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練好攝影修圖基本功 啊噠 ]
裁剪也算基本功?
構圖不是應該在按快門前就考慮好的嗎?
你們說的都對,但是打開相冊
是不是有太多沒拍好又捨不得刪的廢片?
(廢片:我覺得我還能再搶救一下)
前期構圖不完美 鍋不能全扔給攝影溼…
拍攝時的器材、環境,都是壓制因素…
不過沒事,我有「變廢為寶」的照片補救法——裁剪
不要害怕裁剪
不要害怕裁剪你的照片。你要想,這是對照片二次構圖的機會!運用的好,不僅不會破壞原本的構圖,還會給照片第二次生命啊!
當然有的照片本身就已經不錯,裁剪後更加完美,還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猜我要不要舉慄]
基礎 | 拯救廢片
| 調整畫面比例
例1 禾木草原上的騎馬少年,原片1:1的正方形構圖,前面的地面佔比太多,顯得有些多餘,畫面中的唯一亮點——騎馬少年顯得太小。
好在拍的照片還算清晰,我們大膽的把空蕩的地面裁掉,三分線也正好落在那匹馬上,讓它成為畫面的重點。
畫面是不是豐盈一點了?
例2 這張圖也是類似的處理方法,公路佔畫面太多,而且前面部分不是很乾淨,捨棄。
通過裁剪,還可以製造廣角的視覺效果
現在很多軟體的裁剪功能,都附有井字構圖,比如PS、Snapseed…裁剪時可以依照井字構圖法去重新構圖,很方便。
一些常用的裁剪比例 —— 4:3(大師常用);1:1(社交常用);16:9(講故事常用,電影大片既視感)人眼看得舒服的都是這些比例,再不羈的比例就顯得怪異了。
橫變豎,也可以改變原來鬆散的畫面,集中大家的視線
| 讓主體更明確
來看兩張攝影師 Chompoo Baritone的作品,只看框外,畫面滿滿當當,簡直無法夫吸…
這也是我們初學攝影的時候容易犯的問題——總是不加取捨,包羅萬象地拍下來,結果背景雜亂,看不出要突出的主體是什麼…這個時候,需要做減法,裁掉畫面中不必要的元素,讓畫面變得簡潔、有序。
保留框內最有趣的亮點,裁掉無用的部分,畫面會變得有看頭
進階 | 發現新的亮點
裁剪照片還可以為每個拍攝下來的畫面創造更多可能,也許拍照時覺得這樣的構圖很不錯,回家一整理又意外發現裁剪一下照片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比如上面這張圖,畫面比較完整,但光源處所位置不太理想,主體的結構過於複雜,無法看到細節。我們可以把畫面上相同的元素:好多的小花兒裁掉。讓畫面更加乾淨而不沉悶。
圖片來源:《龐門正道》
下面這張木瓜樹,裁剪時我們只保留它的一部分,以少見多,以小見大。只用一部分,就可以看出這棵木瓜樹的大。
圖片來源:《龐門正道》
最後再看一張我很喜歡的作品,拍攝紡織女工在專注工作。裁切出「抬起手臂」的工作狀態,很有代表性。透過手臂來構圖,兩個紡織女工之間也有呼應,突出了主體,也加強了形式感。
© 大衛
© 大衛
類似的裁切還有局部人像、樹叢裡的一隻鳥🐧 …諸如此類的局部特寫。 對於像素夠高,對焦準確的畫面,我們完全可以彌補前期無法特寫的遺憾,把原先很小的主體裁切、突顯出來。
最後,各位同志,裁剪不僅能拯救廢片,通過二次構圖,還可能發現更有趣的新主體,完全顛覆你原來的創作意圖!嗯,總之就是很刺激
基本功Tip:
裁剪前先問自己:畫面的主角是誰 / 最吸引人的亮點是什麼 / 你最喜歡畫面的哪個部分 / 是否有些是可以省去的?… 想清楚了這些,就是時候對照片進行大膽的取捨了
快,去拯救一張廢片試試
🔗
如果,關於攝影你也有套路
歡迎投稿:gai@lrfans.com
如 需 轉 載 請 後 臺 留 言
來置頂,我不介意每天看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