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靜美小山村,有國內現存最早的冶鐵遺址,多把名劍在此鑄造

2020-12-23 古村遊

導讀: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和欣賞衰敗中的美麗,但真實的東西,總能直抵心靈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祖宗」,而古村落更是炎黃子孫的「根」!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古村鎮,不論規模的大與小,繁華與衰落,它們都是這座城市歷史的縮影,文化的沉澱。千百年風雅沐浴,無數美好的古村鎮散落其間,別有久遠故事和美好風景。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駐馬店的李孟銀村,別樣的風情,一樣讓你流連忘返。

李孟銀村位於駐馬店西平縣出山鎮,從西平縣城一直向西約50多公裡,驅車一個小時左右即可到達。古村南靠跑馬嶺,北倚棠溪湖,境內風景秀麗。這裡文化古蹟蘊含深厚,人文情懷極為豐富,承載著千年的遺存和記憶,遠離塵囂的小山村。

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卻有著戰國時期三大冶鐵遺址之一-酒店冶鐵遺址,戰國時著名的棠溪、龍泉、幹將、莫邪等名劍均在此鑄造。據介紹,這裡是戰國至漢代時期重要的冶鐵基地。現存遺址坐落在趙莊的西面200多米的坡地上,遠遠望去就是一個高大的土丘。走進會發現,一個突出地面像是灶爐模樣的東西被人們用1米多高的不鏽鋼管攔著,殘存的爐灶高度有1米左右,灶口徑度有1.5米上下,這就是古代人用來冶煉鋼鐵的冶爐。爐子的內壁上有雞蛋和拳頭大小的坑凹,那裡原本是爐渣,被村民摳掉拿去刮豬毛了,就留下了這些坑。

整片遺址共佔地62畝,早些年當地農民在種莊稼時,經常能從耕種的土地裡發現一些鏽跡斑斑的鐵塊,泥土中還會翻出一些鐵渣、爐壁、礦石、陶片等等。在專家們沒有勘探之前,當時這片土地的顏色發黑,莊稼長勢不旺,收成沒有其他地方的好,整地時還總能撿到黑色、灰色的石塊。得知是冶鐵遺址後,村民們都推著小車來挖鐵礦石,那時候在地上隨便丟一塊吸鐵石,就能粘到一大堆鐵礦石。

在趙莊東面原本還有一座建於隋唐時期的金鐘寺,大概建寺的目的就是為了祈禱能冶煉出好鐵。原本寺廟很大,佔地約五六畝,寺內古樹參天,常有村民來此燒香祈福。但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寺院被全部拆除,當時寺院中的大金鐘也被扔進了棠溪湖水裡,至今仍長眠在湖水裡。

鬱郁青山、嫋嫋炊煙、潺潺流水、夕陽西下、土屋石牆的民居周圍雞鳴犬叫、牛羊撒歡,遮陽蔽日的古樹下幽涼靜謐……古樸的石屋、厚重的文化、淳樸的民風。這就是李孟銀村,一個田園牧歌般,避世而獨特的山中小村。

那麼,你有沒有來過河南的駐馬店?對駐馬店的印象怎麼樣?你知道駐馬店有戰國時期三大冶鐵遺址之一嗎?如果以後有機會的話,你想不想到這裡來走走看看?

