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覺得小編的文章值得一看,要請多多訂閱本頻道百家號小焌說!!!
被譽為香港最後一位樂壇天王
陳奕迅Eason,香港著名男歌手及演員,曾擔任第八至第十屆香港演藝人協會副會長;亦曾獲美國《時代雜誌》形容為影響香港樂壇風格的人物。 2010年,入選全球華人音樂殿堂—中國華語金曲獎「30年經典評選」,成為90年代出道歌手唯一代表,被香港主流媒體共同認為是香港最後一位樂壇天王。
陳奕迅音樂成就出色,曾在多個亞太及華人地區獲得多個音樂獎項,在香港的樂壇四大頒獎禮中開創紀錄,共十次獲得「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男歌手金獎,更連續十三年(2005-2017年)獲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最優秀流行男歌手大獎」,並五次獲得四臺聯頒音樂大獎-傳媒大獎;在全球華人地區獲得的重要音樂獎項包括「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最佳男歌手」、中國內地的「音樂風雲榜最佳男歌手」、臺灣金曲獎三次「最佳國語男歌手獎」、「KKBOX數位音樂風雲榜十大風雲歌手」等等。
2005年推出的專輯《U87》更被《時代雜誌》評為2005年亞洲五張最值得購買的專輯。他是第一個在臺灣金曲獎上分別獲得「最佳國語男演唱人」和「最佳國語專輯」的香港歌手。2008年奧運會香港區火炬傳遞時,陳奕迅曾擔任火炬手。他過往曾多次舉辦世界巡迴演唱會,2012年4月於O2體育館舉辦《DUO 陳奕迅2012演唱會》倫敦站,成為首位站上O2 Arena的華人歌手,門票在開賣20分鐘內售罄,成為O2 Arena售票速度最快紀錄的第二名,僅落後於米高·積遜。更在「2018中國最具商業影響力明星100強」名單中,打入頭10名。
光輝成就背後 現時落得到大學演講 被學生無視的局面
陳奕迅Eason近日在香港各大專院校現身,舉行「L.O.V.E. in F.R.A.M.E.S. 大專巡迴分享會」,率The Duo Band向大學生們分享自己的音樂。 3月27日,Eason and The Duo Band去到香港公開大學(OUHK)開分享會,旨在與學生交流音樂。不過,陳奕迅與DUO Band成員恭碩良、王雙駿及張杰邦昨日在香港公開大學所舉行分享會時就發生了一些插曲,令分享會在尷尬氣氛下收場。
有在場人士直斥學生們不尊重一眾演講嘉賓。在播放紀錄片「Eason and The DUO Band 「L.O.V.E. in F.R.A.M.E.S.」 音樂紀錄片」時,嘉賓尚未入場,有不少同學只顧看手機熒幕,有的甚至在看綜藝節目,不太在意播放中的紀錄片。開場時,Eason與在場學生們有講有笑,心情是不錯的。
但一去到同學提問環節時,氣氛便有所轉變。同學們在提問時只關心「與陳奕迅合照」多於關心陳奕迅的音樂,甚至有人舉手只是為了炫耀曾經與Eason合照,並不是提出問題。到後來有學生向Eason詢問未來音樂方面的計劃,Eason指自己現在非常憤怒,無法回答問題。更直言因為看到現場許多同學在玩電話而感到不被尊重,請無意交流的同學離開。在場人士更指出,雖然陳奕迅在幾分鐘後冷靜下來再次有講有笑,但現場氣氛依然僵硬,最後更取消了大合照環節,不歡而散。
小編深度分析 無視局面 教育有責
自幼缺乏尊重意識的教育
陳奕迅於香港當紅時期,正值大學生們自少成長的時間,因此學生不可能不認識,而他甚至當中更是不少同學們自小的偶像。因此網上有聲音,指同學們以不熟悉陳奕迅的為由而無視他,令人不可信服及匪夷所思。
小編認為,一位被譽為香港最後一位天王的歌手陳奕迅,抽時間到大學發表分享會已經是一件非常難能可貴的事情,他大可以不到大學作分享會,因為大學分享會是無酬的,大可以把時間到登臺舉行演唱會甚至拍廣告,賺取更多報酬。中國人有句說話說「發財立品」,指的是人們在滿足了生活的條件之後,會自發的做一些有利社會公德的事。現在他的行為正正就是反映他在實踐,得到一定名氣及成就後所負的社會責任.
而陳奕迅選擇到大學分享,就是陳奕迅對於學生及年輕人的一片誠意及真誠希望以自身經歷及認識為同學將來的音樂路上或其他人生方向提出更多體會指點。如有任何學生不同意他的指導或做人方式, 大可不出席當時分享會,留待門票予有興趣及尊重陳奕迅的學生。據稱當時分享會門票一票難求,不少學生未能得到門票進場,望門興嘆。
如當中有學生不認同陳奕迅但卻進入分享會的,小編希望他們記住俗語有云:「過門都是客」, 一位殿堂級巨星到你學校分享, 作為主人家的學生你們應好好招待及尊重他,而不是報導中的不停玩手機,甚至觀看綜藝節目。
記得小編在大學就讀時期,並沒有聽過太多著名歌星及社會名人到大學進行分享會,但現今開始,90至00年代走紅的歌手及社會名人,紛紛都開始了解和履行他們所負的社會責任,都在不同場合與大學生分享。可惜,這次不快的經歷,可能會就此成為了壓垮歌手和社會知名人士及青年人溝通橋梁的最後一根稻草。現今社會對大學生的負面了解,可能會更加就此加深。
說到最深層次的問題來源,就是自幼缺乏來自家長尊重意識的教育。在一個經常拼分數,拼背景,講求權利的社會中,義務往往受人忽略。現今成長的青年人,大多數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家人總會為他們爭取到最好,爭取最多的利益,但很少會教導他們負擔相應的義務,導致現在很多學生都以自己為中心,有意無意地忽略他人的處境,只為求得到自己最好,令到感到自己最快樂,而忘記了以往需要顧及人感受所需的行動。更甚的是,不少家長每天終日都在玩手機,子女成長中又學到只顧玩手機,那家長又如何叫他們適當時候放下自己手機,尊重別人呢?
作為家長或將成為家長的我們,希望能從今次一件看似娛樂的事件中,看到我們社會在教導小朋友是應該有什麼改善,及作出更好的方法為他們為社會建構更好的社會氛圍,為他們建立他們真的所需的更好。
如果覺得小編的文章值得一看,要請多多訂閱本頻道百家號小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