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成長故事,分享育兒知識,一鍵關注,育兒路上不迷茫。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以賺錢養家為藉口,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那麼,掙錢與孩子的成長哪個更重要呢?在「不差錢」的上流社會,家長們為了子女的教育都操碎了心,普通百姓既然拼死也掙不到那麼多錢,為什麼不勻出一些精力投資到孩子身上呢?
下面來看看成功躋身時尚圈的鄧文迪,是怎麼教育她的兩個女兒的。
大家知道,硬核女人鄧文迪嫁給富豪默多克後,靠老默冷凍多年的精 子,冒著巨大風險做試管,接連生下兩個女兒——格瑞絲和克洛伊。這對出生在別人終點線上的小姐妹,打從受精卵起,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當然也被媽媽寄予了全部希望。
鄧文迪有句名言,只要把人聚在一起,很多故事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兩個孩子還在娘胎裡,她就利用自己高超的交際手腕,長袖善舞地為她們營造了超豪華的「朋友圈」陣容。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是格瑞絲的教父,「狼叔」休·傑克曼和妮可·基德曼分別擔任姐妹倆的教父和教母;川普的女兒伊萬卡和約旦王后受邀出席孩子們的受洗儀式;伊萬卡還是幫兩個姑娘管理家族信託基金的理財師;而克洛伊的鋼琴老師請的是上過春晚的李雲迪。
在鄧文迪的周圍,國家首腦、科學家、藝術家、成功人士以及國內的明星和公眾人物都有。這些人經常私人性地聚會,有時候是開party,有時候是度假,有時候僅僅是為吃一頓這個中國女人親手包的大餡餃子。
兩個姑娘被這群牛人看著長大,人脈資源絕對無人可比。鄧文迪還經常帶女兒出席各種大型聚會,看球賽,參加化妝舞會。孩子們因為見識了形形色色的大人物和大場面,從小練就了不俗的眼界和氣質,小小年紀就具備了大家閨秀的氣質和風範。
也許有人把這一切理解為有錢任性,可一路從大風大浪裡走來的鄧文迪深深懂得:青春、美貌和財富都是過眼煙雲,唯有通過教育和薰陶,提高孩子的眼界和格局,才能把握命運的主動性,才是父母留給孩子的取之不竭的財富。
大家知道,鄧文迪是藉助婚姻一步步走向人生巔峰的,還一度被稱為「撩漢高手」。但她自己卻不這麼認為,她在一次節目中說:教育改變了我的人生,男人只是錦上添花。因此,她對兩個女兒的教育從來沒有含糊過。
在鄧文迪自己貼出來的二胎懷孕照上,在她美國的家裡,牆上貼了兩大張中文圖片,那時大女兒格瑞絲還只有兩歲。她坦言:「我看過一本書,說嬰兒其實很聰明。孩子出生才幾天,我就開始教她們學中文,她們躺在搖籃裡,我總拿張中文卡片邊晃邊念。」
格瑞絲到了上學的年齡,本來是計劃要去一家紐約私立學校的。鄧文迪不放心,派人去了解情況,得到的消息是那裡大多數學生都是暴發戶子女。她立刻改變主意,讓女兒去紐約數一數二的布裡爾利學校。這所學校是人們公認的貴族學校,畢業生中一半人進入常青藤高校。
為了得到一個寶貴的學位,鄧文迪託關係找到學校董事,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女兒,讓她出面給自己的孩子寫推薦信。當然,上這所學校也不是一般家庭能供得起的,從幼兒園到12年級一貫制,每年光學費就要5.1萬美元,雜七雜八加起來年消費至少百萬人 民幣。
鄧文迪是個負責任的媽媽,非常替孩子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她不僅要求女兒刻苦學習,每科至少要達到A級,還讓她們主動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時間不夠怎麼辦,就擠佔看電視和玩的時間。為此,她還帶著兩個女兒去見了虎媽蔡美兒,把虎媽育兒經直接搬來用。