相關焦點

  • 世界上現存的5大古劍,一件非地球之物,中國獨佔3件
    古劍古劍,古代的劍,在世界歷史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文明都有關於劍的傳說;但世界上流傳下來的古劍非常少,大絕多數都是毀於戰爭,或者因歷史歲月流失而腐蝕消失不見。在現存的古劍中,有的是著名古代名劍,有的是普通士兵用劍,但這都是歷史的象徵。我國的流傳下來的古劍並不少,但世人都不知曉。
  • 冶鐵技術發展史,從秦開始,我們的冶鐵技術領先全球
    該皮囊雖然至今仍是漢代及其以前冶鐵鼓風機的孤證,但在當時應是冶鐵業中普迎使用的。河南鞏義鐵生溝、鄭州古滎鎮、南陽瓦房莊、鶴壁鹿樓村等遺址都發現有陶鼓風管,應是裝在這種皮囊上伸入煉爐的鼓風口進行鼓風的。漢代也通過改進鼓風設備的方法加強風壓,提高煉鐵爐的爐溫,以求冶煉出質量更高的鐵製品。鼓風新設備水排在東漢初年已經發明,水排不但節省了人力、畜力,而且可以提高鼓風量。
  • 古之雌雄名劍「幹將莫邪」,到底是銅劍還是鋼鐵劍?
    《考工記·敘》說:「吳越之金錫,此材之美者也。」又說,」吳越之劍,遷乎其地弗能良也,地氣然也。其鋒利「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可見此時期青銅鑄劍術的高超。青銅劍的製作過程(圖示):我國最早的人工冶鐵製品,出現在距今2900年前後的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晚期。歐冶子,中國古代鑄劍鼻祖,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越國人(約公元前514年前後)。鑄造了一系列赫赫青銅名劍,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鈞,冠絕華夏。
  • 聽一曲千古絕唱,愛一個浪漫城市 ——河南 • 駐馬店
    駐馬店這場洪水給人留下的傷痛卻是無法抹平的   。那種毀滅性不亞於唐山大地震,由於那時的中國處於特殊的歷史時期,保密工作做得好,當時全國人民很少有人知道,河南駐馬店正在經歷一場毀滅性的水之殤。        河南駐馬店大洪水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初步統計認為全省上下死了有八萬五千多人,但是後來經過重新核實修訂後,有人認為,遇難人數應該沒有這麼多,差不多在三萬到四萬左右。
  • 十大名劍現存於世僅有兩把,被視為一級國寶,仍鋒利如新
    十大名劍古代十大名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都知道他們的名字:軒轅、湛瀘、赤霄、泰阿、龍淵、幹將、莫邪、魚腸、純鈞、承影。那麼這些寶劍是否只存在於歷史中,傳說中?是否有現存於世的名劍?答案是:有!且僅有兩把!
  • 杜詩創製古代最早水利設施,居然還影響到全世界冶鐵,你聽說過麼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治煉鐵和使用鐵的國家之一。在商代我國已有銅身鐵刃武器,春秋中、晚期已開始使用鐵製工具。在西漢中期以後,鐵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鐵器逐步取代了銅器。可是那時冶鐵,是用人力和畜力來壓縮皮橐(音tuo,風箱)鼓風,風量有限,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治鐵技術的發展,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迫切需要對鼓風設備加以改進。杜詩發明創造的水排,即是對鼓風設備的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改革。杜詩,字公君,東漢初年河內汲縣(今屬河南)人。漢光帝建武初年為侍御史,建武七年(今公元31年)被任命為南陽太守。
  • 秦國十大名劍vs中國十大名劍
    認識《秦時明月》中的十把名劍        在《秦時明月中》其實已經體現了很多的劍,並且每一把劍都有自身的特點,不管是在造型還是在能力方面,都非常的具有特色性,這一點也使得很多人對於秦時明月這不動漫非常的痴迷,許多的周邊產業都是圍繞著這些劍展開的,在秦時明月中,所謂的十把名劍的排行榜是根據風鬍子的劍譜排名來定的,但是其實在動漫中,並不是說持有的劍排名越高,其戰鬥力就更強
  • 九口鍋遺址:「最早兵工廠」還是「前敵指揮所」?
