你有實力,不是你去告訴別人你有實力,而是讓別人發現你有實力。『若干年後,大家覺得她還是挺有實力的』,我喜歡聽這樣的話。總比一個人一直說自己有實力,但我一看覺得就只是還好而已,強得多。」
她感慨著,可能是因為從小家人給的教育就是這樣,所以自己一直都是這種做事態度和風格。雖然會吃虧,但是改不了、也不想改。因為只有保持自己的個性能讓她覺得舒服,「不要委屈自己,長久下來,我覺得還是好的。」
【人生事】
連軸拍了三個月,從此愛上表演
2002年,鄭希怡以歌手身份在香港出道。她至今還記得出道的頭兩年,很忙,基本每天都在跑不同的通告。
第二年她就接到了拍攝電影《衝鋒陷陣》的工作,林超賢執導,郭富城、陳奕迅主演。「那時,很多東西都是一邊做一邊學的。而且當時能和這麼多的前輩演員合作,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衝鋒陷陣》劇照
再後來,她開始陸續接戲,包括謝霆鋒、張衛健版的《小魚兒與花無缺》、電影《長恨歌》《戰·鼓》等。她說,在香港,很難做一個純粹的歌手,都是「全能」,一邊發唱片、一邊拍戲。
直到2008年播出的TVB劇《秀才愛上兵》,那是鄭希怡第一次在三個月裡只做了這一件工作。因為是女主角,所以三個月中,鄭希怡每天都有拍攝工作,至少18個小時以上。
她清楚地記得,某一天清晨七點收工後,她回家只有洗個澡的時間,就要回到片場繼續拍戲,「但我還是選擇了回家,我想看一下我的那張床,它會讓我覺得我回過家了」。為了開車的時候能夠保持清醒,鄭希怡一邊開車,一邊打自己巴掌,直到上下眼皮不再打架。
《秀才愛上兵》中與馬浚偉合作。
《秀才愛上兵》也成為鄭希怡最喜歡的一部作品,除了角色性格和她本人很像,讓她演得過癮外,嘗試動作戲也讓她學到了很多。「我記得有好幾天,我的下巴上都有一大塊的淤青,是有場扔碗的戲,剛好扔到我下巴上,當時就腫了。但是我不能停不能休息,因為我是女主角,我停了劇組就得停工,我每天都會塗很厚的遮瑕膏,然後繼續拍。」
也正是因為非常專心地做這一件事,讓鄭希怡發現自己愛上了表演,「我真的是很愛挑戰自己,閒不下來,你知道嗎?」鄭希怡笑著說。
北上內地發展,還要感謝謝霆鋒
鄭希怡覺得,剛出道那幾年自己特別火,她開車打開電臺,聽到裡面放著自己的歌,那種興奮感前所未有。有很多歌迷來追車,無論參加什麼活動,都會有人在那裡等她,給她加油。可過了幾年,追車的人越來越少,開演唱會的頻次也不再那麼密集,以前一年發兩三張唱片,後來一年發一張,最後一年一張也發不了。「很多事,是能感受得到的。」
不止一次,她懷疑過,自己到底適不適合這一行,「有時候就想,不如去做生意吧。」
2009年前後,鄭希怡的嗓子突然開始變得有些沙啞,公司同事建議她要不就專心去拍戲吧。翌年,鄭希怡北上。那一年她在內地拍了三部戲,很快就適應了內地的工作環境,因為出生於上海,所以她對內地並不陌生,也不存在很多香港藝人一直克服不了的語言難關。「演員本身也要經常去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環境,我的適應能力還是很強的。」
不過,下定來內地發展的決心,鄭希怡說,還要感謝謝霆鋒。「其實在香港那幾年,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身邊的這些朋友和閨蜜,我們很多人都是從沒出道的時候就認識了。」
幾年前,鄭希怡和謝霆鋒一同拍攝宣傳片。
謝霆鋒論輩分算是鄭希怡的師兄,有次倆人剛好一起工作,謝霆鋒就建議她不如到內地發展,因為內地的市場大,鄭希怡想了想,也想嘗試一下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其實到現在,鄭希怡也經常會請教謝霆鋒一些工作上的問題,包括這次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他給了我很多國外表演的資料看,還有做DJ,他都會很認真地給我意見。」
