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大眼導讀:從陳喬恩媽媽身上,父母一代的長輩看到自己的過往。這是一種不足為外人道,難以言語的酸楚,希望在節目中能看到陳喬恩母女漸漸打開心結的過程,這種情感的迴響,成為了《旋風孝子》的最動人之處。
作者:珞思
誰也沒料到,一檔主打明星子女「孝親」的紀實真人秀《旋風孝子》,會引發兩代人關於中國式家庭「親情裂縫」的共鳴:最新一期節目中,演員陳喬恩和母親的「相對無言」,以及陳媽媽掩面痛悔過去對女兒的「棍棒教育」,喚起屏幕前許多觀眾的自我關照。
為人子女者控訴,「同樣在打罵與呵斥教育下長大,成年後陰影猶在」;做父母的則和陳喬恩媽媽一樣黯然,「年輕時不懂表達對孩子的關愛,現在只能忐忑面對橫亙在自己與子女之間的裂痕。」
是的,小時候,我們都被雞毛撣子打過;後來,我們聽說了一個叫劉亦婷的女孩沒被打;如今,虎媽、狼爸又成為偶像……然而,在湖南衛視播出到第四期的《旋風孝子》,卻用陳喬恩和媽媽的尷尬關係給中國式父母一記「拷問」——都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可現今聽到孩子坦露兒時的恐懼,你是不是同陳媽媽一樣,掩面哭泣,追悔莫及。
陳喬恩和媽媽的「沉默關係」
四期節目下來,這對母女「相對無言」竟是相處常態
作為湖南衛視2016年一季度重磅綜藝,以「盡孝」為創意點和出發點的《旋風孝子》,在一眾明星戶外競技真人秀節目中,闢出一番慢綜藝的溫情天地。
黃曉明、鄭爽、曹格、杜淳、陳喬恩、包貝爾6位明星,和各自的父親(或母親)一同回到家鄉,與父母一起共同度過六天五夜。此外,節目組為明星子女安排了一系列「行孝」任務,比如給父母做飯,比父母睡得晚、起得早,要讓父母開懷大笑,等等。
很多觀眾由人及己,在觀看明星盡孝的同時,也意識到,盡孝是一件需要「說做就做」的事情。畢竟,誰都不想體驗「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意外的是,四期節目下來,孝親主題的《旋風孝子》,在明星孝順父母這條故事線之外,還讓觀眾品出別樣情思。媽媽和女兒,本應是親子關係裡最親密的存在,可是,演員陳喬恩卻顛覆了這一傳統認知。
繼第一集節目中回鄉路上的沉默之後,新一期節目裡,和媽媽共處同一屋簷下,陳喬恩全無一般女兒與母親相處時的親密無間,甚至,出現母女二人坐在一張沙發上,卻各幹各的,毫無交流的一幕。
由於這一段太「風平浪靜」,以至於節目後期不得不用上「快進」手段,說明這對母女的長時間零互動。而看過節目的觀眾,則直呼被逼出「尷尬症」,「陳喬恩單獨出現時還大大咧咧的,中二略帶點呆萌,怎麼一到母女相對,就陷入一片沉默,不應該吶?」
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陳喬恩在小黑屋採訪時的告白,「我從來沒有和媽媽真實地相處6天5夜,兩個人關在一起,我不知道我會怎樣。從我有工作記憶以來,我沒有跟她很親近過。」而從陳喬恩與母親的寥寥幾句對話中,觀眾震驚get到:相對無言,竟是這對母女的相處常態。
陳媽媽「棍棒教育」揭為人子女之痛
打罵教育下成長的孩子,自舔傷疤不懂如何表達情感
最想不到的是,總以積極、明朗形象示人的陳喬恩,童年生活裡,關於媽媽的記憶並不十分美好。自曝曾被母親用一捆枯枝打到見血,「常常會覺得很恐懼,因為她經常壓力很大,我不知道怎麼跟她講話,我怕她隨時會打我。」
在小黑屋採訪時聊起這段過往,陳喬恩下意識地回頭張望,看媽媽是否就在身後,這一條件反射下的動作,擊中屏幕前無數人的淚腺,「這得是多麼巨大的陰影,才會有如此擔驚受怕的表現。」