在這樣的高壓環境下度過了12年,今年6月13日,19歲的格瑞絲以優異的成績順利從布裡爾利學校畢業了。接下來學霸格瑞絲將進入常春藤名校深造,如果不出意外,她將毫無懸念地成長為人人豔羨的高端人才。
早年的日子自不必說,即便6年前鄧文迪「淨身出戶」,但也分得紐約和北京的天價房產,憑著她的多年積蓄和老默的「施捨」,保證母女仨錦衣玉食也綽綽有餘了。因為鄧文迪來自平民家庭,她堅決反對自己的孩子養尊處優,怕的是好好的娃養出一身公主病。
她對孩子日常生活的苛刻可以用吝嗇來形容。每到生日,格瑞絲和克洛伊可以選兩件玩具作為禮物,但前提是必須得到高分。零花錢每個月給一次,幾歲就給幾塊錢,比如今年格瑞絲19歲每個月給19美元,克洛伊17歲每個月給17美元,這點錢甚至連普通工薪家庭都不如。
錢不夠花怎麼辦?她就鼓勵孩子們攢積分賺錢,澆花、除草、鋼琴練得好、考試有進步、幫助同學都是加分項。通過這種看似平常的手段,讓孩子們學會了精打細算,培養起了作為豪門子女的節儉意識。
格瑞絲在15歲時,用的護膚用品總價加起來不到600美元,腳上穿的是超「平民」的襪子,也沒有高檔包包和名貴首飾。知道內情的同學表示不理解,格瑞絲卻很淡定:「這沒什麼奇怪,我真的很喜歡穿這款涼襪。」
女兒們雖然含著金湯匙出生,鄧文迪怕她們恃寵而驕,還要求她們學會管理情緒:待人要禮貌,不準隨意發脾氣,不準說不合時宜的話,尤其是對待服務人員,不能居高臨下,不能指這個要那個,對任何人都要保持微笑。
有一次李冰冰說,鄧文迪帶兩個女兒來中國學習武術,剛下飛機時差沒倒過來,孩子們又累又困,面對接機人員依舊滿臉微笑地打招呼。家裡來了客人,即使是不熟悉也不會跑回自己的房間,而是安靜地坐在一邊。
對此鄧文迪是這麼解釋的:「我不嬌慣她們,不會當她們是小公主什麼的。她們也有很普通的老百姓朋友,不要老接觸大明星或者大人物,我還帶她們去一些貧困的地方做慈善。父母的資源只是給孩子一個更大的平臺,而不是一出生就可以不工作、享受一輩子。」
大家知道,鄧文迪離婚是默多克單方面宣布的,雖然婚離得有點難看,但鄧文迪沒有讓這件事過多影響到孩子。她沒有像有些失去家庭的單親媽媽那樣,把孩子當作報復對方、發洩怨氣的工具,相反,她表現得很堅強,組織聚會、健身鍛鍊、結交新男友,反而生活得很開心。
她經常帶著孩子去見爸爸,有時候是女兒的生日,有時候是約好一起吃飯。每次一見面,她先跟前夫禮節性地擁抱,然後讓女兒們跟爸爸擁抱。她的一行一動都在向兩個孩子傳遞一個重要信息:雖然爸爸媽媽分開了,但他還是你們的爸爸,你們還可以盡情地享受父愛。
得知默多克再婚的消息時,鄧文迪對孩子們說:「爸爸永遠都是你們的爸爸,這是沒有人能改變的,你們一定要對Jerry好,因為她畢竟是爸爸的妻子。」
在媽媽耐心開導下,姐妹倆作為花童出席了爸爸的婚禮,親眼看著自己的父親和別的女人喜結連理。女兒們果然不負媽媽厚望,和繼母相處得很好。她們和繼母的女兒合影留念,格瑞絲還跟著新婚的爸爸和繼母外出度假,完全看不出來有有什麼不自在。
格瑞絲過18歲生日時,鄧文迪在網上貼出了自己當年的懷孕照和格瑞絲的成長照,並配文:18歲生日快樂!在我的生命裡,沒有什麼比看著你們成長為了不起的人更讓我驕傲。我為成為你們的母親而驕傲。
溫馨的畫面配上暖心的話,就是一個外人看了也倍感溫暖。不得不承認,以「心機」著稱的鄧文迪在兩個女兒身上傾注了太多精力,格瑞絲和克洛伊能這麼優秀都是她的功勞,連當初堅決要離婚的默多克都承認「她是一位好媽媽」。
談到自己的育兒經,鄧文迪坦言:「對於孩子的成長,父母說什麼並不重要,在做什麼才更重要。」
或許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鄧文迪為孩子提供的資源難以複製,但她的教育理念堪稱教科書,值得家長們認真學習。畢竟好的家庭教育與財富無關。
人都有兩面性,你認為鄧文迪是個好母親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