總教女兒要勇敢,自己得先勇敢
2012年,鄭希怡意外受傷。生死,帶給她的最大改變就是願意相信和嘗試婚姻。「以前我從沒想過我會結婚,我一直都說自己是不婚主義者。」但是經歷了那次意外,她和當時的男朋友都有所改變,婚姻成了他們選擇珍惜對方的最好方式。
這對鄭希怡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收穫,因為沒有結婚,她就不會有女兒。
婚後第二年,鄭希怡懷孕了,但女兒出生後身體不是特別好,鄭希怡覺得自己必須要陪著女兒。慢慢地,她發現孩子的成長真的是太快了,「我不想因為工作離開她三個月後,發現她突然之間會走路了,突然之間會說話了,這些我都不想錯過。」
鄭希怡經常在社交媒體上曬她與女兒的日常。
於是,之後的那幾年,鄭希怡選擇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家庭上。不過,她依然是個閒不住的媽媽,在孩子還只有幾個月大的時候,她就認清了,自己是做不了全職媽媽的。她決定把多年來的想法變現——做點生意,她經營起了自己的服裝品牌。「結果我發現,當老闆太操心了,還是做演員純粹。」
今年年初,鄭希怡參演的電視劇《法證先鋒4》播出,隨後她又出現在了《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舞臺上,2020年可以說是她正式復出的一年。「孩子也大了,她現在上學,我不用一定陪在身邊,而且我一直教她要勇敢,我覺得我要自己先勇敢起來,做給她看。」
《法證先鋒4》劇照
她說,女兒一直都有看《乘風破浪的姐姐》,「我在家練習唱歌,她都會跟我一起唱,還會在家一起打碟。她也喜歡我做的事情,我在節目裡的那些歌,她都看過無數遍,還會發給她的同學。」
如今問女兒最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她會說:媽媽。
任性,要付出「代價」的
這些年,鄭希怡一直沒怎麼在公眾面前露面,但她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生活狀態,每周堅持兩到三天的運動,打打泰拳,再到健身房練習器械。
鄭希怡始終保持著健身的好習慣。
「我懷孕的時候太胖了,比現在胖40斤,那是我人生的巔峰,但是我心甘情願。」她想給自己找一個藉口,好好的胖一次,亂吃,想試一下自己到底可以多胖。當時她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很擔心,因為鄭希怡已經到了臨近孕期糖尿病的邊緣,「但是我說我要做自己,懷孕已經很辛苦了,我要做我想做的事情。」
這些年,鄭希怡的好朋友一直都陪在她的身邊(鄭希怡、容祖兒、應採兒和鄭希怡女兒)。
當然,鄭希怡也為自己當時的「任性」付出了「代價」,「生完孩子我真的減了很久,大概半年時間才恢復身材。」
40歲,就不能再裝少女了
「40歲,是一個新的階段,開始不想過生日了。」
鄭希怡1981年生人,明年她即將步入40歲的門檻。她說,她有個朋友從40歲開始就倒著過生日,「39、38、37……這樣。」
人生第一次面對焦慮,是在鄭希怡30歲生日的那一天,她以為,第二次會出現在40歲。「到了40歲,就真的不能再裝少女了。我不是說我裝,只是覺得女人到了40歲應該學會面對自己,這之後將是一段成熟的旅行。」
鄭希怡
這也是她為什麼選擇在39歲重新出發的原因,「起碼現在還有勇氣,有體力,想做就要去做。」她慶幸自己鼓起勇氣參加了《乘風破浪的姐姐》。
「我在這裡,看到那些30+、40+,甚至50+的女藝人都特別優秀,在她們身上我沒看到我害怕的那些歲月的痕跡。」這讓她意識到,年紀對於女人來說好像沒有她想像中那麼值得去焦慮,人生其實一樣可以很精彩。
本文為新京報Fun娛樂(ID:yuleyidian)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