陳喬恩兒時遭受的「棍棒教育」,對出生在70、80年代的觀眾而言,可以說極有共鳴。不少網友回憶童年,與陳喬恩有著類似的感受,「像考試沒考好啊,或是不聽話的時候,經常被爸爸拿衣架抽,到現在還有陰影。也不能說是恨他,只是本來就存在年齡代溝,又隔著這根刺,更加不知道該怎麼和他交流。」
與此同時,陳媽媽在接受採訪時的懊悔,也道出了大多數曾向兒女「施暴」過的父母的心聲:「我要澄清的一點,是我自己並不知道。做一個媽媽,絕對不會刻意去對一個孩子不好,這是一定的!」她坦承過去對待陳喬恩的方式錯了,「喬恩真的很對不起,媽媽不知道這樣會傷害你這麼深。」但是孩子長大之後,她也不知道如何彌補,因為怕女兒誤會「長大了才對我好。」
陳喬恩和媽媽的這一「心結」,很有代表性,是很多80後子女與50後父母之間存在的裂痕。有觀眾指出,陳喬恩的媽媽身上,濃縮了那一代父母的教育方式,「那個年代,人們對於家庭教育的功能認識還處於模糊階段,大多數父母忙於生計,沒有條件和精力去培育健康的教育觀。以前的父母既要工作還要帶孩子,超人一樣,哪裡還有心思研究對子女的情感關懷?」
正因為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懂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網友們對於節目中的親情關係很有感觸:很多孩子在打罵教育下成長,所以,孩子長大之後的羞赧和尬然會羞於表達自己的感情,甚至不知道與父母能有什麼共同話題。
如今親子關係倒置曝父母之悲
想彌補不知從何開始,對子女小心翼翼但「裂縫」仍在
有別於以往的親情真人秀,在《旋風孝子》節目裡,除了讓明星子女完成一場遲來的盡孝,同時,打破了父母和子女間原有的溝通壁壘,為人父母者,也有機會重新審視這段親情關係中的錯位。
就如陳喬恩媽媽悔恨的眼淚,傳達出一位母親的無奈與悲哀,「因為她平時工作比較忙,我也不會經常打擾她,母女之間,一般人的媽媽跟女兒應該有很多的話講,然後女兒會很黏媽媽,其實喬恩她是不會的。」
言語間,陳媽媽盡顯如今在與女兒相處時的小心翼翼與忐忑不安:「想跟喬恩說,你小時候怕我,那我也想說,這六天五夜,我不知道怎麼跟你相處,我也有點怕你!」被節目組問到對女兒的顧忌,陳媽媽坦承,不知該如何修復母女間的溝壑,「(現在)變成是我在怕她了!如果我太親密,她是不是會說,啊媽媽你太做作了!你現在才對我好,我成年了你才對我好!」
所以,那句「大多數中國父母不懂愛」的結論,並非荒唐無稽,而是普遍的事實。絕大多數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最後也許會變成以愛為名的傷害,以及裂痕。
在網絡上,一些父母對現下與兒女的「有縫狀態」也表示無所適從。尤其是曾或多或少對子女施加過「粗暴」教育的父母,心緒更是五味雜陳,「我們這一代人,不像現在的年輕人,有父母幫忙,經濟條件也更成熟,所以除了讓孩子食飽穿暖,他們有閒暇考慮與孩子的情感交流。」
從陳喬恩媽媽身上,父母一代的長輩看到自己的過往,「這是一種不足為外人道,難以言語的酸楚,希望在節目中能看到陳喬恩母女漸漸打開心結的過程,對我們也有借鑑意義。」而這種情感的迴響,成為了《旋風孝子》的最動人之處。
歡迎大家踴躍參與評論,與小編交流互動!
歡迎掃描二維碼加入傳媒內參TV+研究群,要實名(註明姓名、工作單位)才能加入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