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昨兒個晚上拖延症終於治好了的《如懿傳》在渣迅開播了。VIP比普通用戶多看六集,也就是說《如懿傳》剛開篇就一口氣塞給觀眾了八集劇情。至於片子怎麼樣——豆瓣剛出了分數:6.6,比隔壁我迅的好基友陳坤的《天盛長歌》還要低了將近1分。
文學作品面前,我們暫且不提正史如何,先來看看《如懿傳》給各個角色建立了怎樣的關係,以及前幾集都講了點啥吧。
首先周迅飾演的如懿,原名為青櫻,是烏拉那拉氏的後人,也是上一代皇后(沒錯,蔡少芬演過的那個)的侄女。她性格直爽、聰明伶俐,人也長得好看,和四阿哥弘曆青梅竹馬,倆人芳心暗許。
等到阿哥們選福晉的時候,四阿哥暗搓搓的就選中了青櫻當嫡福晉。但巧了,皇后在後宮作妖被皇上發現,表示與之死生不復相見,而青櫻作為烏拉那拉氏家族的議員,受到了皇后的連累,幾番周折之後,只得到個側福晉之位,福晉之位則由董潔飾演的富察氏擁有。
而後,雍正駕崩,弘曆繼位成為了乾隆皇帝,福晉們還有一大把的格格們也都跟著進了皇宮。BUT由於弘曆的母親甄嬛和老皇后的新仇舊恨,始終難為著青櫻。青櫻沒辦法只能忍著委屈討甄嬛歡心,還向甄嬛討了個新名字如懿,這才正式進了宮,封了嫻妃。
但各位觀眾老爺看多了宮鬥劇也明白的很,入駐六宮並不意味著消停,相反這大戲才剛剛開始。而這邊呢,乾隆皇帝的想法也很迷,說是為了不讓後宮嬪妃嫉妒自己獨寵嫻妃一人,十天半個月也不去看她,結果搞得大傢伙都以為皇帝不寵她,開始欺負她。於是乎,這才八集的功夫,嫻妃就好幾次差點栽進連環坑裡,只能自己個兒學摸著趕緊覺醒宮鬥之魂,準備開啟報復了。
誒,光聽這一段劇情描述估計就夠各位擰巴一會兒的,但凡您要是看了《甄嬛傳》和《延禧攻略》就更擰巴了。電視劇《甄嬛傳》的尾巴吧,和《如懿傳》的開頭是連起來的,但卻把觀眾的立場掉了個個:功成名就的甄嬛成了斤斤計較死不放手的皇太后、謀害皇帝子嗣的皇后則一臉賢良淑德、溫婉惹人憐,還有囂張跋扈的青櫻,也成了聰明伶俐之人;
而先《如懿傳》一步播出的《延禧攻略》,和前者的故事線也有時間重合。《延禧攻略》中,除了主線中令妃與乾隆的愛情線,還用了大量的筆墨和營銷、描繪乾隆獨愛皇后富察氏一人,而且還甩了很多百家講壇的圖片給大家科普:「乾隆生前寫了四萬多首詩,只有一百首寫的還行。而這一部分全都是悼念富察氏的。」但這段感情,在《如懿傳》中卻幾乎沒有姓名。
總的來說,《如懿傳》給我們建立了一個完全相反的世界觀。的確,以上提到的作品並不是相關聯的作品,但不可否認,由於同時期出現,難免讓人產生聯想,也就最終導致觀眾看得擰巴,評分跟著擰巴。
劇情說完,再聊聊演員。
《如懿傳》作為當時的驚天巨餅,女演員要麼是已經名聲在外的演技咖,要麼就是演技派裡的後起之秀。貓老師最愛的迅哥就不說了,後面還有陳衝、鄔君梅、胡可、董潔、辛芷蕾、張鈞甯等等。擼完八集之後,貓老師覺得演技這事兒ok,除了覺得各位老師都比劇情要求年齡老了點以外,還沒有太違和的朋友出現。
貓老師去網上圍觀了一圈,似乎只有周迅的聲音被網友吐槽上了熱搜,不過我覺得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吧~比如我就很喜歡我迅的聲音,簡直有一秒入戲的高級功能,但是……臉我就真的忍不了了。尤其是大婚時的近景……哇,我仿佛聽到了自己心碎的聲音。
誒,順便希望我迅以後千萬別再演宮鬥了,如果一定要演就演皇上!畢竟周迅平日裡雷厲風行、我行我素、大愛大恨的個人tag實在太強,比起讓她依附於皇帝的羽翼,我倒是更相信她是能裡應外合、拉攏大臣,最終顛覆王朝,成為女帝的人。
角色和劇情都over了,細節問題不得不提及。
雖然不想提《延禧攻略》被人說捧一踩一,但在這一方面,前者是做得比《如懿傳》好太多。比起《延禧攻略》、複雜且雍容的緙絲技藝:
《如懿傳》在首播第一日就為我們貢獻了周迅莫名其妙的絲巾蝴蝶結>儘管是真實存在的裝飾……但真的不好看:
霍建華耀眼的綠馬甲:
還有鄔君梅的米奇耳環等多個笑都不知道從何笑起的服飾,而且感覺後續還會有很多哦……
如此這般看下來《如懿傳》拿到6.6分也不算太冤。
其實算起來從準備籌拍開始,《如懿傳》就沒消停過。因為作者抄襲的前作《甄嬛傳》無論是口碑,還是收視都獲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如懿傳》被期待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後來選角更是大張旗鼓,儘管皇帝的扮演者選了霍建華有點趕客,但有周迅壓陣,不少人還是相當期待。這也就以至於大家忘了,周迅也不是覺得這個本子有多好,而是覺得電影真的沒得可拍。
首批劇照出來的時候倒是不錯,至少看起來逼格特別高。尤其是單人劇照以及人物群像,按網友的評價:就跟清宮畫裡的走出來似得。
然鵝,好評也就截止於此了。而這後來趕上的差評,主要是來源於兩個方向。
第一是抄襲。《甄嬛傳》播出時,觀眾對於版權的意識並未到如今的程度,等到了《如懿傳》就大不一樣了。再加上流瀲紫這兩部宮鬥作品都在匪我思存一個人身上薅羊毛,氣得原作本人在微博開話題聲討抄襲,當天還上了熱搜:
第二就是一再延播。因為《如懿傳》老早就以將近十個億的高價賣給了鵝廠,大家對它是滿心的期許。但片方似乎卻不著急,遲遲沒有放出開播消息。其實大家也都知道,《如懿傳》也不是空耗著,無非想談個電視臺上星。雖說現在網播也是個好選擇,但到底臺播的影響力大一些。
但以網播的價格,臺播自然也便宜不了,電視臺下手肯定要琢磨半天。其實費了半天勁的《如懿傳》最後也談成了江蘇衛視和東方衛視,但最終還是因為網播要求提前放送的關係,又將其撤檔了。
這樣循環往復「定檔」、「改檔」、「撤檔」的變故,雖然讓觀眾對這部作品保持了持續的關注度,卻也造成了極為不好的影響。不但虛耗了觀眾的關注,同時迫使觀眾對最終成品形成了極高的期待,這樣脆弱的需求鏈條,只要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全盤皆輸。而事到如今,《如懿傳》一開播評分就貼近及格線的現實,正印證了這一點。
如此想來,《如懿傳》恐怕還是在沒播的時候,最好看!無論是積攢的期待、滿身關注度,還有觀眾自己給予它的構想都不會由泡影變換為如今的的殘酷現實——
所以啊,不播,可能才是它最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