    九口鍋遺址:「最早兵工廠」還是「前敵指揮所」?  釣魚城西部的巨大巖石頂部有一片開闊地,這就是著名的「九口鍋」遺址。「九口鍋」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在原來裸露的約1000平方米的遺址上,有建築基槽和柱礎的遺存,其間還分布著9個磨製光滑、圓心猶如柱礎的鍋狀凹坑。很多專家認為,「九口鍋」是宋蒙之戰時的兵工作坊遺址,這些鍋狀凹坑就是當年碾制火藥,製造鐵雷、火炮等大殺傷力武器的地方。「九口鍋」於是又有了「中國最早的兵工廠」的稱號。
  • 正定古城有一座寺廟,藏有我國現存最早的鐘樓,還有世界第一贔屓
    放眼全國,名為「開元寺」的寺廟極多,就像每個城市都有條「中山路」般普遍。原因要追溯到唐開元26年,唐玄宗突發奇想,詔令天下建立寺院,以年號名之。眼前的開元寺,說是遺址更為合適,寺內大殿等早已損毀,殘存的建築不過是一座鐘樓一座磚塔,還有近年發掘出來並在原址重新搭建起來的三門樓。
  • 羅城遺址:楚文化入湘最早的切入點之一
    華聲在線1月9日訊(文/圖記者 吳岱霞)9日羅子國遺址(羅城遺址)考古發掘及專家現場會在嶽陽市屈原管理區河市鎮舉行。根據考古發掘成果,來自武漢大學、鄭州大學、廈門大學、安徽大學,湖北、河南、江西、安徽、浙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的專家認為:羅城遺址是目前所知典型楚文化進入湖南最早的地點之一。(羅城遺址。)
  • 日本武士刀代代相傳,中國名劍那麼多,為何大多都「活在」傳說裡?
    一、中國的名刀名劍多如牛毛中國刀劍文化的發展很早,在許多國家還處於蠻荒的時候,中國的刀劍大家如歐冶子,幹將莫邪等等,就已經鑄造出流傳千古的武器,如泰阿,幹將,莫邪,龍源,魚腸等等神器,而且中國在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的刀劍武器,會根據不同的敵人,使用不同的武器。
  • 曠古名劍--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一覽
    現今,有許多收藏愛好者除了收藏古玩字畫也喜歡收集一些古兵器,然而古兵器得來並非易事,因此有許多人也去現代劍莊求一柄好劍裝飾門楣,一則玩賞,二則鎮宅。越國就成了楚靈王的屬國。歐冶子肯動腦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體強健,能刻苦耐勞。他發現了銅和鐵性能的不同之處,冶鑄出了第一把鐵劍:「龍淵」,開創了中國冷兵器之先河。  歐冶子鑄造的一系列名劍,冠絕華夏。在春秋爭霸的戰爭中,顯示了無窮威力與攝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歐冶子曾為越王鑄五劍,名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
  • 幹將莫邪:春秋末期吳越偏居一隅,為何擁有當時最先進的鑄造工藝
    對此,肯定會有不少人產生疑問,吳越明明偏居一隅,為何能夠擁有當時最為先進的鑄造工藝呢?鑄造工藝在此階段能夠獲此發展,與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息息相關。春秋戰國之際,是中國歷史所處變革期,轉折點。封建禮法趨於崩潰,諸侯各國與周王室之間的宗法依附關係日益淡薄,周王室對於各諸侯國的牽制力,約束力也逐漸削弱。在這一禮崩樂壞的時代,各諸侯國開始抓住機會,精簡軍隊,提升實力,企圖能夠稱霸各國,社會局勢在該時代下變遷快速。
  • 鄭國榮的3把劍:一把賣出高價,一把隕鐵鑄造,一把為金庸定製
    一把好劍加上一個有名的鑄劍師,才有資格成為名劍。說起鑄劍師,似乎這是一個年代比較久遠的詞。但其實,鑄劍師一直存在,從未消失過,只是受到的關注不像以往那麼多而已。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現代中國第一鑄劍師——鄭國榮。
  • 中國古代十大名劍有六把來自吳越,各國國君以得到吳越寶劍為榮
    中國古代有十大名劍,分別軒轅、湛瀘、赤霄、太阿、龍泉劍、幹將、莫邪、魚腸、純鈞、承影。多見於古籍和傳說,但其真實性還有待考證。從十大名劍我們發現,其中有6把出自吳越之地,可見吳越寶劍在古代非常的出名,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下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的寶劍鑄造。
  • 我國現存使用時間最長石構古城門遺址,為泉州城南城門,不要門票
    今天小編就要為大家介紹一座旅遊好去處,它是我國現存使用時間最長的石構古城門遺址,大家知道在哪嗎?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愁,一座小小的城門見證了古城七百年風雨,小編要介紹的這座城門,正是泉州城南城門,便是如今的德濟門遺址。德濟門遺址位於泉州市區天后路天后宮前,與溫州市隔海相望。